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秦和西戎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較量

為什麼說秦和西戎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較量

甘肅禮縣鸞亭山山頂祭壇 是不是西畤呢?

在撰寫頭條文章《藏在秦國曆史中的一段東周公案:岐山東關中地區被誰奪走》一文中,本人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秦襄公在即位元年和西戎進行過和親盟好政策。本文將就公元前739年秦襄公被封侯建國前秦人和西戎的關係進行整體上的敘述。


蜚蠊前的秦人保西陲

根據《史記 秦本紀》,秦人先祖中潏“在西戎,保西垂。”這個說法得到了《秦本紀》周孝王時申侯的支持:

“昔我先酈山之女,【正義】:申侯之先,娶於酈山。為戎胥軒妻,【正義】:胥軒,仲衍曾孫也。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從蜚蠊“為紂石北方”、在商奄國謀劃攻打西周(“飛廉東逃於商蓋氏”)、惡來救援帝辛和呂尚作戰而死等事蹟來看,蜚蠊一族為商紂王保西陲似乎是事實。周公旦平定三監之亂、滅商國,蜚蠊才從商國東逃到商奄國,繼續從事反周事業。

從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攻打帝辛、惡來戰死,到公元前1034年周成王攻克商奄、簿姑等對抗西周的東夷國家,蜚蠊一族對抗西周持續了12年的時間。

蜚蠊一族在公元前1034年周成王平定東夷後,按照《清華簡 系年》的記載,被遷移到了邾(一般認為是今天的甘肅甘谷縣西南的朱圉山)。《清華簡 系年 第三章》:

“成王伐商奄,殺飛廉,西遷商奄之民於邾,以御奴虘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 (翰?幹?)。”

商奄國所在,就是西周所封的魯國。也許是因為蜚蠊組織商奄等東夷對抗周過於勇猛,因此周成王遷商奄國君到封地為簿姑國的齊國監管,遷商奄之民到隴西的邾,讓他們作為對抗西戎的先鋒,為西周保西陲。

而《秦本紀》中記載蜚蠊:

“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於霍太山。”

這應當是蜚蠊另外一個兒子季勝繼承中潏保西陲的傳統的事蹟。所謂的銘文,記錄的應該是季勝在武王克殷後投降西周的歷史,即趙人之先。

因此,蜚蠊時期的秦人,兩次被賦予保西陲的任務:一是中潏時為商朝保西陲,這部分人以季勝為首投降西周;二、惡來一支跟隨蜚蠊到商奄國,被遷移到邾,為周保西陲。秦人兩次保西陲的行為,被網友戲稱為“炮灰”。


秦仲之前秦申聯姻和西戎時期

包括惡來後裔在內的商奄之民,拖兒帶女的從山東橫跨萬里,來到隴西這個西戎世代居住的地方,開始了和西戎雜居的歷史。從考古遺址的分佈來看,商奄之民的分佈主要有兩大塊(來自《梁雲:考古學上所見秦與西戎的關係(上)》):

一、位於天水地區的清水、張家川、秦安、甘谷、武山等縣,基本沿渭河上游的幹流或支流分佈,如清水李崖遺址、天水董家坪遺址、甘谷毛家坪遺址。

二、位於隴南地區的禮縣、西和縣,基本沿西漢水上游的幹流或支流分佈,如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圓頂山遺址、西山坪遺址。

2015年漢中市龍崗寺遺址的出土文物也顯示了秦人從西漢水南下、沿著漢水進入了漢中一帶。因此大致上,作為秦人先祖的商奄之民在考古遺址上的分佈範圍大致是:北至靈臺、長武,西至甘谷、禮縣,南至漢中,東至岐山。

商、西周時期的西戎文化主要是寺窪文化。其分佈範圍大致是:西達洮河流域,北至甘、寧交界處,東達子午嶺西側,南至隴南地區的白龍江流域,基本上位於早期秦文化的外圍,當然在局部地區二者有交錯。

商奄之民(秦文化)和西戎文化(寺窪文化)分佈對比圖

為什麼說秦和西戎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較量

綠色為西戎分佈區域 黃色為秦人先祖分佈區域

具體到甘肅禮縣的西犬丘。在2004年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部、北京大學考古系、西北大學考古系、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的“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在甘肅東部地區進行的5年調查結果顯示:

寺窪文化遺址有26處,其中不乏面積在3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遺址,主要位於漾水與西漢水交匯處以西、以南,在東北的紅河流域也有分佈。

二、秦文化遺址有33處,主要分佈在“六八圖—費家莊”、“大堡子山—趙坪”、“西山—石溝坪”三個遺址群。

詳細可看下圖

為什麼說秦和西戎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較量

西漢水上游秦文化與寺窪文化遺址分佈圖 三角為秦文化 圓點為西戎文化

從文獻看,《秦本紀》記載周孝王想要以非子作為大洛一族的嫡子時,申侯的反對話語就表明了秦人先祖和西戎之間的和平關係:

“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與大駱妻,生適子成。申駱重婚,西戎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

周孝王不得不另外封非子到秦邑,繼續讓大駱兒子成作為嫡支,“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

秦人先祖和西戎的和平關係,直到公元前842年因為西戎反抗西周而結束。即《秦本紀》的“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

從1034年蜚蠊戰敗被殺的商奄之民西遷,到公元前842年西戎殺大駱嫡支,秦人先祖和西戎保持了192年的和平共處。這中間也許有小規模的衝突,但大致彼此保持和平。

秦人先祖和西戎能夠保持192年的和平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西周的強大。但在周夷王晚年時期開始的中國西北地區出現持續百年的乾旱,導致了西周農業歉收,進而西周出現衰落。中國西北地區的西戎和西周等大小遊民民族和定居民族為爭奪有限的水資源和牧草地而不斷髮生衝突。這才是《秦本紀》記錄的“西戎反王室”的歷史真相:因乾旱導致的水草資源短缺和西周的衰落。


為什麼說秦和西戎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較量

戎王馬車車輪照片

秦仲祖孫三代的西戎戰爭

公元前842年西犬丘被西戎滅族,並不能說明被分封到秦邑的大駱別支秦非子一支能夠抵抗西戎,而是秦非子這支的運氣好而已。

在2005年到2008年對牛頭河流域的系統性調查中意外發現,這個地區竟然沒有采集到寺窪文化的陶片。而在牛頭河流域的北部、東部、南部都發現有寺窪文化遺址。這顯示了牛頭河領域是寺窪文化(即西戎文化)的空白地區,或者是薄弱地區。

這個考古調查結果說明了秦非子這支沒有被西戎所擊敗,就在於他們所居住的地區出於西戎空白區域,給了秦非子這支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牛頭河流域秦文化遺址分佈圖見下

為什麼說秦和西戎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較量

牛頭河流域秦文化遺址分佈圖

嫡支成後裔的西犬丘一族,在什麼時候開始和西戎爭鬥的時間不明,但應當是在秦非子被封秦邑之後、公元前842年西犬丘嫡支一族被滅之前。

秦人先祖在公元前842年西犬丘嫡支被族滅後和西戎的戰爭關係如下:

公元前824年,距離西犬丘被族滅後的18年後,周宣王任命在牛頭河流域一帶的秦非子後裔秦仲為大夫,命其攻打西戎。

公元前822年,秦仲在和西戎的戰爭中戰死。周宣王召見秦仲兒子秦莊公等五兄弟,給了他們七千西周精兵,命令他們攻打西戎。秦莊公等率軍周宣王所給的七千西周兵,擊敗西戎,並收復西犬丘。作為獎賞,周宣王把西犬丘和秦邑都封給了秦莊公一族,任命秦莊公為西陲大夫。

從讓位給秦襄公的哥哥世父的話來看,在公元前822年收復西犬丘後,秦人和西戎的戰爭並未結束:

“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

這個“戎王”所在地,很有可能就是在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一帶的西戎部落首領。


為什麼說秦和西戎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較量

2014年底修復重製完成的戰國晚期西戎貴族馬車

秦襄公與西戎和親盟好時期

根據《秦本紀》秦襄公即位元年:

“襄公元年,以女弟繆嬴為豐王妻。襄公二年,戎圍犬丘,世父擊之,為戎人所虜。歲餘,復歸世父。”

從這些記錄可以看出:1、秦襄公以妹妹嫁給戎王(即豐王,有可能是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一帶的戎王),以和親政策和西戎言和;

2、雖然第二年西戎圍攻西犬丘,但從第三年西戎釋放被俘虜的世父會秦的情況看,秦襄公和西戎和親盟好政策效果不錯

3、從秦襄公二年到秦襄公十二年這10年間,秦人和西戎並無戰爭記錄。

從上面的三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判斷:秦襄公即位後就和西戎和親盟好,直到被封侯建國後才和西戎反目。


為什麼說秦和西戎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較量

甘肅天水馬家塬戰國墓地M14西戎馬車複製品

秦襄公救周

《秦本紀》:

“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廢太子,立襃姒子為適,數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緌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傳統以來都認為《秦本紀》中所記錄的秦襄公救周,是救援周幽王。西戎因和申、繒兩國是友好關係而申、繒支持宜臼,可以得出西戎是支持宜臼的判斷。基於上文的秦襄公和西戎和親盟好的判斷,加上西戎支持宜臼的判斷,可以得出所謂的秦襄公救周,是秦襄公並非救援周幽王,而是加入西戎大軍為宜臼而戰。

另外有部分學者認為,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李峰,就認為《秦本紀》關於周平王賜封岐西之地給秦國的誓言不可信。這個誓言是秦人假託周平王之口表達自己的立場,目的是為秦人侵佔周國故地提供合法性。

《春秋左傳》、《清華簡 系年》都確認了周幽王死後的這樣一個事實:周攜王和周天王二王並立。由於周天王宜臼的殺父嫌疑,因此得到諸侯支持少,故此至少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759年這11年裡,周攜王才是正統周王。

公元前762年秦文公攻佔汧渭之會並修建城池的事實,說明了一個事實:秦人和周攜王至少有3年(從公元前762年到公元前759年)的戰爭時間。這也符合周平王東遷的歷史邏輯:公元前770年後,隨著周攜王越來越正統,宜臼越來越非法,作為宜臼的強大盟友西戎,不論是出於爭奪資源的目的,還是出於支持宜臼、消弱周攜王的目的,都會在關中地區和周攜王長期作戰。秦人就是其中的一員。

公元前739年,秦人封侯建國後,和周平王共同改變了對西戎的策略,由盟友變成了敵人。秦國不斷向東侵奪關中土地,並在秦穆公時期威震西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為什麼說秦和西戎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秦文化和西戎文化的較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大堡子山出土春秋早期鴟鴞形馬胄飾

綜述,秦人先祖在被周成王擊敗後,從商奄國被遷移到邾,形成了西漢水流域和牛頭河流域兩大塊居住地,並和西戎保持了192年的和平,為西周保西陲。

由於中國西北地區長達百年的乾旱氣候,導致西周的衰落,西戎為爭奪水草地資源,開始了和周朝的長年戰爭,而作為西周先鋒軍的秦人嫡支大駱族被殺,秦非子一族由於所處地區西戎不多而得以避免;從公元前824年周宣王命令秦仲攻打西戎,到公元前777年秦襄公和西戎和親盟好,秦人和西戎進行了持續47年的戰爭。如果從公元前842年西犬丘大駱嫡支被滅算起,秦人和西戎的戰爭長達65年。

秦襄公封侯建國後,跟隨周平王,改變了和西戎盟好的政策,主動攻打西戎。或者是秦襄公為了削弱宜臼的政敵周攜王,不斷的東侵周國土地。

簡單說,秦人和西戎的關係變化是:和平共處——戰爭——和親盟好——建國交惡。西戎和秦國的關係,從秦人先祖商奄之民西遷到來之時,直到秦昭王和宣太后毒殺義渠王一舉徹底清除。西戎和秦國是相愛相殺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