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明珠——掌儀天下之政

納蘭明珠——掌儀天下之政

納蘭明珠是一個被大家所認知的名字。其人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名噪一時、權傾朝野,人以“相國”榮稱。他官居內閣,“掌儀天下之政”,在康熙朝各個重大事件中扮演了相當關鍵的角色。

關於明珠,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是好是壞?是奸是忠?我們來回顧歷史,挖掘這位全臣真是的一面。

出身與發跡

納蘭明珠的家族因為歷史原因與皇室一直保持著聯姻。雖然與皇室有聯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能給明珠帶來實質性的好處。通過聯姻,明珠娶的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而英親王阿濟格因為“謀亂奪權”被處死,其子嗣被消除宗籍、貶為庶民。明珠在這場聯姻中不但得不到好處,還要處處小心,謹防被連累。

明珠最初的職務是負責皇帝出巡時車駕儀仗的小官,沒什麼權力。但是因其聰明能幹和善解人意,他很快得到了大臣遏必隆的賞識。康熙繼位後,遏必隆成為了四大輔政大臣之一。有了遏必隆的推薦,再加上明珠本人辦事能力強,很快就收穫了康熙的賞識。

納蘭明珠一生有三大功績:

平定“三藩之亂”

雖然明珠辦事能力強,但是真正得到康熙的青睞還是從撤三藩開始的。康熙初年南疆安定後,吳三桂駐守雲南,尚可喜駐守廣東,耿精忠駐守福建。十餘年來三藩飛揚跋扈,吳三桂尤其驕橫。

恰逢尚可喜請求返回遼東養老,並由其兒子尚之信襲封王爵。耿精忠、吳三桂隨即附和上疏,請求撤藩。康熙認為解決三藩問題的機會到了,於是召集群臣,討論撤藩事宜。大臣們對於尚可喜和耿精忠的撤藩請求持同意意見。但當討論至吳三桂時,以索額圖為首的官員認為,雲南需要吳三桂鎮守,其實就是怕吳三桂造反。這時,明珠深諳康熙的想法,據理力爭,堅決支持撤藩。

撤藩命令下達後,三藩果然造反,索額圖上書建議康熙處死明珠,但是被康熙拒絕,稱:“這是朕的旨意,他們何罪之有?”

吳三桂在雲南期間,其兒子和孫子留在京城當人質,為了表示剷除吳三桂的決心。納蘭明珠向皇帝建議,應立即將吳三桂的兒孫處死,康熙認為言之有理,當即同意。遠在雲南的吳三桂得知這一消息後大驚失色,深知遇到了勁敵。還沒開戰,吳三桂這邊的氣焰已經被壓低了三分。

此後,納蘭明珠全心協助康熙帝平叛吳三桂,他不僅主持兵部日常工作,還參與議政王大臣會議,通過分析敵我軍情,制定應對措施。

待到三藩平定,康熙對大臣們說:“之前商議撤藩,只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並稱:“當時有人建議誅殺倡導撤藩的大臣,朕若是聽信了他們,就讓(忠臣)含冤九泉了!”明珠從此成為皇帝倚重的大臣。

納蘭明珠——掌儀天下之政

收復臺灣

康熙二十年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病死,後嗣發生糾紛,鄭經長子被殺,12歲的次子鄭克塽襲延平王,部將劉國軒、馮錫範主事。福建總督姚啟聖請求朝廷出兵進剿,納蘭明珠也認為應該利用這一機會徹底解決臺灣問題。康熙和明珠商議後,命福建總督、巡撫等人同心合力平定海疆。納蘭明珠指出總督和巡撫共同指揮會相互牽制,應由一人來統一指揮。康熙接受了明珠的建議,讓福建提督施琅獨自統兵進剿。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克塽遣使求降,清朝順利收復臺灣。

其實當時朝廷中有棄守臺灣的聲音,內閣學士李光地等人認為駐守臺灣會增加朝廷的財政負擔。納蘭明珠關於臺灣問題的態度一直是十分鮮明的。正是因為納蘭明珠的堅持,我們才能收復臺灣,並設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在保持我國領土完整上,明珠確實功不可沒。

抵禦沙俄

康熙二十一年,納蘭明珠陪同康熙到東北考察,最遠抵達烏喇地區。經過精心準備,納蘭明珠協助康熙調派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兩次圍攻雅克薩,迫使俄方同意和平談判。康熙二十五年,俄國談判使團抵達北京,與以納蘭明珠為首的中方代表會談。納蘭明珠遵照康熙指示,義正嚴詞地駁斥了俄方的無理取鬧,指出:“我國向無侵犯爾國之處,爾國人卻無故施放槍炮,殺我居雅克薩等地徒手虞人(即獵人),並屢次納我逃人。”俄方最終同意撤出雅克薩的俄軍。納蘭明珠與俄國使團的談判為日後《尼布楚條約》簽訂創造了重要條件。

納蘭明珠——掌儀天下之政

結黨營私

康熙十四年,納蘭明珠調任吏部尚書。康熙十六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期間擔任實錄、方略、一統志、明史等重要皇家著述的總纂官,不久後加封太子太師,權傾朝野。納蘭明珠成為朝廷重臣後獨攬朝綱,表面上為人謙和,實際利用康熙皇帝的信任結黨營私,甚至貪汙納賄。

康熙帝覺得明珠太過張狂時問高士奇:“為什麼沒有人參劾納蘭明珠?”高士奇回答:“誰不怕死呢?”康熙皇帝決意打擊納蘭一黨,暗中讓御使郭琇上疏彈劾納蘭明珠結黨營私、排斥異己。郭琇上書的那一天正好是明珠的生日。郭琇入朝呈遞奏摺後直接去了明珠府,聽說郭琇來了明珠十分高興,以為是來給他祝壽的,於是將他請進正廳。郭琇將奏摺拿出來,明珠以為是祝壽的文章,更加高興了。就在明珠高興得合不攏嘴時,郭琇正色到:“是彈章也!”然後喝了一杯酒,揚長而去。

即將被彈劾入獄,納蘭明珠沒有為自己辯解。因為他清楚的知道,這一切都是康熙在背後操作的。俗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在納蘭明珠這個老狐狸身上這句變成了,臣可以不死。而他做的就是讓人參劾他密謀造反。按說,以他之前的三大功績,即使皇帝治罪,也罪不至死。但如果和謀反扯上關係,那就不論有什麼功勞,都得死。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當時朝中有兩個超級權臣,一個是索額圖,一個是納蘭明珠。因在撤藩是索額圖建議康熙處死明珠,所以兩人一向不和。當時納蘭明珠讓人假扮索額圖的人給皇帝上奏,彈劾明珠密謀造反。皇帝對索額圖和納蘭明珠的明爭暗鬥看得清清楚楚。而且他還比較滿意這種相互制衡的結果。

當收到索額圖的人彈劾明珠造反時,康熙認為朝中只留索額圖一個人對其是沒有好處的。於是,罷黜納蘭明珠大學士,交給侍衛酌情留用。但沒過多久明珠隨康熙西征葛爾丹,隨後官復原職,但此後二十年沒有再被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