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何不敢在曹操在位時謀反?

許暖年

曹操在位之時,司馬懿一無兵權,二無朋黨,智謀勇略皆不如曹操,拿什麼造反?


首先,司馬懿沒有兵權。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曹操善於識人,他察覺司馬懿很有野心,因此既要用他又要防範他。所以司馬懿的官職並不高,也沒有掌握兵權。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這是個什麼官?文學掾,主管學校和禮義教育,掌教授諸生。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局長或者大學教授?想來也差不多吧。這樣的人能造反嗎?你要非逼著大學教授造反,那不是把人家往火坑裡推嗎?

由於司馬懿特別能忍,特別能裝,後來慢慢升官,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這都是寫雜七雜八的小官,根本稱不上朝廷大員。最大的就數丞相主簿,其實就是丞相府的秘書長。寫寫公文什麼的。當然由於在曹操身邊工作,也會參與謀劃。但地位、分量要差得多。楊修不也是主簿嗎?還不是說咔嚓就咔嚓。

如果此時,司馬懿造反,還沒出家門就被人滅了。

其次,司馬懿沒有朋黨。

大家看三國志,看三國演義,司馬懿權傾朝野,那是曹丕以後的事情了。曹操黨政之時,文臣武將,都是曹操一手發現提拔的。朝堂之上,盡是曹操的肱骨親隨,這些人眼裡只有曹操,誰會聽司馬懿一個小小的主簿話。

所以說,司馬懿有才,這不假。但要分跟誰比,跟曹操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他能篡權,完全是因為活得長,把忠臣良將都熬死了,就顯出他能來了。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司馬懿之謂也

篡權的奸賊,無恥的小人。


上將噯福斯

司馬懿敢反叛曹操?那純粹是找死啊!



先看看曹操的戰績:

光和末 潁川 黃巾 勝   

初平元年二月 熒陽 徐榮 負   

初平二年春 濮陽 白繞 勝   

初平三年春 東武陽 於毒 勝 圍魏救趙   

初平三年春 不詳 眭固 勝   

初平三年春 內黃 於夫羅(匈奴) 勝   

初平三年四月 壽張東 黃巾 勝   

初平四年春 匡亭 劉詳、袁術 勝 圍城打援  


 

初平四年秋 徐州 陶謙 下十餘城   

興平元年夏 徐州 陶謙 拔五城   

興平元年夏 郯東 曹豹、劉備 勝   

興平元年夏 濮陽 呂布 負   

興平二年春 定陶 呂布 勝   



興平二年春 鉅野 薛蘭、李封 勝   

興平二年春 不詳 呂布、陳宮 勝 設伏、奇兵   

建安元年二月 汝南、穎川 劉闢等 勝   

建安元年十月 梁 楊奉 勝   

建安二年春 宛 張繡 負   

建安二年春 舞陰 張繡 勝   

建安二年九月 陳 橋蕤等 勝   


建安二年十一月 湖陽 鄧濟 勝   

建安三年三月 安眾 張繡、劉表 勝 地道、奇兵   

建安三年十月 下邳 呂布 勝   

建安三年十月 下邳 呂布 勝 水攻   

建安五年正月 徐州 劉備 勝   

建安五年正月 不詳 昌? 勝   

建安五年二月 白馬 顏良 勝   

建安五年二月 延津 文丑 勝   

建安五年八月 官渡 袁紹 負   

建安五年十月 烏巢 淳于瓊 勝   


建安六年四月 倉亭 袁紹 勝   

建安七年九月 黎陽 袁譚、袁尚 勝   

建安八年三月 黎陽 袁譚、袁尚 勝   

建安九年二月 毛城 尹楷 勝   

建安九年二月 邯鄲 沮鵠 勝   

建安九年七月 滏水 袁尚 勝   

建安九年八月 鄴 審配 勝   

建安十年正月 不詳 袁譚 勝   

建安十年八月 獷平 趙犢、霍奴等 勝   

建安十一年三月 壺關 高幹 勝   

建安十二年八月 白狼山 烏丸 勝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 赤壁 孫劉聯軍 負 火攻  


 

建安十六年七月 潼關 馬超 負   

建安十六年七月 渭南 馬超 勝   

建安十六年七月 不詳 馬超 勝 離間   

建安十六年十月 安定 楊秋 勝   

建安十八年正月 濡須口 孫權 勝   

建安十九年七月 合肥 孫權 負   

建安二十年四月 河池 竇茂(氐王) 勝   

建安二十二年二月 濡須口 孫權 勝   

建安二十四年三月 陽平關 劉備 負      

總戰績:戰鬥五十一次,勝四十三次,負八次,勝率84.3%   

曹操對劉備、孫權戰績均為兩勝兩負。



來看看司馬懿戰績:

一,平定孟達反叛。

新城太守孟達反,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斬達,傳其首。

二,擊退諸葛亮的進攻。

五年春正月,帝耕於籍田。三月,大司馬曹真薨。諸葛亮寇天水,詔大將軍司馬宣王拒之。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

三,平定匈奴叛亂。

秋九月,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等叛,司馬宣王遣將軍胡遵等追討,破降之。 青龍元年(233年),九月,屯駐在安定地區,保衛邊塞的匈奴首領胡薄居姿職等人反叛,大將軍司馬懿派部將胡遵征討,很快擊破叛軍,迫降。

四,擊退蜀軍北伐。

《三國志》:是月,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司馬宣王與亮相持,連圍積日,亮數挑戰,宣王堅壘不應。會亮卒,其軍退還。

五,平定遼東。

《三國志》記載:二年春正月,詔太尉司馬宣王帥眾討遼東。丙寅,司馬宣王圍公孫淵於襄平,大破之,傳淵首於京都。

就這點點,敢和曹操拼?



結論:

曹操的兒子的兒子都能捏死司馬懿。

曹操的謀士的謀士都能陰死司馬懿。

曹操的部將的部將都能打敗司馬懿。


饞嘴肥貓1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百忍成金”,這其實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國曆史上就有一個人,能忍別人之不能忍,最終一舉奪取天下,這個人就是司馬懿。司馬懿是三國時期一個老謀深算的代表人物,他篡奪了曹家幾代人打下的江山,那麼曹操在位時他為何不敢輕舉妄動呢?

曹操曾“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生南征北戰縱橫天下,絕對是一代梟雄,曹操的智謀膽識絕非一般人能比,如果沒有雄才大略,曹操怎麼能夠打敗袁紹,生擒呂布,統一北方地區?面對如此強悍的曹操,司馬懿定然不敢有謀反之心。

以曹操的精明,生前就看出司馬懿不甘久居人下,但司馬懿畢竟能力出眾,而且隱藏的很深,絲毫沒有露出任何把柄,而且曹操深知,如果沒有司馬懿,今後很難抵擋諸葛亮的北伐,因為司馬懿只能善加利用,只能用,不能殺。

而司馬懿自己也知道曹操一直對自己有所猜疑,所以行事異常低調,絲毫不敢有異心,只能兢兢業業為曹氏政權打工。從曹操死後,司馬懿就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他熬死了曹丕、曹睿,終於年僅8歲的曹芳登基,司馬懿深知他真正翻身的機會來了。

曹操在位時,司馬懿不敢謀反,因為曹操就好比一頭猛虎,隨時都可以要了他的性命,而曹丕和曹睿也一直對他有提防之心,而且那時候時機也不成熟,直到曹睿死後,司馬懿的謀反之心呼之欲出,他成為託孤之臣手握大權,而且大將軍曹爽又是個沒有謀略的大草包。

於是,司馬懿找準時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曹爽頃刻之間被殺,司馬懿徹底接掌了一切曹魏大權,從此曹魏政權變成了司馬氏的江山,曹家幾代人的心血就這樣被司馬懿篡奪,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司馬懿論權術謀略都比不過曹操,他在曹操面前只能隱忍才能保住性命,只有曹操能夠駕馭住司馬懿,倘若司馬懿在曹操在位時試圖謀反,無異於自取滅亡,司馬懿沒有那麼傻,因此他通過忍等來了時機,最終成為人生贏家。


讀史知天下

我不知道你這個觀點是從何而來的?司馬懿為何不敢在曹操在位時謀反?那你的意思是曹操死後司馬懿就謀反嘍?可現實是沒有啊,曹丕代漢自立為帝后,司馬懿也沒有謀反啊?曹睿在位期間,司馬懿依然沒有謀反?這說明了什麼?司馬懿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謀反之心,準確說來,應該沒有成為權臣之心。


人的想法和做事會隨著環境和時間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的。在曹操在世期間,司馬懿不過二十餘歲,也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文人,你要說他那時有謀反之心,我是萬萬不能相信。他當時一無兵馬,二無權力,拿什麼造反?況且被曹操徵辟後,司馬懿並沒有真正進入曹魏集團核心,直到曹丕代漢自立,建立魏國,司馬懿才真正走上了朝堂,展露出他的才華。

不過曹丕在位七年,就因病身亡。其子曹睿即位,然而司馬懿作為外臣,是不會受到太大的重用,在一段時間內,司馬懿是辭官在家耕田。直到諸葛亮北伐,司馬懿才被曹睿徵召前往關中抵禦諸葛亮,後來逼退諸葛亮大軍,立下大功。



可惜,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和他老爸一樣也因病駕崩。由於其子曹芳年幼,於是病危期間,彌留之際命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將軍夏朗以及曹爽、司馬懿為輔政大臣。不過,曹宇比較謙恭,不肯擔當此任,而當時曹睿寵臣劉放、孫資二人與曹肇、夏朗不和,於是進讒言,罷免曹宇輔、夏侯獻、曹肇、夏朗四人,推薦曹爽為輔政大臣之首。於是曹爽和司馬懿兩位顧命大臣成為了曹魏帝國的左膀右臂。




曹芳登基後,曹爽儼然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大肆在朝堂安插親信,並且打壓司馬懿,不過曹爽此人能力不足,做事又猶豫不決,全靠強大的背景成為了權臣,最後司馬懿趁他帶曹芳去高平陵,打著郭太后的旗號發動了政變,一擊必中,徹底地消滅了曹爽一黨,掌控了曹魏大權。

所以,司馬懿真正開始有其野心是在曹睿死後,曹芳年幼,而曹爽又是個政治白痴,司馬懿這才得手,掌控了曹魏大權。


青史回聲


謀反這個詞本身就用錯了,而且當時乃至最後三分歸晉,最大的門閥世家依然不是他司馬氏,而是荀氏。

作為曹魏集團第一謀士,中原第一大門閥的掌舵人,曹魏文官集團的核心人物,荀氏長孫的荀彧都被曹操一句話賜死,小小的司馬懿確實蹦噠不出什麼名堂。

再說司馬懿的能力,司馬懿出頭其實是在荀彧死後才開始慢慢展現頭角,很多人認為,司馬懿是曹操留給曹丕來提拔的,然後讓他感恩戴德,曹丕也希望自己與司馬的關係變得跟劉備,諸葛亮這樣的君臣關係。

先不說諸葛氏的門閥到底多吊(諸葛亮蜀漢丞相,諸葛亮的侄子是孫吳的頂樑柱,曹魏諸葛誕還是一個可以帶兵的實權人物。),單就司馬懿出頭實則是無奈之舉。曹操殺了荀彧後整個曹魏集團的組成肯定會出現很大的震動,不說了,整個曹魏集團的文官超過一半為荀彧舉薦,毛介,郭嘉,程昱,董昭,荀攸。。等等等太多,這些人基本都是以荀彧馬首是瞻。

荀彧死後曹魏集團急需一個門閥代替荀氏,其中北方甄氏已經聯姻,司馬朗也算門閥代表人物,而且司馬懿在平定張魯之後的獻策讓曹操後來十分認可,雖然沒被採納(此時司馬懿才二十出頭。)。

就在這樣背景下司馬懿才開始走進曹魏文官集團的核心,然後就是奪嫡之戰站好了隊伍,由於荀氏被完全壓制,司馬氏才開始極速發展。

等到他千里奔殺孟達的時候,司馬氏的實力才真的是厚積薄發的一種體現,而之前沒有什麼怕不怕曹操,只是實力沒到,而且曹操時代曹魏核心更團結,曹操死後門閥聯姻,曹魏後期中央集權早已不如曹操時代,這才會讓司馬昭有了篡位的野心,司馬懿在他的年代大概也只有一個把門閥經營好的野心,因為他的位置註定他的思維方式。


一壺萍水

司馬懿在曹魏家族中,是一步一步慢慢獲得信任的,可以說,他走的很慢很慢。曹操在位時,司馬懿只不過是個小小的參謀,曹操知道司馬懿非等閒之輩,而曹操又是個多疑的人。所以在最初曹操要啟用司馬懿時,司馬懿稱病拒絕,因為這樣謹慎的性格,獲得了曹操的信任。



司馬懿當時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能夠造反的,因為他官職低微,沒有兵權。要謀反首先要有兵,他沒有兵權,是沒有任何力量與曹魏抗衡的。更何況,此時的司馬懿只是一個謀士,自己本身也沒想過要謀反。


真正掌握兵權,是在曹操死後,曹丕一共當了68個月的皇帝,其中有44個月在外征戰,家裡的兵權就都交到了司馬懿手中。後來曹睿又把司馬懿的兵權收回去,但是其實在此之前,司馬懿還是沒有想過要奪權,甚至,他要做的只是穩固曹魏政權。

真正讓司馬家族想要奪取大權,是在曹睿死後,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小皇帝曹芳,但是曹爽處處架空司馬懿大權,並且在軍事上亂做主張,敗仗不斷。司馬家族不服,於是便奪取了曹魏江山。


歷史密探

以卵擊石,你傻嗎?

話說曹操是什麼人?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謀略超群膽識過人,用人只論才能不問出身,更不管你的各種小毛病。曹操傭兵自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之心人盡皆知。司馬懿雖也家族龐大,也有一定兵力,但是綜合實力無非大吳見小巫,話說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司馬懿真的反曹操,也不能叫謀反啊,曹操又不是堂堂正正國家正統!


司馬懿外號冢虎"聞之令人望而生畏,這一別號符合司馬懿隱忍持重,令人可敬又可怖的性格形象。所以不但時機成熟他不會出兵。

後來曹家實力逐漸衰退,司馬懿抓住機會一舉掌握了天下政權。

三國時期,曹操和司馬懿是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相比較而言,曹操更性情,而司馬懿更讓人生畏!不管的臥龍諸葛亮,還是鳳雛龐統,最終都含淚而終,唯有冢虎司馬懿笑到了最後,司馬家成為天下之主。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做大事者都要學會忍耐,不要因一時的挫折而懷疑人生,若暫時鬥不過他人,就要選擇隱忍,只要活的比對手長,你也許就會成為最後的人生贏家。


大話石油

當然不敢,司馬懿這個老狐狸對於局勢看得很清楚,就當是條件來看,別說謀反了,稍微弄點么蛾子說不定曹操就會咔嚓了他。

首先來看司馬懿的對手曹操,這可是真正的政治家,司馬懿充其量只能算陰謀家和野心家,畢竟西晉能夠建立,全靠原來那套曹魏搭建起來的體系,只是換了親司馬派系的人。曹操的子嗣對於司馬懿來說都是雜魚,從裝病開始到高平陵政變,司馬懿一直都是算無遺策,洞若觀火。但是面對曹操的時候,司馬懿沒有這個優勢,他看不透曹操,曹操卻能看透他,《晉書》中記載:“魏武察帝(即司馬懿)有雄豪志,聞有狼顧。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而且曹操之前多次徵召司馬懿為官,還派遣心腹探查司馬懿的風痺是否為真,但是司馬懿到麾下以後又不予以重任,僅遷為文學掾。很明顯,曹操一直對司馬懿有疑心,而且監視著他,有這樣一個強大而不輕敵的對手,司馬懿只能徒呼奈何。



再來看司馬懿自己,作為司馬家第二子,司馬家有其父司馬防和受曹操重用的大哥司馬朗共同決策,當時司馬懿是很難從司馬家得到什麼實質支持的,本家尚且如此,更不必提其他世家了。而司馬懿作為新人,在曹魏政治集團中既無地位也無人緣,可謂是毫無根基,至於謀反最重要的兵權,更是想都別想了。可以說司馬懿這個時候什麼都沒有,他能拿什麼謀反,司馬家族的命麼?



作為三國最大的陰謀家,冢虎司馬懿講究隱忍,追求一擊必殺,時機未到他是不敢,也不可能動手的。


冷月抱寒江

呵呵!題主問的也是沒誰了。

別說謀反,我估計當時司馬懿連謀反的念頭也不一定敢有。

曹操何許人也?當時環境下絕對的大boSS,神一般的存在,真正的打出來的黑社會老大,就憑司馬懿那點伎倆你覺得能逃過曹操的法眼?除非你不想混了。

熟悉歷史的恐怕沒有幾個不知道曹操的,就連毛主席也對曹操讚許有加,稱其為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詩人和謀略家。文學地位上和其子曹丕曹植是唯一媲美“三蘇"的人物,這種境界的人物中國歷史上能有幾人?

再說司馬懿,司馬懿以他的隱忍最終笑到了最後,廢三國而開一代基業,算徹徹底底的大贏家,這或許是曹操沒想到的,但這也是曹操不能左右的,畢竟死了幾十年了,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唯曹操馬首是瞻,根本找不出殺司馬懿的理由,再加上司馬懿也不是個一般人物,腦瓜子肯定靈活,看得出風向,也知道自己活在曹操的屋簷下,不敢有什麼非份之想,否則以曹操的兇狠,一百個司馬懿也給咔嚓了。

司馬懿後來能政變成功,說跟曹操沒關係吧其實也有關係,曹操實行唯才是舉,不論親仇良善,只要你有才,都能讓你吃上“皇糧"。無才那隻能靠邊站了,不像現在只要你長的帥,都能混的風聲水起。所以後期曹操宗族根本沒幾個有實權的,有一個曹爽還是豬腦子,被司馬懿玩的團團轉,以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輕鬆奪取了曹家江山。

歷史真的說不清,運氣好有時也能幫大忙。


打炣簾卷西風

司馬懿是三國一統的奠基人!如此能臣為何不敢在曹操在位時謀反呢?也許有以下原因:

1) 曹操何許人?治世能臣,亂世梟雄!司馬懿謀略過人,玩轉心機,曹操又何嘗不是?相比司馬懿,曹操個人能力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的曹操手下強將如雲,曹仁,曹洪,曹真等尚在,勢力強大而且對曹操忠心耿耿,反觀司馬懿在當時只不過是一個謀士而已,司馬家族作為一方門閥相對於當時強大的曹魏政權只能算小巫見大巫!

無論從個人能力以及整體實力司馬懿想要造曹操的反,毫無勝算!2) 曹操在位時,局勢動盪不安,戰袁紹,戰孫權,戰劉備,連年軍閥混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司馬懿縱然有動機有能力有實力造反,恐怕也得掂量一下,這樣一個燙手山芋接下來有意思嗎?所以曹操在位時,並不是謀反的最佳時機,司馬懿這麼聰明豈能不知?


3) 不僅是曹操在位時,曹丕,曹睿在位時司馬懿權傾朝野也沒有造反,自立為帝。可見司馬懿本人非常在乎君臣綱常,在乎自己的名節。也可以說司馬懿終其一生並沒有謀反的企圖,還是想做一個忠臣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