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為何非得帶著大象?因為它專克騎兵!

皮洛士、漢尼拔是公元前三世紀西方最重要的軍事人物(皮洛士出生在公元前319年,但大部分戰鬥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紀打的),也是虐待大象的兩個行家。皮洛士在進攻阿爾戈斯時還帶著大象部隊,結果遇到了交通堵塞。漢尼拔更是在翻越阿爾卑斯山時還帶著大象,結果凍死、摔死了29頭,只有一頭大象踏上了亞平寧的土地。為何這些名將會犯低級錯誤?原因竟是騎兵!因為戰象是剋制敵人騎兵最有力的武器。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為何非得帶著大象?因為它專克騎兵!

亞歷山大去世後,東地中海世界進入了漫長的繼業者戰爭。參與角逐的梟雄、強者們都是亞歷山大軍事上的“學生”,他們瞭解馬其頓方陣的優劣,把騎兵當成是制勝的關鍵。他們認為夥伴騎兵的側翼衝擊就像拳擊中的勾拳,具有一擊致命的效果,自己軍隊的其它組成部分,都是為了配合這擊勾拳存在的。一般來說繼業者戰爭的參與者都會直接領導優勢翼的進攻,所謂的優勢翼就是夥伴騎兵集中的那一側。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為何非得帶著大象?因為它專克騎兵!

只有在本方的騎兵實力佔據絕對優勢時,他們才會同時在兩翼發動進攻。當主攻方向確定後,馬其頓軍隊會把精選的輕步兵和夥伴騎兵部署在一起。夥伴騎兵的內側則是精銳的持盾衛隊,他們也是直屬於國王的精銳部隊。跟著夥伴騎兵一起行動的還有大量輕騎兵,在亞歷山大東征時,輕騎兵的隊伍吸收多個民族的戰士。除了這些部隊,馬其頓方陣中也有一部分裝備相對較輕的部隊配合夥伴騎兵作戰。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為何非得帶著大象?因為它專克騎兵!

交戰時,馬其頓方陣的大部分士兵都向側後延伸,這樣可以保證優勢翼首先和敵人交手。夥伴騎兵也會兄弟部隊的配合下,針對敵人不同的兵種採取不同的戰術,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迂迴到敵人虛弱的背部和側翼。因此在漫長的繼業者戰爭中,誰在騎兵戰中佔了上風,誰就等於獲取了勝利。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為何非得帶著大象?因為它專克騎兵!

獨眼龍安提柯和兒子德米特里烏斯是繼業者戰爭初期的大贏家,他們被認為當時僅次於亞歷山大的軍事天才,在公元前301年以前父子二人所向無敵。為了對抗這對父子,托勒密、喀山德、萊西庫馬斯和塞琉古不得不在公元前302年組成了聯盟。此前他們屢戰屢敗,但塞琉古卻用大象在伊普蘇斯戰役一戰翻盤。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為何非得帶著大象?因為它專克騎兵!

塞琉古在公元前305年征服了巴克特里亞(今阿富汗),國土和孔雀帝國統治下的印度接壤。傳說孔雀帝國的建立者月護王也追隨過亞歷山大,並在亞歷山大手下完成了從奴僕到官員的逆襲。在趕走了亞歷山大留在印度的軍隊後,孔雀帝國就成了塞琉古的主要敵人,兩個老同事進行了多次大戰。為了從中亞脫身,塞琉古割讓了阿富汗多個地區,換取了500頭戰象。

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為何非得帶著大象?因為它專克騎兵!

在伊普蘇斯戰役中,安提柯一方也有戰象,但數量只有75頭,聯軍有400頭。戰役開始後,德米特里烏斯的騎兵被塞琉古的戰象纏住,聯軍的輕裝部隊發起了猛攻,最後擊斃了安提柯。在這次戰役後,東地中海的強人們把戰象當成了剋制騎兵的戰略兵種。所以皮洛士和漢尼拔才不嫌麻煩,把大象帶到了不適合的場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