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

用戶67239664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陝西分陝北、陝南和關中地區。其中陝北地形以毛烏素沙漠、黃土高原等為主,因此陝北並非小麥主產區,反而是一些小米、高粱等雜糧的主產區,所以陝北雜糧很有名。另外陝北緯度高,人們喜飲酒,喝酒就要吃肉,因此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也形成了陝北人豪爽粗獷的氣質。

陝南基本和川鄂交界,且屬於秦嶺南麓,氣候溼潤,適合水稻種植,因此陝南的人飲食比較接近湖北、四川,而川鄂也並非麵食為主。

真正吃麵的主要是關中地區,及渭河流域。自古關中為產糧主產地,以冬小麥為主,秋播小麥、夏種玉米。所以麵食就成了關中的主要飲食。陝西的大部分小吃都是以面為基礎,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花樣。比如西府那邊就主要吃臊子面,逢年過節待客,臊子面是主打,其中岐山臊子面以“薄勁光,酸辣香,油煎旺”為主,而扶風的一口香和岐山臊子面又有所不同。和扶風相鄰的楊凌則以蒜蘸面出名,再往東到了戶縣又以戶縣軟面為出名。藍田則主要是褲帶面,電視劇《白鹿原》香草那一碗碗油潑扯麵確實讓人饞的直流口水。除了這些陝西本地面食的做法,西安也吸收了外地一些麵食的特點,並落地生根,比如新疆的拉條子,蘭州的牛肉拉麵,山西的刀削麵,北京的雜醬麵,成都的擔擔麵等等,這些都在西安能吃到。雖說味道有所變異,但卻適合陝西人口味。

至於涼皮、肉夾饃、泡饃、攪團等等,也都和麵食相關。純粹的關中人都愛吃麵,愛吃大米飯的不是很多。吃麵必放油潑辣子(扶風的一口香一般不放辣子,以清湯為主),再來一瓣蒜,用陝西話來說,就是“撩咋咧”。

飲食一定程度就能反映出一個地方人的個性和做事。陝西人愛吃麵,從面的花樣繁多就能說明陝西人能,一種食物能創造性的延伸出那麼多。另外,陝西人愛吃麵,實在、不講究,做事利索,當然有人會認為太直,生冷硬倔,所以有了陝西冷娃的叫法,這恰恰說明陝西人沒有那麼多彎彎繞。


長安那片月

陝西是麵食者天堂,可我們常說的陝西面,其實更多的是關中地區的面。在這裡,你總能發現最適合自己的那一碗麵。想吃辣?油潑面。想吃酸?漿水面。想幹拌?西府削筋面。想帶湯?楊凌蘸水面。嫌麵條太長?麻食。嫌麵條太普通?麟遊血條面。沒吃夠想帶回家?掛麵瞭解一下唄。就算世界上最挑剔的人來了,老陝也有無數種方式堵住他的嘴。

1

面從何處來

現在陝西人離不開的小麥,其實是真正的“國際友人”。小麥原生於西亞新月沃地,大約4000年前經西域傳入中國。

小麥傳入中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被中國人廣泛接受。原因之一,便是慣於粒食的老祖宗們,覺得麥粒嚼起來實在是太費腮幫子了。所以黍(黃米)、粟(小米)這些國貨長期霸佔餐桌。

▲ 以擀麵杖為尺,刀劃成面。這種做法稱為犁面,是陝西最傳統的制面方式之一。

小麥在秦漢時期開始開疆拓土。彼時的陝西,是中國的中心,那麼多人吃飯可是天大的事。董仲舒曾向漢武帝建議“有水災郡種宿麥”,以滿足口糧的需求。同時,石磨又送上神助攻。磨成粉的小麥,不僅口感遠勝小米、黃米,還可以加水之後做成各種形狀。人們開始樂於吃這種外國貨。

湯餅,是麵條的曾用名。漢朝宮廷裡就已有專門製作湯餅的“湯官”。除了吃,湯餅還有驗證顏值的作用。魏文帝曹丕曾經懷疑,何晏的面白如玉,是在臉上塗了脂粉。於是,文帝傳何晏入宮,賞賜一碗湯餅。看著何晏吃得滿頭大汗,面色由白轉紅再轉白,他才相信何晏是真的膚白。

製作湯餅的方法很粗放,直接用手揪一揪、扯一扯即可。時至今日,同樣的場景依舊在陝西人的廚房裡上演。看過電視劇《白鹿原》的人,都會對那一碗油潑面印象深刻。

▲ 油潑辣子,潑辣本辣。

捏住寬面片的兩端,手腕輕輕抖動,手臂緩緩張開,面片隨著身體的律動慢慢舒展開來,麻利地將之投入翻滾的面鍋裡,用不了幾分鐘,就可以撈到碗裡,一勺火紅的秦椒辣面,被熱油一激,一縷青煙伴著“滋啦”聲騰起,這是最具陝西氣息的人間煙火。

▲ 周至飥飥面。圖/視覺中國

在陝西周至,有一種面堪稱麵條界活化石——飥飥面。這種面的特別之處在於面劑要經水浸泡,再揪成類似餃子皮的形狀。這與1500年前的《齊民要術》裡,“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的餺飥製法相差無幾。周至以外,揪面片也是最家常的麵食之一。小說《平凡的世界》裡,金波見到突然出現的摯友少平,用來款待他的,就是“端回大半臉盆手揪白麵片,裡面還泡五六個荷包蛋”。面就是這樣滲透在陝西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

2

安土重遷,造就了陝西面的多樣性

▲ 麥收季節的關中平原。圖/視覺中國

安土重遷,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農業社會,地就是命。人必須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踏實耕種,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離開。這種思維慣性,是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生活薰陶下形成的。生活在歷史最悠久的農業區,陝西人的血脈裡一直流淌著這種文化。

如果說漢唐時的關中還帶著點首都人民的傲嬌浮誇,那麼明清兩朝幾百年的穩定生活則令關中人更顯保守。至今,陝西八大怪裡還有“姑娘不對外”的說法。是啊,在關中人眼中,哪裡還有比這八百里秦川更親切的地方呢?

▲ 航拍麥收時的秦川大地。圖/視覺中國

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也促成了陝西人對面的執著。民國元老於右任是陝西三原人,在南京擔任監察院長的他,平日裡少不了應酬。有一次,于右任應約赴宴,主人家自然免不了叮囑廚師,要投其所好、精心準備。廚師當然不敢怠慢,為他特意上了一碗麵條。結果於右任吃了之後直問有沒有粗一點的?廚師只好給他下了一碗比筷子還粗的麵條。于右任這下吃得十分高興,卻引得廚師直罵他是鄉巴佬。生性豁達的于右任,在吃麵這件事上,也會鑽牛角尖。

▲ 電視劇《白鹿原》中的吃麵場景。就是這又寬又長,筋道可口的麵條,才最對陝西人的胃口。

陝西人對家鄉土地、家鄉味的熱愛,造就了獨特的關中文化。陝西人脾氣執拗,每個小地方都堅持自己的嗜好,最後的結果就是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種特點,反映在食俗上,就是面的多樣口味。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我個人對於飲食的形成,還是比較認同“地理決定論”的。畢竟飲食習慣的養成需要漫長的時間,在交通物流並不發達的時期,人們往往是地裡長什麼就吃什麼,所以陝西人喜歡吃麵與其地理位置有著莫大的關係。

陝西地處我國中部,氣候環境比較複雜其中大概只有陝南地區略有不同,處於北亞熱帶溼潤氣候,所以陝南地區的人們好像也更鐘愛米飯餃子一些。而在陝西境內的其他地區,尤其是北部地區則大多種植玉米、小麥等旱地作物,這是十分理性的選擇。因為從生態條件上來看,陝西北部並不適合種植稻穀,所以既然小麥是被主要種植的糧食,那麼以小麥麵粉做成面來作為主要食物,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陝西的麵食確實也是堪稱歷史悠久、絢麗多姿啊,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真的很好吃,好像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沒什麼比這個更重要了。

比如說其中鼎鼎大名,有3000年悠久歷史的岐山臊子面,臊子鮮香、湯味酸辣、麵條筋道爽口,講究的是“面白薄筋光,油汪酸辣香”,尤其在關中地區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還有普及更為常見的油潑面,其實油潑辣子不只配面,在陝西人的飲食中油潑辣子也總有一席之地。油潑面其實就是把手工麵條煮熟後撈在碗裡,然後加蔥花、芝麻之類的,最重要的就是一勺秦椒辣面,然後用滾燙熟油潑入,再以老醋一激發,焦辣酸香。

除此之外還有韓城大刀面、韓城羊肉糊卜、刀削麵、蘸水面、菠菜面、拔刀面、安康蒸麵等等,好吃的麵條實在太多了,我瞭解的也比較有限,如果有陝西小夥伴看到,歡迎給我們在推薦一下你們喜愛的家鄉面條哦。


啞巴美食家

陝西人為什麼愛吃麵呢?

陝西省位於中國西北部,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多公里,東西窄約160~490多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


北方盛產小麥,陝西人更是以面為主食。陝西人外出如果三天不吃上一碗麵,總覺著不舒服,若是十天半月外出,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來碗麵,連吃幾天都不煩。

陝西人吃麵,進麵館老闆會先端一小碗麵湯等面吃完,再一口氣喝下面湯。腆著肚子,打著飽嗝滿福的出門,這叫“原湯化原食”!


陝西人愛吃麵,從大街上就能看出“麵館比其他飯館”多 。據不完全統計,陝西面食有近60多種!來陝西旅遊吃麵一天一碗,兩個月都吃的不重樣。


陝西人吃麵少不了老三樣,“大蒜,醋,油潑辣子”外加一碗麵湯。特別是陝西關中一帶,尤其是農村喜歡用一種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比小盆小點“碗盆難分。”吃麵一到飯點,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端著“老碗”蹲在一起,津津有味的邊吃邊拉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這就是陝西的面,一種說不出的情感,陝西人吃麵很恐怖,喜慣蹲著吃。在吸溜聲音中,如風捲殘雲般地瞬間解決掉,並且湯水全部喝乾。



西岸39059526

其實是陝西關中地區的人喜歡吃麵,也就是陝北人,陝南人主食是米飯。

首先,陝北人愛吃麵這和地理環境等因素是有關係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因為,南北方的環境差異不同,南方適合種植水稻,而北方則適合小麥的生長。並不是陝北人愛吃麵,山西等地區的人們也喜歡吃麵的。

其次,這和當地的氣候環境有關,那裡的環境天生就適合小麥生長,而且磨出來的麵粉做出來的麵食比較好吃,祖祖輩輩幾千年的習慣就這麼養成了,而且麵食的花樣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是大米所不能企及的。

“三天不吃拉條子,身體就要打擺子。”陝西人對面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回鄉的人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回家吃一碗熱騰騰的面,陝西人吃麵喜歡蹲著吃,手裡拿著一瓣蒜,端著碗大口吃。

去陝西的朋友們一定要吃陝西的面,花樣多,味道絕,你絕對會愛上它。


巧克力羽

陝西人愛吃麵是幾千年下來的習慣使然,估計當年雄才武略的唐太宗也會端著碗麵刨得稀里嘩啦吧。

麵食製作簡單,頂飽耐飢,是陝西人的主要食物,陝西人吃了如此長時間的面以至於開發出了無數花樣翻新的吃法,所以來陝西你會驚歎於本地人面食的多樣性。

扯麵擀麵滾滾面褲帶面鋪上辣子面熱油一潑,配上一骨碌蒜絕對吃得你熱汗淋漓大呼過癮;手擀麵切細條澆上菜色豐富的肉臊子調辣子香醋和一點鹽,酸辣適口湯濃味美的臊子面也是讓人食慾大增;面揉好用拇指搓成指節大小的丁狀旦旦,燴進臊子樣菜湯裡,一碗麻食會讓人一見難忘;還有什麼幹拌,旗花,西紅柿雞蛋,坨坨等都引得食客食指大動,頗松褲帶。

所以,來了陝西一定要吃碗麵再走,還要就蒜。









九應

蔬菜的相對匱乏,使得陝西人在主食上下足了功夫。


康小小有話說


陝西人愛吃麵是根深蒂固的,就像我一個女人兩天不吃麵心慌不舒服,感覺像沒吃飯。米飯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就基本上沒意義,十年不吃也不想吃。


路人甲sx

陝西人愛吃麵是與陝西的地理環境有天然的關係,特別是八百里秦川,土的肥躍,又有渭河水的澆灌,加上合適的氣候,是小麥生長的最佳條件,而且磨的麵粉既白又有筋骨,很適合做麵食。因此陝西人就以麵食為主,早上是饅頭,稀飯。中午是必不可少的一頓麵條。而且麵條的花樣很多,而且東部,西部還各有特色。象東部渭南的手撕面就是一絕。而西部寶雞一帶就是岐山臊子面,楊陵的蘸水面是一根論的,你進去老闆問你吃幾根。對於外省的來說都感到稀奇,怎麼麵條論根買。這就是絕特。普通百姓家就是手杆面,拉條子,撤面等。基本上幾天不重樣。陝西面食花樣多的原因是,只有麵粉一個主食天天吃同樣就感覺沒有味道了,所以就變花樣的吃增加食慾。而以大米為食的,他們是在菜上變花樣的。米在怎麼蒸都是米飯的單樣。所以陝西人愛吃麵是地域因素所成。


北方的狼162110457

只能說陝西的關中地區,和陝北人大多習慣吃麵食,以麵食為主!也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首先說明陝西分為:陝北(延安、榆林),關中(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商洛),陝南(安康、漢中)

尤其關中麵食就有幾十中,著名的有:麵皮,臊子面,肉夾饃,鍋塊,泡饃等太多花樣了!

而陝南地區主要以米類製品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