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宝静态扫码支付有限额了”等4则

“微信、支付宝静态扫码支付有限额了”等4则

条码(条形码、二维码等)支付规范自4月1日起实施。该规范规定,静态条码防范能力为D级,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银行或支付机构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使用动态条码支付的,风险等级根据交易验证方式的不同分为A、B、C三级,同一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限额分别为自主约定、5000元、1000元。

静态条码:

就是长期不变有效的条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便利店、烟店,甚至是流动车、地摊、出租车上都贴有这种静态条码,只要拿出手机扫码一下就可以完成支付交易。

动态条码:

是指在使用条码收付款时,手机电子屏上的动态条码。动态条码是更新的,不容易被替换盗用。比如让商家扫描我们的条码支付形式,就是动态条码。

(摘自《人民日报》)

“微信、支付宝静态扫码支付有限额了”等4则
“微信、支付宝静态扫码支付有限额了”等4则

给星巴克带来“致癌”标签的是何物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高等法院日前裁定,在加州销售的咖啡产品须标注致癌警示信息,原因是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产生可能致癌的丙烯酰胺。此事引发全球媒体广泛关注和争论。那么,丙烯酰胺是什么?真的会致癌吗?我们又该怎么做?

丙烯酰胺是食物在煎、炸、烘烤等高温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炸薯条、烤面包、烘焙咖啡豆时都可能产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

动物实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定义为2A类致癌物,即对动物致癌的证据充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

尽管加州法官要求,在加州销售的咖啡产品需标注致癌风险警示标识,但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日前专门发表博客文章指出,咖啡不需要被贴上“致癌”标签。事实上,咖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有抗氧化、抗癌等功效。

无论是咖啡还是薯条等其他含有丙烯酰胺的食物,谈论致癌性都不能脱离“剂量”这一重要参数。以咖啡为例,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数据显示,每千克煮咖啡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13微克。而此前曾有研究显示,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大约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2.6微克至16微克。

实际上,要想减少丙烯酰胺对身体的潜在危害,并非杜绝咖啡就能简单实现。专家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少用煎、炸、烤等烹饪方法,尽量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食品,以减少丙烯酰胺的产生。

“微信、支付宝静态扫码支付有限额了”等4则

为什么1元叫1块,1角叫1毛

人民币上明明都标注了的一元,为何我们老是叫它一块?人民币上明明是一角、五角,为啥又要叫一毛、五毛呢?

人民币有主币、辅币之分

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单位;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指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使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6条规定:“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

因此,我们看到的一元即为主币,一角即为辅币。

“块”之称谓从何而来

对于我国的主币单位,人们口语中常习惯使用“块”这个量词。“块”作为主币量词,大致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写作“塊”,释为“土块也”;引申为块状物的通称,如石块;引申为量词,如《宋史·瀛国公纪》“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

而外国银圆进入中国,“块”则开始被视作银块称量使用,“一块洋钿”“两块大洋”即是其客观表现,量词“块”长期与银圆相联系计量使用,关系逐渐凝固,而被当作主币单位量词使用,后来纸币取代了银圆,但“块”的这种用法被保持下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一种非正规的主币单位量词。

角本义为兽角,《说文》“角,兽角也,象形。”外国银圆进入中国时,与银圆配套分等的小银圆也流入了中国,民间称其为角子、银角子、银毫,辅币单位“角”应是由名词“角子”发展而来,与数词结合而表示小额货币数量的“一角”“二角”等,且清后期以来一直行用于民间。

清后期一些材料中可看到对角币和货币单位“角”的记载,如同治六年(1867)锺大焜《请变法铸钱议》“查广东香港钱法与外洋无异。每钱一文,只重二三分,积十钱二十钱则用当十当二十铜小番,再上则用银角番、银半番。”龙湛霖于光绪十二年七月上奏:“现在沿海各市面,凡贸易至百十文以上,从无用现钱者,皆以一角、二角之洋钱代之,即取其轻重有定,成色有定,甚便于零用也。”

后来清政府自铸龙洋时,一元以下的小银币也被称为角子或小洋,有的并在币面注明“一角”“二角”“五角”等。

“毛”本是读“毫”,为记账方便,往往将“毫”省笔为“毛”。久而久之,习非成是。现在仍然有的地方读“毫”不读“毛”。如香港特别行政区使用的一毫硬币。

(摘自《人民日报》)

首次揭秘:又一“国之重器”正在研发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中巨大的天体运动会让时空发生扭曲并像波浪一样传播,这就是引力波。2016年,多国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

我国的引力波探测计划也在积极实施,“天琴”引力波探测装置正在研发。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表示,这个装置是在距离地球约10万公里高的轨道上放三颗卫星,中间用激光联系起来。引力波过来,一边空间会拉伸,一边空间会收缩,这个拉伸距离只有皮米级(一个原子的大小)。这个装置立体看像一个竖琴,而引力波是拨动琴弦的上帝之手,所以这个项目取名字叫“天琴”。

未来,把这样一套装置放在宇宙空间里,就能测量出时空变化。“天琴”计划将在2030年前后,发射3颗卫星,组成空间引力波观测系统,对宇宙中广泛存在的豪赫兹的中频引力波展开探测。

罗俊院士提出的“天琴”计划,是未来中国人探测引力波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涂良成正带着团队研发一台精密感受地球引力的仪器。未来,它可以装在飞机上,从空中给地球做CT,探索地球的内部情况,可以用来探测地底下的油气资源。

“微信、支付宝静态扫码支付有限额了”等4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