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隆宗門上插了根箭頭,已經200多年曆史了,嘉慶為何不讓拔?

擎子yeerum

去過故宮的朋友們不知道有沒有留意過隆宗門門頭上的那塊匾額,在"隆宗門"三個字中的"宗"字左側,一根折斷的箭頭十分顯眼,如下圖:

不知道原因的遊客可能會疑問:如此莊嚴且受保護的古建上怎麼會有一枚礙眼的"釘子"?其實,這不單單是一枚折斷的箭頭,而且還承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紫禁城之變。

話說嘉慶時期,中原盛行"天理教",也就是當初"白蓮教"的後期衍生分支教派。當時"天理教"十分猖獗,在各地起義攻擊衙門官府。

很快,"天理教"的勢力通過傳播和起義迅速蔓延開來。其中一個長住大興名叫林清的浙江人是京城周邊"天理教"的頭目,他為了響應組織遍地開花的起義,竟然把目標瞄準了紫禁城!於是,林清挑了一個吉時:嘉慶十八年陰曆九月十五,準備在這一天舉兵起義!前一天,林清集合了一支兩百多人的"天理教"信徒隊伍,一支喬裝打扮後帶著武器潛入北京城,一支則早早地埋伏於地安門。

第二天近午之時,內應太監帶領著一百多人直奔東華門,另一支則同樣在內應的帶領下取道西華門。誰知奔向東華門的這幫人途中與人起了爭執,憤而拔刀相向。此景正好被守軍看見,守軍見狀立刻關門,慌亂中只衝進去了十幾個人,這十幾人一路殺到景運門便被降服,其餘都逃回了老窩。

再說西華門這一百多號人,一路還算順利,不一會兒便殺到了隆宗門前,並在此處和皇城禁軍展開了一場血戰!不過,當時嘉慶並不在皇宮,所以綿寧(即道光)臨危受命指揮殺敵。而匾額上的箭就是混戰中射上去的。

後來嘉慶皇帝為了警醒自己和後人,故意沒有將箭拔下,甚至宮中的史料中這般說道:"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可見嘉慶帝對於"天理教"殺入紫禁城倍感丟人……

如果你有機會去故宮遊玩,不妨親自去隆宗門前找一找這個保留了兩百多年的警醒之箭吧!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故宮是歷史上明清兩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叫紫禁城,現在是我國著名的旅遊景點。我們在遊覽故宮的時候,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在故宮隆宗門的門牌匾上,插了一根斷箭,這支箭被深深的插在“宗”字的旁邊,據說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啦。

故宮自古以來就是皇家禁地,那麼這支箭又是怎麼插上去的呢?又為什麼會保留這麼多年不拔掉呢?

我們翻開歷史資料查詢,對於隆宗門牌匾上的這支箭有很多個版本說明,但說法也大相徑庭。大家普遍認為的一種說法就是,當年在嘉慶年間,民間出來一個叫白蓮教的組織,其成員大部分都是窮苦百姓,在白蓮教有個下設的支派名為天理教,天理教聽名字就有些霸氣,無理也佔三分。當時天理教的負責人叫林清,這個人對朝廷極為不滿,於是就蠱惑天理教門徒試圖謀反。



在1813年的時候,林清得知嘉慶皇帝去熱河避暑山莊的消息後,精挑細選了二百名教徒,夥同李成文兵分兩路來到了北京,趁著大部分皇家侍衛都隨嘉慶去了熱乎,故宮人員空虛這個機會,對紫禁城進行圍攻。據說這些人是憑藉著城牆外的大樹,翻牆進入皇宮的,由於皇宮戒備森嚴,不久他們就被守衛發現,兩軍對峙戰在了一起。


在後來又被聞訊趕來的清兵包圍,慌亂之中不知是誰把一支利箭射在了隆宗門的牌匾上。林清這夥人最終以失敗告終。後來插在隆宗門上的這支箭時間久了上面部分也斷掉了,成了一支斷箭。當時有人建議嘉慶皇帝把斷箭取下來,嘉慶沒有同意,說要以此為戒來警示後人,並下令誰要是動力這支箭必死無疑。

那麼這個說法是否屬實,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經過分析,這種解釋雖然合乎情理,但是也不乏缺少可信度,因為皇宮一直是禁地,一般人是很難進去的,天理教能這麼輕鬆的進去有點神乎其神了,不太符合邏輯。因此這個說法也不成立。


於是後人結合當時的環境和局勢做出了這樣的解釋,就是這支斷箭並不是天理教留下的,也不是人們傳聞的李自成,八國聯軍入侵時留下的等等,而是清朝末年皇室子女在隆宗門院內玩耍,不慎射箭射在了隆宗門牌匾上去的。因此留下了這支斷箭。

如今,無論這支斷箭是怎麼留下的,隆宗門作為故宮的一個景點,我們都應該愛惜維護歷史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任馳贏天下

這是一個關於“反清復明”的傳奇故事,還是很適合改編成影視劇的。

話說,中國有一支特別神秘的組織,叫做白蓮教。白蓮教是一支以造反為主要任務和特色的組織,它發源於東晉,宋朝的時候正式成型。此後,無論朝代怎麼更迭,我們都能聽到他們造反的傳說……

白蓮教這麼有名氣,加入的人也多。有些動腦子的人,就開了“分號”,我也造反,我屬於白蓮教,大家來參加吧!天理教就是這樣的。

你聽聽這名字,就非常的帥氣。乍一聽,非常高大上,甚至比白蓮教還好聽。普通老百姓一聽,這個好,天天喊著“還有沒有天理了?!”你看這,天理教來了。

於是吧,天理教也算是比較成氣候的了。

到了嘉慶十八年,當時的嘉慶皇帝覺得在皇宮比較無聊,於是帶著人馬浩浩蕩蕩的去承德打獵去了。

這皇上出去打獵,這些大內侍衛肯定大部分都要跟著啊。於是,皇城裡的防衛空虛了很多。

按理說那時候清朝的統治已經比較穩固,誰也想不到會出啥大事。

誰知道北京有個叫林清的天理教徒,忽然腦洞大開!皇上離開皇城了,咱們可以打進去啊!打進皇城多牛啊。

這麼不靠譜的計劃居然順利的糾集了200多人,林清就帶著這夥人,開始攻打紫禁城。他們也知道就著200多口子人直接正面打有點懸,於是分兵兩路,一路打東華門,一路打西華門。

要知道,紫禁城還是有守軍的,每個城門都有,不是你想進就進去的。林清也比較機智,提前賄賂了幾個太監,讓他們幫忙開城門。

這一打起來,肯定所有侍衛和太監都出動了啊!先說東華門的,一個內奸太監打開城門,放人進來,守軍也打了過來。紫禁城的城門很多,防守的最大重點就是“關門打狗”,甭管怎樣,先關門。

所以守軍很快就關了東華門,這個內奸太監帶著衝進來的人往裡跑,忽然覺得不對勁,回頭一看,我去,東華門這邊一共就衝進來5個人,這還不夠一群太監捶的呢!內奸太監看到旁邊衝過來一群太監,趕緊把他們都叫來了,帶領太監把這5個天理教徒捶死了。

東華門進攻計劃,失敗。

西華門還是很順利的,趁著關門之前,衝進來60多個人,一路打砸搶,來到了隆宗門。來了之後才發現,隆宗門已經關上了。

這群天理教徒正在想辦法砸門,由總管太監和智親王(道光皇帝)帶領的援軍趕來了。這可不是一般的援軍,這是人手一把火槍的“火器營”。一頓亂槍之後,天理教徒被剿滅了。在這期間,天理教徒的一支箭射進了隆宗門的牌匾當中。

等嘉慶皇帝回來,氣的吹鬍子瞪眼,就把這支箭留了下來,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李自成攻進紫禁城之後,為了顯示自己厲害,射上去的一箭。這個說法經不起推敲,因為隆宗門的牌匾是滿漢兩種文字的,李自成進紫禁城的時候,肯定還沒有呢……


七追風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提過這根箭頭。

說起這根箭頭,就不得不說我國曆史後半期的攪屎棍,白蓮教。

此教是真的邪門,源起於唐宋,壯大於元明,元末紅巾軍主力就是白蓮教。好不容易把元朝趕到漠北,建立明朝。白蓮教又開是反抗明朝,爆發多場起義事件。等到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白蓮教居然又開始反清復明了!

而隆宗門上的那根箭頭,正是白蓮教演化而來的天理教乾的。

天理教掌門叫做林清。這可不是個什麼胸懷大志的主,此人遊手好閒,吃喝嫖賭抽樣樣拿手。

後來因緣際會加入坎掛教。在裡面摸爬滾打了幾年便掌握了坎掛教的最高領導權。經過多年的了努力,林清把坎掛教經營成橫跨河南,山東,京城的大教。並且正式更名為天理教。

嘉靖十八年,天理教在京畿,山東,河南等地發生叛亂。其中林清率領的那一支直衝紫禁城,並且還打到了隆宗門,後來的道光皇帝甚至親自爬上牆頭朝亂民射擊,後來叛亂被剿滅,林清等人被捕殺。而隆宗門上的那一箭,就是林清作亂的時候射的。嘉慶皇帝之所以不讓拔箭目的就是為了警告後人。區區百人居然能打進大內深處,此等醜事絕對不能再發生。


林清領導的這場叛亂,完全沒有任何正義性可言,其目的就是謀財謀權。林清在臨近起義時,對教眾說,捐多少錢,以後就能當多大的官,就是個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