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司馬懿和諸葛亮互換身份,司馬懿攻,諸葛亮守,司馬懿能贏嗎?

峰戲說三國

談論司馬懿和諸葛亮,需要參考三國志和晉書這兩本對比著解讀。

司馬懿雖然是三國時期的人,但三國志是西晉的陳壽所寫,西晉的君主是司馬氏,史書中君主的生平只能稱“紀”不能稱“傳”,所以三國志裡沒有單獨寫到司馬懿。

而特別有意思的一點是三國志裡寫的是諸葛亮討伐魏國,而晉書寫的是司馬懿討伐蜀國。

但真實情況應該是諸葛亮討伐魏國,這是由於當時的條件所決定的。司馬氏勢力太大,魏天子是不可能主動命令司馬懿討伐蜀國的,而且領兵與諸葛亮對戰的人,還有大將曹真。

晉書裡說“亮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帝怒,表請決戰,天子不許,乃遣骨鯁臣衛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制之。後亮復來挑戰,帝將出兵以應之,毗杖節立軍門,帝乃止。初,蜀將姜維聞毗來,謂亮曰:"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這裡是說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用女人衣服侮辱他,司馬懿想要出兵,魏王不允許,還派了人監督他,諸葛亮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難道他真的還能千里之外請示魏王麼?

無論是真的魏王下令固守,還是司馬懿本身就想固守,都說明司馬懿是處於守勢。

三國志裡寫“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國者,是以用兵不戢”

諸葛亮認為他死了蜀國就沒有能對抗魏國的人了,所以不停的伐魏。

看魏國其他人的傳,會發現這個時期內鬥特別嚴重。

所以三國志裡說的諸葛亮攻,司馬懿守,可信度比晉書的高,晉書是美化的寫法。

諸葛亮攻打司馬懿,第一次準備充分,卻因為馬謖的失誤而被張郃打敗,以後的幾次都是佔了優勢,搶到地盤,卻因為糧草不足而退兵。即便如此,也斬殺了張郃與王雙。戰勝敵人和斬殺敵方主將的難度是不一樣的。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諸葛亮的治國才能還要在領兵之上。所以如果諸葛亮和司馬懿對換,魏國的內鬥不會那麼嚴重,以諸葛亮的忠,魏王的猜忌亦不會很嚴重。

顯然諸葛亮的能力是高於司馬懿的,只可惜僅僅活到五十四歲,而司馬懿活到七十二歲。


知無不言l言無不盡

如果兩位互換身份,司馬懿也贏不了諸葛亮。

1,論輔政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助劉備奪取荊州、益州 ,天下三足鼎立。而司馬懿此時幾乎沒有什麼功勞。


2,論人心,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對內安撫百姓,對外聯吳抗魏。深得軍心,民心,留下千古佳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司馬懿很能於隱忍,善於心術,最後奪取魏國江山,歷史留罵名。

3,論謀略,司馬懿不如諸葛亮。每次對壘,司馬懿能不能佔據主動。上方谷一戰,司馬父子三人差點死於諸葛亮之手,後來天有不測風雲,一場雨才救了司馬懿。司馬懿自知智謀不如所以一直採取手上守勢,直到諸葛亮病逝。

4,論國內形勢,唯有蜀國最穩定。曹操死後魏國內部勢力湧動,北方遊牧民族也在窺視。而蜀國諸葛亮德高望重,上下齊心。

因此就是諸葛亮無論怎麼樣,都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互換攻守之勢,諸葛亮必贏。


微力無邊

我認為司馬懿不可能贏過諸葛亮,原因看以下分析。(以下論據皆來自《三國演義》原著)

  • 1.火燒上方谷:火燒上方谷是諸葛亮的一個計謀,但是司馬懿沒有看出來這個計謀,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來司馬懿在軍事和計謀上和諸葛亮並不能完勝諸葛亮,並且攻守的兵力要在1:1.5才有勝算。所以換做司馬懿來攻諸葛亮從上方谷一戰就可以看出來司馬懿打不贏諸葛亮。

  • 2.司馬懿堅守不出:
    司馬懿其實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司馬懿知道自己智謀不敵諸葛亮,所以司馬懿就堅守不出,知道不敵,我就和你耗著,反正你不能立馬贏我,我就和你耗著。這個計謀可以說是完美的擊中了諸葛亮的心裡。諸葛亮想急於求成,統一天下,實現天下 統一的目的。但是司馬懿偏不要讓諸葛亮實現願望。但是從司馬懿堅守不出就可以看出來,司馬懿不敵諸葛亮,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如果換做司馬懿攻,諸葛亮守,司馬懿拿諸葛亮更沒辦法。
  • 3.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來,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扭臉就跑,這充分說明,司馬懿來攻諸葛亮打不過諸葛亮,如果說諸葛亮來守,司馬懿是不可能打贏諸葛亮的。我估計司馬懿看到諸葛亮就跑了。

綜上所訴,我認為司馬懿不可能贏!


談名著

這個問題我可能理解的有點多了,感覺理解到了兩種意思,一種是諸葛亮到了魏國做丞相守住魏國,司馬懿變成了蜀國的大臣去攻打諸葛亮。還有一種是諸葛亮還是諸葛亮,司馬懿還是司馬懿,只是換成諸葛亮在蜀國守著,司馬懿幫魏國出去打諸葛亮。



那我就分別答一下吧,那麼第一種就是諸葛亮到了魏國守住魏國。我覺得司馬懿不能贏,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兩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了無可挑剔的地步,什麼叫無可挑剔,就是兩人都做的沒有任何毛病了,那麼當初諸葛亮為什麼輸呢,是因為路途遙遠,補給根本就跟不上,所以多次進攻都沒有結果,就算是換成了司馬懿,也是蜀國滅亡。



那麼第二種便是諸葛亮變成守著蜀國,我覺得諸葛亮會贏,為什麼呢,蜀道是出了名的險,如果司馬懿帶兵來攻打蜀國,也是路途遙遠,補給也是一大問題,而且蜀國本來就易守難攻,如果司馬懿多次進攻沒有結果的話,想必也會把魏國的人力,物力消耗殆盡,到時候蜀國諸葛亮一舉便可以把魏國滅了。



大家好,我是一個愛看三國的人,如果想更瞭解三國,就加個關注吧,我會每天更新有關三國的文章,問答,謝謝!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把司馬懿換到蜀漢丞相的位子上,他根本就贏不了;把誰扶到蜀漢丞相的位子上,誰都贏不了!諸葛亮已經做到了那個時候,在那個位子上所能做到的最好的。

我一直在強調一點,從關羽丟掉荊州開始,蜀漢這邊就被活生生砍掉了一條胳膊,並且還是右胳膊。從此以後,他們對北方的進攻就從兩個拳頭變成單手出擊,因為更適合作為進攻發起點的荊州已經沒有了,《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已經失去了實現的可能性。

事實上,以蜀漢羸弱的國力,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北伐,估計也只有諸葛亮幹得出來。這其中固然有他秉持“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劉備的政治遺囑,也有著他自己對自己理想的堅持,

如果換一個人來幹丞相,可能就連北伐的機會都不會有。別的不說,諸葛亮去世以後,除了姜維還想著北伐以外,蜀漢上下從劉禪到蔣琬費禕等人就沒有想北伐的。換司馬懿,他恐怕也不大想北伐。

更何況,司馬懿更多的是一個政客,而不是一個政治家。如果賦予他諸葛亮一樣“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權力,恐怕高平陵之變就得挪到蜀漢這邊了。


青言論史

在我看來三國時期我所謂攻與守,也就無所謂身份的互換。畢竟在三國大戰時期,有攻也有守,沒有所謂的純攻和純守。你說他倆互換身份,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司馬懿也攻過蜀國,諸葛亮也守過。

在我看來他們兩個的本事和計謀,已經所謂孰高孰低。只是所在的立場不同,實時政局也不同,處理事物的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後果,那就是司馬家做了皇帝而諸葛亮卻沒有培養出合適的接班人。

司馬家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在做什麼,而諸葛亮一身本領無人繼承。

可以說司馬懿贏了,也沒贏;諸葛亮輸了,也沒輸。司馬懿贏了是因為司馬家做了皇帝,也沒贏是指他留下的名聲不如諸葛亮。諸葛亮輸了,是因為他北上失敗身死,也是因為他一生征戰沒有將自己的本領傳承下去,之所以沒輸是因為他的忠誠感動古今。

所以,不管他們怎麼互換贏得都是大魏,贏得都是曹家。

謝謝(純屬個人觀點,如有雷同純屬意外)


別忽悠我有點暈

這個題我要搶答,身份互換的話,司馬懿肯定能贏諸葛亮的。只不過需要一點時間,防守司馬懿只是用了最低成本的方式打贏了諸葛亮。即使是司馬懿功,司馬懿也會贏得。兵力和手下將才都不是一個級別的,除了魏延根本沒有能和魏國對抗的大將。財力也不行,農業也比不過,人民的幸福指數蜀漢是最低的,連年征戰,名不聊生,還總證糧食,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發展也發展不過魏國,敗是肯定的。蜀漢的那種情況,即使韓信也不可能逆天而行的。蜀漢滅亡已經是天命了,天命不可違。


靑衫君

無論你怎麼換身份,也是不能成功的!這是絕對力量的差距,諸葛亮能夠做到沒有大敗就已經很好了,大勝都是一種渴求。

當初劉邦能夠平定天下,是因為能夠迅速佔領關中,然後藉助關中和魏地、趙地、齊地才能打敗項羽,劉邦已經是藉助了大半個天下的大勢才能一統天下,而蜀漢僅僅依靠巴蜀和漢中,曹魏又沒有發生劇變,怎麼可能完成大業呢,正如司徒王朗所說,諸葛亮是逆天而行。



當然,如果換一個身份,司馬懿主攻,諸葛亮守,會有什麼不同呢?

司馬懿用兵的特點是快、穩,不打則以,如果要攻速目標就是快速攻速,在敵人的預料之外,司馬懿拿下孟達是這樣,拿下公孫度也是這樣。


而諸葛亮調度兵馬滴水不漏,所有的防禦都堪稱無懈可擊,更精通八陣之法,有諸葛亮在的地方基本上是不可能被打敗的。

所以結果就出來了,司馬懿迅速進攻,可能諸葛亮前期會吃點小虧,但是很快就會防守過來,恢復滴水不漏的防禦體系,然後司馬懿不能進取,雙方還得進入僵持階段,最後司馬懿沒有糧草了,不得不退走。


其實,無論怎麼換,都得按照三國演義的劇本演,不過換一個名字罷了。


夢三七夜

諸葛亮是誰?那是三國時的李雲龍!一個團就敢打平安縣城!有一個師就敢打太原!你給他曹魏軍馬,他早就打進蜀川了!還等你司馬懿先動手?

三國時,魏國實力最強。蜀漢比曹魏弱不少。在這個前提下,司馬懿對陣諸葛亮還是處於守勢。這說明,諸葛亮能力強於司馬懿。


如果,讓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換。司馬懿領蜀漢軍隊打諸葛亮的曹魏。司馬懿可能都不用“六出祁山”。諸葛亮已經提前就率領曹魏兵馬,打進蜀川了!

諸葛亮明知蜀漢弱小都要北伐曹魏。現在,擁有了曹魏的勢力,肯定早就征伐蜀漢了!還等你司馬懿先動手?別做夢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司馬懿不能贏啊。但凡能借點地利,就有易守難攻的效果,更何況是在蜀道那裡據險防守。只要諸葛亮活著,誰去打進攻都是送人頭。

司馬懿進攻的時候要扛住諸葛連弩萬箭齊發,退兵的時候還得防住騎兵追擊,而且打進攻運糧艱難,還要防止糧道被斷。我沒看出來司馬懿打過這麼艱難的仗。

從三國至今,在這麼不利的條件下還堅持出兵進攻的,還能次次全身而退的,還能割敵人麥子,搶敵人人口,斬敵人大將,從敵國收姜維這樣高徒的,只有武侯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