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話你們怎麼理解?

下雨吧星期天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句詩出自杜牧的《泊秦淮》。

我們現在讀這句詩,似乎在說歌女們不知道國破家亡之恨,在國破家亡的時候還唱著醉生夢死的靡靡之音,這一句詩,將歌女們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但是,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歌女。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

杜牧寫這首詩時,離唐朝滅國還有近百年的時間,所以並沒有什麼亡國之恨。商女不知者,不是現實之中的亡國之恨,而是不識曲中之恨。

她們不知道,這首歌曲背後蘊藏著一個國破家亡的故事,她們當然不知道,一般歌女的文化水平並不高。

《唐人絕句精華》中說:“三句非責商女,特借商女猶唱《後庭花》曲以嘆南朝之亡耳。”

歌女們不知道,但是杜牧卻是知道的,他還知道,秦淮河邊的金陵,就是曾是南朝陳的首都。

在這個曾經的亡國之地,聽著曾經的亡國之音,自然引發了詩人對歷史的唏噓。

《詩式》:“杜牧聽隔江歌聲。知《玉樹後庭花》曲系陳後主亡國之音,足動興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唱者無意,聽者有心。所以這兩句詩非責怪歌女沒有家國情懷,而是說歌女的歌聲,引發了詩人的興亡感慨。

所以這兩句詩的意思是——

江對面,歌女們唱著《玉樹後庭花》,但她們卻不知道,這首歌背後蘊含著一段亡國之恨。

答者:謝小樓


謝小樓

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泊秦淮》,字句之間皆是哀傷與悲痛,詠的是煙花柳巷的女子們不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還唱鶯鶯燕燕的歌曲,嘆的是民族命運浮沉興亡,一切都是俯仰之間的夢幻泡影。

說起來,這句話的道理樸素無華,淺顯易懂,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字詞。字面意思雖然簡單,但是道理異常深刻,讓人讀完後有一種喟嘆與憐惜。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說彼時的陳後主因為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不理朝政,不聽諫言,只關心風花雪月的事情,故而導致走上了亡國之路。

在我看來,這句話是以虛探實,以青樓女子在國仇家恨之時還唱一些繾綣小調,實際上是諷刺朝政權貴的腐敗與不負責任,並沒有如詩的表面那樣指責青樓女子,而是指桑罵槐,罵這權貴們沉湎酒色之樂不理朝政,罵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我的理解就是這句話是借商女諷刺權貴。


沈善書

說杜牧是著名詩人,其實這隻說對了三分之一。杜牧的詩在晚唐時期確實夠好,號稱是與李商隱齊名的青年二人組——“小李杜”。他的詩清麗婉轉意蘊悠長,讓人讀來回味無窮。但是作為詩人的杜牧,還是個充滿憂患意識、充滿家國情懷的政治家,雖然他在政治上的成績並不突出。他寫的一些關於國家的政策、戰略的論文,反映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喜歡兵法,甚至還為古代的兵法做註釋。我們也不要以為杜牧就是個流連於醉生夢死的揚州的浪蕩公子,那只是他少年時期荷爾蒙爆棚的必然結果。今天,好玩的國學要說的,是杜牧詩歌中深刻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主要存在他的詠史懷古詩中。

但是杜牧沒辦法說,沒辦法直截了當的指出,你們這幫人都是作死,你看這個時代已經是行將就木了,他要是這樣說,早就墳頭長草了。所以,他要表達這種憂患的意識,必須有個歷史的載體,南京就是最好的載體。

南京是六朝古都,但是南京又是一個悲劇性的城市。歷史上在南京定都的朝代,好像都是命運多舛。風光旖旎的秦淮河,充滿著曖昧的脂粉氣,無數的娛樂場所,無數賣唱或賣身的商女,隨著秦淮河瀲灩的波光,見證了多少王朝的興衰成敗。特別是那個敵人打過來的時候,還在和美女們唱著玉樹後庭花的陳後主,有人說玉樹後庭花是亡國之音,但是這個和音樂有何關係?罪魁禍首還是那個不知道憂患意識為何物的統治者。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還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杜牧的詠史詩的最大特色是,他不直接說出歷史事實,而是把歷史事實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中去。杜牧沒有直接去指責陳後主詩歌亡國之君,而是別出心裁地講到,那些歌女們不懂得王朝的興衰,還在唱著後庭花這樣的靡靡之音亡國之音。其實,國家的興亡和歌女有什麼關係呢?國家畢竟是肉食者謀。這是一個強烈的諷刺。當一個社會,從上到下都喪失了憂患意識,而一味地沉溺於享樂之中,更大的苦難必將到來。這一點,讓我聯想到南宋林升的詩:暖風吹的遊人醉,只把杭州當汴州。想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不也是燈紅酒綠銷金窟的所在嗎?

當全社會都去享樂的時候,這個社會離滅亡也就不遠了,當權者和普通人,都應該記住孟子的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好玩的國學

這句話出自杜牧《泊秦淮》一詩。全詩如下: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是晚唐代表性詩人,出生顯赫,乃宰相杜佑之孫。出生不凡再加才華不凡這樣的“強強”組合,似乎天生就是“人生贏家”。但其為官之途來看卻並非如此,亂世的大背景下晚唐,紙醉金迷,歌舞昇平。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杜牧是很想有一番作為的,於是他寫下了《阿房宮賦》,而且還熟讀兵法,並寫了一系列的策論類的文章,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以期報效國家報效朝廷。

但理想很楊貴妃般豐腴現實卻很趙飛燕般瘦削。終其一生,官場上的杜牧一路忙忙碌碌但卻碌碌無為,於是詩歌成了他在堅硬現實面前的一方精神“避難所”。他的詩歌兩種風格涇渭分明,一種是英姿勃發的豪邁沉鬱之作,一種是溫婉旖旎的香豔清麗之作,這樣的分裂態勢在他身上水乳交融般地融為一體。於是他既留下了膾炙人口的《過華清宮絕句》《題烏江亭》《泊秦淮》等一系列借古喻今的名篇佳作,同時也搞出了被人津津樂道的《張好好詩》《杜秋娘詩》《嘆花》等這樣有故事的風流詩章。

這首《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理解起來並不複雜。“商女”是指歌女舞女之類的風塵女子;而後庭花是指陳朝後主陳叔寶所作的被世人稱之為亡國之音的《玉樹後庭花》。這首詩的主旨是對當時現實的一種諷喻,晚唐的這首“泰坦尼克號”大船即將沉沒之際,可是那些達官貴人依舊不思進取在紙醉金迷中逍遙自在。

在這裡杜牧居高臨下地指責“商女”是最安全的一種表達手法,也是迫不得已的一種委婉表達。那些達官貴人當然也知道杜牧的本意,但卻在他的字裡行間找不到把柄,於是那些賣唱的“商女”只好身不由己地承擔了代人受過的角色了。說到底,流淌著胭脂淚的秦淮河上的“商女”何辜,她們的言行只是謀生的一種本能手段,不唱《後庭花》之類的豔曲,難道去唱那些慷慨激越的悲歌嗎?要是這樣的話,估計只會是一個客人都沒有,最終連自己都無法苟延殘喘地活下去。

對螻蟻般的小人物來說,活著比什麼都重要,盛世亂世皆如此。

我有點疑惑的是,曾經“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杜牧在那個“煙籠寒水月籠沙”的夜晚,“夜泊秦淮近酒家”究竟是為了啥為了啥為了啥呢?喝酒還是投宿?為什麼選擇秦淮河畔?為什麼只是“近”而不是“進酒家”?



羅興

本聯句出自晚唐號稱‘’小李杜‘’之一杜牧七絕(李指李商隱):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相傳春秋戰國時,楚王滅吳後,來到現在南京這地方,發覺這裡有王氣,擔心吳國勢力死灰復燃,便在紫金山嶺上埋下金子,以鎮住王氣,並取名為金陵。後秦始皇統一全國,巡遊到此,更覺得這裡王氣了得,便開挖了秦淮河,以斬斷龍脈,並更名為‘’秣陵‘’,意為養牲口餵馬的地方。詭異的是,自此以後,南京雖虎踞龍盤,在此定都的六朝,全為短命王朝。

後庭花:相傳為短命王朝六朝最後一朝一一陳朝後主陳叔寶所作:《玉樹後庭花》,世人稱此為亡國之音。

杜牧來到秦淮河畔遊玩,聽到兩岸的歌女仍在傳唱著《玉樹後庭花》,便寫下此詩。表面上指責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實際上是對晚唐黑暗的政治擔憂。不知亡國恨的豈止商女,那些尸位素餐的政客們醉生夢死,還不同樣在唱著後庭花嗎?亡國的徵兆已經顯現了!果不然沒過多久,公元906年,曾經輝煌無限的大唐帝國最終落下帷幕。



雲卷飛山

這句詩出自杜牧的《泊秦淮》,這句詩的意思就是說,賣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國之恨,仍然隔著江水唱歌,唱的這首歌叫《玉樹後庭花》。

這首詩通過對秦淮河畔商女唱歌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官場腐敗,縱情聲色的批判,同時也是作者對國家衰微的一種擔憂,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到景色中,充滿了諷刺批判的色彩。

其實,這句詩中的“商女”是很值得考究的,商女在古代的意思就是賣唱的歌女。

在唐朝的時候,歌姬一般會被叫做秋娘或者秋女,而秋娘和秋女的另一種稱謂就是商女,他們都屬於一類人,都是賣唱的女子。

這種女子在唐朝的詩句中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這類女子的描寫:“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沒被秋娘妒。”

白居易說所的秋娘就是和商女是一樣的,為什麼秋娘又會被叫成商女呢?其實,這和古人的習慣是有關係的。

古人習慣把宮商角徵羽五音與四季向配合,“商”這種音律是比較淒厲的,而秋天是一個淒冷的季節,所以“商”在意境上和“秋”是一樣的。

於是在有些詩句中,商女會被叫成秋女,而秋女又會被加成商女。

“商女”在這句詩中,有著非常高的藝術色彩,這兩個字和作者全詩淒冷的節奏是向輝映的。


史家吟唱

此句出自唐朝七絕之一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詩人夜宿秦淮所看到的並不是繁榮昌盛歌舞昇平的景象!而是清冷月光映照沙灘、煙霧籠罩冰涼的江水、應該是百葉凋零深秋之季、一片淒涼肅殺之氣……與之截然相反的是淮河兩岸酒店林立、吆五喝六、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一片烏煙瘴氣、滿地狼藉……開始就表達了詩人心情沉重深感歷代亡國頹廢衰敗的無奈之憂患意識!



商女可泛指古時行船跑馬三分憂!拋頭露面七分險!暗喻當時藝妓或舞女被動接受不自由的悲慘命運、迫不得已為了生存生活歌唱《玉樹後庭花》(此曲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實則亡國豔曲也)當時晚唐國哀勢微、內憂外患無以復加、卻還想花天酒地、尋歡作樂!詩人藉助一曲歌舞來諷刺當權者政治靡爛腐敗墮落……陷入深深的憂鬱悲傷之中不能自拔……

此詩內涵豐富而言簡意賅……與李後主《虞美人》同具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之精妙也!

三國後主劉禪歸降司馬、同樣沉溺美色酒樂而傳誦千古名句:此間樂不思蜀!將其不思進取耽於逸樂之意刻畫得入木三分……



回頭依然少年時


春雨201749550


依然632

商女在古時,是賣唱女的另一種稱謂。杜牧的《泊秦淮》中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句,按杜牧的意思是說,“賣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國之恨,仍然隔著江水唱“玉樹後庭花”。玉樹後庭花,是南朝亡國之君後主陳叔寶的一首詩。他多才多藝,精詩詞音律,是南朝時非常有名的人物。杜牧此句,感嘆的是陳後主在兵臨城下之時,仍然和自己的愛妃孔貴妃、趙麗華等尋歡作樂,卻不成想做了俘虜的故事。杜牧通過對秦淮河畔商女唱歌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官場腐敗,縱情聲色的批判,同時也是作者對國家衰微的一種擔憂,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到景色中,充滿了諷刺批判的色彩。


但我以為,商女為什麼要知道亡國恨呢?國是誰的國?自己身無自由,賣藝青樓,整日強顏歡笑,陪著達官貴人,公子哥們,為了生活的更好,出賣自己的色相,即使國亡了,那也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國,於己何干?因之,我覺得,如果一個國家能真正的做到以人為本,那它的人民便會與自己的國家休慼與共。如果不能,即使亡國了,於己何干呢?這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