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堂有过怎样的历史?

我是景大王

东堂坐落在东城区繁华的王府井大街路东,位于王府井大街74号,坐东朝西,东邻东四南大街,西靠王府井大街,南临甘雨胡同,北依柏树胡同,又称为王府井天主教堂。

东堂原来是葡萄牙传教士的住地,意大利传教士利类思(P. Tudovicus Buglio1606~1682年)和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Gabrielde Uagalhaens 1609~1677年)在明朝末年曾在四川传教。甲申之变后被清军掳到北京,1647年肃王豪格把他们带到府中当差。当差期间,他们经常给王府中的人讲道,向他们宣传天主教的教义,赢得府中人的尊重,有人开始信奉天主教。给他们外出活动自由后,开始在社会上传教。后被介绍到皇宫,皇室发给他们俸禄,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后来信徒越来越多,教友们为他们购置了几间房屋,作为小教堂,供信徒们做礼拜。

上图汤若望和南怀仁

顺治皇帝亲政以后,任用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担任钦天监,天主教遂受到保护,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顺治皇帝赐给利类思和安文思一所宅院和一块空地,即为今日东堂的所在地。在同一年,利类思和安文思在空地上修建了东堂,这就是在宣武门南堂之后的北京城内的第二座天主堂,当时其建筑规模虽次于南堂,但也是气势恢宏、精美华丽。上图圣若瑟和耶稣

东堂又称为圣若瑟堂,是中国天主教历史上的第一座圣若瑟堂,是为了纪念耶稣的父亲圣若瑟而命名。1668年1月26日,在天主教广州会议的闭幕会上,全体神父一致选择了童贞圣母的净配,耶稣的养父若瑟为中国大主保,后教宗予以批准。历史上著名的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人都在东堂居住过。

1720年因北京发生大地震,房屋倒塌,第二年奥地利传教士费隐用葡萄牙国王费利克三世的赠款把东堂扩建称欧式教堂。嘉庆和道光年间有传教禁令,教堂被责令拆除,神父搬到南堂居住。1860年清政府把教堂还给教会,但因经费困难,只修建了几间平房为祈祷公所。1884年经田类思主教在国外募捐,在原址重新修建一座罗马式教堂,非常豪华,气度非凡。

1900年6月13日,在义和团运动中,再次被毁。1904年由清政府出面,法国和爱尔兰天主教会用部分“庚子赔款”重新修建,于1905年落成,是为今日之东堂。

东堂在1990年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北京市政府拨款8000万对东堂进行全面整修,扩建了堂前广场。2008年为迎接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对东堂内部进行全面修复和保护,内外环境焕然一新,成为王府井地区一处亮丽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