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高校出新規:男生一學期要跑52公里才合格,你怎麼看?

行攝青年

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基本都是三點一線:教室、宿舍、食堂,很少見主動鍛鍊身體,比如:跑步。也有不少運動愛好者,喜歡打打籃球、踢足球,睡前跑步等,但堅持下來的學生卻少之又少。武漢一高校的新規讓跑步這項運動與學生的學分掛鉤,再宅的學生也不得不出門跑步了。

關於男生一學期要跑52公里,很多學生是支持的態度。也有不少學生是反對的,覺得跑步打卡時間點設置不合理。上午六點到九點跑步打卡,算有效公里數。這就讓很多賴床學生,養成早起鍛鍊的生活習慣。而晚上六點到九點的時間點打卡,對於有夜跑習慣的學生是不太公平的。相對於大多數學生,這樣的規則還是可以接受的。

男生一學期跑52公里,有助於加強身體鍛鍊,還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但是有些別出心裁的學生,就會想到一些法子,即可以不跑步又能拿到學分。比如,讓喜愛跑步的同學幫忙帶上自己的手機,這樣就可以一舉兩得打卡跑步了。而有的學生也很樂意做這樣的事情,並且達成了利益關係,代跑這個小行業欣然興起。這樣的現象便失去了新規的意義,是違反校規的不良行為。

鍛鍊身體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有氧運動,當跑步變成一個硬性要求,學生產生一定的反抗心理是正常的。但這樣的規則是百利而無一害,希望更多的學生可以理解校方的規則,並良好的遵守與實行。


決勝網

我們學校這學期也推行了跑步App,感覺我們學校的規定要更加嚴格些。

下圖是我們學校的規定

不過施行下來的效果,以我身邊人來看各種投機取消的辦法都有,有人騎著、自行車,電瓶車,騎得很慢很慢,或者讓別人拿著自己手機跑,跑步會給你隨機生成點,雖然生成的點不一樣,但是要跑1500米的話幾個點都會經過,所以代跑也不難。

按理來說是好事,強生健體,結合互聯網,手機app也是很有創意的,但是app還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成績總是上傳失敗,跑步速度過快或者過慢都會影響成績的上傳,所以app還需要改進。

事件回顧

學生認證通過APP後,進入“校園樂跑”,系統會隨機分配目標打卡點,並在地圖上顯示,學生可以選擇立即開始跑步,跑步過程中途經分配的目標打卡點,系統會自動打卡並有語音和彈窗震動提醒。目前,學校已在馬化騰教學樓等15個標誌性建築物附近設置了打卡點,可任意選擇跑步打卡路線。不過校方規定:學生在上午六點至九點、下午四點至九點在校園內跑步打卡,其它時間內屬於無效打卡。

除了規定時間外,要想跑步打卡成功,學生的運動量還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女生每學期至少跑26次,每次1500米以上算合格;男生每學期至少26次,每次2000米以上算合格。只有合格了,才能參加體育考試,不合格不能參加體育考試,沒有學分。該校每學期體育課是2個學分。如果每學期男生累計有效成績總跑動距離超過100千米、女生累計有效成績總跑動距離超過75千米,體育課成績可以加5分。

今晨,該校會計系徐晶同學10分鐘跑了1760米,成功打卡兩次。“平時老呆在宿舍,現在跑步我自己先試跑一下,感覺很新鮮也很有趣,明天我就約上室友一起跑。”她介紹,跑步APP對單次運動的里程、跑步配速也有相關規定。

此舉公佈後,絕大部分學生表示歡迎,不過也有喜歡夜跑的學生覺得欠妥。一名男生表示,他已有睡前圍繞操場跑步的習慣,很享受夜跑,但9點後屬於無效打卡欠公平。該校體育運動中心的教師羅偉表示:學校不鼓勵學生9點後夜跑,照顧了大多數學生需求,運動量也在合理範圍。從目前APP上線情況看,大學生還是喜歡的,當天就吸引了2017級3000多名學生試跑嚐鮮。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校方會不斷完善調試。


動漫萌宅腐

這個規定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執行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對於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良好的體育鍛煉是非常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我們都知道有著五道口體校之稱的清華大學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學生的體育訓練,而“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這句膾炙人口的口號一直在激勵清華人積極鍛鍊身體,肩負起國之脊樑的責任。

“無體育,不清華”,清華的體育傳統綿延不斷,強健了清華人的體魄,鑄就了百年清華的體育精神,下面回到題目上來具體分析下:

第一,體育課一直當下中國高校中的必修課之一,每個學校的體育課安排都會根據自己學校的體育設施進行合理安排。武漢該高校規定男生一學期要跑52公里才合格,否則不能參加期末公共體育課的考試這也無可厚非。那麼對於女生有什麼具體要求?為什麼沒有像男生這樣提出具體標準呢,這項規定的出臺之初很容易被人誤解為是作秀的行為。但是這項規定執行之後得到2017級3000多名學生試跑嚐鮮,而且學生也沒有牴觸,這也說明這個規定是可以執行的,但是規定的執行過程中也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督配合才可以讓規定的效果最大化。

第二,武漢該高校的這個規定我覺得是一種制度的創新,學生在線上APP進行打卡記錄,也是對學生的一種的管理和督促;但是制度本身的出發點都是好的,最關鍵的因素還在於學生自身的自覺性,在這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時代,很多制度很難發揮實際作用,比如我知道有一所高校要去大一新生必須跑早操,但是催生了一個奇怪的生意,有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帶跑早操然後收取一定的費用,一個學期的流水賬竟然可以達到數十萬,而負責早操的老師和領導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這個跑早操制度就成了一個雞肋,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有的學生還故意在早上大聲喊口號,驚擾周圍的住戶,早操時間7::0-7:30,點兩次名,真的是有點太過於形式大於內容。

第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需要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養成跑早操的習慣比赤裸裸死板的規定更有意義,比如開頭提到的重視體育,一直是清華大學的傳統之一,從每天下午的陽光長跑、強制鍛鍊、能將人累趴的1500、3000等就可窺一斑而視全豹,學生在自己的課餘時間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這種能動性的背後已經成為可一種生活方式的傳承,因為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大家會自覺的加入運動和鍛鍊之中,久而久之其效果不言而喻。

總的來說,規定是死的,人是靈活的,在新時代我們個人更要注意全方位提升自我,讓自己身心更加健康,有精力有時間去享受這個偉大時代帶給我們的各項便利!


耿丹教育

已經畢業,沒有趕上這樣的新規。但是說說這個新規吧。

學校出臺這個規定,其目的還是為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作為一個稍微喜歡運動的男生,大學的時候經常晚上和室友去跑五公里,大概一週一到兩次,一個學期大概能跑5*4*4=80公里左右。所以,完成這個新規毫無壓力。而我們的大多數同學或許不喜歡無能,這就有點難完成了。

粗略計算。52/4/4=3.25。也就是每週跑3.25公里即可完成。只要稍微上點心,想想鍛鍊身體,完成還是不難的。


無邪xiao流氓

翻了翻評論,好像都是同一個APP。運動世界(校園版)

我老早就用了這個,完全就是個sbAPP。跑步必須要到指定打卡點,有些時候還出問題,比如打卡點在池塘,或者大晚上的給你定山上去。當然這是以前,現在應該更新修復了,不過我不會再用它了。

學校推崇大家鍛鍊身體,外出鍛鍊是好事,但是跑步這種方式太單一,而且你把這些和成績掛在一起味道就變了。為什麼我就不能打籃球,踢足球?打打兵乓球網球羽毛球?非得為了成績用那個破軟件來跑步。說實話,是不是有很多人騎著ofo“跑”完的里程?

就我個人觀點來講,我身邊的人並不缺少鍛鍊。打兵乓球,羽毛球,籃球的人大有人在,我自己也在打網球。學校初衷是好的,但是這種方式確實很次。把這種興趣導向的東西強制化,標準化就已經改變了體育運動的本身的意義。其實學校倒不如將體育課貫穿四年(有些三年制或者學醫的同學會更長),讓大家找到自己的興趣,(電競如果加到體育課裡,應該會被瞬間搶光😂😂😂)為愛痴狂😂😂😂


科技大腦袋

才52公里就發文?我們學校每學期120公里怎麼沒人有怨言?每天傍晚都有很多同學鍛鍊身體!這個本來就是對大學生好,大學除了幾節課之外基本上全在宿舍趴著,難不成在學校養四年?




上官卿大夫

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中有個情節,微微和她的室友早上去操場跑步,操場上有個儀器,跑完後需要打卡。

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開始實行這一制度。

本來鍛鍊是一件自願的事情。但是為什麼現在需要強迫?關鍵在於現在學生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課外生活大部分貢獻給了手機。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下降。

52公里並不是強人所難,更多是學校對學生的關懷。


小湘渝

武漢一高校推出新規和跑步APP,男生每學期要跑52公里,才能有資格參加期末的公共體育課考試。這樣的舉措,當然會引來不少叫好聲,畢竟,學生體質孱弱,已是多年的教育之痛,誰不想改變?

可是且慢,除去節假日,一學期大概有120天,算下來平均每天還不到500米。對於一個大學男生來說,這樣的數字不但不高,簡直少得可憐。換言之,這個規定雖好,但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而且,新聞只公佈了男生的要求,女生呢?雖不知具體,但知道肯定比500米更少。

而且,如果僅僅是略顯枯燥的跑步,並不能保證學生體質的提高。問題也不能只交給大學,而是應該從中小學抓起。

我的小學時代和初一那一年,都在青島度過。當時的體育教學讓人不敢恭維,小學五六年級基本廢除了體育課。要沒有每天放學在公園裡的瘋跑,鍛鍊機會真是寥寥。初一在一所省重點中學,情況更糟,幾千人的學校,僅有四個籃球場。

初二那年,舉家遷回廣東家鄉,就讀於一間省重點中學,卻如換了天地。

這所省重點中學歷史悠久,1932年由孫中山長子孫科建校,雖然功課也很緊張,但同樣注重體育鍛煉。每日早上六點出操,要跑一千米,若想早點去飯堂打飯,那就得自己狂奔去飯堂,再多個五百米。學校因為佔地極大,又有華僑捐款和各種撥款,設施極盡齊備,籃球場、標準足球場、網球場、游泳館樣樣不缺,每天下午四點半開始,學生們都去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不準留在教室內自修。

多年過去,如今的學弟學妹比我當年更加幸福,標準足球場就有兩個,還有標準籃球館。因為學校的巨大佔地被充分利用,戶外籃球場已有上百個之多,排球場和網球場均已齊備。至於羽毛球和乒乓球,學校也建了標準的小球館,場地足夠數百學生同時使用。連攀巖設施,學校都已備齊。學弟學妹們只要想運動,在學校任何角落都可進行。

有這樣的鍛鍊基礎,外加每日堅持的冷水澡,學生體質怎能不好?記得初三那年,廣東省開始將體育成績計入中考成績,其他學校緊急組織學生進行突擊訓練,我的同學們卻優哉遊哉,壓根不怕。

想來想去,那也是我個人體質最好的時期。進入大學後,漸漸懶散,體質也不如前。

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我的母校那般佔地巨大加設施完備,但學校若有意識,仍可為學生提供鍛鍊空間。至於武漢這所高校的“每學期52公里”,有當然比沒有好,但也不值得大書特書。我們的年輕人,每天跑個幾百米當任務,其實挺丟人。


葉克飛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跑的是不是太多了,跑起來是不是太麻煩了。

先說總里程問題。

52公里,這個數字乍看起來似乎不小,不過按照大學比較常見的一個學期十六週(不包括考試周和小學期)來計算,平均下來每週需要完成4.25km的里程。假設週末休息,則每個工作日的里程是0.85km,摺合約為標準運動場兩圈。這麼一看,52公里並沒那麼可怕。

然而先別高興得太早。

按照題主所提到的APP中的要求,學生要完成至少26次跑步任務。其中男性每次不少於2000米,女性不得少於1500米,並且需要在系統隨機指定的時間段和經過特定地點打卡。沒有按照校方規定完成則跑步里程無效。沒有完成跑步任務不能獲得該課程學分及參加期末的體育考試。

按照這個要求,回答開頭提出的那種聚沙成塔的做法似乎不可行。相比每天兩圈的運動量,標準田徑場五圈的運動量並不是個小數字,這樣的運動量面前,相信不少人會選擇相隔較長一段時間進行跑步打卡。學校也許是考慮到運動的持續性和運動量,才規定這樣的單次運動量。但真的好嗎?

在這裡我們從運動量入手試著分析一下。中國營養學會給健康成年人的推薦運動量是:每天累計的各種活動,達到相當於6000步的活動量,每週約40000步活動量。這些運動既包括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活動,也包括專門的體育鍛煉。慢跑一步距離約1.7m(女子約1.5m)。按照男性運動量計算,2000m一次的運動量以步行狀態(一步距離約0.6m)摺合下來約3000步,是一個比較大的運動量。一學期26次打卡平均下來每週至少一次。單次運動量還是比較大的。

跑起來有點累,跑起來是不是那麼簡便呢?

APP要求按照一定的路線進行運動,可能是因為APP使用了GPS定位來更方便地確認學生的跑步距離,但現在手機自帶的計步功能已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特意用限定路線來進行活動不僅會增加學生打卡的複雜,也會對行人造成一定的干擾。規定時間外運動無效則顯得毫無意義,大部分高校限制運動時間,是受限於人工打卡人員不足,無法滿足全天候打卡的需求,使用APP替代人工打卡,這個問題事實上已經被解決了,再限制晨跑和夜跑便有些荒謬了。

推出跑步打卡換學分的規定,本意是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運動,增強體質。以此為出發點,運動形式不應侷限與單一的跑步,應該在APP中增加其他的打卡項目,鼓勵學生進行課後體育鍛煉。

分析下來,可預見到未來執行過程中,跑步APP並不那麼方便,報道里也提到,初期也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希望該高校相關部門能夠做好後續的維護工作,使學生的課後鍛鍊能夠輕鬆有效地進行。


姚廣孝wayne

誠邀,

我不是學生了,只是今天剛來的武漢。

首先,中國大學學的只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在大學裡,有開闊的思維和眼見,有自己的觀點和判斷,

但你看,應試教育過後那積壓已久的繃緊的神經,讓許多許多的大學生到了大學,就抱著好好放鬆的心思混日子。所以,逃課曠課有之,沉迷網絡有之,還有的心醉於各種社團,也有一門心思創業,學習嘛,只是副業,然後,你看,體質差的可以。

我覺得高校此舉意在從意志力著手,讓學生培養身心健康的喜歡,一個勤於鍛鍊的人,或者養成鍛鍊習慣的人,一般都會比較剋制,比較有毅力,這些反過來可以影響思維,因為,看到,身體素養的提高,就明白,要做一些正確的事,從而會考慮,斷掉一些不良的惡習,“走上正道”

最後,對於我們一天都不止走一萬步的業務員來說,52公里,不是什麼大數目。

其實要求也不高,算不得強人所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