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布朗、特里斯坦與科沃爾們:閃電戰之後的漫長肉搏

與第三場類似:凱爾特人第一節被騎士甩開一倍分差。

與第三場不一樣:凱爾特人追到了最後,而且逼得勒布朗打出今年季後賽個人第六場40+。

第三場,騎士減少換防,隱藏了勒夫與科沃爾,多局部夾擊,推反擊,加上勒布朗12次助攻——只出手12次就得到27分,基本坐在罰球線指點江山——一口氣把凱爾特人打崩。

今天凱爾特人改了一點策略:讓勒布朗傳球還是不上算,還是逢擋就換吧

勒布朗今天的3次助攻:兩次是守轉攻找到跟進的特里斯坦和JR史密斯,一次是陣地戰背身拿球,找到科沃爾切出投了個三分。下半場勒布朗0助攻。這對他而言極罕見:如果情況允許,他總是希望把全隊組織起來打的,但凱爾特人寧可讓他單挑。

實際上,騎士領先16分的第一節,勒布朗只投了4個籃;後三節凱爾特人逼得勒布朗投了24個籃,騎士淨輸了7分——所以凱爾特人後三節的策略,其實是對的:

寧可讓勒布朗單挑,不能讓他把球傳起來。

第一節,騎士的防守依然是

施壓夾擊。甚至塔圖姆邊線持球,都會招來軟夾擊:逼迫凱爾特人朝底線去,傳球視野狹窄,放空弱側底線。這種防守一旦疏漏,就是奧傑雷那個左底角空位三分球;但整體算是有效:凱爾特人全場失誤都不算多,但第一節26投7中。

騎士依然是第三場的閃電戰:勒布朗第一球,是6秒完成的一個追身投;第一個助攻,是9秒完成的一個守轉攻找到JR投三分球;勒布朗自己再4秒完成一個打三分;勒夫後場籃板,給勒布朗送了一個橄欖球四分衛式的20米長傳,勒布朗4秒完成一個上籃:23比15;第一節最後,科沃爾後場籃板,希爾4秒推進到前場搶投三分,30比17;特里斯坦後場籃板抓到,格林3秒內完成一個拋射:於是騎士34比18領先第一節。

說白了就是:夾擊+閃電戰。與第三場一樣。

之後的三節,就是凱爾特人竭力狂追,而騎士努力死扛的肉搏階段。

說說裁判。

本場的裁判風吹兩邊倒,毫無定性,用錯綜複雜妖異多變,具體體現為“這個動作這次不吹下次吹,讓你不知道老夫的標準是啥”的吹罰,頻繁改變了比賽進程。

第一節,塔圖姆和杰倫幾個突破都沒要到犯規,莫里斯7分鐘內三個犯規;第二節,格林被吹犯規時自己都莫名其妙;勒夫背身努肘被吹第三次犯規提前下場時也是一臉錯愕;第三節,莫里斯投中三分球,勒夫橫裡補位時兩人空中勾腳,莫里斯被吹犯規,三分取消(慢動作看,他沒刻意抬腿,正常投籃姿勢);這個哨子後大概裁判過意不去,此後就挺給凱爾特人面子了:比如洛奇爾三罰一中那個被犯規,平時未必會吹的,也算給了哨;勒夫則迅速地五次犯規,他下場時,第三節只打了4分半;之後奧傑雷在合理衝撞區外阻擋希爾被吹了犯規,而科沃爾反擊時站位很好堵截了杰倫卻也被吹犯規,勒布朗最後被斷球后連帶的那個進攻犯規也很莫名其妙:按說斯瑪特那一摔演技不算高明——這只是我能立刻回憶起來的情景,還不算各色亂七八糟的界外球吹判。

所以說,裁判是風吹兩邊倒;從結果來看就是:第一節莫里斯和第二、三節勒夫的早早犯規,都攪亂了雙方的輪換佈局;雙方都打得支離破碎,組織不起靠譜的陣地戰來。

勒夫第二節下場後,凱爾特人一度將分差追到9分。然後勒布朗出來鎮場,得了6分,希爾與特里斯坦找了兩個反擊,控住了分差。

勒夫第三節下場後,凱爾特人變防守:因為發現勒布朗上半場單側持球后轉移弱側找二次進攻很有效,於是切傳球路線推反擊。於是第三節後半段變成了勒布朗的上籃演習。

下半場勒布朗投了18發籃,第四節面對杰倫要一條龍上籃時,步伐已經不太起得來;比賽尾聲時已經只能走過半場——稍微注意一下他的走姿,邁步時上身前傾,腰帶著腿走,那是腿腳已經累壞了之故。

上一場說過,騎士這種打法,這種防法,勒布朗只會更喘。今天騎士也是一根筋:下半場科沃爾為什麼進攻端沒存在感了?除了凱爾特人的針對性佈置,就是科沃爾自己第二節一口氣打了11分鐘;特里斯坦上半場10分8籃板下半場3分4籃板?因為他上半場一口氣打了22分鐘。

勒布朗自己,下半場打了21分鐘,投了18個籃——都是扛著人進去的。

第四節有個細節特別有趣:勒布朗弧頂要位,杰倫使盡全力扛著;勒布朗抽身閃出去接球,杰倫驟然失了依靠,一踉蹌險些摔倒。簡直就像先前在推一頭大象,忽然大象走了的樣子——反過來,勒布朗每次突破時膝蓋得費多少力道,不難想象了。

勒布朗、特里斯坦与科沃尔们:闪电战之后的漫长肉搏

史蒂文斯教練喜歡說“做好小事”,但騎士今天,恰好贏在小事上。第一節領先,是靠夾擊+反擊;後三節其實很被動,是靠防守+勒布朗接管比賽,硬撐下來;因為哨子的緣故,雙方輪換都是支離破碎,還發生了霍福德兩分鐘上下場一圈的怪事。

騎士上半場靠反擊刷分,下半場凱爾特人也是亂戰搶攻,斯瑪特、洛奇爾和杰倫的追身一度有讓凱爾特人追上的趨勢,但被騎士做的許多小事按住了。

這裡頭包括勒夫第四節回來後強硬的後場籃板,包括特里斯坦的封蓋,包括騎士下半場至少四次破壞了凱爾特人的成型快攻,包括洛奇爾自己投三分被犯規後3罰1中,包括希爾拼命的前場籃板,以及,騎士本場兩次在凱爾特人籃下斷球后直接上空籃。

以及科沃爾。

本來,用特里斯坦替科沃爾首發,意味著騎士進攻轉防守的風格取向;但今天科沃爾的防守端作用神奇。第一節,他蓋了杰倫兩次,都是靠預判;下半場他作用下降,但還是在第三節末,有一個競速滑地搶球得回球權。

第一節騎士所以能封鎖到凱爾特人26投7中,看一下補位動作就知道。

如果是尋常的人盯人防守,夾擊不失位,參與協防者大多在補位和輪轉時側步橫移就行;但回看第一節,會發現凱爾特人投籃時,勒布朗和特里斯坦們補位,都是轉身抬腿撲出去的——那是因為夾擊得狠,輪轉範圍巨大,已經不能靠滑步了,只能撲。全場勒布朗自己投籃28發的同時干擾投籃12次、特里斯坦17次,而科沃爾10次——科沃爾37歲了。他回防杰倫時那次犯規也挺莫名其妙,但畢竟薑是老的辣,一言不發就過去了——塔圖姆那次推手被吹無球犯規後(他那個動作著實不冤枉),就懊惱了好一會兒:畢竟還年輕。

所以了。

騎士靠閃電戰奠下了第一節的優勢,但後三節打得一點也不輕鬆:支離破碎的雙方,肉搏出來的後三節。

凱爾特人是出名的堅韌:常規賽15場比賽落後10分逆轉,今年季後賽已經有3場是落後10分最後逆轉。所以騎士也得有韌性,才吃得住凱爾特人的反擊。這背後的人員取捨,是克拉克森和胡德兩個首場開火權無數的單挑王,在主場都被棄用了。對步行者系列賽七場有三場沒上,前五場只打了8分鐘的特里斯坦,慢慢回到主力輪換,今天打了38分鐘——上半場只休息了2分鐘。

這是騎士從首輪到現在,一個大策略的轉變。

上一場後,提過勒布朗可能的體力問題了:

對步行者第七場,對凱爾特人這兩場,特里斯坦首發,那意思就是:騎士打算放下架子啃防守了,打算讓勒布朗一個人做一切了。

但這樣一場一場啃防守,勒布朗的體力能撐多久呢?還記得2015年騎士用特里斯坦+莫茲科夫站內線,騎士防守橫進攻澀,結果勒布朗越到後來越體力垂盡的事吧?

今天下半場,更明顯了吧?全隊肉搏戰拼防守,進攻看勒布朗。實際上,因為凱爾特人的逢擋就換和切斷橫傳路線的選擇,勒布朗今天下半場,包攬了騎士過半的分數。他很累,但騎士只能這麼打才有勝算。

這一切越來越像是……2015年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