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就不要聯繫了!

01

最近重溫畢鑫業導演的青春劇《一起同過窗》,昨晚剛好看到肖海洋誤打誤撞參加前女友婚禮那集。

開場的時候,他說:“我最討厭說的,就是本可以三個字,比如,我們本可以在昨天晚上把電充好,本可以檢查一下,鏡頭有沒有帶夠,本可以換一個能用的話筒。”

作為婚禮的攝像師,肖海洋發現結婚的是大自己五歲的前女友趙西晰,他慌亂了。記憶的潮水彷彿決了堤,在他的心裡翻江倒海。

高一的時候吵著要和趙西晰睡一屋,那時她還是西晰姐;大一軍訓趙西晰幫他買了一袋衛生巾作為鞋墊,結果留級兩年都沒用完;趙西晰生病了他買藥、買米、買鍋,去她家煎藥、熬粥;一起看恐怖電影被趙西晰嚇到跳了起來,最終摟在一起吻上了;19歲那年的跨年夜,24歲的趙西晰把他睡了,並畫了一張人體素描;然後就是因為現實不斷爭吵,因為不敢陪趙西晰見家長,最終分道揚鑣。

結束的時候,他說:“我最討厭本可以這三個字,我本可以和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我沒有。”

彼時,肖海洋哭紅了雙眼,他22歲,而他眼中的趙西晰18歲,正跟別人踏入婚姻的殿堂。分開後的日子,他們中斷一切聯繫,以致於趙西晰結婚他都不知道。


02

有人說,真心愛過的人沒法做朋友,因為再多看幾眼,都還是想擁有。

我深表贊同,肖海洋後來喜歡上長相、性格都和趙西晰極度相似的鐘白,恐怕也只是想找一個替代品,彌補心中缺失的那些記憶。

一段感情破裂,沒有誰可以做到全身而退。說過的情話,拍過的照片,所有的甜蜜憑證都會化成午夜夢迴時的槍口;吃過的小店,走過的天橋,所有的稀疏平常都會在回憶往事的時候變得分外耀眼。

兩個人在一起,就像乘坐一列車,奔著同一個目的地,沿途攜手並肩看風景。分手就像有一人中途要下車,因為你們去的不是同一個地方。你不能攔著說你不許走,也沒法說我也在這兒下。

你們的人生,很可能就再也沒有了交集,到站了就該下車,謝謝你陪我坐了這麼久,我要走了。

不管愛與不愛,不聯繫是成年人對彼此人生的尊重。那些最美的霞光、日落、星辰,我都記住了,我可以餘生沒有你。


最美的暗戀是不驚醒我所愛的,等他自己願意;最美的分手是不驚擾我愛過的,等他自己前行。

03

有人問,分手後知道前女友跟別人上床了,我很憤怒該怎麼辦?

有人懟他,別人只是佔著茅坑不拉屎,你是拉完了還想鎖門。

一次靠譜的分手,你要斷的是彼此還愛的幻覺,要舍的是曾經愛過的眷戀,要離的是攜手同行的前路。分開的人,不管怎樣的動作,都會導致對方的傷害加成,聯能傷,斷能傷,不聞不問也能傷。

分手是人生最快的一段成長期,可以對自己的性格進行一番磨練,畢竟小年輕能遇見讓自己心痛又茫然的機會並不多,別浪費了。

分手後,如果你能自己挺過來,通過一年半載的自我修復,再把自己調整到一個起碼外人看來不錯的狀態,這是一個很能提升自己自信的成長。

而如果你想借助別人的力量,去服個軟碰碰運氣讓對方回頭,可能就陷入了一種飲鴆止渴的泥沼。念念不忘是人之常情,但分手已成事實,不如多愛自己一點。

很多年後,當你路過熟悉的街頭,突然想起曾經和她經過這裡,那天你給她買了一雙新鞋,俯身下去幫她繫好鞋帶。她朝你微笑,用少女的眼神,空氣中飄滿了夏天的風和她的溫柔。你以為這一刻會煉為永恆,可你終究還是忘記了。

在一起時寵溺一點,分開後淡定一點。說好一起到白頭,後來感情餵了狗,那是戛然而止的青春,在人潮湧動中走散的我們。

04

說回《一起同過窗》,畢鑫業是我很喜歡的導演,他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很驚豔。臺詞都是他自己寫的,總能猝不及防戳中你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比如《再見金華站》裡的那句“愛情是奢侈品,很多人終其一生擁有的不過是一段段關係。某天,你無端想起一個人,她曾讓你對明天有所期許,但是卻完全沒有出現在你的明天裡。”

畢鑫業的作品很寫實,段子百出,劇情鬼馬,嘴炮不斷,無論點開哪一集你都彷彿置身其中,好像身邊坐著的就是你的同學和朋友。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為了替哥們兒出頭不顧後果,為了討好妹子絞盡腦汁;明明喜歡卻死不承認,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最愛一個人的時候,卻沒有能力給她幸福。

可這就是青春,所有的開始都下落不明,所有的結束都不盡人意,我們只能一邊失去,一邊追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