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薑深加工方面的相關技術資料


關於生薑深加工方面的相關技術資料

(農藝一級/高級技師 朱典玉)

關於生薑深加工方面的相關技術資料


一、生薑油

  生薑油的主要成分為:姜烯、姜醇、合金歡醇、α、β-水烯芹香葉醛、香葉乙酸乙酯等數十種化學物質,可用作食品添加劑,天然香料原料及醫藥原料。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

  生薑油的提取通常採用水蒸汽蒸餾法,其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選料及預處理:選擇新鮮無黴爛的生薑,除去泥沙及根鬚,以流動水清洗乾淨。用切片機或切片器將洗淨的生薑切成厚度為1——2毫米的薄薑片。

  2.乾燥:將薑片置入烘箱中,在60——70℃下烘烤10——12小時,或將薑片攤放在曬簾上日曬1周左右。一般每100公斤鮮姜可得到乾薑片14——15公斤。

  3.粉碎及裝瓶:用粉碎機將乾薑片粉碎,隨後將乾薑粉裝入燒瓶,注意裝瓶時不可將姜粉壓實,應留有空隙,便於水蒸汽通過及生薑油的揮發。

  4.蒸餾及接收:在另一蒸餾燒瓶內加水,以電爐加熱產生水蒸汽,通過橡皮管將水蒸汽導入裝有乾薑粉的燒瓶內,使水蒸汽自下而上通過姜粉。將冷凝管與裝有姜粉的燒瓶連接好,在冷凝管的下端收集經汽化後冷凝的姜油與水的混合物。

  5.油水分離:將接收的油水混合物靜置4——6小時,棄去下層的水即得到生薑油成品。
關於生薑深加工方面的相關技術資料

  二、糖薑片

  選用新鮮、肥厚、飽滿的嫩姜,清洗乾淨,放入沸水中煮至半熟,待姜塊稍顯透明時取出,立即投入冷水中冷卻,隨後撈出瀝乾水分。再將姜塊置於切片機中切成2毫米左右厚度的薄片。按每100公斤薑片加白砂糖35公斤的配比,將薑片置於陶瓷缸中分層,糖漬24小時,完成後將薑片連同浸出的糖液倒入鍋中,再加入白砂糖30公斤,加熱熬煮1小時左右,將薑片隨糖漿一起倒回缸中,浸漬24小時,完成後加入10公斤白糖進行第二次糖煮,熬煮到糖漿可以拉成絲狀時停止加熱,撈出薑片,瀝去糖漿,置於烘箱中50——60℃烘乾。烘乾後,可拌入少量的白糖粉,使薑片表面粘附一層薄薄的糖粉,即得到糖薑片成品。

  該產品色澤淺黃、清甜微辣、口感爽脆,保留有生薑的特殊風味,是一款良好的休閒小食品。
關於生薑深加工方面的相關技術資料

  三、醬姜

  原輔材料配比為:新鮮生薑100公斤,豆豉15公斤,優質醬油3公斤,60度白酒1公斤。

  選取新鮮無黴爛的生薑,洗淨去皮後,按姜形的大小每塊切成3——4片,置於曬簾上曝曬或於烘箱中60——70℃下烘烤,以每100公斤鮮姜乾燥到重量為60公斤左右時為止。將豆豉放入木曾瓦內蒸,待曾瓦蓋邊緣蒸出大汽即可。將蒸好的豆豉拌入乾燥好的薑片內,以一層豆豉壓一層薑片裝入壇內壓緊、密封,經10——12天醬淹後取出,篩去豆豉,在薑片中放入醬油、白酒等輔料拌勻,裝壇壓緊、密封,再經20——25天淹漬後即得到醬姜成品。

  本品呈黃褐色,滋味鮮美,脆嫩,姜味濃郁,不失為一款調味的佳品。
關於生薑深加工方面的相關技術資料

  四、酸姜

  選擇色澤金黃、肉質脆嫩、肥厚的新鮮生薑,洗淨,切成塊狀,曬乾或烘乾,以100公斤鮮姜乾燥至60——65公斤為度。按每100公斤乾薑塊加食醋35公斤、食鹽10公斤、花椒1公斤製成酸汁,倒入缸內於低溫處浸淹,在浸淹過程中每天攪拌1——2次,使姜塊儘量均勻淹漬。淹漬15天即可得到酸姜成品。

  本品色澤深黃,滋味酸辣,爽脆,姜味突出,即可直接用來佐餐,也可用作烹調的調味品。

五、鹹姜:將鮮姜洗淨去皮,晾乾後進行鹽漬。每100千克鮮姜加鹽16-18千克,將姜和鹽分層倒入缸內,最下部和上部均用食鹽鋪蓋,醃製7天后將生薑從缸內取出,把缸內的鹽水倒掉,將缸內洗淨再把生薑放入,照前法重新用食鹽醃製,壓實後封住缸口,15天左右即可醃成。

關於生薑深加工方面的相關技術資料


六、鹹乾薑片:將洗淨去皮的姜塊切成厚5毫米左右的薄片,曬或用火烤至含水10%左右,而後一層薑片一層鹽進行鹽漬,姜鹽比為10:3-3.5。15-20天后,去掉多餘的鹽分曬乾,收藏。

七、豆腐姜:選用生薑100千克,食鹽16-18千克。將生薑用清水洗乾淨,去掉外皮,並切成5毫米厚薄片,晾乾姜塊表皮水分,然後入缸醃製。醃製時先在缸底撒一層鹽,然後一層薑片一層鹽,裝至8分滿,密封缸蓋。10天后再把薑片取出曝曬至8成干時揉搓薑片,使組織失水捲縮。再把薑片入缸醃製2-3天,再取出曝曬3-4天,曝曬時每天要邊曬邊揉,使薑片成軟豆腐狀,醃製即成。

冰姜:選用鮮嫩姜塊洗淨,姜鹽比按100:12將姜與鹽混勻放入缸內醃製15小時。取出後切成3毫米厚深達姜塊2/3的花瓣狀,再放入姜鹽比為100:22的缸內醃12天,每兩天翻動一次。然後取出晾曬至五六成幹,再放回原來的鹽水中繼續醃製,取出姜瓣晾曬至姜面上呈鹽霜狀即可。

糟姜 原料配比:新鮮姜100千克、食鹽2千克、紅糟13千克。製作過程:將生薑洗淨去皮,放入缸中;然後將食鹽加35千克清水燒沸,冷卻後加入紅糟拌勻即為糟汁,倒入缸中,糟汁以淹沒生薑為度;醃浸30天后,即得糟姜成品。糟姜貯於糟汁中,能經年不壞。

薑片幹

選肥大無嫩芽的新鮮薑切片,用沸水燙5~6分鐘,使姜內的澱粉潤潔。然後每100千克鮮姜用硫磺1。5千克進行5分鐘左右的燻硫溜,爾後用冷水洗淨,再送入烘乾室內烘乾,溫度以65℃~70℃為宜。烘時溫度應逐漸上升,免得澱粉糖化、變質發黏。

十一、姜杏桃茶:

中醫常說“寒是百病之源”,因為人體的氣血為身體各組織器官提供營養,並將人體的代謝廢物運送出去,其得溫而行,遇寒則凝。如果氣血凝滯的情況得不到改善,最終導致氣血淤積,各組織器官功能就會下降,嚴重時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冬季防病保健,祛寒保暖是第一要務。姜杏桃茶就是一款有助祛寒防病養生茶。

材料:生薑10克,南杏仁15克,桃仁2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生薑、杏仁、桃仁搗爛,再加入冰糖,放入杯中,衝入300ml沸水,加蓋悶泡10~15分鐘,趁熱飲用。每日1次,尤其適合風寒感冒初期症狀還不嚴重的人。

功效:有助於祛寒、暖身、潤肺、開胃,適用於風寒感冒、咳嗽痰多色白、食慾不振等症。

不過,姜杏桃茶飲性質偏熱,不適合體質偏熱、陰虛火旺的人群飲用。所以要多加註意哦。

十二、蓬溪姜糕

蓬溪姜糕創始於清代同治年間,以糯米、蜜糖、麻油、薑汁四物合制而成,曾敬獻慈禧太后品嚐後1為玉糕,並評曰“有油不膩,有糖不傷,潔如脂玉,軟似秋雲”的高度評價,遠銷各地。

該品中,糯米養胃溫中,薑汁散寒祛痰,蜂蜜養陰益壽,麻油潤腸保肝,為素食之妙品,病家之餐食,老幼食用滋補營養。如果有人問蓬溪縣的特色食品是什麼,很多蓬溪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告訴你——姜糕。蓬溪姜糕始創於清同治年間,以其獨特的配方生薑汁、蜂蜜、芝麻油、糯米、泉水製作而成,吃起來有油不膩,有糖不傷;潔如脂玉,軟似秋雲。

光緒十年,制臺丁宮保宦遊蓬溪,攜姜糕返京,於養心殿敬獻西太后。太后品嚐之餘,封為“玉糕”。而它,也因封為“玉糕”而成為貢品。在以前的蓬溪縣接官廳蓬萊書院,縣中名人雅士招待貴賓的茶點也是“蓬溪姜糕”。蓬溪縣各界人士去外地饋贈親友的珍品更是“蓬溪姜糕”。鄰近的遂寧、南充、三臺、樂至、武勝、潼南、西充、鹽亭、南部、合川、安嶽等地人士爭購享用的名點,還是“蓬溪姜糕”。曾有許多歷史名人對其品贊之詞美不勝收。比如:兩廣總督部堂趙爾豐,於清代光緒十三年來蓬,品贊“蓬溪姜糕”為:“人神共喜之品”;制臺丁宮保,於光緒十年來蓬,品贊“蓬溪姜糕”為“糕中四物湯”;清代舉人盧子鶴,即新中國四川省政協主席,於解放後的五十年代贊“蓬溪姜糕”為:“糕中皇后”。

做法:

1、薑汁糕冰箱拿出解凍。

2、切片。

3、熱鍋熱油,放入薑汁糕,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4、用炒鍋煎,粘鍋,所以火候不足。

5、用不粘鍋,小火慢煎。

6、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十三、 泡子姜是四川省傳統的名菜,屬於川菜系泡菜類食品。要達到最佳口感所選用生薑只能是青州竹根姜,青州竹根姜色澤微黃,鮮嫩清香,微辣帶甜。

原泡子姜可貯2年時間。選姜料時應選帶泥、老根短、芽瓣多的鮮子姜作原料;鹽水宜用一等老鹽水。如果老鹽水不足,也可用老鹽水接種新的鹽水,但其效果不如前者好;香料包用後,除白菌外其餘均不能再用;如果將子姜切成絲或片入泡的,約用1天即成。

製作步驟:

1.子薑切片,厚度大概1-2mm,太薄泡出來太軟沒嚼勁,太厚不入味;

2.薑片放進罈子,加入適量上等紅糖,我用的是義烏紅糖;

3.倒入玫瑰米醋,醋剛好能將薑片淹沒即可;

4.封壇,放入冰箱,3-4天即可食用;

5.4天后的效果,口感不錯。最好早上食用,姜早上人參,中醫一般都建議早上吃,配著粥吃,很可口。

十四、馬蚌烤姜,是出產於廣西百色西林縣,是由生薑喬皮後放入烤爐內烤乾而成。西林生薑,皮薄肉厚,鮮辣溫香,質嫩可口,水份含量少,宜於製作烤姜,它保留了鮮姜原味,易於保藏和運輸,使用價值高。

烤制方式

第一步:姜塊挖出後整理洗淨,每塊姜保留3個分叉,用竹片順一定方向颳去外皮;

第二步:用鐵器防止外皮烤後變黑,然後放入炭爐中,以文火緩慢烘烤,一般需經4晝夜,此時水分蒸發80%以上,即可。

食用功效

烤姜不僅是去羶解腥的好配料,還可以配藥,有驅風禦寒,健胃益脾,活絡生肌等功能。民間有“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及“十月生薑小人參”之說。還有“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的諺語。明朝《奇效良方》中載藥方說:“一斤生薑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甘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八兩茴香一處搗,蒸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藥省似寶,每天清晨飲一杯,一世容顏長不老。”可見姜神奇的功效。烤姜經過烤熟之後,肉厚、細嫩、鮮辣、性微溫,比生薑的功效明顯在於具有溫骨抗疫、消痰化結、增進食慾之功效。烤姜中還含有濃郁的揮發油和薑辣素,能去羶解腥、驅風禦寒,健胃益脾,活絡生肌、是醫學上良好的健胃、祛寒發汗劑。烤姜保留了鮮姜原味,並且易於儲存,一年四季都可以享有,集食用和藥用一體。

馬蚌烤姜故馳名中外,被中國糧油食品進口公司列為名牌產品,遠銷歐美、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深受用戶稱讚。烤姜成為西林縣經濟收的主要來源之一。

十五、姜撞奶是一種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特色傳統甜點小吃,以薑汁和牛奶為主要原料加工製作而成的一種甜品,口感滑嫩,風味獨特。

做法一

材料

全脂鮮牛奶 180毫升

薑汁12毫升

糖12克

做法

1. 姜去皮切塊,放榨汁機榨出薑汁,盛1湯勺到碗裡

(如果沒有榨汁機 ,可以將姜剁碎,然後放入紗布中將汁擠出,當然這可是個體力活呢。)

2. 取180毫升全脂鮮奶,放微波爐裡以高火檔加熱50秒後取出,加糖攪拌均勻

3. 迅速將牛奶倒(撞)入盛有薑汁的碗中,倒完後請不要攪動或搖晃碗裡的牛奶,20秒即可凝固成姜撞奶。

4. 天氣寒冷時請趁熱食用;天氣炎熱時,放涼後置於冰箱冷藏,便成了一款美味的消暑甜品。

做法二

姜撞奶主要是依靠薑汁和牛奶在一定溫度範圍(40度-100度)內發生化學作用,

使牛奶凝固製作而成。傳統的製作方法中撞的步驟是為了讓牛奶的溫度稍微降低,使成品口感更好。

材料——在市場買新鮮水牛奶(1斤能做出2碗半)、鮮榨小黃薑汁(沒有機器,可現磨再隔汁的)、白糖。

做法——煮牛奶+糖,煮開後(一定要把水牛奶煮開)關火,放涼30秒後倒入已有薑汁的碗中,約10分鐘左右就能凝固。接下來不用教了吧 。

提示

1、要用新鮮水牛奶,試過用盒裝伊利純牛奶,也是可以成功的。

2、要用新鮮即榨的薑汁,試過用隔夜的薑汁,失敗!

3、如有溫度計就是在牛奶煮好後於70—80度的時候倒入薑汁中。

做法三

材料

主料:牛奶

輔料:老薑、黑芝麻、枸杞

調料:鹽、白糖、味精

做法

1、老薑去皮洗淨切碎,搗成姜泥,牛奶下鍋煮沸後出鍋倒入碗中,加入白糖拌勻,待溫度降至70度,倒入姜泥中,加蓋子靜置10來分鐘即可;

2、麵包切丁,沾上蛋液下鍋中煎至焦黃,出鍋撒少許鹽拌勻,放入姜撞奶中,點綴枸杞和黑芝麻即可。

特點:口感滑嫩,風味獨特。

提示

1、牛奶以新鮮水牛奶最好,做出來比較地道,當然其他牛奶也可以。薑汁和牛奶都要完全拌勻。

2、溫度的掌控:除了下鍋煮沸,牛奶還可放入微波爐中(高火一分半鐘),溫度控制在60度左右。

3、美味的關鍵:所謂姜撞奶,“撞”是一個關鍵點。姜撞奶的美味就在於牛奶與薑汁的激情碰撞,甜與辣在一瞬間的完美融合。在倒牛奶時,要將杯子提到一定高度,不要猶豫,在一瞬間把杯子以特定角度傾斜,讓牛奶快速傾入薑汁中,至少要在4-5秒內倒完,才能產生如此完美的口感!

做法四

紅糖姜撞奶

紅糖姜撞奶

材料

主料:牛奶 200ml

輔料:薑汁 15ml

調料:紅糖 20g

做法

1、老薑切末,放入紗布中使勁擠壓出汁。

2、牛奶小火加熱到開始冒小泡泡,加入20g紅糖拌勻,關火。

3、將牛奶快速倒入薑汁中,利用衝擊力自然混勻。隨後蓋上一個碗,等待15分鐘,會自然凝固。

做法五

主料

鮮牛奶200g

輔料

糖10g、薑汁17g

步驟

1.準備一袋鮮奶、姜10克糖;

2.姜切細塊搞爛;

3.擠出薑汁;

4.把糖與牛奶倒入鍋中,待糖融化;

5.把牛奶加熱到80度,我是煮開後放一段時間的。

6.把加熱的牛奶倒在碗中,把薑汁倒入牛奶中,再把牛奶倒加剛好裝薑汁的碗中,為了更均勻呢。最後等凝結。

小貼士

選用新鮮優質水牛奶為原料,經過巴氏殺菌、灌裝而成,香醇濃厚,口感甘香的水牛奶,蛋白質豐富,做出來的姜撞奶,既結實又嫩滑,而且奶味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