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歷經滄桑的這4座名橋,每一座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鄭州北面的黃河上已經擁有了4座大橋。

而這4座橋如果從工業遺產的角度說,個個有著非凡的“之最”意義。

中國黃河第一鐵路橋

這座立有“中國黃河第一鐵路橋遺址”石碑的鐵橋前,豎著一個鐵牌,

上面寫著:“中國黃河第一座鐵路大橋,興建於公元1903年9月(清光緒二十九年),1906年4月通車。

工程造價庫平銀265萬兩。橋長3015米,102孔,

是中國第一座橫跨黃河南北的鋼體結構鐵路大橋。

為防止老橋阻水,以利防洪,1987年7月拆除老橋上部鋼樑,保存南端5孔160米,立碑勒銘,永志紀念。”

黃河第一鐵路橋從建成通車到作為歷史文物工經歷了84個年頭,

也見著鄭州近百年來的發展歷史。

鄭州歷經滄桑的這4座名橋,每一座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高速公路特大橋

它是京珠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線8車道寬42米,是國內同類橋樑之最。

鄭州歷經滄桑的這4座名橋,每一座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

黃河公路大橋的建設主要是因為,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公路運輸日益繁忙,黃河南北通行汽車十分迫切。

據十七八歲就是司機的省總工會司機班的劉書傑介紹,1966~1969年,鄭州市將建國前的黃河鐵路大橋改造為單行道公路橋。

由於南北公路只此一橋,南北不能同時放行,有時過往汽車要等半個小時甚至一兩個小時,車輛堵塞十分嚴重。

1983年省政府決定建新的黃河公路大橋。

1984年破土動工,南起鄭州市郊花園口,北抵原陽縣劉庵村,是107國道幹線公路上的咽喉橋樑。

1986年10月1日竣工通車。黃河公路大橋全長5449.86米,共137孔,是我國目前黃河上最長的公路橋,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七位。

鄭州歷經滄桑的這4座名橋,每一座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京廣鐵路大橋

京廣鐵路二橋的建設,從1954年2月鐵道部大橋設計事務所進行初測,

1958年4月國家計委批准了興建2890米的雙線橋樑方案,資金概算4024萬元。

新大橋位於舊橋下游,南岸距舊橋500米,北岸距舊橋375米,橋式為1孔跨度40米的上承多腹杆鋼桁梁。

1958年5月14日大橋建設正式開工,兩年後完工。

鄭州歷經滄桑的這4座名橋,每一座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新橋全長2899.54米,為雙線71孔上承鋼鈑梁,橋樑中心位於京廣線K648+623處,投資4925萬元。

完成正線鋪軌3.8公里,架樑142單孔。1960年4月18日下行線正式通車,20日上行線正式通車,雙線新橋正式投入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