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功高反被杀,周易卦辞有说法

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韩信被封为异姓王,但后来却被汉高祖刘邦假手吕后杀掉。临死前他悲吟了一句古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杀功臣似乎是古代帝王的一个惯例。其实在《周易·蹇》卦中早就提出了这个理论。

【文王写周易的故事第十七篇-蹇卦】

文王写了《明夷》卦后,心情比较郁闷,纣王残暴,正直的朝臣人人自危,自己也被羁押于商,人生之路困顿于此。便划了个水山卦。

韩信功高反被杀,周易卦辞有说法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小丁看到卦象和卦辞,说:“这个卦五个爻位正,只有初六以阴居阳位反,初六为足,足不正,看样子人生的路不好走,是处于艰难时刻。在《坤》卦侯爷说过,西南方的朋友可靠,东北方的朋友不可靠。这段话我看与《坤》卦相同,还是讲有困难要找西南方的盟友帮助。‘利见大人’是有利于展现大人的身份,这怎么理解呢?”

文王指着卦符:“你看,比方说我们就是居于君位的九五,周围有阴爻包围着,说明是被小人围困,这时只有九三与九五同类。九三是武将,只有他可以驰援我们,使我们得以脱离险境。九三前来救驾,功劳是很大的。”

小丁还是不明白:“武将救主于危难之际,这不很好吗!为什么九五一定要展现自己的大人身份呢?”文王暗笑了一声:“防止功臣居功自傲、野心膨胀、功高震主。他将兵多多,我却必须能控制住他一个才行。君主的大人形象什么时候都不能被功臣压下去,功臣变成了权臣,朝政就乱了。”

小丁听此脑洞大开,怪不得后面写“贞吉”呢,原来答案在这里。这样做才吉,这叫未雨绸缪啊!如果君主控制不住功臣怎么办呢?小丁想问一下侯爷,但止住了,知道侯爷也不会说的,其结果肯定是快刀斩乱麻,咔嚓一下就解决了。(韩信就是如此结局。刘邦不想背负杀功臣的恶名,便假手吕后去做。)

韩信功高反被杀,周易卦辞有说法

◎初六往蹇,来誉。

初爻位反,一开始就走错了路线,出去做事处处艰难。小丁问:“往蹇之人和来誉之人是同一个人吗?

“不是一个人。初六是静态错误思想,他走出去,就会把错误思想体现在社会行为上,放大错误思想的效应。应当把持有正确思想的人请进来,指导这些人的思想和行为。请人来要有诚意,要给予他们荣誉,人家才会真心实意的来帮助。”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王臣’是指王和大臣吗?”文王摇摇头:“不是。六二在内中,是家人的位置,不是大臣的位置。‘臣’是王府的小臣。”

“蹇蹇是叠音形容词吗?”文王一脸惘然:“叠音形容词是什么?蹇是走路难,行事也难。前一个蹇是商王对小臣严苛,小臣难做事;后一个蹇是这些小臣从商王面前唯唯诺诺,在我们面前则趾高气扬,让我们难。”

小丁问:“‘匪’字怎么讲呢?”“‘匪’指不是同一路人。我们现在是落难的凤凰不如鸡,让这些小臣管束着,但我们怎么能像小臣一样点头哈腰向权势低头呢。难点怕什么,我不是还在昂首站立着吗!”

韩信功高反被杀,周易卦辞有说法

◎九三往蹇。来。反。

九三是趋利之人,又处于国境线内,

往蹇,出去就等于踏进了迷茫之地。,是来投奔之人。,是出去的人又回来。文王说:“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认为这里不如意出去就会好了,其实那些从别国来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想呢!只有出去又回来的人才会感受到,人生的历程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六四往蹇,来连。

就是辇,是有身份的人乘辇来投奔我们。小丁又问:“侯爷,您为什么反复强调‘往蹇’呢?”“当人们觉得不如意的时候,总会认为换一个环境就能好些。其实你的基础不牢固,思想观念不正确(初六位反),到哪里都是如此。他们应当做的是改变自己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扎扎实实做好事情。并不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是因为人家能端正态度,我们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今后我们会大量的引进人才,不能因为重用了外来的人就产生抵触情绪。”

韩信功高反被杀,周易卦辞有说法

◎九五大蹇,朋来。

“‘朋’是手下的人。大人遭了难,手底下的人自然会来营救,为什么要特意写这一点呢?”文王说:“要看言外之意。大人受难,你去请求原来的盟友帮助,但过去的盟友这时就不一定是盟友了,搞不好会引狼入室,所以要多长个心眼,三思而后行。”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小丁看到上六爻辞觉得有些深度:“硕是大。‘来硕’是连敌方的大人物都前来投奔我们了。‘吉’是形势发生变化了,大人物才来投奔我们,自然大家都吉。这个‘利见大人’和卦辞的意思一样吗?”

文王缓缓地说:“卦辞的‘利见大人’是针对手握兵权的功臣而言的,应当始终掌控着他。这个‘利见大人’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君不要怠慢贵人,要远远地迎接,亲自安排各项事宜,因为人家是冲着国君来的。二是一旦授予权力,就要像对待自己的下属一样,涉及国家前途的大事必须自己拍板,避免将来鸠占鹊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