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篇講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樣寫《周易》了

今天講講《坤》卦。我前一段時間發過兩篇對《坤》卦的解析,可能大家沒看到。這一卦包含的信息比較多,可以從每一個字的反覆推敲中獲得更多的收穫。

許多《周易》愛好者希望能看懂卦爻辭,知道周易說的什麼意思。其實你要是抱著這種思想學習的話會令你失望的,因為以往的書籍都想解釋清楚卦爻辭講的是什麼,但都弄不明白,也就講不清楚。我通過講這一卦,你可以明白是誰寫的周易,在什麼情況下寫的,依據什麼寫的,是寫給誰看的,想要表達什麼主旨,分別有幾層含義,句子的結構有什麼特色,每個字暗含的意義是什麼,寫斷辭有什麼講究。你只要能耐心閱讀這篇長文,就能獲得超預期的結果。

看了這篇講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樣寫《周易》了

寫作背景

當時的形勢是文王被商紂王關押在羑里,就是現在的湯陰縣,而周國的政治外交和軍事一直是文王親力親為,姬發沒有成熟的執政經驗。文王生死難料,國際形勢又是如此複雜,所以文王就產生了寫《周易》用於指導周國發展的想法。筮卦規則只有周國少數幾個人知道,商朝大臣根本是不懂的,這是《周易》產生的客觀條件。

卦象含義

每個卦的卦符代表了一種形勢狀態,卦辭是根據卦符狀態寫出來的。像坤卦,卦符六個爻全陰,沒有陽爻,說明什麼呢?說明這個世界沒有領導者。商紂王是眾諸侯的領導,但諸侯都有反叛之心。周國是最強大的諸侯國,文王又被軟禁起來,現在各國管各國的事,如同一盤散沙,就是坤卦六爻的卦象內涵。

兩個八卦內為地、外為地,各守疆界。兩個八卦聯合起來又是相同的一個整體,又有聯合之義。所以文王借這個卦,撰寫卦爻辭,提出自己對這種形勢的分析和戰略思想。

卦辭解析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首先談一下“坤”字。

一般解釋,乾、兌、離、震、巽、坎、艮、坤是八卦之名。兩個八卦“坤”卦組合成的六爻卦也稱為坤卦,其實這是錯誤的。

一、《大象》裡面很明確指出“地勢坤”,就是兩個地卦相連為坤,八卦的名稱為“地”,其它八卦的名稱也要以象辭所言為準。

二、“坤”是六爻卦用字。在解卦辭時,“坤”不能當卦名解,因為做卦名講就成了名詞。“元亨”是針對某種行為而言的,名詞沒有元亨。所以坤不能解為地。

既然坤不是地,就說明《易傳》對“坤”下的定義是不對的,也就是到目前為止要對坤的所有解釋都要推翻,我們可以大膽地重新推論。

坤由土、申構成。土怎麼理解呢?土就是指八卦中的地。看一下卦象,內卦為地,外卦為地,是各守疆土的意思。你的國家守住你的疆土;我的國家守住我的疆土,保持這種局面。

再看“申”字旁,《說文》:“申,神也。從臼,自持也”按現在理解,就是雙手奉香敬神。在很多地方清明、十月一上祖墳都是在申時,就是敬神的時刻。

古人認為你佔有的土地不管是自己拓展的,還是用戰爭搶奪來的,都是神賜給的,神不賜給你,還會丟掉。所以“坤”的意思是要保守住上天賜給我們的這片疆土。這與卦象是一致的。

“坤元亨”。《文言》:“元,善之長也。”善就是好,我們是好的,和我們敵對的是不好的。長是首長,指國君。在卦辭中“元”就是指國家。《周易》是文王寫給武王、周公等公子看的,是講應當怎樣妥善處理各種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元”就是指周國,講周國應當在當前形勢下怎樣做。

“亨”,《文言》:“嘉之會也。”指最好的方法。大家可以看一下卦辭中帶“亨”的,都是與國家大政方針或戰略思想有關。“元亨”更是與國家戰略思想有關,不是一般的方針,是大政方針。那些把“亨”解作“享”的把周易完全解成卜筮之辭,是不對的。

“亨”字在具體解釋中還有個語法功能,是大家不知道的。如果說亨是最好的,那它的有特定指向,是我們亨呢?是所有的人這樣做都亨呢?還是我們的敵人這樣做也亨呢?文王寫周易是給自己人看到,是不能給別人看的,別人看了也不懂,所以這個特定的主語是“我們”,我們這樣做亨。

亨字在白話解釋時不能都寫成“亨通”,這樣就把字解死了,等於沒白話。它要根據動詞的不同,用不同的概念解釋。

“亨”的語法意義在哪裡呢?像“坤元亨”,白話解釋時前面要把主語“我們”添加上,是“我們坤元亨。”

這樣再白話就清楚了,文王在自己被囚禁的情況下,“坤元亨”,指出:(我們)要守衛好上天賜給的這片國土(坤),才能保證周國的(元)長期安寧(亨)。

看了這篇講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樣寫《周易》了

關於“利牝馬之貞。”

看過周易註解的都知道,牝馬指雌馬,牡馬指雄馬,牡馬是頭馬,沒有頭馬在前,牝馬是不會走出自己活動範圍的。為什麼寫牝馬呢?卦象沒有陽爻,就是一盤散沙,形成不了合力,馬就不敢出行。但為什麼寫馬而不寫別的動物呢?因為馬是用來作戰的。如果用來運輸,會寫車馬;如果軍隊出征,會寫乘,是馬拉著戰車。這個馬又是動態的,如果是靜態的會寫馬牢。所以既是動的,又不是向外出征的,言外之意就是要求加強在國境線上巡邏守衛,我們不去進攻別人,也要防止別人來侵犯我們。

“利”是有利於,沒有異議。這個“貞”字異議就大了。傳統解釋為“正固”。如傅佩榮先生譯為:“適宜像母馬那樣的正固。”歷來都這樣想,大家就不覺得好笑了,反正我覺得好笑的很,母馬怎麼正固了?這屬於錯解。

“貞”在甲骨卜辭中指“貞人”,屬於卜筮概念,但在周易中就增加了主觀意象,指這樣做好還是不好。“利貞”就是這樣做好,有利於這樣做。“貞兇”就是這樣做很不好。在這裡我就不詳細論證了。“這樣做”指像誰的樣子去做呢?“利牝馬之貞”就是說有利於像牝馬一樣去做。牝馬的意義前面講了,是一種既不出界又要活動的行為。

明白了這點不算完,我們應當進一步追問:文王為什麼要特意寫“利貞”?其實意在強調這是一種既定戰略思想,是目前必須遵守的方針。周易卦爻辭中沒有多餘的廢話,即寫“利貞”,就是不要講價錢,堅決遵守。這叫以不變應萬變。

“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

攸,所。有攸往不是漫無目的的出去,而是有目的地的前往。有攸往也指走出國境。

“先迷後得”

“先”是走在前面。走在誰的前面,自然是走在別的方國部隊的前面。我們不領頭鬧事,不見得別人不領頭鬧事,我們有我們的主張,如果我們打仗時衝在前面,是替別人賣命,這與我們自己的志向不一致,就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後”是走在後面。這個“得”

字很有學問。慢慢走在後面,看戰爭形勢,如果對我們有利,就一擁而上,繳獲戰利品。雖然這樣有點小人心思,但戰爭是殘酷的,誰取得勝利,誰獲得最終利益才是最終的贏家。

“主利”

主的本義是燈燭,晚上的燈光,引申為主見。坤卦六爻全陰,沒有領導,沒有主見,各行其是。我們要按照我們的既定目標行事,就是主見,才有利。

看了這篇講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樣寫《周易》了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西南、東北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一是周原和殷都,相對位置是西南和東北;一個是周國的西南方位的方國和東北方位的方國。第二種更符合坤卦的戰略思想。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個嚴肅問題,只有文王最清楚。

一是從長期相處的關係和歷史進程考慮,文王的父親季歷執政時就開始拓展疆土,到文王時經過多年拼搏,周國雄霸一方,西南方國成了可靠的盟友。東北方的方國則時好時壞,因為他們夾在商周之間,習慣性的腳踏兩隻船,是不可靠的。

二是文王被囚禁以後,東北方的方國有可能受商王的指使或施壓,覺得周國群龍無首,原來的盟友會撕破臉皮來侵佔國土,所以文王指出了這種利害關係,讓姬發他們心中有數。

“安,貞吉。”

“安”就是安定。對

“吉”我們應該清楚它的界限。“亨”是對國家政策路線而言的;“吉”是針對個人而言的。文王被紂王羈押,會造成老百姓人心惶惶,再有特務造謠,容易產生動盪。所以現在的重要工作是維穩,讓老百姓生活安定。“貞”是代指安定。“貞吉”意在強調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這句話的白話是:一定要讓老百姓安定生活,只有這樣才吉。

卦辭表達了這麼幾層含義:1目前的戰略思想是什麼;2應該採取什麼具體措施;3如果有不可控的情況出現怎麼辦;4怎麼分清敵友;5現在工作的重點是什麼。

看了這篇講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樣寫《周易》了

初六履霜,堅冰至

初六最下,履、霜、冰、至都是下面的事,與爻位聯繫在一起的。

霜是秋冬之際,堅冰是深冬之時。

但履和至寫的不對。不對在哪裡呢?“霜”是天上下來的冷氣將空氣中的水分凝結而成的,是嚴寒天氣的預兆。“至”《說文》:“鳥飛從高下至地也”是從上落到地面上。正確的寫法應該是:霜至,履堅冰。為什麼要反著寫呢?

,代表小的失誤。履霜形容從整個事情的一開始就踏入了錯誤的道路。“堅冰至”有兩種含義:一是嚴寒來到了;二是以堅冰代表的重大錯誤是由上層決策所導致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決策者,思考問題要縝密,從事物發展起始就要做好,凡事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六二居內中,從靜。

直,正直。

,《說文》:“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總頭形。”其原義是將兩個船並聯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卦爻辭和《大象》所言的“方”概念是不同的,卦爻辭一般是造字的原義,象辭用的是引申義,所以不能用象辭的“方”定義卦辭的方。並聯的含義:一是聯合在一起,二是沒有主從之分。大是大的力量,即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正直的方國聯合起來,就能形成大的力量。

在內中之爻談聯合,是講我們要和鄰邦友好聯合,互相照應,可以威懾有不良企圖的邦國。這也是文王提出的在亂世中的戰略思想。

習(習),甲骨文中羽下面是日。日代表天。習(習)是伸展著羽翼飛向於天。習在句子中是往高處起的意思,學習是引申義。不習,是不要起事。

我們和鄰邦聯合起來了,力量強大了,有些人可能就膨脹了,但這種聯合的目的是形成防禦陣線,不是為了起事。因為要起事必須有一個為主,一個或數個為從,才能成功。但誰來主事呢?這是個問題。所以不能“習”。

“無不利”是強調“不習”的正確性。一些臣屬不明白聯合鄰邦的意義,覺得勢力大了就可以攻打弱小的或有仇怨的國家,但是不能這麼做,目前只有不起事才是最有利的決策。

看了這篇講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樣寫《周易》了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原指音樂一個章節;樂章。又表示完滿,引申為完整的規劃、宏大的目標。含章,暗藏著宏大的志向。王事,商王徵調諸侯國派兵征伐叛亂者。可貞,可以這樣做。

為什麼說“六三含章可貞”呢?六三爻為兵,是弱旅。假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要派兵跟隨商王出征那就派弱旅,或裝作軟弱的樣子。這是做樣子給商王看,讓他不防備我們,其實我們心中暗藏著宏圖大業。如果不寫“含章”,六三就是真弱旅了;寫了“含章”,就是表面示弱,其實內在剛強。

“或從王事,無成有終。”是對前面句子的解釋,意思是前面說的是當我們的軍隊跟隨商王征戰時,不要追求成就,才能有完美的結局。光看前面的句子,不知“六三含章”要表達什麼思想;光看後面的句子,不知“無成有終”指的是什麼意思。只有這兩句話連貫起來分析,才能知道話裡話外的意思。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括囊”是把口袋裝滿東西紮緊了,就是聚斂財物的意思。這裡不是搜刮本國老百姓的財物,而是掠奪其他部族的財物。四爻在外,是出去掠奪。跟著商軍出征,我們的任務不是建立功勳,而是掠奪財物。在亂世中,打仗打的是財力,別管是什麼樣的錢財,只要撈到手裡就行,反正是打著商王的旗號。

“咎”是錯,無咎是沒錯。“譽”是讚美,無譽是沒有人讚美你。“無咎,無譽”只能是指在國外掠奪財物。獲取了財物,充實了我們的財政,對我們來說是沒有錯的。借打仗的機會,沒立戰功,卻扛著滿滿的口袋回去了,別人也不會讚美你。管他呢,該怎麼做我們自己心裡有數。

看了這篇講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樣寫《周易》了

六五黃裳元吉

六五是君位,指國君應堅持的治國原則。“黃裳”應該取自《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繫辭》十三卦的前面很明確寫著:“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是說十三卦之辭是從遙遠的古代流傳下來的,故十三卦極有可能是《歸藏》易的原文。坤卦全陰,象徵天下大亂;乾卦全陽,象徵大治。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正是敘述這一治理過程。“垂衣裳”是不起兵戈,發展農業,改善民生。“元”指國家。文王延續《歸藏》的主題,提出這一點,是強調在目前形勢下要以培養國力為中心任務,我們的國家才吉。如果窮兵黷武,國家本身貧窮,再搞軍備競賽,那就變成兇了。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上六在最上,“龍”似是指從天上下界的應龍。《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覆上。”傳說黃帝與蚩尤在涿鹿之野大戰,應龍助陣黃帝,殺掉了蚩尤和夸父。

為天,為地。“其血玄黃”是說屍橫遍野,血染天地。文王借黃帝戰勝蚩尤統一中原部落的故事,指出我們應當尋訪像應龍一樣的隱士高人來幫助我們打天下,但要防止過多的犧牲生命。

用六利永貞

用六是筮法範疇,不能斷定是文王所寫,故不予置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