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堂有過怎樣的歷史?

我是景大王

東堂坐落在東城區繁華的王府井大街路東,位於王府井大街74號,坐東朝西,東鄰東四南大街,西靠王府井大街,南臨甘雨衚衕,北依柏樹衚衕,又稱為王府井天主教堂。

東堂原來是葡萄牙傳教士的住地,意大利傳教士利類思(P. Tudovicus Buglio1606~1682年)和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Gabrielde Uagalhaens 1609~1677年)在明朝末年曾在四川傳教。甲申之變後被清軍擄到北京,1647年肅王豪格把他們帶到府中當差。當差期間,他們經常給王府中的人講道,向他們宣傳天主教的教義,贏得府中人的尊重,有人開始信奉天主教。給他們外出活動自由後,開始在社會上傳教。後被介紹到皇宮,皇室發給他們俸祿,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後來信徒越來越多,教友們為他們購置了幾間房屋,作為小教堂,供信徒們做禮拜。

上圖湯若望和南懷仁

順治皇帝親政以後,任用西方傳教士湯若望擔任欽天監,天主教遂受到保護,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順治皇帝賜給利類思和安文思一所宅院和一塊空地,即為今日東堂的所在地。在同一年,利類思和安文思在空地上修建了東堂,這就是在宣武門南堂之後的北京城內的第二座天主堂,當時其建築規模雖次於南堂,但也是氣勢恢宏、精美華麗。上圖聖若瑟和耶穌

東堂又稱為聖若瑟堂,是中國天主教歷史上的第一座聖若瑟堂,是為了紀念耶穌的父親聖若瑟而命名。1668年1月26日,在天主教廣州會議的閉幕會上,全體神父一致選擇了童貞聖母的淨配,耶穌的養父若瑟為中國大主保,後教宗予以批准。歷史上著名的湯若望、南懷仁、郎世寧等人都在東堂居住過。

1720年因北京發生大地震,房屋倒塌,第二年奧地利傳教士費隱用葡萄牙國王費利克三世的贈款把東堂擴建稱歐式教堂。嘉慶和道光年間有傳教禁令,教堂被責令拆除,神父搬到南堂居住。1860年清政府把教堂還給教會,但因經費困難,只修建了幾間平房為祈禱公所。1884年經田類思主教在國外募捐,在原址重新修建一座羅馬式教堂,非常豪華,氣度非凡。

1900年6月13日,在義和團運動中,再次被毀。1904年由清政府出面,法國和愛爾蘭天主教會用部分“庚子賠款”重新修建,於1905年落成,是為今日之東堂。

東堂在1990年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北京市政府撥款8000萬對東堂進行全面整修,擴建了堂前廣場。2008年為迎接奧運會,北京市政府對東堂內部進行全面修復和保護,內外環境煥然一新,成為王府井地區一處亮麗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