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篇讲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样写《周易》了

今天讲讲《坤》卦。我前一段时间发过两篇对《坤》卦的解析,可能大家没看到。这一卦包含的信息比较多,可以从每一个字的反复推敲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许多《周易》爱好者希望能看懂卦爻辞,知道周易说的什么意思。其实你要是抱着这种思想学习的话会令你失望的,因为以往的书籍都想解释清楚卦爻辞讲的是什么,但都弄不明白,也就讲不清楚。我通过讲这一卦,你可以明白是谁写的周易,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依据什么写的,是写给谁看的,想要表达什么主旨,分别有几层含义,句子的结构有什么特色,每个字暗含的意义是什么,写断辞有什么讲究。你只要能耐心阅读这篇长文,就能获得超预期的结果。

看了这篇讲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样写《周易》了

写作背景

当时的形势是文王被商纣王关押在羑里,就是现在的汤阴县,而周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一直是文王亲力亲为,姬发没有成熟的执政经验。文王生死难料,国际形势又是如此复杂,所以文王就产生了写《周易》用于指导周国发展的想法。筮卦规则只有周国少数几个人知道,商朝大臣根本是不懂的,这是《周易》产生的客观条件。

卦象含义

每个卦的卦符代表了一种形势状态,卦辞是根据卦符状态写出来的。像坤卦,卦符六个爻全阴,没有阳爻,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世界没有领导者。商纣王是众诸侯的领导,但诸侯都有反叛之心。周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文王又被软禁起来,现在各国管各国的事,如同一盘散沙,就是坤卦六爻的卦象内涵。

两个八卦内为地、外为地,各守疆界。两个八卦联合起来又是相同的一个整体,又有联合之义。所以文王借这个卦,撰写卦爻辞,提出自己对这种形势的分析和战略思想。

卦辞解析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首先谈一下“坤”字。

一般解释,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八卦之名。两个八卦“坤”卦组合成的六爻卦也称为坤卦,其实这是错误的。

一、《大象》里面很明确指出“地势坤”,就是两个地卦相连为坤,八卦的名称为“地”,其它八卦的名称也要以象辞所言为准。

二、“坤”是六爻卦用字。在解卦辞时,“坤”不能当卦名解,因为做卦名讲就成了名词。“元亨”是针对某种行为而言的,名词没有元亨。所以坤不能解为地。

既然坤不是地,就说明《易传》对“坤”下的定义是不对的,也就是到目前为止要对坤的所有解释都要推翻,我们可以大胆地重新推论。

坤由土、申构成。土怎么理解呢?土就是指八卦中的地。看一下卦象,内卦为地,外卦为地,是各守疆土的意思。你的国家守住你的疆土;我的国家守住我的疆土,保持这种局面。

再看“申”字旁,《说文》:“申,神也。从臼,自持也”按现在理解,就是双手奉香敬神。在很多地方清明、十月一上祖坟都是在申时,就是敬神的时刻。

古人认为你占有的土地不管是自己拓展的,还是用战争抢夺来的,都是神赐给的,神不赐给你,还会丢掉。所以“坤”的意思是要保守住上天赐给我们的这片疆土。这与卦象是一致的。

“坤元亨”。《文言》:“元,善之长也。”善就是好,我们是好的,和我们敌对的是不好的。长是首长,指国君。在卦辞中“元”就是指国家。《周易》是文王写给武王、周公等公子看的,是讲应当怎样妥善处理各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就是指周国,讲周国应当在当前形势下怎样做。

“亨”,《文言》:“嘉之会也。”指最好的方法。大家可以看一下卦辞中带“亨”的,都是与国家大政方针或战略思想有关。“元亨”更是与国家战略思想有关,不是一般的方针,是大政方针。那些把“亨”解作“享”的把周易完全解成卜筮之辞,是不对的。

“亨”字在具体解释中还有个语法功能,是大家不知道的。如果说亨是最好的,那它的有特定指向,是我们亨呢?是所有的人这样做都亨呢?还是我们的敌人这样做也亨呢?文王写周易是给自己人看到,是不能给别人看的,别人看了也不懂,所以这个特定的主语是“我们”,我们这样做亨。

亨字在白话解释时不能都写成“亨通”,这样就把字解死了,等于没白话。它要根据动词的不同,用不同的概念解释。

“亨”的语法意义在哪里呢?像“坤元亨”,白话解释时前面要把主语“我们”添加上,是“我们坤元亨。”

这样再白话就清楚了,文王在自己被囚禁的情况下,“坤元亨”,指出:(我们)要守卫好上天赐给的这片国土(坤),才能保证周国的(元)长期安宁(亨)。

看了这篇讲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样写《周易》了

关于“利牝马之贞。”

看过周易注解的都知道,牝马指雌马,牡马指雄马,牡马是头马,没有头马在前,牝马是不会走出自己活动范围的。为什么写牝马呢?卦象没有阳爻,就是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合力,马就不敢出行。但为什么写马而不写别的动物呢?因为马是用来作战的。如果用来运输,会写车马;如果军队出征,会写乘,是马拉着战车。这个马又是动态的,如果是静态的会写马牢。所以既是动的,又不是向外出征的,言外之意就是要求加强在国境线上巡逻守卫,我们不去进攻别人,也要防止别人来侵犯我们。

“利”是有利于,没有异议。这个“贞”字异议就大了。传统解释为“正固”。如傅佩荣先生译为:“适宜像母马那样的正固。”历来都这样想,大家就不觉得好笑了,反正我觉得好笑的很,母马怎么正固了?这属于错解。

“贞”在甲骨卜辞中指“贞人”,属于卜筮概念,但在周易中就增加了主观意象,指这样做好还是不好。“利贞”就是这样做好,有利于这样做。“贞凶”就是这样做很不好。在这里我就不详细论证了。“这样做”指像谁的样子去做呢?“利牝马之贞”就是说有利于像牝马一样去做。牝马的意义前面讲了,是一种既不出界又要活动的行为。

明白了这点不算完,我们应当进一步追问:文王为什么要特意写“利贞”?其实意在强调这是一种既定战略思想,是目前必须遵守的方针。周易卦爻辞中没有多余的废话,即写“利贞”,就是不要讲价钱,坚决遵守。这叫以不变应万变。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攸,所。有攸往不是漫无目的的出去,而是有目的地的前往。有攸往也指走出国境。

“先迷后得”

“先”是走在前面。走在谁的前面,自然是走在别的方国部队的前面。我们不领头闹事,不见得别人不领头闹事,我们有我们的主张,如果我们打仗时冲在前面,是替别人卖命,这与我们自己的志向不一致,就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后”是走在后面。这个“得”

字很有学问。慢慢走在后面,看战争形势,如果对我们有利,就一拥而上,缴获战利品。虽然这样有点小人心思,但战争是残酷的,谁取得胜利,谁获得最终利益才是最终的赢家。

“主利”

主的本义是灯烛,晚上的灯光,引申为主见。坤卦六爻全阴,没有领导,没有主见,各行其是。我们要按照我们的既定目标行事,就是主见,才有利。

看了这篇讲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样写《周易》了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西南、东北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周原和殷都,相对位置是西南和东北;一个是周国的西南方位的方国和东北方位的方国。第二种更符合坤卦的战略思想。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个严肃问题,只有文王最清楚。

一是从长期相处的关系和历史进程考虑,文王的父亲季历执政时就开始拓展疆土,到文王时经过多年拼搏,周国雄霸一方,西南方国成了可靠的盟友。东北方的方国则时好时坏,因为他们夹在商周之间,习惯性的脚踏两只船,是不可靠的。

二是文王被囚禁以后,东北方的方国有可能受商王的指使或施压,觉得周国群龙无首,原来的盟友会撕破脸皮来侵占国土,所以文王指出了这种利害关系,让姬发他们心中有数。

“安,贞吉。”

“安”就是安定。对

“吉”我们应该清楚它的界限。“亨”是对国家政策路线而言的;“吉”是针对个人而言的。文王被纣王羁押,会造成老百姓人心惶惶,再有特务造谣,容易产生动荡。所以现在的重要工作是维稳,让老百姓生活安定。“贞”是代指安定。“贞吉”意在强调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这句话的白话是:一定要让老百姓安定生活,只有这样才吉。

卦辞表达了这么几层含义:1目前的战略思想是什么;2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3如果有不可控的情况出现怎么办;4怎么分清敌友;5现在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看了这篇讲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样写《周易》了

初六履霜,坚冰至

初六最下,履、霜、冰、至都是下面的事,与爻位联系在一起的。

霜是秋冬之际,坚冰是深冬之时。

但履和至写的不对。不对在哪里呢?“霜”是天上下来的冷气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而成的,是严寒天气的预兆。“至”《说文》:“鸟飞从高下至地也”是从上落到地面上。正确的写法应该是:霜至,履坚冰。为什么要反着写呢?

,代表小的失误。履霜形容从整个事情的一开始就踏入了错误的道路。“坚冰至”有两种含义:一是严寒来到了;二是以坚冰代表的重大错误是由上层决策所导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决策者,思考问题要缜密,从事物发展起始就要做好,凡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二居内中,从静。

直,正直。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其原义是将两个船并联在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卦爻辞和《大象》所言的“方”概念是不同的,卦爻辞一般是造字的原义,象辞用的是引申义,所以不能用象辞的“方”定义卦辞的方。并联的含义:一是联合在一起,二是没有主从之分。大是大的力量,即一加一大于二的力量。正直的方国联合起来,就能形成大的力量。

在内中之爻谈联合,是讲我们要和邻邦友好联合,互相照应,可以威慑有不良企图的邦国。这也是文王提出的在乱世中的战略思想。

习(習),甲骨文中羽下面是日。日代表天。习(習)是伸展着羽翼飞向于天。习在句子中是往高处起的意思,学习是引申义。不习,是不要起事。

我们和邻邦联合起来了,力量强大了,有些人可能就膨胀了,但这种联合的目的是形成防御阵线,不是为了起事。因为要起事必须有一个为主,一个或数个为从,才能成功。但谁来主事呢?这是个问题。所以不能“习”。

“无不利”是强调“不习”的正确性。一些臣属不明白联合邻邦的意义,觉得势力大了就可以攻打弱小的或有仇怨的国家,但是不能这么做,目前只有不起事才是最有利的决策。

看了这篇讲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样写《周易》了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原指音乐一个章节;乐章。又表示完满,引申为完整的规划、宏大的目标。含章,暗藏着宏大的志向。王事,商王征调诸侯国派兵征伐叛乱者。可贞,可以这样做。

为什么说“六三含章可贞”呢?六三爻为兵,是弱旅。假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要派兵跟随商王出征那就派弱旅,或装作软弱的样子。这是做样子给商王看,让他不防备我们,其实我们心中暗藏着宏图大业。如果不写“含章”,六三就是真弱旅了;写了“含章”,就是表面示弱,其实内在刚强。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是对前面句子的解释,意思是前面说的是当我们的军队跟随商王征战时,不要追求成就,才能有完美的结局。光看前面的句子,不知“六三含章”要表达什么思想;光看后面的句子,不知“无成有终”指的是什么意思。只有这两句话连贯起来分析,才能知道话里话外的意思。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括囊”是把口袋装满东西扎紧了,就是聚敛财物的意思。这里不是搜刮本国老百姓的财物,而是掠夺其他部族的财物。四爻在外,是出去掠夺。跟着商军出征,我们的任务不是建立功勋,而是掠夺财物。在乱世中,打仗打的是财力,别管是什么样的钱财,只要捞到手里就行,反正是打着商王的旗号。

“咎”是错,无咎是没错。“誉”是赞美,无誉是没有人赞美你。“无咎,无誉”只能是指在国外掠夺财物。获取了财物,充实了我们的财政,对我们来说是没有错的。借打仗的机会,没立战功,却扛着满满的口袋回去了,别人也不会赞美你。管他呢,该怎么做我们自己心里有数。

看了这篇讲稿,就知道周文王是怎样写《周易》了

六五黄裳元吉

六五是君位,指国君应坚持的治国原则。“黄裳”应该取自《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系辞》十三卦的前面很明确写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是说十三卦之辞是从遥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故十三卦极有可能是《归藏》易的原文。坤卦全阴,象征天下大乱;乾卦全阳,象征大治。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正是叙述这一治理过程。“垂衣裳”是不起兵戈,发展农业,改善民生。“元”指国家。文王延续《归藏》的主题,提出这一点,是强调在目前形势下要以培养国力为中心任务,我们的国家才吉。如果穷兵黩武,国家本身贫穷,再搞军备竞赛,那就变成凶了。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上六在最上,“龙”似是指从天上下界的应龙。《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传说黄帝与蚩尤在涿鹿之野大战,应龙助阵黄帝,杀掉了蚩尤和夸父。

为天,为地。“其血玄黄”是说尸横遍野,血染天地。文王借黄帝战胜蚩尤统一中原部落的故事,指出我们应当寻访像应龙一样的隐士高人来帮助我们打天下,但要防止过多的牺牲生命。

用六利永贞

用六是筮法范畴,不能断定是文王所写,故不予置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