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功高反被殺,周易卦辭有說法

幫助劉邦打下天下的韓信被封為異姓王,但後來卻被漢高祖劉邦假手呂后殺掉。臨死前他悲吟了一句古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殺功臣似乎是古代帝王的一個慣例。其實在《周易·蹇》卦中早就提出了這個理論。

【文王寫周易的故事第十七篇-蹇卦】

文王寫了《明夷》卦後,心情比較鬱悶,紂王殘暴,正直的朝臣人人自危,自己也被羈押於商,人生之路困頓於此。便劃了個水山卦。

韓信功高反被殺,周易卦辭有說法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小丁看到卦象和卦辭,說:“這個卦五個爻位正,只有初六以陰居陽位反,初六為足,足不正,看樣子人生的路不好走,是處於艱難時刻。在《坤》卦侯爺說過,西南方的朋友可靠,東北方的朋友不可靠。這段話我看與《坤》卦相同,還是講有困難要找西南方的盟友幫助。‘利見大人’是有利於展現大人的身份,這怎麼理解呢?”

文王指著卦符:“你看,比方說我們就是居於君位的九五,周圍有陰爻包圍著,說明是被小人圍困,這時只有九三與九五同類。九三是武將,只有他可以馳援我們,使我們得以脫離險境。九三前來救駕,功勞是很大的。”

小丁還是不明白:“武將救主於危難之際,這不很好嗎!為什麼九五一定要展現自己的大人身份呢?”文王暗笑了一聲:“防止功臣居功自傲、野心膨脹、功高震主。他將兵多多,我卻必須能控制住他一個才行。君主的大人形象什麼時候都不能被功臣壓下去,功臣變成了權臣,朝政就亂了。”

小丁聽此腦洞大開,怪不得後面寫“貞吉”呢,原來答案在這裡。這樣做才吉,這叫未雨綢繆啊!如果君主控制不住功臣怎麼辦呢?小丁想問一下侯爺,但止住了,知道侯爺也不會說的,其結果肯定是快刀斬亂麻,咔嚓一下就解決了。(韓信就是如此結局。劉邦不想揹負殺功臣的惡名,便假手呂后去做。)

韓信功高反被殺,周易卦辭有說法

◎初六往蹇,來譽。

初爻位反,一開始就走錯了路線,出去做事處處艱難。小丁問:“往蹇之人和來譽之人是同一個人嗎?

“不是一個人。初六是靜態錯誤思想,他走出去,就會把錯誤思想體現在社會行為上,放大錯誤思想的效應。應當把持有正確思想的人請進來,指導這些人的思想和行為。請人來要有誠意,要給予他們榮譽,人家才會真心實意的來幫助。”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王臣’是指王和大臣嗎?”文王搖搖頭:“不是。六二在內中,是家人的位置,不是大臣的位置。‘臣’是王府的小臣。”

“蹇蹇是疊音形容詞嗎?”文王一臉惘然:“疊音形容詞是什麼?蹇是走路難,行事也難。前一個蹇是商王對小臣嚴苛,小臣難做事;後一個蹇是這些小臣從商王面前唯唯諾諾,在我們面前則趾高氣揚,讓我們難。”

小丁問:“‘匪’字怎麼講呢?”“‘匪’指不是同一路人。我們現在是落難的鳳凰不如雞,讓這些小臣管束著,但我們怎麼能像小臣一樣點頭哈腰向權勢低頭呢。難點怕什麼,我不是還在昂首站立著嗎!”

韓信功高反被殺,周易卦辭有說法

◎九三往蹇。來。反。

九三是趨利之人,又處於國境線內,

往蹇,出去就等於踏進了迷茫之地。,是來投奔之人。,是出去的人又回來。文王說:“有些人這山望著那山高,認為這裡不如意出去就會好了,其實那些從別國來的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想呢!只有出去又回來的人才會感受到,人生的歷程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

◎六四往蹇,來連。

就是輦,是有身份的人乘輦來投奔我們。小丁又問:“侯爺,您為什麼反覆強調‘往蹇’呢?”“當人們覺得不如意的時候,總會認為換一個環境就能好些。其實你的基礎不牢固,思想觀念不正確(初六位反),到哪裡都是如此。他們應當做的是改變自己的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紮紮實實做好事情。並不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是因為人家能端正態度,我們又需要這方面的人才。今後我們會大量的引進人才,不能因為重用了外來的人就產生牴觸情緒。”

韓信功高反被殺,周易卦辭有說法

◎九五大蹇,朋來。

“‘朋’是手下的人。大人遭了難,手底下的人自然會來營救,為什麼要特意寫這一點呢?”文王說:“要看言外之意。大人受難,你去請求原來的盟友幫助,但過去的盟友這時就不一定是盟友了,搞不好會引狼入室,所以要多長個心眼,三思而後行。”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小丁看到上六爻辭覺得有些深度:“碩是大。‘來碩’是連敵方的大人物都前來投奔我們了。‘吉’是形勢發生變化了,大人物才來投奔我們,自然大家都吉。這個‘利見大人’和卦辭的意思一樣嗎?”

文王緩緩地說:“卦辭的‘利見大人’是針對手握兵權的功臣而言的,應當始終掌控著他。這個‘利見大人’有兩層含義:一是國君不要怠慢貴人,要遠遠地迎接,親自安排各項事宜,因為人家是衝著國君來的。二是一旦授予權力,就要像對待自己的下屬一樣,涉及國家前途的大事必須自己拍板,避免將來鳩佔鵲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