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你们怎么理解?

下雨吧星期天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诗出自杜牧的《泊秦淮》。

我们现在读这句诗,似乎在说歌女们不知道国破家亡之恨,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还唱着醉生梦死的靡靡之音,这一句诗,将歌女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歌女。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杜牧写这首诗时,离唐朝灭国还有近百年的时间,所以并没有什么亡国之恨。商女不知者,不是现实之中的亡国之恨,而是不识曲中之恨。

她们不知道,这首歌曲背后蕴藏着一个国破家亡的故事,她们当然不知道,一般歌女的文化水平并不高。

《唐人绝句精华》中说:“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

歌女们不知道,但是杜牧却是知道的,他还知道,秦淮河边的金陵,就是曾是南朝陈的首都。

在这个曾经的亡国之地,听着曾经的亡国之音,自然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唏嘘。

《诗式》:“杜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

唱者无意,听者有心。所以这两句诗非责怪歌女没有家国情怀,而是说歌女的歌声,引发了诗人的兴亡感慨。

所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江对面,歌女们唱着《玉树后庭花》,但她们却不知道,这首歌背后蕴含着一段亡国之恨。

答者:谢小楼


谢小楼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泊秦淮》,字句之间皆是哀伤与悲痛,咏的是烟花柳巷的女子们不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还唱莺莺燕燕的歌曲,叹的是民族命运浮沉兴亡,一切都是俯仰之间的梦幻泡影。

说起来,这句话的道理朴素无华,浅显易懂,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字词。字面意思虽然简单,但是道理异常深刻,让人读完后有一种喟叹与怜惜。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说彼时的陈后主因为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理朝政,不听谏言,只关心风花雪月的事情,故而导致走上了亡国之路。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以虚探实,以青楼女子在国仇家恨之时还唱一些缱绻小调,实际上是讽刺朝政权贵的腐败与不负责任,并没有如诗的表面那样指责青楼女子,而是指桑骂槐,骂这权贵们沉湎酒色之乐不理朝政,骂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我的理解就是这句话是借商女讽刺权贵。


沈善书

说杜牧是著名诗人,其实这只说对了三分之一。杜牧的诗在晚唐时期确实够好,号称是与李商隐齐名的青年二人组——“小李杜”。他的诗清丽婉转意蕴悠长,让人读来回味无穷。但是作为诗人的杜牧,还是个充满忧患意识、充满家国情怀的政治家,虽然他在政治上的成绩并不突出。他写的一些关于国家的政策、战略的论文,反映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喜欢兵法,甚至还为古代的兵法做注释。我们也不要以为杜牧就是个流连于醉生梦死的扬州的浪荡公子,那只是他少年时期荷尔蒙爆棚的必然结果。今天,好玩的国学要说的,是杜牧诗歌中深刻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主要存在他的咏史怀古诗中。

但是杜牧没办法说,没办法直截了当的指出,你们这帮人都是作死,你看这个时代已经是行将就木了,他要是这样说,早就坟头长草了。所以,他要表达这种忧患的意识,必须有个历史的载体,南京就是最好的载体。

南京是六朝古都,但是南京又是一个悲剧性的城市。历史上在南京定都的朝代,好像都是命运多舛。风光旖旎的秦淮河,充满着暧昧的脂粉气,无数的娱乐场所,无数卖唱或卖身的商女,随着秦淮河潋滟的波光,见证了多少王朝的兴衰成败。特别是那个敌人打过来的时候,还在和美女们唱着玉树后庭花的陈后主,有人说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但是这个和音乐有何关系?罪魁祸首还是那个不知道忧患意识为何物的统治者。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杜牧的咏史诗的最大特色是,他不直接说出历史事实,而是把历史事实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杜牧没有直接去指责陈后主诗歌亡国之君,而是别出心裁地讲到,那些歌女们不懂得王朝的兴衰,还在唱着后庭花这样的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其实,国家的兴亡和歌女有什么关系呢?国家毕竟是肉食者谋。这是一个强烈的讽刺。当一个社会,从上到下都丧失了忧患意识,而一味地沉溺于享乐之中,更大的苦难必将到来。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南宋林升的诗:暖风吹的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不也是灯红酒绿销金窟的所在吗?

当全社会都去享乐的时候,这个社会离灭亡也就不远了,当权者和普通人,都应该记住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好玩的国学

这句话出自杜牧《泊秦淮》一诗。全诗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是晚唐代表性诗人,出生显赫,乃宰相杜佑之孙。出生不凡再加才华不凡这样的“强强”组合,似乎天生就是“人生赢家”。但其为官之途来看却并非如此,乱世的大背景下晚唐,纸醉金迷,歌舞升平。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杜牧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于是他写下了《阿房宫赋》,而且还熟读兵法,并写了一系列的策论类的文章,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以期报效国家报效朝廷。

但理想很杨贵妃般丰腴现实却很赵飞燕般瘦削。终其一生,官场上的杜牧一路忙忙碌碌但却碌碌无为,于是诗歌成了他在坚硬现实面前的一方精神“避难所”。他的诗歌两种风格泾渭分明,一种是英姿勃发的豪迈沉郁之作,一种是温婉旖旎的香艳清丽之作,这样的分裂态势在他身上水乳交融般地融为一体。于是他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过华清宫绝句》《题乌江亭》《泊秦淮》等一系列借古喻今的名篇佳作,同时也搞出了被人津津乐道的《张好好诗》《杜秋娘诗》《叹花》等这样有故事的风流诗章。

这首《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商女”是指歌女舞女之类的风尘女子;而后庭花是指陈朝后主陈叔宝所作的被世人称之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这首诗的主旨是对当时现实的一种讽喻,晚唐的这首“泰坦尼克号”大船即将沉没之际,可是那些达官贵人依旧不思进取在纸醉金迷中逍遥自在。

在这里杜牧居高临下地指责“商女”是最安全的一种表达手法,也是迫不得已的一种委婉表达。那些达官贵人当然也知道杜牧的本意,但却在他的字里行间找不到把柄,于是那些卖唱的“商女”只好身不由己地承担了代人受过的角色了。说到底,流淌着胭脂泪的秦淮河上的“商女”何辜,她们的言行只是谋生的一种本能手段,不唱《后庭花》之类的艳曲,难道去唱那些慷慨激越的悲歌吗?要是这样的话,估计只会是一个客人都没有,最终连自己都无法苟延残喘地活下去。

对蝼蚁般的小人物来说,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盛世乱世皆如此。

我有点疑惑的是,曾经“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在那个“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夜晚,“夜泊秦淮近酒家”究竟是为了啥为了啥为了啥呢?喝酒还是投宿?为什么选择秦淮河畔?为什么只是“近”而不是“进酒家”?



罗兴

本联句出自晚唐号称‘’小李杜‘’之一杜牧七绝(李指李商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相传春秋战国时,楚王灭吴后,来到现在南京这地方,发觉这里有王气,担心吴国势力死灰复燃,便在紫金山岭上埋下金子,以镇住王气,并取名为金陵。后秦始皇统一全国,巡游到此,更觉得这里王气了得,便开挖了秦淮河,以斩断龙脉,并更名为‘’秣陵‘’,意为养牲口喂马的地方。诡异的是,自此以后,南京虽虎踞龙盘,在此定都的六朝,全为短命王朝。

后庭花:相传为短命王朝六朝最后一朝一一陈朝后主陈叔宝所作:《玉树后庭花》,世人称此为亡国之音。

杜牧来到秦淮河畔游玩,听到两岸的歌女仍在传唱着《玉树后庭花》,便写下此诗。表面上指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实际上是对晚唐黑暗的政治担忧。不知亡国恨的岂止商女,那些尸位素餐的政客们醉生梦死,还不同样在唱着后庭花吗?亡国的征兆已经显现了!果不然没过多久,公元906年,曾经辉煌无限的大唐帝国最终落下帷幕。



云卷飞山

这句诗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仍然隔着江水唱歌,唱的这首歌叫《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通过对秦淮河畔商女唱歌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官场腐败,纵情声色的批判,同时也是作者对国家衰微的一种担忧,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到景色中,充满了讽刺批判的色彩。

其实,这句诗中的“商女”是很值得考究的,商女在古代的意思就是卖唱的歌女。

在唐朝的时候,歌姬一般会被叫做秋娘或者秋女,而秋娘和秋女的另一种称谓就是商女,他们都属于一类人,都是卖唱的女子。

这种女子在唐朝的诗句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这类女子的描写:“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没被秋娘妒。”

白居易说所的秋娘就是和商女是一样的,为什么秋娘又会被叫成商女呢?其实,这和古人的习惯是有关系的。

古人习惯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四季向配合,“商”这种音律是比较凄厉的,而秋天是一个凄冷的季节,所以“商”在意境上和“秋”是一样的。

于是在有些诗句中,商女会被叫成秋女,而秋女又会被加成商女。

“商女”在这句诗中,有着非常高的艺术色彩,这两个字和作者全诗凄冷的节奏是向辉映的。


史家吟唱

此句出自唐朝七绝之一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人夜宿秦淮所看到的并不是繁荣昌盛歌舞升平的景象!而是清冷月光映照沙滩、烟雾笼罩冰凉的江水、应该是百叶凋零深秋之季、一片凄凉肃杀之气……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淮河两岸酒店林立、吆五喝六、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一片乌烟瘴气、满地狼藉……开始就表达了诗人心情沉重深感历代亡国颓废衰败的无奈之忧患意识!



商女可泛指古时行船跑马三分忧!抛头露面七分险!暗喻当时艺妓或舞女被动接受不自由的悲惨命运、迫不得已为了生存生活歌唱《玉树后庭花》(此曲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实则亡国艳曲也)当时晚唐国哀势微、内忧外患无以复加、却还想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诗人借助一曲歌舞来讽刺当权者政治靡烂腐败堕落……陷入深深的忧郁悲伤之中不能自拔……

此诗内涵丰富而言简意赅……与李后主《虞美人》同具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之精妙也!

三国后主刘禅归降司马、同样沉溺美色酒乐而传诵千古名句:此间乐不思蜀!将其不思进取耽于逸乐之意刻画得入木三分……



回头依然少年时


春雨201749550


依然632

商女在古时,是卖唱女的另一种称谓。杜牧的《泊秦淮》中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按杜牧的意思是说,“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仍然隔着江水唱“玉树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是南朝亡国之君后主陈叔宝的一首诗。他多才多艺,精诗词音律,是南朝时非常有名的人物。杜牧此句,感叹的是陈后主在兵临城下之时,仍然和自己的爱妃孔贵妃、赵丽华等寻欢作乐,却不成想做了俘虏的故事。杜牧通过对秦淮河畔商女唱歌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官场腐败,纵情声色的批判,同时也是作者对国家衰微的一种担忧,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到景色中,充满了讽刺批判的色彩。


但我以为,商女为什么要知道亡国恨呢?国是谁的国?自己身无自由,卖艺青楼,整日强颜欢笑,陪着达官贵人,公子哥们,为了生活的更好,出卖自己的色相,即使国亡了,那也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国,于己何干?因之,我觉得,如果一个国家能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那它的人民便会与自己的国家休戚与共。如果不能,即使亡国了,于己何干呢?这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