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榮武術圈的格局小到可憐:光混漢怕老街坊,一堆流氓找家長……

虛榮武術圈的格局小到可憐:光混漢怕老街坊,一堆流氓找家長……

大眾對武術圈的看法,已經是自帶鄙夷的了

心意門實錄系列,上一篇《 》,雙標題是《心意拳在馬學禮之後有說法:寧可失傳,非穆不傳,是何來歷》

因為是雙標題功能,所以副標題的下的評論主標題下看不到,兩個標題文章下,評論的意見傾向不同,但都讓我感到震驚。

因為文章內容講的是門風嚴謹,以及“三教三不教”的優良品德,都是正能量。然而,主標題受到很多人的奚落,講心意拳也是吹牛的拳,認為“門規”是不敢打、不能打的遮羞布;也有說,拉倒吧,現在只傳有錢人,一人給多少什麼肉就傳了,帶著一些的侮辱。

副標題則講,馬學禮多麼的無恥,學來的拳就成自己的,再過多少年,心意拳就會說成是“自己內部”發明的了。甚至有人講,狹隘的思想,必然會有狹隘的拳法。原來心意拳在更廣闊的天地,給人的是這樣的一個印象。

通過這類的評論,我們可以感覺到,大眾對這一門傳統武術也是同樣的失望,甚至尤為失望。太極拳好歹還有個推手展示,這個是光說不練還巧立名目。

大眾對武術圈的看法,已經是自帶鄙夷的了

這個反映,一方面說明一些網民不太善於理智看待問題,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傳統武術人,已經把傳統武術敗壞到了一定地步。只是我們很多人捂著耳朵,不願意去聽,並且認為,只要沒有人去說,一些事情就不存在。

只要沒有人去說,一些事情就不存在,是嗎

這個思想確實狹隘,但是很多流派代表人真是這麼認為的。他們甚至都無法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比如說:

我國東海有姜太公島,被日本人侵佔,假如沒有人講這個事情,他們就會認為,這個事情沒有發生。如果這個時候,有什麼人提出這個事實,按著他們的作風,不是去維護我們神聖的領土,反而要去打擊這個發聲的人,不讓他講這樣的話。認為這是多管閒事。

這是咱們緣起周口心意門袁氏心意拳一個騙子秘書長的追究事件,竟然在打假過程中出現以假亂真,出現兩個秘書長都無法證明自己是真,對方是假,而只是口頭指責,責令對方以後不要讓自己看到這種隔空喊話。不但無法做出追究懲戒,還要努力營造沒有發生過這種醜事的假象。

是不是很奇怪?武術人從“一身正氣”的形象,已經轉為了“和氣生財”,甚至評論中就說,跟這些生意人談武術談品格就是浪費感情。傳統武術以及傳武群體,在許多人,尤其年輕網民眼裡,已經不叫玩意了。心意拳這種自己講自己多厲害的拳種,就更加不叫玩意了。

虛榮武術圈的格局小到可憐:光混漢怕老街坊,一堆流氓找家長……

在古代,武術發達的地方,往往治安不良

在古代,武術發達的地方,往往是治安不良、思想落後的地方。因為正經習武的緣由主要就是兩個:一個是進入武術行,武術成為工作;一個就是保護自己,必須提高戰鬥力。

地方治安穩定,人們善良、智慧、講道理,即不會出現打打殺殺破壞安定事,也就用不著動刀動槍的防禦。

中原豫東,自上古時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殺伐戰場,也是人類文明、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據考證,在大洪水時期,中華大地第一塊陽光普照的陸地,就在豫東周口這個地方,是人文始祖創立文明的地方,所以這裡自夏商周就被奉為是人祖伏羲傳道、埋骨之地。後來又走出了老子、墨子等古代聖人,是文化聖地。

按說一個兵事、文化發達的地區,民眾的智慧也當是開化的才對,對秩序的渴望與建立,對秩序的思考與分析,也當是優於未經過嚴重衝突戰爭的地區。但是事實是,並不是這樣的。一個地方的文化人物眾多,並不代表地方的民眾智慧就有多高,一個地方經歷的混亂太久,人們僅也就沒有了學習知識以及發起悲憫思索的環境與條件。

換句話說,天天都在鬥爭之中,哪裡還有時間去探討什麼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所以在晚清民國時期,哪怕走出了袁世凱、張伯駒這樣的軍事、文化名士,但是當地的治安還是非常混亂,土匪刀客橫行,因為武術行也相應發達。一直到了新中國新時代,生活才真正安定下來,咱們才有條件真正的回顧歷史,沉澱思想。

古代練好武術是為進武術行或者保護自己,然後還有出於愛好,現在則不需要用武力保護自己,剩下就是愛好與工作,當然此時的工作,也不再是打打殺殺的工作,而是作為一種文化遺產的展示,更像旅遊業中的一個活的文化景觀,也就不需要有多高的戰鬥力甚至真實度了。

虛榮武術圈的格局小到可憐:光混漢怕老街坊,一堆流氓找家長……

當代民間武術人的狹隘眼光與無能技藝

因為以上特點,武術文化現在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學術與道德,技術上能用的少之又少。然而現在這部分,比技術的缺失還要嚴重。

因為歷代認真思考的就很少,無論技術還是道德,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都已經退化成為了擺造型了。並且自古高手就不多,更別說現在都是拳混子。

道德文化是輔助當今形式化“武術”的重要元素,可以讓“武術”看起來能飽滿一點,多一些存在價值。比如道德故事的傳揚,道德情操的再現,比講祖師戰績卻無法再現的尷尬局面要正面也要容易。

道德文明,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講禮貌,不吵架,而是有助民生、推動時代發展的技術之外,更有與時代安定息息相關的道德文化,尤其是聖人總結倡導的立意長久的道德約束理念。直白點說,就是仁勇忠義這些,這代表著中國文化特色,正是復興中國文化所需要的。

這個時候,作為地方文化遺產,尤其與參與到安民戰鬥的武術,到底是怎麼一個原貌,其復原難度非常艱鉅。尤其是小拳種。不要以為小拳種傳承不廣,所以容易保證傳承。其實小拳種,也許正是門戶制度不發達的結果,沒有形成體制道德監督秩序,反而更容易混亂難辨。

籠統意義上的傳統武術,基本就是這麼回事了。沒有這個長遠的博大的胸懷與眼見,你看武術文化,也會非常的狹隘甚至變態。

就好比,我們曾經按著歷史撰寫過周口地區心意門各支系的歷史淵源與技術特點,因為與之前其他單純從口頭採訪、表面總結,而未做分析辯證就急於發表的論文不同,就有人站出來支持、鼓勵、拍手叫好,說“太好了!這跟假大師、假回民寫的那套完全不一樣!你很大膽!很多人看到了會不高興的!再寫一下‘假回民’……”

被贊同,本來是高興的事。但讓我們感到悲哀的事,他沒有看到我們對歷史對文化的用心。我們本著大追求,用心探究的學問,卻被認為是隻要與他反感的人不一樣,他就高興的“玩意兒”。

再比如,大概是勾心鬥角耍弄陰謀慣了,當看到我們系列文字的時候,一些有所關聯的人,竟然認為這是個人矛盾牽扯到他了。他不認為有道德惡劣的人冒名周口袁氏心意招搖撞騙是問題根源,不想著如何治理,如何杜絕,如何從中吸取教訓,而是想著怎麼先別讓人知道,認為把這種事情寫出來,是讓人難堪,是過不去。

這種格局,小到可憐。

也難怪,我們在信息蒐集中,當聽到那麼多的醜惡的事情,問到為什麼都如此“水深火熱”了,還能捂得住?就沒有一個人出來說話?有人就透露給我們一個信息,告訴我們,很快我們也就體會到了。問不能從機制上解決,不能從根源上治理,那是怎麼處理的?

回答是:光棍漢怕老街坊,一堆流氓找家長……

一些事,只能是局外的人來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