青島為什麼有狐圖騰崇拜習俗?

渙然兵釋

青島的嶗山一帶的老百姓篤信胡三太爺,至今在嶗山地區有其多處的民間祭祀之處,最有名的除有東西南北京四大京府外,當屬華嚴寺的寂光洞,另外還有即墨鶴山、雙星度假村胡三太爺塔等處,都供奉著胡三太爺的神位。有人說拜胡三太爺、狐仙、胡嶧陽,實際上拜的都是一回事兒,那就是拜狐狸。但是胡三太爺、狐仙、胡嶧陽有什麼關係,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上古時期,混沌初開,不少的有靈性的動物集天地精氣,聚日月精華,修煉成精,有的利用民眾,有的則禍患民眾,時民不聊生,尤其是長白山地區,玉皇大帝怒命五雷神君帶領天兵天將到長白山,把眾精靈全部殲滅,當五雷神君到長白山之後剛要發雷,來個漢子說自己是長白山的狐仙,來此為眾精靈求情,念上天有好生之德,祈求神君饒了眾生靈。五雷神君言,吾乃奉玉帝諭旨,這狐仙說,我願意將這些精靈古怪度化正道,以免讓殺生過多,有違天意。五雷神君聞言,覺得有道理,收兵上天回旨,玉帝一聽覺得這狐仙說的有道理,便准奏,又封這狐仙為長白山之首,統領眾仙,還立下了規矩,以便約束這些精靈。據說,這位狐仙就是後來的胡三太爺。清朝的康熙年間,康熙皇帝來東北龍興之地巡查,忽然得了災病,太醫束手無策,有一天晚上,康熙皇帝夢見有個道士,長得仙風道骨,器宇軒昂,說可以治好他的病,當康熙問你是誰的時候,道士回答:我是長白山的胡三太爺,說完就走了。康熙皇帝一覺醒來渾身舒坦,竟然不藥而癒。康熙回京後,感念胡仙救駕有功,下聖旨封了胡三太爺,還敕了黃馬褂,建廟塑像供養。

青島嶗山、即墨、城陽一帶的老百姓篤信胡三太爺。至今在嶗山地區有其多處的民間祭祀之處,最成系列的是今青島地區的四大京府,即所謂東西南北京仙府。 除了四大京府,還有很多祭拜之處,如著名的寂光洞,位於“華嚴禪院”後側的山腰間,洞大如屋,每年正月初八為吉日,這些可能是四大京府外的別院吧。另外即墨鶴山、馬山、雙星度假村胡三太爺塔等處,都供奉著胡三太爺的神位。普通遊人入內參觀,往往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據說,胡三太爺為狐仙時在東北修行了幾千年。後來到山東即墨的流亭(今隸屬於青島市城陽區)時已轉化為人身,其後又入了道家,最終,肉身修煉成仙,是山東地區狐仙的祖師爺。嶗山當地人賦予胡三太爺的職能是“島城第一靈尊”,有求必應。更多的當地人則把它當作財神來祭拜。 而今,每年的正月初七下午、初八全天,“寂光洞”附近都會鞭炮齊鳴,山下的廟會聚集了各種小吃,一些市區難以見到,幾近失傳的玩具、手藝。都會在此覓得影蹤。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也迎合了市民的心理需求。初八嶗山南線、東線及華嚴寺景區全天免費開放,並在森林消防、安全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警力、物力。保障廟會的順利進行。


奮鬥青年大龍

謝邀。
狐圖騰,是島城民間事象中一個無可迴避的話題。青島人談狐,信狐,崇拜狐,狐圖騰遺風由來久矣。面對福禍所倚、恩怨報應、祈祥解困等人生課題,青島人常常以狐之靈異來解讀固果,青島人平時的俗信活動及諸事禁忌中也有種種敬狐、拜狐的禮儀規制。青島地區自古有狐圖騰崇拜的習俗稱狐狸為“狐仙”,認為它們神通廣大,可以變幻人形,成仙得道,而成仙得道的狐狸則能為人治病消災,帶來福瑞。如有得罪,也會受到報應,遭遇災禍。因此,人們對其頗為禮敬,禁忌直呼其名,而稱“狐仙”、“仙家”、“他老人家”或“胡三太爺”等。有些家庭婦女,特別是老年婦女遇有難事,往往帶上香紙、供品前去求助。此一習俗,嶗東地區較為盛行,當時嶗山盛拜狐仙,有一個傳奇人物胡嶧陽,人稱胡三太爺,也稱狐三太爺,與嶗山狐仙有很神秘的關係。胡嶧陽,名良相,字嶧陽,青島城陽流亭人,約生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逝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終生不做官,以教書授徒為業。胡嶧陽生有異稟,精研《周易》,與嶗山百福庵蔣清山道長相交甚密。著有《易象授蒙》、《易經徵實》、《解指蒙圖說》、《柳溪碎語》、《寒夜集》等,現僅有《易象授蒙》和《柳溪碎語》,喜愛山水,常遊嶗山,多住狐仙山洞,亦儒亦仙,是為易學大家。
舊時嶗山建有多處廟宇和狐仙洞,每逢節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前去上香祭祀。嶗山人不獵狐,勸誠人們不獵狐的民間故事至今廣為流傳。青島民間素有“千年白、萬年黑”之說,信奉白狐修煉千年、黑狐修煉萬年的說法。青島人供奉孤,嶗山的華嚴寺、黃山村、鰲山等地都設有狐仙神位。青島人崇狐的活動,雖不見於經傳,但世代口傳身授,沿襲至今,農曆正月初八,嶗東人齊聚華嚴寺為狐仙過生日,人數逾2萬之眾古人在與狐的長期共處中,總結出狐有三德:一是其色中和,毛色柔和,寓意其德中和二是小前大後,即頭小尾大,暗合尊卑之序;三是死則首丘,即在生命最後一刻把頭朝向棲息過的山丘,有慎終追遠情結。可見狐在古人心目中早已超越它的自然屬性而成為人性化的、符合道德倫理、具有文化審美的靈異之獸。

半島都市報

守年 除夕之夜,閤家團聚通宵不眠,稱“守年”或“守歲”。如今, 青島市區 仍有不少家庭保留除夕徹夜不眠的風俗,但多在下半夜少許睡眠,以便清早出門拜年。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至今, 青島市區 除夕晚大多六點至八點全家歡聚一堂吃“團圓飯”,晚八點至午夜零點(也有到次日凌晨一兩點的),全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 春節聯 歡晚會,團圓和春節晚會是過年中最精彩的時刻。 青島農村守歲要守到大年五更,這時要祭天地、敬祖先、吃餃子、放鞭炮,表示辭舊歲迎新春;有的除夕午夜零點過年,將家譜前的 供桌 上香燒起來、蠟燭點起來,有的牆上掛著財神,桌上擺點心、糖果,也有的桌上擺著老一輩牌位,燒香祭祖給他們過年。 迎年新、舊歲交替之時迎接新年的到來,叫迎年。由於青島市民來自四面八方,所以下餃子過年的時間也不一致。晚上八點、十點、午夜、凌晨兩點和清晨,都能聽到下餃子的鞭炮聲。夜零點新年一到、春節文藝晚會撞鐘開始,大人領著孩子挑著幾串鞭炮,有一百頭、二百頭、五百頭、上千頭的,有的還接起來幾米長成掛地燃放:啪……啪……啪啪啪……霎時間,千花齊放,萬鞭競響,此起彼伏,聲聲不斷,一浪高過一浪,整個島成一片火樹銀花,聲聲灌耳辭舊歲。 浮山所過春節的習俗是獨特的,天下的春節皆為“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而浮山所當地居民過年是“一夜連雙歲,三更分二年”。自古至今浮山所明朝軍戶後裔只擺豆腐、果品等素菜,而不擺魚和肉等葷菜,有的至今保留著過年不吃肉餡餃子的習慣,只吃白菜豆腐粉條餡餃子,這些習俗已延襲600年了。 拜年舊時代,晚輩過年要給長輩磕頭跪拜,平輩互相對揖。正月初一,天剛亮,島城人大都穿著嶄新衣服,女孩擦著胭脂,出門拜年。先從自己家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拜起,叫“家拜”,現在一般只問聲“過年好”,長輩接著回應下輩說聲:“吃糖,抓瓜子!”或說聲“恭喜”來年的好話或祝福,還要給小孩“壓歲錢”。再出門給本家中的長者拜年,叫“近拜”。給家族中長輩拜年稱“元拜”。有時,還由本族長者率領到外姓家族或互相集體拜年,以加深感情,叫“團拜”。樓上樓下、院裡院外、街坊鄰居互相拜年叫“鄰拜”。同學或好友互相拜年稱“友拜”。即墨、嶗山和 青島市區 多在初三到岳父母家拜年,叫“走丈人家”,又稱“丈拜”。 青島過年 單位集體“團拜”,也有開茶話會的,初一上午九十點鐘同事們聚在一起互祝新春快樂,然後圍坐一起嗑瓜子、掰橘子、喝茶水、吃糖果,有的還致“新春賀辭”。 如今,電話拜年, 短信拜年 ,E— m ail拜年,形式多樣。有的初五、初六親朋好友聚在一起“請客吃飯”,相互暢談一年的生活和工作,也是一種過年團聚拜年的形式。 送年 舊俗初二送年。《膠南縣誌》記載:“初二晚上雞叫送年,再度放鞭炮、吃水餃”。初二天黑,青島農村點燃蠟燭、香紙、鞭炮,叩拜祖墳,“初二凌晨,再次燒香紙、放鞭炮,送祖先回歸”,農村祭祖結束表示大年已過。


永春小馮

答:傈僳族產生姓氏

傈僳族生產過程


傈僳族起源神話傳說
傈僳族圖騰崇拜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