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青年
河南駐馬店,不僅城市有很深厚的歷史,這個名字也有很大的“來頭”——秦始皇的驛站,因此這叫做“皇家驛站”,但是駐馬店一直想改名字,這又是為何?
駐馬店為何要改名字?
雖然“駐馬店”這個名字有著一定的淵源,但是駐馬店這個名字確實確實太“low”了,一聽到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想去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發展,而改名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改變這樣的現狀,例如“大庸市”改成了“張家界”,然後就成了旅遊勝地,即使駐馬店改名之後不會像張家界一樣成功,但是也會有一定的改善。
駐馬店市要改成什麼名字?
關於改名字有兩種說法,一種聲音是要求改名天中市,一種聲音是要求改名為汝南市,說實話感覺這兩個名字都比駐馬店聽著文藝、順耳,但是駐馬店這個名字起源於明朝,也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更何況歷史上也沒有“天中”這個名字的出現。
為什麼要改名為“天中市”或者“汝南市”?
“天中”之名是因為古時候的駐馬店號稱“豫之復地,天下最中”。天中這個名字響亮、大氣,而且闡釋的時候也比較容易,但是之前並沒有這個名字,所以有一定的困難。
還有一種聲音就是改名為“汝南市”。古代的汝南大概就是今天的駐馬店區域,但不限於駐馬店,而且歷史上也有一定的記載,汝南這個名字起源於西漢,所以說也算有所依據吧。
駐馬店能不能成功改名?
這個也不是我們老百姓說的算的,也不是說投票就能表決的,而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流程進行申報、批准,一個城市的改成牽涉的範圍很大,所以想改名也不容易。
至於改名後會不會對經濟上有一定的幫助還不知道,因為改名失敗的案例也有,例如石家莊,經濟就陷入了困境,
慎言觀點
既要改名,“天中”則不如“汝南”。
“天中”太虛無,容易引起攀比,你天中都敢叫了,我們大石家莊、大廊坊、大周村、大張店要改名怎麼辦?難不成叫“天下”、“天上”、“天左”、“天右”?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叫“天中”?我們從我們這裡抬頭看,我們也是在天的中間,端端正正,沒在兩邊啊!要天中我們就一起天中,至少每個省都得配個天中,否則大家誰都別天中!
容易引發口水官司的名字不是好名字,我們要對得起子孫後代,要改就一勞永逸,別老是給
老百姓添麻煩。民間流傳的另外一個備選“汝南”,這個就好太多了。
首先,汝南有復古風,漢高祖劉邦設置的汝南郡,到現在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至今駐馬店還有個下屬的汝南縣,把縣名挪作市名,原縣可以改區,大家都進步,進步都高興。
其次,汝南很國際範,英文名字可以叫Ronan,跟羅馬的Roman一個字母之差,我們也可以拍出一部叫《 汝南假日》的優秀愛情片,把羅密歐Romeo包裝成祖籍汝南人,讓他和朱麗葉(她也姓朱哎,大明國姓!)好好在中國的愛情之都裡談場死去活來的梁祝式戀愛,提高我們駐馬店的國際知名度,為我們駐馬店未來成為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打好紮實基礎。
Ronan本身是個愛爾蘭姓氏,又是個美國城市的名字,還是泰勒•斯威夫特的一首歌名,這首歌曲也非常感人,好聽到心痛。
最後,申明觀點,駐馬店這個名字必須要改,這個名字本身歷史並不悠久,在古老的中華文明中不過算是短短一瞬,在明代的一個叫“苧麻村”的村莊設置的驛站名字,卻在後來被演繹成駐馬店,本身也是對中原歷史文化的一種不尊重。
最後的最後,能把咱們駐馬店所有商家的門店招牌的換名費用核實報銷一下,給老百姓減輕點負擔,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心願。
———————————————————丸——————————————————
歷來現實
聽說河南駐馬店,要改名“天中”,我笑了?名字用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改?據說這名字土,有損形象,不利於招商引資云云,我又笑了。
其實,“駐馬店”這名,多有歷史滄桑感,又是多麼大氣、響亮,哪點土了?這個名字,使用也不是十年八年百年了,是因歷史上南來北往信使、官宦在此歇馬而得名。
而“天中”又是什麼東東?據說因為該地素有“豫州腹地,天下最中”,那又能說明什麼?僅能說明該地地理方位而已。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或GPS或北斗導航什麼的,還要你專門告訴在哪啊?何況這“天中”,也太虛了吧!天在哪?中在哪?玩文字遊戲啊?還天中,你怎麼不上天呢?
其實,駐馬店作為盤古開天、伏羲畫卦之地;作為周公測影及梁祝故里,文化底蘊是多麼深厚。距今4500年前的人類遺存,已經被考古發現,可見當時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已經比較發達。後來武王伐紂,建立西周,分封天下,這裡就封有蔡、呂、沈、江等封國。及至“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實行郡縣制,駐馬店又先屬“穎川”,後屬“陳”等郡。到了西漢高帝設“汝南”郡,郡所“汝陽”。三國兩晉南北朝及隋唐宋金元時期,名字又屢有變化,曾叫“汝寧”、“豫州”、“唐州”、“蔡州”等。這些飽含歷史淵源的名字,哪個不比“天外來物”“天中”強啊?!
近幾十年來,為何屢屢有地方官員熱衷改地名,說到底是一種急功近利、浮躁虛榮的表現。如果改得很好倒罷了,關鍵是很多改後的名字,要麼晦澀;要麼生硬;要麼粗俗,而且都有一個共性:沒文化。
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駱馬湖”改名事件,朋友們還記得嗎?地跨徐州、宿遷兩市結合部,為我省四大淡水湖之一,具有千年歷史的美麗駱馬湖,2010年卻被宿遷市某人給改成了“馬上湖”。
改名原因竟是因為覺得“駱馬”二字諧音“落馬”,預示官場不順,可能落馬,不吉利。不說如此國家大湖,不單屬於宿遷市,宿遷無權改名,只說你改的這叫啥名?整一個貪官汙吏做賊心虛的名字,敗壞駱馬湖與宿遷的形象。弄不好,真得是畫虎類犬,弄巧成拙,暴露多少陰暗與私利啊!因為發對與譴責聲音太大,改名烏龍最後不了了之。“駱馬湖”之名,得以繼續留用至今。
納履堂主
什麼駐馬店幾百年歷史?駐馬店宋元以後就是汝寧府,當時河南有河南府、南陽府、開封府、歸德府等九個府,駐地汝南,駐馬店因修京廣鐵路,再加上舊時驛站集市有點規模,建國後才建制,建國後現在的駐馬店市也屬於確山地區管轄,駐馬店80年代還叫地區,改成市也就二十來年,壓根就沒有什麼深厚歷史。如果你在駐馬店就會發現天中文化深深地烙印在這個城市之中,天中山、天中大道,天中廣場、天中晚報等等,近二十年來駐馬店以往數屆領導及民間組織都在為更名努力過,但是最終未得到批覆,汝寧府、蔡州都能改為數十年曆史的駐馬店,駐馬店就可以改為汝南、天中;一個個旁觀者的態度不瞭解這裡的歷史且不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為這裡的人考慮,反而略帶嘲笑的輕俏的一句馬店,總部,斷然說不用改,很有名,很好聽,那是你沒見他們無緣無故的被罵馬店,豬馬店。
附:駐馬店市人民政府關於將駐馬店市更名為天中市的請示
為加快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實現天中崛起,根據《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規定》、《地名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和全市廣大幹部群眾要求,擬將“駐馬店市”更名為“天中市”,現將有關問題請示如下: “駐馬店”一名,始見於明朝。明代在現駐馬店市境內有一村名“苧麻村”,後於此設驛站,漸演名為“駐馬店”。建國後,在此先後設有省轄市、縣轄鎮,皆用“駐馬店”名稱。1965年設駐馬店專區,1967年改稱駐馬店地區,2000年8月撤地設市,轄西平、遂平、上蔡、汝南、平輿、確山、正陽、新蔡、泌陽九縣及驛城區,19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總人口827萬,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36萬畝。地改市後,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專家、學者經多方調查、論證,一致同意將“駐馬店市”更名為“天中市”。
其理由是: 一、“天中”之名由來已久,具有顯著的地域特徵,並非杜撰 現在駐馬店市所轄區域自西漢始設汝南郡,轄縣37,其區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整個豫中、南及安徽的阜陽、臨泉部分縣區。可以說,其轄區橫跨淮河上中游。後來名稱有所變化,或曰汝南郡,或曰蔡州等,轄區有所縮小,直到明清時期為汝寧府時,還基本上包括今駐馬店市與信陽市的一部分,其府治大都在今汝南縣城,1965年與信陽分專時才將專署所在地設在駐馬店市驛城區至今。 古時汝南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稱號。《禹貢》、《讀史方輿記要》、《古今圖書集成》、《河南通志》、《汝寧府志》等記載,禹分九州時,豫州為九州之中,汝南又為豫州之中,故此地被稱為“天中”。周公營洛建表,以土圭測日影,測得汝南城北三里許為最正,稱為“天地之中”。當地人在此造一“上土下石高丈餘”的圓形土堆,以示標誌,稱之為“天中臺”,亦名“天中山”。唐代朝庭重臣、大書法家顏真卿在“囚蔡”期間親書“天中山”三個大字,至此,不是山的“天中山”即名揚天下。後人將顏書“天中山”刻石立碑樹在“天中山”下,至今仍保存完好。此地百姓也自稱“天中人”。宋代學者劉敞對天中山亦有考證。到明代,官府於此設立天中書院,至清代還多次重修,佔地百畝,規模宏大。明代著名學者陳耀文為官退隱後,專以著書為是,他將其內容浩繁的60卷類書命名為《天中記》。清代大家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天中記》條下雲:“是編乃類事之書。以所居近天中山故題曰《天中記》。”由此可見,至少從唐開始,無論是當地的民間、政府、官員、學者、歷史文獻、地方史志,都將此地以“天中”稱之。 “天中”具有顯著的地域特徵,與“中國”、“中原”、“中州”意義相近。這裡是江淮、黃淮氣候、降雨的過渡地帶,其農作物南稻北麥,全國主要農作物在這裡大都可以種植,故有“天下糧倉”、“中原油庫”、“芝麻王國”之譽;其地形西高東低,由西向東淺山、丘陵、平原,為中國地形走向的縮影;其交通為中國中部的交通大動脈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的南北通道;其經濟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在此連續7年成功舉辦就是明證。因此,以“天中”名之,很便於人們確定它的方位,這也符合中國自古以來以地域特徵來命地名的習慣。
二、“天中”還有著自己獨特而厚重的文化——天中文化 天中傳統的意識形態文化是中國傳統的意識形態文化的縮影。天中大地南部緊臨淮河,這是中國南北文化的分界線。因此,“天中文化”以中原文化為主,融入楚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秦隴文化等諸多文化的因素,具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特徵。其風格既有北方文化的粗獷,也有南方文化的柔美;既有龍文化的大氣,也有鳳文化的纖巧。其飲食文化既有北方人的豪放,也有南方人的講究;其地方方言南蠻北侉,特色明顯。天中傳統的意識形態文化更是中國傳統的意識形態文化的縮影,以儒學為主,儒釋道合流,法家、無神論、有神論都在此有極其重要的表現。這裡是儒學發祥與傳播的中心之一。孔子“困蔡三歲”,在此收授生徒,演禮佈道,孔門七十二賢,此處有六;儒學八派有漆雕氏一派;董仲舒之儒有桓寬,著有名著《鹽鐵論》;程朱理學有謝良佐,前承二程,後啟朱熹,乃陸楊心學的奠基人。道家的“八卦之學”由此地肇始,上蔡的伏羲畫卦亭乃伏羲演易先天八卦之所,此處的白黽和蓍草天下無二,被歷代視為靈物。這裡還是法家理論上的集大成者韓非、實踐最成功者李斯的故鄉,也是《神滅論》作者、無神論者範縝,《搜神記》作者、“鬼之董狐”幹寶的故鄉。平輿的“月旦評”開一代清議之風。 “天中”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在全國舉足輕重。中國最古老的盤古文化、女媧補天由此地而生;重陽佳節由此地發祥;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此地有其二;這裡是“梁祝故里”,是“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源頭,還是董永與七仙女故事的原產地;西平人、黃帝正妃嫘祖創造的桑蠶文化、西平的冶鐵鑄劍文化、平輿的古車文化、泌陽的楚長城顯示的長城文化,以及姓氏文化等等,都彌足珍貴。 最為重要的是,“天中文化”並未僵化,更未死去,在現當代更以強勁的勢頭傳播著、發展著。以新蔡為首的辛亥革命文化、以“小延安”竹溝為首的革命傳統文化、以民族英雄楊靖宇為首的愛國主義文化在全國都享有盛名。這裡山川秀麗,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生態示範縣,不足百公里方圓集聚四座大型人造湖泊(水庫),其旅遊文化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紅色革命文化於一體;最近連續七年成功舉辦的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不僅帶來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天方醫藥”成功上市、中集集團華駿公司做大做強、藍天集團正打造豫南企業航母、駐馬店捲菸廠兼併重組等大中型企業的迅速崛起,而且海內外、國內外商客每年在此雲集一次,也帶來了多元文化的碰撞。所有這些,都將給天中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內涵,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三、“天中”及“天中文化”已經是當地民間和政府對外宣傳的品牌 這裡有地方報紙《天中晚報》、學術期刊《天中學刊》、科研機構“天中歷史文化研究所”、社會團體“天中文化學會”;我們舉辦過大型的“天中文化學術研討會”,天中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文化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我市開發旅遊定位為“天之中文化生態遊”,政府將我市經濟的騰飛稱之為“天中崛起”;對外宣傳用“歡迎您到天中來”、“天中人民歡迎您”等等。總之,“天中”已成為“駐馬店”的代名詞,更改市名為“天中市”,已是人心所向。因此,全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都曾多次呼籲更改市名。 綜上可見,與“駐馬店”相比,“天中”之名更符合當地的地域特徵和文化特色,而“駐馬店”僅是地名標稱,沒有豐厚的文化內涵和自身特點。同時,“天中”顯得大氣、典雅、響亮,而“駐馬店”僅是古代的驛站,帶有封建社會的痕跡和特色;“駐馬店”在外人看來,還帶有侮辱性質,“店”也顯得小氣、平庸。中國傳統文化十分講究“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因此,更改市名為“天中市”,符合實事求是的原則和國家制定的有關法規。這不僅是全市800多萬人的共同呼聲,更重要的是,這將對樹立我市的良好形象,發展我市經濟和旅遊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當地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據以上理由,特請示將“駐馬店市”更名為“天中市”。
駐馬店,原來在古代很長時間都被稱為汝南,後來因為南來北往的驛站馬車在這裡停留被稱為駐馬店。據我瞭解,駐馬店想恢復汝南的名字,並沒有要改名天中市的想法。再說,天中市既不是歷史名字,也不是符合事實的名字。所以我覺得哪怕是要改名天中市,相關部門也不會批准。
不要整天說駐馬店名字土,不要再黑駐馬店了,其實駐馬店一直都在發展。石家莊(常山)的趙雲可以說“我乃石家莊趙子龍”,包頭的呂布說“我乃包頭呂布”,駐馬店的袁紹完全可以說“我乃駐馬店袁紹”。地名是歷史和現在,發展才是未來。
歲月的格調
對於河南駐馬店為何改名為天中市,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
一、地處“天下之正中” 先秦之前最富科學性的著作《尚書·禹貢》以及清朝陳夢雷所編著的《古今圖書集成》等著作都記載了大禹分天下為九州時,河南就是所謂的豫州,駐馬店所在地稱汝南,豫州為九州之中,汝南恰又是河南的中部腹地,於是早在古代就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說法了。
二、唐以後均以“天中”稱呼此地
駐馬店嵖岈山景區
唐代,當地人就以“天中人”自稱了,這主要得益於顏真卿在“囚蔡”(唐時駐馬店所在汝南地區稱為蔡州)期間親書“天中山”三個大字,人們將顏真卿的“天中山”刻石立碑,成為了當地一處風景。到了明代,官府設立了天中書院,清朝時多有維修,名字依舊稱為“天中書院”。由此可見,至少從唐開始,無論是當地的民間還是官方政府都將此地以“天中”稱呼。
三、“天中市”遠比“駐馬店市”大氣
駐馬店市氣象塔夜景
將此地稱為駐馬店乃是因為明代在此處設立了一個驛站,由於驛傳人員到此停頓休息,馬匹也隨之進場在此聚集休息而演化出“駐馬店”之名。“駐馬店”這個名字僅僅體現了這個地方在古代驛站中的節點作用,沒有其他的文化內涵,也體現不了當地的自身特點。但是“天中”這個名字卻能反映出該地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相對於“駐馬店”來講,這個名字聽起來也更加的大氣、典雅和響亮。
中國人經常講“名不正言不順”,將“駐馬店市”更為“天中市”其實就是當地“正名”之舉,首先就打響了名聲,樹起了良好的地區形象,勢必會更有利於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國家人文歷史
中國很多城市都想改回古代的名字,因為更有文化底韻,更有歷史沉澱,如南京改為金陵,開封改為汴梁,臨沂改為琅琊,新鄭改為軒轅,蘇州改為姑蘇,西安改為長安等等。
說起駐馬店,你能想到是什麼,好聽點,也就是古代驛站,驛城,難聽點,或許就是養馬場,圍獵場。
但駐馬店在歷史上是真正的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很多精典歷史故事的誕生地,如泌陽縣的盤古開天地,汝南縣的梁祝愛情故事,上蔡縣的重陽文化,西平縣的蠶絲和冶鐵文化,遂平縣的孔子兩小兒辨日,平輿縣的車與之化。
駐馬店歷史上被稱為天中,亦即天下之中,真正體現著駐馬店這片土地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地位
探城獵人
駐馬店改名天中市很不妥。個人建議,駐馬店改名汝寧市最好。下面詳細論述。
中國不少古地名被改名,如常山被改名石家莊。有人戲稱:吾乃石家莊趙子龍。
我們洛陽算幸運的。漢朝時,就是白馬拖回了經書,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寺廟白馬寺。萬幸的是,洛陽沒有因此改名為駐馬店。
據說,每一個駐馬店人,都叫屈,自己城市的名字太難聽了。 建議改回古地名汝南。
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研究認為,春秋時期的駐馬店一帶,屬於蔡國。被滅過兩次國。
汝南這個名字,始於漢高祖劉邦。行政中心在上蔡縣附近。
到唐代,汝南郡改名豫州,行政中心在汝陽,今天的汝南縣。
宋代,駐馬店一帶名字改叫蔡州,行政中心還是在今天的汝南縣。
唐宋時期,今天的駐馬店,還沒有建立城市。
明清兩代,這裡叫汝寧府,行政中心依然在今天的汝南縣。
《駐馬店市志》記載,駐馬店在明朝時,終於開始了有人煙。這一帶“地勢卑窪,不堪種植”,種啥啥不長,只能種苧麻,於是村名就叫“苧麻”了,後來逐漸發展成小鎮。
明成化10年,祟簡王就藩汝寧。這個皇子看到府城西邊的苧麻小鎮風景如畫,臨江臨山,有湖有平原,鎮外還有古寺,於是就在此建莊。當時明朝政權穩固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修驛路,供車馬奔馳。這位皇子也為了便於同皇室上下聯繫,在苧麻鎮設立驛站。 驛站是古代郵差換馬歇息的地方,快遞中轉站,馬來馬往,快遞員穿梭,駐馬投宿苧麻鎮。時間一長,苧麻,乾脆叫駐馬得了。而驛站也帶火了周圍一堆供馬幫客人投宿的馬店,就俗稱駐馬店了。
綜上所述,駐馬店改名天中市不妥。改名汝南更不妥,好比把洛陽改名為孟津一樣,是鳩佔鵲巢。
明皇子就崇簡王番汝寧,在苧麻鎮修建驛站。駐馬店改名汝寧市比較合適。
楊朱學派
駐馬店市要改名字的動機很簡單,一是現在這個名字難聽,二是因為“駐馬店”不是它的本名。
“駐馬店”這三個字在1965年之前只屬於現在駐馬店市確山縣的一個鎮——駐馬店鎮,而這個鎮在更早時只是一個村。
現在駐馬店市所轄九縣一區這片區域,其歷史沿革基本比較清晰。在漢朝時屬於汝南郡,唐朝改汝南郡為豫州,此地仍屬豫州,宋朝時屬於蔡州,蒙元時改為汝寧府,明朝、滿清仍為汝寧府,民國和解放初改來改去,49年至65年這段時間大致屬於信陽專區(包含今駐馬店、信陽兩市)。1965年建立駐馬店專區,專員公署即行政所在地定在靠近鐵路的駐馬店鎮,轄九縣一鎮(駐馬店鎮),與信陽專區分家,駐馬店市的雛形第一次登上人類歷史的舞臺。1979年,駐馬店專區改稱駐馬店地區行署。2000年,駐馬店地區撤地改市,駐馬店市正式成立。
看到這兒,你大概應該能明白為什麼駐馬店人改名的執念如此強烈了,1999年澳門迴歸前後,《七子之歌 澳門》傳唱天下,其中有一句最打動人心: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這樣類比或許不恰當,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假設哪天派出所強行把你的名字改成狗剩兒、驢柱子,還不許你改回來,你就懂得這是一種怎樣的痛了。
現在駐馬店人民對改名的支持率是100%,但對於怎麼改又分成三種意見:天中、汝南、驛城。“天中”大概是某一任領導好大喜功的妄念,本地自古沒有這種說法,這個名字太響亮太招搖,註定不會成功。“驛城”誕生於對“駐馬店”的不滿和改良,“老爺開恩,我不想叫狗剩兒,叫大牛好不好?”。“汝南”是本地古稱,有歷史依據,有文化傳統,有民意基礎,對駐馬店人來說是最佳選項。至於能不能改成,那又是另一個“老爺開恩”的故事了。
隨便某某某
本人駐馬店人,在解放前駐馬店只是一個驛站,歸汝南縣管。現在駐馬店市區還有一個驛城區。當時修建京廣鐵路時經過了駐馬店,解放後就把市區放在了駐馬店,準確點說,駐馬店市不是以前的汝南,以前西漢時期的汝南現在叫汝南縣,歸駐馬店市管,在汝南縣內有一個天中山,自古以來汝南縣就有天下之中的意思,而不是駐馬店。現在汝南還保有古代時期的城牆和護城河,見證著他曾經有過的輝煌,另外,汝南縣也是梁祝之鄉,是梁山伯與祝英臺愛情故事發生的地方。所以說,現在的汝南縣才是真正最有文化低溫的城市。
不管駐馬店改名為天中市或者汝南市都是侵犯了汝南縣的名譽權,這兩個稱呼只有汝南縣才有,真要說改名,駐馬店市要改的名字應該叫驛城市,驛城市才與駐馬店市最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