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泊頭市未來發展怎麼樣?

山不轉水轉195381942

泊頭市市區和下鄉鎮村一直都是以重工業為主,將來20年的發展也會是圍繞著重工業發展,房地產在泊頭近幾年漸漸築起,這讓好多郊區村的村民拆遷成為暴發戶,而在這個發展較快的時代,隨著潮流的發展,娶妻買房買車穿衣吃飯是避免不了的,這就可以推測出近十年之內泊頭市外人員入住市內大概會增長十倍以上,泊頭市人民的平均工資是沒有市外人的工資高的,而市內消費水平卻要比市外還高,這點就很明確的表現出了外來人員的入住問題,一個比較有性質繁華地帶的特點,工資低,花銷高這就具備了一城市的特點,那麼近20年房地產開發會不會與滄州連成一片,現在的泊頭是向北慢慢擴展,20年50年很可能就會成為滄州市的一角 交通、郵電、電力等非常基礎的設施建設,對於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繁榮是必不可少的,古代泊頭之興依託於運河漕運及西部驛路,明初設立的泊頭、富莊水陸兩驛,即使泊頭成為津南少有的水陸碼頭,又成為境內最早的通訊設施,對泊頭的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而經濟的發展又促進了基礎設施的建設。清末民初,大清郵政在泊頭、交河設鋪傳郵,隨著電報、長途電話業務的開通,境內通訊事業遙遙領先於周圍各縣。1912年津浦鐵路建成通車,又率先在泊頭設站,20年代大陸汽車行的成立,使境內又有了較為先進的公路運輸;加上運河水路,可謂交通稱便。而30年代開始的自辦發電和電燈公司的營業,更使泊頭的城鎮建設走向現代化。



但日寇的侵略,使這些初具規模的建設慘遭破壞。鐵路停運,河運不興,電廠癱瘓,郵路轉為日偽軍用,市場瀟條,經濟崩潰。解放後,人民政府為發展經濟,廠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鋪路修橋,大辦電力、通訊設施。50年代已經村村通郵。70年代,市城區、原交河縣城及境內主要交通公路已鋪設柏油路面。變壓設備及電網建設已普及至鄉村。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瓶頸”產業發展極為迅速。1990年,境內有幹線公路33條計338公里,鄉村級公路29條計172公里,汽車營運里程50公里。鐵路客運量70萬人,貨運量22萬噸;公路客運量289萬人,貨運量218萬噸。交通運輸工具也逐步現代化,由人力、畜力發展為以汽車、拖拉機為主,過去的步行、騎驢、坐轎被自行車、摩托車和大小客車所取代。
年末境內有郵電局所26處,計費郵電業務總量427萬元;擁有電話機2808部。擁有220千伏、11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35千伏變電站9座,基本解決了城鄉生產、生活用電。全市年用電量10874萬千瓦小時,其中工業用電4858千瓦小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632千瓦小時。 而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髮展,人民的生活和經濟狀況不斷的得到改善,在1990年的時候,市財政收入共5056萬元,財政支出共4174萬元,職工工資每年的人均收入是962元,農民的每年人均純收入是508元,分別是1949年的4倍和8倍,城鄉居民的吃、穿、住、行都得到改善,不少居民有了存款,1990年,城鄉居民儲蓄總顴42253萬元。 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一定會抓住機遇,奮力拚搏,奪取經濟和建設的新勝利。泊頭,這顆運河明殊,定會放射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