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明朝在的話國人出了山海關就等於出國了,事實是這樣的嗎?

劉海騰88977831

我覺得這話沒什麼道理。

如果把山海關改為嘉峪關,可能會更合理一些。史載,“明初,高皇帝定陝西、甘肅諸鎮,嘉峪關以西置不問”,這話的前提是發生在明代中後期,成祖時亦曾有向西經略之意,並先後在嘉峪關以西設置哈密、安定、阿端、赤斤蒙古、曲先、罕東和沙州等關西七衛。不過隨著國力日衰,明朝無力應對吐魯番滿速兒汗的崛起,被迫將哈密諸衛內遷後,“關之西一民非民,尺地非土”,嘉峪關外之地就此與中原無關了。

對於山海關而言,情況更復雜一些。洪武四年(1371),故元遼陽平章劉益歸降明廷,明朝遂“置遼東衛指揮使司,以益為指揮同知”,洪武八年(1375)正式在遼陽設遼東都司,下轄二十五個衛;隨後經過一番調整,構成“東逾鴨綠而控朝鮮,西接山海而拱京畿,南跨溟渤而連青冀,北越遼河而亙沙漠”的局面。換言之,遼東都司起到連結東北和中原的作用。

因此,只要遼東都司的行政建制還存在,我們就不能說出了山海關就等於出國這種話。

明朝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力較低,對女真各部沒有辦法施行直接的管理,這也是事實。但是,我們只需要看看女真人是怎麼看待自身和明朝的關係,就可知這個問題的錯誤性。

例如,壬辰戰爭期間(1592—1598),朝鮮邊官和越境採集人參的女真人發生衝突,努爾哈赤揚言要報復,遼東都司遂差人予以調解。當時,努爾哈赤交給前來建州交涉的朝鮮使者一封揭貼,其內容說道:

女直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佟努爾哈赤稟,為夷情事:蒙你朝鮮國,我女直國二國往來行走學好,我們二國,無有助兵之禮:我屢次學好,保守天朝九百五十餘里邊疆。

此時的努爾哈赤尚以效忠明朝而自居,故而說要“保守天朝九百五十餘里邊疆”。當然,隨著努爾哈赤的勢力增強,這話自然也不再提了。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明朝對遼東的控制力衰落以前,

走出山河關≠出國


HuiNanHistory

我的觀點是,出了山海關不等於出國。明朝的東北,叫作努爾幹都部,三大女真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是屬於明朝的管轄範圍,也就是說明東北屬於大名王朝。明末,女真崛起,建立後金,後改族名為滿族,改國號為清。並且與漢地李自成政權和四川張獻忠政權是一樣,屬於明朝割據政權,只不過東北的後金是少數民族而已,並且,入關之後,尊與繼,明王朝。所以說,東北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


GustaveNice

在十七世紀四十年代的明崇禎年間,山海關外的明朝的遼東、遼西喪失殆盡,都被滿清佔據,出了山海關的確是出國。要是在十五世紀初明朝的永樂宣德年間,今遼寧開原以北抵外興安嶺內外的廣大地區也是明朝領土,不存在這個問題。


漢宣清乾麗水

說這話的人不是蠢就是別有用心,中國的土地歷朝歷代都是變遷中的,包括現在中國的土地,國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選擇性的變化著自己的領土,中國的面積的紐帶是文化意識形成的,當認同文化的人越多,可以說國土面積就會越大,這稱之為文化入侵,也可以說是文化認同,明朝可以說是漢族文化認同度最高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只能說被漢文化侵蝕,但同時也改變著原有的漢文化,那麼說這話的人出於什麼目的就很清楚了,不是滿清的餘孽,就是類似日本這樣的國家通過類似的言論來動搖國人的自信,又或者兩者已經合謀了也說不定,所以類似這種言論的,你大可以指而噴之“你呀是不是沒上過學,連這點分辨能力都沒有,腦子是個好東西,要經常用用,不然人就廢了”。


眉跡

不是出國,不要說明朝中前期東北是大明的,即使後來後金建國遼東也是大明的,就算最後也丟掉了,也不是丟給外國,後金和大明一樣都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後金當時算是偽政權。打個比方,你現在去臺灣算出國麼?


用戶64413603452

其實,東北遼東一帶歷來就是明朝的地盤,當地的女真族也承認明皇的地位,還接受過明朝的官職。到明末,明朝國運日衰 ,女真就開始反明瞭。明皇一隻在輸,又由於決策失誤,放棄了關外潛心經營的幾個大基地,專守防禦了。這些,在正史裡都有記載的。至於後來,內憂外患,決策一錯再錯,居然被李自成這種土匪搞定,人心大失,才給了後金入主中原的機會,不到4萬人的軍隊,所到之處,降官如蟻,降兵似海,居然開玩笑樣地搞定了大明200萬軍隊。這些只顧自己前程的人後來也沒落什麼好。但是滿清還是算清醒的,為收買人心,尤其是讀書人的心,不僅承認明皇的正統,還封賜了一些明朝的一些名臣,烈士,所以這2個朝代至少,表面還是有些傳承的。


Caikai13

明朝後期從建立寧錦防線開始就已經實際意義上喪失了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山海關還在寧錦防線南邊,所以還屬於明朝實際控制地區,出了寧遠和錦州一線,明朝律法輻射不到,可不就是出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