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有感

讀《道德經》有感

讀《道德經》有感

打開《道德經》,總有一種敬畏而又想親近的感覺。

在這部鴻篇鉅製中,老子的至高智慧像一汩清泉涓涓流淌,延續千年,澤被後世。

甚至可以這樣說,這部皇皇鉅著當之無愧的成為了中華文明智慧發源地,後世的各種學說或多或少都是她的餘脈的輝發。這部經典就是中華文化之樹的根基,沒有了她,這棵文化之樹將支離破碎,岌岌可危。難怪西方人在看待中國文化流派時,更喜歡老子,更喜歡《道德經》。

這座智慧的寶藏包羅萬象,她像一枚閃閃發光的鑽石,不管從哪個角度來審視,都能夠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因此在中國歷史上,或者帝王將相也好,抑或青衫布衣也罷,無不拿她作為美酒清茶,飲之啜之,愛不釋手,欲罷不能。她還是一副靈丹妙藥,當堅強的外殼被世俗的潮水打磨的無稜無角的時候,她的睿智的光芒開始溫暖受傷無助的心靈。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多麼簡潔而又深奧的語句。"水"作為生活中處處存在的物象,她至清、至柔、至剛、至純、至真,因其獨有的特點滋潤著萬物,她那"細無聲"的奉獻,哺育了華夏文明。她還是低調的,隨遇而安,因勢而存,從不爭強好勝,從不彰伐其功。她為"誤入塵網"的"蜉蝣"標明瞭立世的方向,她為陷入迷途的"螻蟻"注入了強大的精神能量。當鋒芒畢露遭遇倚天屠龍時,當才華橫溢痛殺於鐵腕政治時,她該出場了,她以百順腸,她以繞指柔,她以四兩撥千斤的力量化解了泰山壓頂之勢,她使本已彎曲的道路迴歸正道,她不爭,但她是贏家。

心浮氣躁的人讀不了《道德經》,沉醉於功名的人讀不了《道德經》,心智未開的人更讀不了《道德經》。她是一首小夜曲,柔和、恬淡,能使躁熱騷動的心沉靜下來;她是一片優美的田園風光,她遠離世俗的喧囂,她能讓身心疲憊的軀體迴歸自然;她更是灌頂的醍醐,能使枯乾蕭條的智慧之樹茁壯成長。

每當拜讀《道德經》時,腦海中總是出現一幅畫面:老子那仰望天空的深邃的目光,那迎風飄逸的鬍鬚,在高遠之處定格成一座神聖的座標。

每當拜讀《道德經》時,我都有一個願望:我願從這部知識的汪洋中汲一瓢智慧之水,來澆灌我荒蕪的心靈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