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睡眠“六宜”規則,想老都難!

養生講“三分調,七分養”,七分養就是說要在日常睡眠、飲食、運動等方面養成良好習慣。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人一個晚上不睡覺,其損失一百天也難以恢復。”,可見睡覺對於養生來說是多麼重要啊!

掌握睡眠“六宜”規則,想老都難!

第一、晚餐宜吃七八分飽。

中醫講“胃不和則寢不安”,因為晚上人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晚餐吃的過飽會加重脾胃得負擔,擾動脾胃的陽氣,從而影響睡眠。因此,晚餐宜吃七八分飽,並且儘量清淡,以顧護脾胃清陽之氣。

掌握睡眠“六宜”規則,想老都難!

第二、宜11點之前睡覺。

在古人的養生概念中,睡覺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如果每天子時(相當於晚上11點—次日凌晨1點)前不睡覺,無論男女,直接傷肝,時間久了會傷腎,並逐步造成身體氣血雙虧,每天照鏡子時會覺得臉色灰土一片。

這時就算天天營養品、鍛鍊身體,也很難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帶來的傷害。

因此,早起沒關係,但晚睡絕對不行。許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習慣。

掌握睡眠“六宜”規則,想老都難!

第三、睡時宜靜、不思。

睡前不宜劇烈運動而擾動陽氣,包括睡前看電視、說話聊天等擾動心陽的活動。再者,要早早地上床醞釀情緒也很關鍵,以便給心神一段慢慢沉靜下來的時間。“先睡心,後睡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實際上,對於現代人來說,要想在晚上11點前入眠,如果還是不行,可以嘗試在睡覺前簡單地壓腿,然後在床上自然盤坐,兩手重疊放於腿上,自然呼吸,感覺全身毛孔隨呼吸一張一合,若能流淚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覺時倒下便睡。

第四、午時宜小睡或靜坐養神 

午時(相當於上午11點至中午1點),此時休息適宜小睡,不宜時間過長。如條件有限,不能睡覺,可靜坐一刻鐘,閉目養神。

掌握睡眠“六宜”規則,想老都難!

第五、宜關窗關空調睡。

風為百病之始,無孔不入。晚上睡覺開窗、開空調等會吹散衛護體表的陽氣,吹散以後陽氣再生,再生以後又被風吹散,這樣一夜過去就會把人的陽氣掏幹,第二天反而更加疲憊。因此睡前應關門窗和空調,以保護體表的陽氣。

第六條:宜早起。

早晨一定要早起床,即使在冬天也不可超過6點,春夏秋季儘量在5點之前起床。

對人體養生而言,早起有利於人體的新陳代謝。早起的好處在於,一方面可以把代謝的濁物排出體外,如果起床太晚,大腸得不到充分活動,可能會無法很好地完成排洩功能。

此外,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在早晨7點到9點最為活躍,是營養吸收的“黃金時段”。

所以,千萬不要賴床,頭昏、疲憊不堪很多都是由於貪睡引起的。

掌握睡眠“六宜”規則,想老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