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間交流遭遇“最強人工泥石流”?

攤開今天的臺灣報紙,一個“擋”字,可謂概括了大部分內容。

兩岸民間交流遭遇“最強人工泥石流”?

臺灣方面陸委會22日傍晚表示,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智庫副董事長林中森赴廈門參加“海峽論壇”申請案,遭臺內務部門審查會不予許可,理由是“臺內務部門認為海峽論壇是‘陸方官方主辦之對臺宣傳活動’,若“我方指標性退離職人員赴陸參加本活動仍具敏感性,此時呼應配合陸方宣傳亦有所不宜,恐對臺灣整體利益有不利影響”。

兩岸民間交流遭遇“最強人工泥石流”?

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智庫副董事長林中森,資料圖

對此,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明賢表達強烈遺憾,因為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包括賴清德、陳菊等民進黨籍縣市長申請赴陸訪問共29次,從未被阻擾或刁難;而民進黨當局“執政”之後,反而阻礙國民黨赴陸交流,根本是“昨是今非、自我矛盾”,不僅無助於化解兩岸交流停滯的僵局,反加深兩岸關係對峙的鴻溝。

由於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確定無法參加,外傳國民黨方面只能拿出備案,或安排由另一位副主席郝龍斌“代打”出席。有黨政人士指出,基於曾、林被卡,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能否赴陸參加兩岸論壇,情勢更不容樂觀。

卡國民黨的脖子,其實不在我們的意料之外。國民黨作為當下兩岸關係僵局的一個重要政黨交流管道,能掐三分,蔡當局絕不掐一分。然而蔡當局顯然還意猶未盡,又把手伸向了島內一流高中的校長和學子。

眾所周知,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大學就讀近來蔚為風潮。在一向被視為“臺大生”搖籃的臺北建中,今年有70多人有意赴陸就讀,是去年申請人數的3倍;桃園的榜首學校武陵高中,今年則達到50多人,是去年的10倍;臺南一中、臺南女中則各有12人,比去年2人報考的情況大幅成長6倍;高雄女中的尖子生,據說今年更是無人報考臺大。

兩岸民間交流遭遇“最強人工泥石流”?

然而,率先在媒體披露這個趨勢,並好心幫考生寫了推薦信的臺灣幾所明星高中的校長,卻因此遭到有關部門關切,說白了,就是“查水錶”。

有臺灣媒體報道,在桃園公立武陵高中,校長林清波今年幫50名畢業生寫了推薦函申請大陸高校,並就此發表了評論。結果臺教育部門的一位科長,竟就此事發來“關切”,並要求林清波解釋說明人數是怎麼統計的?是否鼓勵或倡導學生赴大陸讀書?接著,連調查站人員也來詢問,一名調查員更在校長室整整坐了一個小時。無獨有偶,臺北建中的校長徐建國,也接到了相同的“關切待遇”。

然而,被“卡關”、“關切”的,顯然還不止他們。

據臺灣《旺報》報道,據瞭解,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廈門臺協)原訂今年七月首度回臺舉辦廈門臺企聯合徵才,並一口氣開出約2000名職缺。誰知,本來已談妥要簽約租借世貿中心的場館,卻無預警被拒。據承辦方透露,原來是“政府”喊了卡,指示不準將世貿場館租給廈門臺協,為此,廈門臺協如今正努力與臺北和平籃球館接洽,舉辦時間未定。

兩岸民間交流遭遇“最強人工泥石流”?

而在此之前,上海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上海臺協)就提前體會了“徵才場館因外力被縮水”的尷尬——將於6月2日在臺北市和平籃球館舉行的第二屆徵才博覽會,也是因在尋找租借場地過程中,遭到“政府”阻撓,申請世貿三館等多個場地被拒,最後才借到可同時容納7000人進場的臺北和平籃球館。

對此,有臺媒指出,隨著臺灣悶經濟,不少臺灣年輕人用腳投票,到大陸就學創業就業,大陸也順應需求,端出“惠臺31條”等一攬子吸引臺青的優惠政策,在此趨勢下,人才磁吸效應向下延伸,島內高中生也早做計劃前往大陸就學,為職場鋪路。

然而,民進黨當局的反應顯然過激且帶著仇視色彩——今年3月,臺陸委會、時任臺教育部門主管潘文忠相繼公開警告“現行臺灣公私立大學專任教師,以項目、專職方式到大陸任教,或參與對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是明顯‘違法’”,對島內高校教師赴陸交流大聲喊禁;如今,臺當局又祭出“最強人工泥石流”,不斷針對臺灣學子赴陸就學、大陸臺協赴臺徵才等兩岸議題“興師問罪”,變相製造“綠色恐怖”寒蟬效應。

兩岸民間交流遭遇“最強人工泥石流”?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王英津表示,民進黨對大陸的惠臺措施採取圍堵政策,採取一系列的反制措施,這都在大陸的事先分析和預料當中。他提醒,臺灣年輕人會主動比較兩岸環境的優劣,並且選擇有發展優勢的地方,民進黨當局一味限制臺青赴陸的機會,只會引起臺青反感。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則評論道,當臺灣年輕人被限制,又不能給他們一個宣洩的機會到大陸就職,這些人在臺灣找不到工作,就很可能會自暴自棄,形成在社會充塞不滿的“憤青”,如果再有一次“太陽花運動”,對象真的就不只是針對國民黨了。

更多精彩點評,敬請關注今晚22:28分播出的東南衛視《海峽新幹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