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明星都不接電視劇演出?

蔣建華GL

1.所謂的咖位:我們通常可以從新聞報道上面看到成電影為大熒幕,電視為小銀幕。其實不管是好萊塢,還是亞洲都有這種慣稱。從表面來看,大熒幕和小銀幕是根據播放介質的尺寸來劃分的,實際上代表的是社會影響力和地位而已。這就是為什麼有世界四大國際電影節,而沒有世界電視節的說法。說的通俗一點:就是電影演員的咖位要高於電視劇演員,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國際大牌的代言人都是電影演員。

2.術業有專攻:有的明星演電影看著順其自然,但是演電視看著格格不入,反之亦然。不過也有少數明星無論演電影還是演電視,都能做到自由切換、遊刃有餘。但是大多數明星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角色,能夠做到專而精、精而細就相當不容易啦。


馬克影視記

多年前,答主在某電影劇組工作,後來那部片子拿了很多獎,女主演也拿到了“影后”,慶功會的最後大家都喝多了,答主聽到導演語重心長的對女主演說,“安住心等好本子,不要著急接劇。”當時答主覺得很不理解,怎麼電視劇就比電影低一級嗎?電影咖就得用大銀幕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嗎?後來,答主才慢慢明白,演藝圈的規則很不可言說,很殘酷。那位女主演後來還是接了一些製作水平一般的電視劇,人氣很快就消散了……

你或許會問,那孫儷呢?那周迅呢?對,她們是接演了電視劇,特別是周迅的《紅高粱》《如懿傳》,但前提是她們所接的都是大IP,絕對有收視保障的。加上她們的自身實力已經到了山頂,接什麼不接什麼,影響真的不大。很多時電視劇反而會因為她們的參與而一炮走紅,她們的名字就是IP。

再者說,拍電視劇真的太辛苦了。很多香港一線影星年輕時代都有拍劇的經歷,談起過往他們至今“心有餘悸”,不眠不休,為保證播出每天都在趕進度,因為節奏太快,反而荒廢了學習進步的機會,更不能精細展現出最好的表現……所以,梁朝偉願意用3年的時間來拍一部電影,劉德華願意把原著小說翻爛,成龍願意從樹上一遍一遍跳下來,周潤發願意增肥又減肥。他們希望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貢獻出好角色、好作品,自然慢慢的便不再接拍電視劇了。


曉娛

好像很多人都心中都有這個疑問,今天我們來仔細的扒一扒:

1、雖然電視觀眾多,受眾比較廣,容易積聚人氣,但是電視劇屬於力氣活,拍攝週期長,大牌明星一般檔期排滿,抽不出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去參與拍攝。

2、電影在人們的眼中屬於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而且可以拿到國外參加各種頒獎評比,名利雙收,性價比高。

3、在片酬方面,電影比電視劇高很多,電影的主演一線演員起碼能拿到幾百上千萬,而電視劇主演一線演員一集也就十幾幾十萬。電影的拍攝成本遠遠比電視劇高,演員在短時間內獲得的名望和收益更大。

4、所以經常有一定名氣的電視演員和歌手主持人都爭先恐後的去演電影,比如趙薇李冰冰周杰倫林志玲這些


Andy樂活

中國演員全部老齡化,引不起觀眾興趣!試問,誰願去看一張人老珠黃的臉呢?!演員最佳年齡在十七至二十五歲之間,一生最多隻能演三部電視連續劇,否則,千篇一律,沒新鮮感,誰願去看?再者就是要求演員顏值非常高,顏值不高,看什麼?中國現在影視圈沒幾個顏值很高的,大多都超出了演藝年齡。韓劇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這些!!!


夢中想著你211620873

需求不同。有的大

明星知名度已經不需要靠拍電視劇圈粉了。電視劇拍攝週期過長,對他們來說很不划算。拍電影還可以拿大獎,青史留名。

喜歡記得關注我謝謝!


一不小心戳中淚點

想必題主說的“大明星”,應該指的是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吧,在國際上,我們中國大陸的演員,知名度高的,主要有章子怡、張豐毅、鞏俐、鄔君梅、余男這麼幾位,而這幾位,基本都是早年拍電影火的,而因為近幾年中國電影由於各種原因,越來越走不出去,所以中國的明星,也越來越走不出去。



而國內的一些,什麼范冰冰啊、楊冪啊、唐嫣啊啥的,外國人壓根也分不清你們誰是誰。因為這些人基本都是靠電視劇火起來的,又因為大陸極特殊的娛樂市場環境,這些人基本不會得到國際影壇的認可。

其實國外也是這麼個情況,電影演員天然就要比電視劇演員氣場高兩米,一個是因為,薪酬問題,對一部電視劇的投資和一部電影的投資量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但也不排除有那種狠狠燒錢的電視劇,比如多年前的美劇《兄弟連》、如今的《權力的遊戲》,通通都是電影製作水準,但就是這樣,大部分的錢也都讓特效、道具、編劇和導演拿走了,身為表演者,也就是演員,雖然知名度最高,但卻是拿的並不多。



這個道理也很好理解,電影市場是完全相反的局面,一方面,電影的票房是個時間戰,如果演員的名氣比較大,即使影片的質量差,也可以儘可能的動用票房號召力;一方面,播放平臺不同,電影很多是要巡迴世界的,對於劇本好、團隊好的配置,即使演員不收多少錢,這個電影他都是要出演的,因為這是走向國際、提高知名度,也是能拿獎、奠定自己事業地位和籌碼。

而國內的情況則不同。

除非大明星自己當製片人,否則一般沒人是會有那個閒心請他們來拍電視劇的。一個是確實請不起,你能想象鞏俐和章子怡那麼大的牌,在一個劇組一待待八九個月嗎?恐怕經費都被敗光了這劇也拍不完。

一個是電視劇質量確實太差,這些明星不能拿著自己這麼多年在國際打拼出來的名聲開玩笑,如果拍得好了,自己的片酬收不回來,拍個電視劇光落一口碑,還走不出國際,沒啥卵用,如果拍得差了,那更精彩了,恐怕還會把外媒招來,讓自己的名氣跟著泡湯了。

再一個,每個走出過國際、拿的出作品的電影巨星都有自己一定的藝術追求,讓他們把自己的追求賭在電視小屏幕上茶餘飯後、老百姓圍坐在一起的八點檔上?你可別逗了。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如今的中國娛樂市場,依舊不適合大牌明星入駐電視劇,一個是收不回成本,一個是口碑風險太大,所以呢,花錢買票到電影院看去吧。


狗蛋兒的私人影院

只說一點,攝影機前表演和攝像機前表演,是兩回事。攝影機用的是膠片,人物面部的細微表情看得清清楚楚,攝像機用的是磁帶,清晰度較之膠片差了不少;電影是無序拍攝,不是按劇本敘事順序拍,可能第一個鏡頭就拍最後結尾,或從故事的中間某個節點拍,人物把握起來的難度可想而知,電視劇是順著劇本拍,演員是順著演,前因後果都清楚。所以,論演技,還是大銀幕的演員整體高出一塊。當然,現在電視太普及,好演員也演電視,只是那些只演電視劇不大演電影的演員,其演技高低還真不好評判。


深海疑雲

個人覺得可能電視劇拍的時間太長了吧,又走不出去。



阿西突轟


曾幾何時,電影明星不接拍電視劇似乎成為業內不成文的一個規矩。實際上,這個規矩也是從更多方面衍生出來的。一方面,電影在我國比電視劇的發展歷史更悠久,早在電影流行的年代,電視劇因為電視機的緣故還沒有在中國的百姓家流行,甚至,電影明星已經火了一代又一代,電視機才剛剛走進百姓家,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電影明星的地位自然要比電視明星要更加被大眾認可。


另一方面,從製作角度而言,電視劇相對電影的篇幅長,製作週期短,而電影相對於電視劇,在講述故事時更加是偏向濃縮版,但電影往往製作週期卻比電視劇長,而因為屏幕載體的不同,電影對演員的表演,要求更高一些,更細緻一些,所以,長期下來,一般電影明星都不太愛接拍電視劇,覺得“掉價”,而一些電視明星一旦有了接觸大銀幕的機會,且在大銀幕立住了腳,也不太願意接拍電視劇。甚至,江湖上有一個傳言,張藝謀對於他的每一位“謀女郎”都有過要求,如果演了他的電影成為“謀女郎”,以後就不能接拍電視劇。儘管這個傳言如今無法證明是真假,但電影人對於電視劇的態度還是由此可見的。


不過,隨著近幾年電視劇的製作在整體上有了明顯的質的提高,很多大牌明星,尤其是以電影為主導的明星,也紛紛開始轉向小熒幕。包括周迅、湯唯等人,以及上文提到的一些“謀女郎”,像周冬雨等,也都開始接觸電視劇。

文/S


影視觀察家

個人覺得是以下這些原因:

一、檔期

國內電視劇動不動就幾十集,有些像《甄嬛傳》《西遊記》等這樣的“大劇”拍攝完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明星大都同時穿梭於好幾個劇組,要是劇本不是好到爆炸,拍出來還要擔心收視率和口碑的問題,不划算。

二、片酬

還拿《甄嬛傳》舉例,孫儷拍這部劇時一集才87萬,就算拍100集也才8700萬。

另一部古裝劇《羋月傳》才掙6000萬。

而拍攝一部電影,製作團隊以及主演是拿票房比例的,只要這部電影拍的不是特別爛,除去電影製作成本,假如這部電影最後總票房10多億,光主演收入就分分鐘過億!

而且,這部電影一不小心在國際上獲獎的話,演員還會迅速打開在海外的知名度。

因此,還是拍電影划算。

三、慣的

有些演員自從拍電影嚐到甜頭後,再加上粉絲的追捧,難免有些膨脹,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開始耍大牌,覺得拍攝電視劇會拉低身價,low,因此會拒演電視劇。實際上,脫離了觀眾,你什麼都不是!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