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使其愛上學習?

賣廣告的安徒生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什麼是學習


學習是一個不斷降低熵的過程。熱力學第二定律說,在一個封閉孤立的系統裡,熵總是不斷增大。而學習是一個“倒行逆施”的事情:你必須不斷做功,去認知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加有序。


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必須一定程度地委屈自己。如果你整理過房間,一定有所體會:花了2小時整理好的房間,自家熊孩子一定10分鐘就能搞得亂七八糟。這時候你發飆了:“尼瑪!老子花了2小時才整理好的,你這個小混蛋這麼快就搞亂了!”這時候,盛怒的你,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憤怒,因為從有序到無序的過程,一定是非常吃力的。怎樣從無序到有序?有一句雞湯文說,如果你覺得辛苦,那說明你在走上坡路。同樣,只“快樂”,結果就是“順流而下”。



其次,對學習有正確的預期


真正的學霸很少感到痛苦,你認為天書一樣的東西他/她甘之如飴。我的一個理論物理學家朋友,每天在實驗室裡睡板凳,吃冷飯,但是他很快樂。一些學者,在田野調查的時候風餐露宿,甚至面臨豺狼虎豹的侵襲,但是他們非常愉快。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體會到了科研、學術和新知之美;在挑戰自我、擴充人類知識邊界的時候,獲取了無與倫比的滿足感。


所以,學習並不總是痛苦的。但是,要達到“不痛苦”之前,你必須首先痛苦。如同登山,達到一覽眾山小之前,先不要想快樂這件事。尤其是把孩子推上軌道之前。感到快樂的時候,基本上已經過了分界點。一個因式分解都不懂的孩子,怎樣去體現代數的快樂?拉琴基本功都沒有拉好,怎樣去體現音律之美?


練基本功絕對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把雞蛋畫一萬遍很快樂嗎?



再次,必須治癒“應試教育”給自己帶來的傷痕


新一代成長起來的父母,多多少少帶著“應試教育”的傷痕。所以,當許多學歷一般、工作一般的父母在掙死八活地把自己的孩子往“上一個階層”推的時候,許多當年千軍萬馬中斬敵首級、考入名校的父母,因為破除了名校迷思,反而更容易相信快樂教育、素質教育。


“我要給你世間最好的東西”——這種迷夢和幻想每個新父母都有。人總是傾向於讓後代不要經歷自己同樣的痛苦。願望雖然美好,但是不現實。“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是人的天性。孩子小的時候,責任心和自制力不強。作為父母,必須在他們到達頂點之前,助推一把力。


最後,重視教育方法,不要矯枉過正


面對無靈魂的“填鴨式教育”可以反對,但是反對不可以矯枉過正。

家庭教育中,我們必須首先做合格的父母。對自己進行教育,有意識地成長。

要明白,民主的方法,開闊的思路,絕對嚴格的標準和底線能夠造就獨立的靈魂。


myida

學習這件事情,在我看來真的是個苦差事,有時是對於一個孩子,放棄自己遊戲時間坐在那裡學習,豈不是更難!但是,為了更好的溶於這個社會,學習是我們畢生都要去做的一件事情。所以轉變思維更重要,不要把學習當成任務,邊玩邊學習,更好的提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比較重要。

想要孩子愛上學習,有幾點可以給大家參考。

一:讓學習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例如吃飯,到點吃就對了,沒有那麼多九九。怎麼形成習慣,從早培養。例如,現在我們家長每天都會給小一點的寶寶睡前講故事,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開端。很多小寶寶不聽故事睡不著,那麼這其實就是學習,慢慢的有家長講故事,變成孩子講故事,孩子講故事首先孩子要肚子裡有故事,那麼這就要求孩子不斷的學習充電了。這個過程中家長要配合孩子,讓孩子有種體會,家長聽我講故事是必修課了,雷打不動。當然不只講故事還可以延伸哦。



二:提高學習效率。高效率的學習是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自由支配,安排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在孩子完成作業的後,儘量讓孩子去支配自己的時間,鍛鍊,興趣愛好,交友都可以,不需要強求孩子非要坐在那裡多做幾道題,多背幾個單詞。



三:端正學習態度。態度是任何事情成敗的關鍵,事情可以做不夠好,但是態度一定要端正。好的態度,是做好任何事情前提,也是根本。


育兒科學家

  1. 用故事來傳授知識的好處顯而易見。好讀,引人入勝。可以說人天生就愛聽故事。

多數故事包括四個原則( 經常被稱為“4C 原則”) :

  • 第一個C 是因果關係( causality) ,表示事件發生是有前因後果關係的;
  • 第二個C 是衝突( conflict) ,一個故事的主角想要完成某個目標,但不能達到,其目標和阻礙目標的力量形成了衝突;
  • 第三個C 是多樣性( complications),多樣性是主要目標的枝杈;
  • 第四個C 是角色( character) ,一個好的故事圍繞強大、有趣的角色展開的。

(引自《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怎麼用故事來介紹植物?為什麼有些植物葉子下面有刺?會分泌粘液?為什麼有的葉子超厚?安安靜靜地呆在地上的植物真能講的生動嗎?英國《可怕的科學》之《植物的咒語》就做到了,它以植物為主角(就是下圖中的“你”):

一下子來到了一個危機四伏的世界,“你”(植物)不得不使出各種心機,和蝸牛、毛蟲鬥智鬥勇才能活下來。有因果,有衝突,有心計,有角色,好看!2,為什麼說人天生就愛聽故事呢?

我們來看看海德Heider和Simmel在1944年的一個經典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參與者將觀看一段動畫短片。短片中,幾個黑色的幾何圖形(兩個三角形,一大一小,一個圓形)將圍繞著一個有開口的矩形運動。觀看完短片後,被試將描述下他們看到的內容。
Experimental study of apparent behavior. Fritz Heider & Marianne Simmel. 1944
視頻
在34名被試中,只有一名被試用純粹的幾何語言描述了這一短片:“大三角形進入了長方形,它出去了……一個小三角形和一個圓形出現了……”大多數被試賦予了這些幾何圖形以人格和行為目的,並講述出了完整的故事,比如“一名男人計劃見一個女孩……兩個男人開始爭鬥……女孩開始擔心,從房子一角跑到另一角……”。

可見即便是無生命的幾個形狀的動作,人也善於將它們編織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有前因後果,有衝突,有角色,行事有動機和目的,過程有周折。

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的傑爾傑伊•奇布勞(Gergely Csibra)等人在試驗中證實,12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會運用目的論來推導它周圍的世界。

(以上3段引文來自果殼網Lithium42的文章《世界上為什麼存在靈魂?》這種認為事情有內在聯繫,把當事方(即便是無生命的形狀)看成有目的有意圖的,讓孩子“天生”容易理解故事。進化為何如此設計?你可能猜到了,人是社會性動物,如果不理解他人的意圖動機,將無法溝通協作,影響人的生存和發展。。用故事的方式傳授孩子知識,佳例還有教孩子學會理財的圖書《小狗錢錢》,今年熱映的皮克斯電影《頭腦特工隊》等。


好媽媽育兒知識分享


怎樣愛上學習?

我們先不忙從高大上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其實要管教孩子,讓他人心服口服,首要的就是以己度人。

我們可以自問,學習苦不苦?

有人會說苦,有人反而不以為然。

什麼時候覺得苦?自然是學得很艱難,那就是力所不逮,我們所學習的是我們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最關鍵的是我們不感興趣的。

那些能將學習視為人生中一大樂事的人,無一不是從學習中得到了成就感。

做一件事情很輕鬆說明我們對這件事情已經完全掌握,這不叫學習,只能稱之為熟練操作。

凡是需要學習的,就是我們所不熟悉的,但是可以通過我們的理解來掌握的。

所以說,要想人們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一是需要人們對這方面非常感興趣,有毅力去鑽研,二則是需要人們在這一方面有一定基礎。


而這興趣和基礎,就是家長們讓孩子愛上學習的關鍵。

就好比我們想讓孩子學認字,首先要讓他們對字感興趣,不再是書本上枯燥的筆劃,而在實際生活中處處有用處,買東西需要認識名稱,玩玩具需要看懂說明書,看故事書更需要了解那些字的含義,這樣,孩子們對字的認識感覺會完全不一樣。

這世間,人們對有用處的東西都會很感興趣。

本來學習就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只可惜,有很多孩子被誤導,以為學習是為了分數,為了老師,為了家長。

一旦當人們認識到學習對自己的生活會產生什麼實際性的好處,他們所激發出來的熱情,會令人驚歎。


所謂的鑿壁取光,懸樑夜讀,都不過是人們發現學習對自己的好處,對學習產生了無以倫比的興趣。

而在學習中需要的基礎,也是必不可少,就算人們知道學習對自己很有用,太遙遠的目標,也會讓人感到累。

比如一個小學生,即使認識到數學的好處,也不可能學得會微積分。

不要給孩子設置太高的學習目標,從他的實際情況出發,知識如無盡的海洋,要讓孩子明白,學一點有會一點的樂趣。

激發其興趣,得到其成就,會讓孩子愛上學習!


茹果談壇

孩子的世界是懵懂的,一切對於他們來講都是未知的世界。家長不可以用大人們的思維去看待這個問題。如何去引導是一種學問!下面就用真實事例去闡述。

①通過手機去教學!目前手機幾乎人手一部,甚至是小孩,都非常喜歡玩手機!移動設備比較方便,而且它擁有很多內容!那麼,很多家長就覺得孩子不能玩手機!其實手機裡面也有很多學習益智類的軟件或者遊戲,可以讓孩子適當的去玩那些遊戲,通過遊戲去認知新的東西!畢竟遊戲是娛樂性的,孩子不會覺得乏味!比如,填寫數字1-10,用圖片式方法去玩,肯定就學的很快,相反,如果你單純的讓孩子去寫這10個數字,一定很快就會覺得乏味枯燥!




②通過電視教學!現在電視也是每家都有!孩子看電視天經地義,家長也會去看!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孩子喜歡看動畫片,那麼你可以去放一些英文版的動畫片去給他們看,剛開始或許不太適應,慢慢的,他們也就學會了聽懂這些,更值得驚人的是,他們甚至很快會去說英語!如果你英語也很棒,你可以和他們對話,講一些動畫片的情節,那樣慢慢的鍛鍊他們的口語能力!

③家長陪伴式教學!孩子天生對萬事萬物產生興趣,那麼他們會去模仿。很簡單的問題,比如家長如果在家一直玩手機,那麼孩子也會去玩手機。如果家長一直看書,那麼孩子也會去看書,就不會去搶這個。

總之,孩子需要引導,用新的思想去讓他們愛上學習!


科技數碼聽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這要從孩子的年齡段來分析,在孩子還是幼兒期就引導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在他心智成熟的時候,就很好教導了。


2-4歲的孩子,很好動,對很多東西充滿了好奇,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在與孩子一起玩當中提高學習的樂趣。

孩子上小學了,家長在家也不要經常玩手機,在家多陪伴孩子。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在學校全年級第一,孩子從來沒有參加過什麼培訓班,他說孩子現在12歲,他這12年每天都陪著孩子,他在旁邊做作業,我就在另外一邊寫書法或者看書,他有什麼不懂的,我們一起討論。最後,他說,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在家裡也要營造學習的氣氛,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專注力都不同,國際上有個番茄工作法,說人的專注力最集中的時間在25分鐘內,再休息10分鐘。所以,大人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看到孩子,學習一會兒就去玩,家長不要發脾氣,牢騷,以免讓孩子形成厭學的情緒,他會認為這是你在逼著他學習,教育孩子要合理科學的正確引導。

多讓孩子結識愛學習的同學,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這樣的孩子在一起,他們之間互相激勵。

成績發揮好的時候,要多鼓勵,讓他寫幾個自己的心願,每當成績發揮出色,就給他獎勵,這樣就會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而行知教育

首先,家長要為孩子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有條件的話,為孩子準備一個專門學習的房間,房間要乾淨,儘量多放點書,不要放電腦和電視,玩具收起來;沒有條件的話,也要為孩子準備一張書桌,讓孩子能安靜的學習。孩子學習閱讀時,家長也不要在家看電視、打麻將等干擾孩子,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家長也要樹立好旁樣,多看書多閱讀,成為愛學習的人,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凡是隻是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而自己不愛學習的家長都是在撒流氓。


也要讓孩子從學習中獲得樂趣。

家長都知道,孩子每次玩遊戲都非常開心,為什麼呢?因為每次玩遊戲都會獲得相應的獎勵和通關,很有成就感。我們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學習過程體驗到玩遊戲的感覺,我們可以為孩子設立成長樹,每當孩子實現一個小目標就幫孩子實現一個小心願,協助孩子學習知識的認知困難,幫助孩子克服困難的成就感和快樂感。

終身自學是核心能力。

千萬不要強迫強壓孩子學習和閱讀,這樣會讓孩子打心底討厭學習,會把孩子寶貴的求知慾徹底磨滅。

人類進化的歸根結底核心能力就是自學,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從網上查找作業題目,找答案,其實這是孩子自動搜索,並能找到結果的學習能力,這也是孩子學習的靈活性。如果家長每天催促孩子做作業,會讓孩子關閉大腦,什麼都不想學了。


依朵芸

爸爸媽媽一定不要逼著孩子學習,每個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對孩子的學習更為不利。在家裡,影響孩子最大的還是家人,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阻礙他的成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生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特感興趣,都想探個究竟。孩子會經常問出一些有時連家長也難以回答的問題。現在許多家長都知道要積極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能抹殺孩子的好奇心。但真落到實處,是不是都能做到不厭其煩,尤其是在情緒特別差的時候。愛讀書的孩子大多是成績優異的。研究發現,小升初、初升高的學生中,作文不好的學生,數理化基本也不好。這些學生,他們的興趣不在讀書上,往往都喜歡玩電腦網絡,或者看電視。他們閱讀能力差,一道應用題,有可能讀三遍還看不懂題意。所以要好好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晚上可以給他講故事,引導他慢慢自主閱讀。週末或者假期,多帶他到書店逛逛,讓他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書,不論哪類,只要喜歡,習慣就會慢慢養成。還有一點,家長要努力想辦法讓孩子有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有的家庭給孩子創造不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但是,在孩子學習的地方,還是儘量能夠做到簡化,孩子的注意力在學習身上,儘量把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玩具或者電子產品放到遠離孩子的地方,給孩子一個干擾物少的學習環境。


優兒學堂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先問問父母自己,是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

很多時候,教育都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就拿我來說,我在工作之餘,常做的事情,跟半分之六七十的人一樣,玩手機,看電視劇,消耗時間。一旦思想覺醒,又開始看兩天書,重新梳理規劃。然後是過兩三天,週而復始,我依然是那個不愛學習,並不嫩把學習堅持到底的我。

再來看我一個朋友,她從大學就開始喜歡攝影,從手機,數碼相機,單反,到現在開工作室,一直在攝影這條道路上不斷學習,並有所收穫。單是這一件事情,傳遞出來的價值就可以讓孩子學到很多了。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最主要的有以下三點:

  1. 以身作則,爸媽做一個學習的好榜樣。很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希望孩子愛看書,那麼先看看你是不是也喜歡讀書。你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每天陪著孩子一起看書一小時。而不是逼著說你該去看書了,自己卻拿著手機玩兒!

  2. 鼓勵孩子,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這其實是一個外部推動,引導內部驅動。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這種情況,可以從目標和樂趣兩個方向著手。目標明確,一點點拆解出來,就知道具體的學習步驟了。那當然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像我的朋友,她喜歡攝影,關於攝影的東西自然就會特別關注。

  3. 學習中確實會遇到各種問題,教給孩子正確面對的方式。不要一味地只看結果,而忽略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困難,疑惑。其實這也是成人會面對的問題之一。在面對困境的時候,缺乏正確的心理認知,會整體影響學習的熱情。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培養孩子的時候,也可以再升級父母自己的學習能力!

黃小七媽媽

孩子天性愛貪玩,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愛上學習,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1.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可以從閱讀開始,讓孩子先愛上閱讀,可以帶孩子經常進行親子閱讀,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

2.做一個愛學習的家長。

孩子都是有樣學樣,家長愛學習,經常在家裡看書學習,孩子也會跟著愛上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