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貪汙犯本來必死,突然高喊自己謀反,嚇得康熙馬上放人

清朝康熙時期,朝中大臣結黨營私現象嚴重。其中最大的兩個朋黨,是以索額圖為首的索黨和以納蘭明珠為首的明黨。

康熙也曾為朋黨之爭頭疼,但後來他轉變思維,玩起了“平衡術”。既然不能消滅朋黨,那就讓他們保持相當的實力永無止境地鬥下去。

這種“平衡術”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它對於皇權的穩固是好處的。

這個貪汙犯本來必死,突然高喊自己謀反,嚇得康熙馬上放人

但是明黨和索黨之間的平衡差點被康熙打破。納蘭明珠在立太子一事上,因為“發表了太多意見”,康熙對他忍無可忍,認為他在動搖一個皇朝的根本。

一怒之下,康熙給明珠羅織了一個莫須有的貪汙罪,把他關進死牢,擇日問斬。

老謀深算的納蘭明珠又豈會乖乖就範,康熙的那點小心思,他早就瞭如指掌。為此,他孤注一擲,使出了兵行險著的一招。

明珠買通獄卒,讓他去請自己在朝中的死黨配合演一計。

這個貪汙犯本來必死,突然高喊自己謀反,嚇得康熙馬上放人

第二天,明珠的死黨居然在朝堂上揭發明珠謀反。堂上一片譁然,索黨們暗暗自喜,明珠的貪汙罪升級為謀反罪,這次總該死透了吧。

誰知此時,明黨全體跪下為納蘭明珠求情。他們聲淚俱下,言辭激動。

康熙這時看傻了眼,一般而言,大臣不敢為有謀反嫌疑的人求情,而且謀反罪肯定會有同黨,明黨這樣做,等於告訴康熙,他們都有謀反嫌疑。

如此一來,以謀反罪處死明珠,就會牽連整個明黨。即使只以貪汙罪處死他,明黨少了他這樣一條主心骨,明黨恐怕會就此一蹶不振,那以後索黨就會一家獨大。很顯然,這不是康熙想看到的。因此,明珠不能殺。

這個貪汙犯本來必死,突然高喊自己謀反,嚇得康熙馬上放人

數日後,康熙以“證據不足”為由,撤銷了納蘭明珠的所有罪名。這下索黨們也傻了眼,眼看就要少一個眼中釘,還是被他逃過一劫。明珠此招玩得實在巧妙。

但是這也得看人,要是明珠碰到的不是康熙,而是朱元璋,那麼他非但難逃一死,而且只會死得更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