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遇到緊急情況時,氧氣面罩掉下來為什麼要先給自己戴再幫助別人?

EEEStella

今天的川航事件讓我想起了一個曾經困擾我很久,但真的無比重要的問題:

為什麼航班中氧氣面罩掉下來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先給自己戴上,才能去幫助孩子或者其他人?

或許你也曾跟我一樣給出過非常不屑的答案:

航空公司真是扯淡,我明明憋氣可以憋1分多鐘,憑什麼不能給孩子或是別人先戴上?

但事實情況是:我們不是在平地上憋氣,而是在萬米高空。除了缺氧,還要考慮失壓。這裡不說低壓能夠對組織機體利用氧氣以及氧氣彌散造成的影響。只拿最重要的事實說話:在萬米高空的低氧低壓環境下,我們的有效意識能堅持多久?

答案是:15-30秒。

對,沒錯,只夠你給自己帶上氧氣面罩,開始正常呼吸。

然後你才有能力去幫助別人。

如果你只是想知道答案,那麼上面的回答已經足夠了,但如果想知道我們高空缺氧之後到底會發生什麼,請繼續……


其實這個問題我並不是自己研究出來的,是在觀看YouTube上面著名的科普頻道SmarterEveryday上面的一期節目偶遇的。我一直覺得這期節目是大開腦洞但沒有合適機會科普,但這次川航事件真的讓我覺得必須要跟大家分享。截幾個屏,來介紹一下這位小哥如何以身試法向大家演示為什麼必須要先給自己戴上氧氣面罩,才能去幫助他人!

主持人他們直接在模擬機艙內進行了缺氧失壓的模擬試驗。不過和萬米巡航高度快速失壓缺氧不同,為了保命,他們還是選擇了模擬在七千五百米海拔逐漸缺氧的機艙環境。

整個試驗過程中,教練明確告訴主持人可以在任何覺得缺氧的時候帶上氧氣面罩並接通氧氣(只需要打開一個綠色開關即可),並且為了測試有效意識活動,教練安排了非常困難的智力檢測:把積木放到它形狀相符的孔裡(幼兒園玩具)。

當然,在試驗剛開始的時候,主持人可以輕鬆控制氧氣開關,放置積木,都小意思!但隨著海拔升高,氧氣減少,特別是氧飽和度逐步低於70%(作為一個醫生,當我看到這麼低的氧飽和度的時候,我真的擔心他要死了……)之後,主持人的言語、反應明顯下降,無法正確叫出積木的形狀,更不能放進相應位置。



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教練一再用語音告訴他必須馬上接通氧氣,否則他可能有生命危險,他也完全無法自主去開啟氧氣開關!而那個時候他還是有意識的!!!

最後,教練強行介入,接通氧氣,主持人逐步恢復有效意識。整個過程三分鐘左右,一個談笑風生的人,就這麼眼睜睜成了完全無法自救並且幾乎自己死掉。但要注意,這是在緩慢升高緩慢缺氧的模擬條件下,如果是在突然失壓缺氧條件下,留給這個主持人的時間不過15-30秒(如下圖)。

所以如果真的遇到了高空失壓缺氧,當氧氣面罩掉下來,你沒有及時給自己戴上而是去幫助別人佩戴——很可能在這過程中你就喪失有效意識了!



有興趣的,附贈完整視頻連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fF2MTnqAw

最後想說,為什麼這次川航事件讓我後脊背發涼,覺得必須要向所有人介紹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大家會覺得這個話題對於今天川航的乘客而言,並沒有實際價值,因為從目前的報道來看客艙內沒有失壓,因此乘客們並沒有面臨高空失壓缺氧的險境。


但對於兩位駕駛員,則完全經歷了完全經典但無比恐怖的瞬時失壓缺氧的考驗,很難想象從事件發生到他們帶上氧氣面罩的那幾秒鐘,他們經歷了什麼。而在知道高空失壓缺氧有多麼危險之後,真的難以想象,如果當時他們有任何一步做得有一剎那遲疑或是做出錯誤判斷,這場以英雄凱旋、乘客平安結尾的事故會變得多麼不可收場……

再次向英雄們致敬!


林竹蕭蕭

這種事雖然很少有人遇到,同時也希望一生也不要遇到。萬一遇到,還是要按民航規定和空乘人員要求認真做到。


為什麼“先要自己戴,再幫助別人?”,我想這是一種“首先…然後”的邏輯程序,如果人人都照此執行了,也就不存在幫別人戴了。當然 ,先自己戴的過程本身就是給別人的一個演示動作,別人也自然會效仿的。



在緊急情況下,每個人的反應與執行動作效率都非常高,常言:“說的好不如作的對”。遇到緊急事件,就是考驗人們“分析問題與處理問題”能力與智慧的關鍵時刻。平常狀態,每個人的智商沒什麼大的差異。刻不容緩的非常時期,比彼此之間 ,對接受相同事件信號的強弱是有區別的,反應出的執行力也是不同的。這就是為什麼執行“首先…然後”的邏輯程序是合理的原因。

淺見而已,望互動互助。


泰瑪航空

據說,火災現場和多人溺水,救援是有先後順序的。

消防員衝進火災現場救人,哪個離出口近先救哪個。

多人溺水,哪個離岸近,先救哪個。

據說這樣做是為儘可能快和儘可能多地有效救援。

哪,航班遇到緊急情況,先給自己戴氧氣罩,也是類似的道理吧。

只有給自己戴氧氣罩是最快最有效的,最節省時間,算是以最快速度完成了一個

有效救援。


有筆生花

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瞪大了眼睛:與他人特別是孩子在一起,不是先給孩子戴好氧氣罩,而是先戴好自己的!


後來瞭解才明白人在缺氧之後的幾秒鐘之內是會失去意識的,如果先幫孩戴好氧氣面罩,可能因為位置不對,導致用力過大或者用力不足,就浪費了時間,很有可能導致自己和孩子都沒有及時戴上氧氣面罩。

後來才悟到生活中,也是一樣,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幫助別人!


青島機場空運

在高空飛行過程中氧氣面罩是為旅客提供氧氣的應急救生裝置。如果客艙突然失去氣密或遇到其他缺氧情況,旅客隨時可以拿到氧氣面罩補充氧氣。飛機飛到一定高度後,要對客艙增壓。如果飛機客艙失壓,就會造成缺氧,乘客在缺氧情況下會頭暈、失去知覺,以至危及生命。在不同的高度上發生座艙失壓的情況下,人所能承受的缺氧時間是不同的。飛行高度越高,承受時間越少。在民用航空客機上,每個人座位上都裝有應急時使用的個人氧氣面罩,所以不必爭搶,以免將氧氣面罩拉壞而耽誤使用。氧氣面罩是通過一根細長的橡膠供氧管和卡口接頭連到自動聯接器上。氧氣連續流到面罩的儲氣袋裡。儲氣袋先儲氣,然後漲大時,可容納一定量的氧氣。當旅客深吸氣把儲氣袋吸空時,則面罩上的進氣活門可以使氧氣進入。所以這個過程一定要自己先戴後再幫助別人的邏輯思維!


北上廣深務工族

只有保護自己才能保護他人,緊急情況下自己的生命力都沒有了,何談幫助保護別人,這隻能說是無能為力。同時真要是遇到這種緊急情況,機倉內氧氣非常稀薄,這也是人的自我保護本能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