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索姆河戰役中,一些德國機槍手向英國士兵大喊:撤退!不要來送命!這是真的嗎?

我喺村姑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參戰雙方為英法聯軍和德國。這場戰役也被稱為是一戰中最血腥的戰役,甚至傳說有一些德國機槍手向英國士兵大喊,讓他們撤退,不要上來送命,這是真的嗎?

(索姆河戰役)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為什麼說這場戰役最為血腥。

這場戰役持續了近5個月,英軍死傷45萬餘人,法軍死傷34萬餘人,而德軍則損失了54萬餘人,參戰雙方共計死傷高達134萬。縱觀整個人類戰爭史,這樣的傷亡數字也依然讓人感覺心驚。

在戰役的第一天,英軍死傷就近6萬人,才推進了僅僅3英里。這也被稱為英國陸軍歷史上最為血腥的一天。

德軍為什麼這麼厲害?他們是憑什麼能在一天之內滅掉6萬人?

實際上,恐怖的6萬傷亡,幾乎都是來自於同一種武器。諷刺的是,這武器還是英國人自己發明的。

德軍在索姆河戰役中共動用了200多挺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這種重機槍最早是英籍美國人馬克沁在1884年發明,當時還是採用黑火藥作為彈藥。1891年,英國殖民軍在羅德西亞和祖魯人戰鬥時,這種重機槍就發揮了神奇的作用,英國一支僅僅50人的小分隊,利用4挺馬克沁重機槍竟然擊殺了3000名敵軍,馬克沁重機槍名噪一時。

(正在使用馬克沁重機槍的德國兵)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機槍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一戰中德軍大規模使用的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其採用了7.92MM口徑子彈,和每分鐘450發的速率,配合上德軍塹壕、坑道,鐵絲網等防突進工事,在那個坦克還沒有被大範圍運用的年代,這種武器簡直就是戰場上肆意收割人命的死神。

英軍在戰役開打前,本來還非常樂觀的。從6月24日開始,英軍就對德國陣地進行了長達一週的炮擊,共消耗掉了恐怖的150萬發彈藥,這幾乎摧毀了德國人的整個第一陣地,德軍死傷慘重。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很多英軍在發起衝鋒突擊前,甚至表現得興致缺失,他們大概以為自己只是上戰場去清理德軍屍體罷了。

當英國人真正走上戰場時,才真切感受到了戰爭的恐怖,200挺重機槍,速率450發,意味著每一分鐘就有9萬發子彈向自己的軍隊射擊。英國士兵就像麥子一樣成片倒下,軋在一起,堆成小山。

那麼,是不是當時真的有德國機槍手喊著讓英軍不要來送命呢?

(一戰中的士兵)

我認為這是謠傳。

在紛亂的戰場上,炮火轟鳴,槍聲震天,德國士兵的喊話不可能傳到英軍的耳朵裡。即便傳到了,英國人也沒有辦法聽懂德語。

雖然德軍的重機槍所向無敵,但實際上在開戰前一週的炮擊中,德國也有不少士兵死在英軍的炮火下。哪怕在戰役開始後,也陸陸續續有德國機槍手被炮彈炸死,因此德軍本身就帶著仇恨情緒,怎麼可能喊出讓英軍撤退的話呢?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傳說流出,在我看來,實際上是在傳達一種反戰精神。

德國士兵大部分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他們不明白政治,不明白戰爭的意義,僅僅是憑著滿腔的熱血豪情,就告別心愛的姑娘,背槍上了戰場,他們也許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打仗,但他們終歸還是普通人。

生命是上天給每個人的平等權力,在看到那麼多條鮮活的生活像草芥一般消散後,德國士兵會本能希望敵人不要再來送命,那也許是對於美好生命,對於和平發自內心吶喊。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首先我們對題主的這個問題剖析一下。

能對整個世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又以嚴謹古板而著稱的德國人對敵人大發仁慈?顯然不是,戰場上哪可是你敢罵娘,娘希匹老子就弄死你的地方,對待敵人更是不可能手軟,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德國機槍手對自己手中武器的極度恐懼。

這恐懼應該就是來自於手中機槍下,攪屎棍英國佬的巨大傷亡和哀嚎。所以問題的核心就是德國人手中的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

那麼我們可以從馬克沁重機槍的發展的本身和發明者馬克沁來對這挺機槍瞭解一下,到時候題主的問題就會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發明者馬克沁

馬克沁是英籍美國人,其實老梁第一次知道馬克沁是英籍美國人的時候,揉著眼珠子就很好奇這貨為什麼好好的美國人不做,當起了攪屎棍英國人的呢,他的美國良心哪去了。


原來馬克沁家庭貧寒,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十幾歲就當了馬車廠的學徒。當時在美國那個電氣化的時代,發明創造是一個賺大錢的行業,而馬克沁有著很高發明創造的天賦。

好吧,這個馬克沁一股腦搞出了50項發明專利,這讓他一時之間成為了美國佬裡的風雲人物,可扯淡的是沒高興多久,就被髮明創造的先行者愛迪生給盯上了。

我想要告訴大傢伙的是,愛迪生這貨絕對是一個小心眼,這個時候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而且在美國佬中的地位很高,更加要命的是,這貨嚴重排擠其他發明者。

馬克沁作為緊追其後的二號人物,一個佛山無影腳外加兩大耳光子就將馬克沁從美國佬的地盤給擠走了,並讓馬克沁發誓放棄對電燈的研究,一輩子都不能回到美國。

馬克沁扣著腦門子那叫個憋屈,恰好攪屎棍英國佬得到了消息,這麼大個發明家怎麼能浪費了,兩萬美元的年薪,將馬克沁給請了過來。

馬克沁蹲在倫敦的街頭上,吸著純淨英國佬的霧mai(老梁在這裡多一句嘴,這個時候處於高速發展的英國佬,他們的空氣都快成紅色的了,這就是工業化進程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搓著兩塊大鼻屎,思考人生。

當時的兩萬美元不是個小數目,就這麼耗著也不是他馬克沁想要做的事,怎麼也得做點事不是,趁人不注意一狠心將鼻屎糊在凱旋門的牆角,打算在愛迪生不插手的槍械領域發揮一下特長(沒有辦法愛迪生在英國佬這裡影響力也是大大的存在)

馬克沁重機槍的前世今生

1882年,戴著小禮帽,拄著小柺杖的馬克沁在英國瞎轉悠,忽然發現戴著飛碟帽子的大頭兵用的槍後坐力很大,一槍打出去,真個肩膀都要紅腫起來,這一場仗下來一個沒拿過槍的新兵一條胳膊就要養好幾天。

俗話說的好,這機會總是留給細心觀察的人,馬克沁摸著濃密的白鬍子,像個傻子一樣的笑了。馬克沁就利用槍械這個巨大的後坐力所產生的能量發明了,將退殼上彈一口氣就可以自動完成的裝置,並把這套裝置用在了,馬克沁重機槍上。

為了保證這頭註定要成為人類歷史上吃人野獸,有著足夠的發洩慾望噴吐出最多的彈藥量,馬克沁還為這挺機槍準備了6.4米長,可容納彈藥360多發的帆布子彈帶。

造好了之後,馬克沁擼著大袖子,摸了一把鼻涕,推著自己像小鋼炮一樣的馬克沁重機槍就上了射擊場,準備進行一場秘密的射擊實驗。

但沒有想到消息走漏了(老梁嚴重懷疑,這他孃的絕對是一場有預謀的變相宣傳),好嗎英國劍橋公爵搬了一把小椅子,呼朋喚友一大幫子人就擠進了試驗場。

不成功別成人,馬克沁沒有了剛才的瀟灑,添了添舌頭:“孃的,上了!”

“噠!噠!噠!……”子彈不要命的就衝出了槍管,一條火舌就吐了出來,像颶風一樣將對面的障礙物撕成了碎片,馬克沁重機槍這才在屁股後面吐出了一口蒸汽,將馬克沁整個就籠罩了雲霧之中。

十幾分鐘的時間,所有的人都鴉雀無聲,公爵大人吐下了口水,哐噹一聲咖啡杯掉在了地上,單片眼鏡也掉在胸口上了,零星的掌聲這才響起,接著就是暴雨般的掌聲。

這他娘絕對是個奇蹟,但奇蹟就是奇蹟,讓那些個在殖民者戰爭中得到很高爵位的保守派將領,去購買這種槍械,他們的榆木腦袋還沒有想好,這玩意該怎麼用。

與其琢磨這東西,還不如用老舊的東西去應付戰爭,所以馬克沁的重機槍只能當個工業時代的奇蹟擺設在展臺上而無人問津。

當然讓他們舉步不前的還有一個原因,這馬克沁重機槍一分鐘600發子彈,在他們榆木腦袋中想到的是成本,這一分鐘都夠100個士兵發動一場小規模的戰鬥了,不划算。

還有一個原因,沒有親眼看到的,用他們自己的大腦殼想了半天都認為,這是編造的一個假消息,純屬扯淡,好吧,這麼一件超級武器雖然出生在英國,但沒有一個英國把他當回事,就當是一股引流的臭氣,過去就過去吧。

這不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打到最後的德國人,看到了馬克沁重機槍,寶貝的不得了,心說這世界怎麼會有這麼個東西,一口氣購買了好多好多。當時都快當褲子才能吃飽飯的馬克沁那個哭喲,並與當晚吃了一頓梅菜扣肉好好的招待了一下自己的胃,隨後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賬單。

好吧,這批重武器很快就應用到了索姆河戰役之中。

馬克沁重機槍的成名戰——索姆河戰役

42千米長的戰線上,喪心病狂的德國人佈置了240挺馬克沁重機槍,全部躲在了鐵絲網的後面,配上防炮陣地嚴陣以待。

英法聯軍擼了整整七天七夜的大炮,10萬英法聯軍衝出了戰壕。而作為馬克沁宗主國的攪屎棍英國人,還排著密集的戰鬥隊形,戴著蝶形帽子,扛著有著巨大後坐力的步槍,挑著刺刀,衝了上去,準備在200米的地方接受德國人的考驗,然後和德國人拼刺刀,最後再用騎兵幹掉德國人最後一口氣。

他們想錯了,不用200米,再更遠的距離,這些重機槍就將英國佬攔了下來,密集的彈網配上英國佬和法國佬找死的密集隊形,那叫屠殺。

英國佬像木頭樁子一樣到下了,在倒下的一瞬間就被能將大腿粗細的樹木打斷的馬克沁,又將這些已經死亡的人,撕成了一片一片的。

而不在意機槍用途的英法聯軍,拉上來已經過時的維克斯重機槍和哈奇開斯重機槍,進行火力壓制,屁事都不管用,6萬多具屍體就被仍在了戰場上。

這是恐怖的,大家想想,這場戰役的子彈量有多大,一個一萬人生產子彈的廠子,忙碌一個月,只夠這幫鋼鐵猛獸射擊一天的。

這場戰鬥被德國人稱為對wawa兵們的屠殺,索姆河戰役其實就是地獄的大門。

所以題主的問題是很有可能的。

此後針對重機槍的反擊,就出現了坦克和突擊隊作戰模式,最後德國人在這些新技術和新措施,還是敗了。

最後說一句,坦克戰和突擊隊作戰模式,被德國人整合之後,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名的閃電戰。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再簽署《凡爾賽條約》的時候,協約國禁止德國人的擁有重機槍此類武器的裝備,這絕對是被打怕了。

好了就寫到這裡,喜歡的話,關注一下,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索姆河戰役中的德軍動用了號稱“死神收割機”的馬克沁重機槍,掃射一番後,看到滿山的屍體,突然對著敵軍大喊“撤退”!原因竟然是……德軍重機槍手,也從沒殺過這麼多人,當場精神崩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索姆河戰役,在1916年的7月1日爆發。這場戰役是法國元帥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發動的,英、法軍的目的是突破德軍的防線,最終目標沒有實現,但還是有效為德軍進攻凡爾登拖延了時間,並進一步削弱了德軍的實力。

▲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法國元帥和軍事家

這場持續了將近五個月的消耗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血腥之一的戰役,雙方參戰的傷亡人數也高達134萬。

索姆河地區屬於丘陵地帶,在這個地方進攻德軍,英、法軍並不具備任何優勢。德軍在地勢上依託地形構造形成號稱“最堅強的”防禦陣地,這三道陣地包括第一道陣地塹壕,即是沿陣地正面挖掘的供戰鬥用的壕溝;第二道則是坑道,甚至在前沿陣地還鋪設多道鐵絲網。德軍完全可以以少打多,即使進攻方有炮火支援,效能也遠遠不如平原區。

▲索姆河戰役英國士兵躍出戰壕

更何況德軍還有以“死神收割機”馬克沁重機槍,已經在陣地中恭候英軍的到來。1888年,馬克沁重機槍經過改進,槍彈改成用無煙藥槍彈,威力更加強大。馬克沁重機槍發明後,在戰爭中只要有其身影,則意味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重機槍出人意料的殺傷性的威力,能讓英法聯軍被撂倒一片,但是英法聯軍卻信心十足地向德軍進攻。

▲馬克沁重機槍

一切看似很平靜,在英法聯軍進入德軍預先設好的範圍,德軍突然架起了他們的致命性武器——馬克沁MG08重機槍,對著英法聯軍瘋狂掃射,幾乎上百發子彈就會從槍管射向指定目標,頓時正在進攻的英法聯軍的官兵們被成片成片地掃倒,似乎進攻者無一倖免。在哪個地方發起衝鋒,哪就會留下一堆屍體,當時不在意機槍用途的英法聯軍根本無法進行火力壓制。讓這場原本英軍並沒有什麼戰略目標的轉折戰,在一天內卻傷亡近6萬人。


據說現場的慘狀讓巡視戰場的英國官員痛心疾首:這哪是戰爭啊,分明就是一場屠殺。


當時德軍重機槍手,也從沒殺過這麼多人。這些軍人也是人,戰前就是平庸善良的農夫或者工人,人心畢竟是肉做的,沒有誰生來就是冷血的,如此屍橫遍野的慘狀,或許德軍也是第一次見到,畢竟都是生命啊!

德軍當場精神崩潰,這裡有虔誠的信徒,試圖祈禱這不過是一場夢,甚至有的在內疚懺悔。重機槍手看到這滿地的屍體動了惻隱之心,不忍再進行廝殺而向英軍高呼“快撤退,不要來送死”!


即使喊出來,在這喧囂的戰場,真的能聽到嗎?


協虎戰爭史


人之常情,一戰本身就是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戰爭雙方之間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家國仇恨,純粹就是一幫歐洲親戚為了重新分財產而打的群架,開戰沒多久就陷入了無止境的塹壕戰,在漫長的塹壕歲月裡,雙方還發生了“聖誕夜停戰”、“足球賽”之列的喜聞樂見的事情。

畢竟戰場上的士兵都是剛成年的大孩子而已,那些政治觀點、敵我矛盾於他們來說就是扯淡,甚至戰爭爆發前幾個月,歐洲還是一派歌舞昇平、經濟繁榮、科技不斷突破的美好時光,誰會想到,幾個月後的一場刺殺,就讓歐洲的一群親戚們打起了群架。

而在戰爭中,機槍第一次大規模地部署在歐洲戰場,1916年7月,英法聯軍在法國索姆地區40公里正面上發動了一次大規模進攻,他們還是按照傳統陣列,吹吹打打地向前整齊行進,德軍幾百挺梯次配置的馬克沁機槍早已枕戈待旦,當英法聯軍靠近,這些機槍就以每分鐘上萬發子彈的可怕速度在英法聯軍前面形成一陣陣彈雨,英法士兵就像被割韭菜一樣一排排倒下。

一天下來,6萬英軍傷亡,現場的慘狀讓巡視戰場的英國官員痛心疾首:這哪是戰爭啊,分明就是一場屠殺。

在這之前,人類從來沒有想過這個世界上還能有機槍這樣的武器能如此高效地、大規模的屠殺生命。

這場5個月的索姆河戰役結束時,英法聯軍也不過向前推進了5—12公里,參戰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約53.8萬人,成為名副其實的“索姆河地獄”,雙方成了純粹的送人頭。

在戰鬥中,看著對面的敵軍一排排倒下,這對年輕的剛經歷大規模戰鬥的機槍手絕對是個殘酷的心理折磨,畢竟,殺這麼多人,對於普遍信教的歐洲人來說著實是一種罪過,一種心理折磨,對他們來說,自然是祈求這些英法士兵趕緊往回撤吧。

至於會不會喊出來,即使喊出來也沒用,在喧囂的戰場,刺耳的槍炮聲中,那些人聲對幾百米外的英軍不起任何作用。

在一戰之前,機槍在歐洲以外的殖民地就展現了殘酷的殺戮本性,成了殖民者鎮壓殖民地人民的有力武器。

1893年,羅得西亞警察使用4挺馬克沁機槍,擊敗了5000名祖魯人的進攻,擊斃了3000多名祖魯人。

1898年,英軍殘酷鎮壓蘇丹人的反抗,在恩圖曼之戰中,英國殖民著屠殺了2萬名蘇丹人,其中約四分之三死在馬克沁機槍陣地前。

1893─1894年在南非一次戰鬥中,一支50餘人的英國部隊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衝鋒,打死了3000多人。

在索姆河戰役之後,西方列強的軍隊都紛紛裝備了馬克沁機槍及其衍生型。那個年代,各國軍隊在馬克沁機槍的面前,不過是一群群待宰的羔羊。


雲中史記


有可能。德軍在英軍敗撤時一度停止擊殺,但在激戰中即便德軍喊,英軍也聽不見,何況兩軍交戰,就因對方喊話英軍就撤退更是兵家大忌。索姆河戰役首日可謂是英國陸軍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天,英軍首波衝鋒的2萬人中,大部分在1小時內陣亡,全天共傷亡5.7萬人。隨後的戰役中甚至奪去了英國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的長子,阿道夫·希特勒也在9月的戰事中腿部受傷。

圖、發起衝鋒的英軍,在重機槍下像聯合收割機收麥子一樣倒下了

索姆河之戰從1916年7月1日開始,11月18日結束,在4個月的交戰中,英國軍隊傷亡42萬人,其中12萬人死亡,法國軍隊傷亡20萬人,德軍50萬人。英軍在6月24日開始對德軍陣地為期1周的炮火攻擊,期間消耗了150萬顆炸彈,幾乎摧毀了德軍第一陣地,並波及了第二陣地。英軍大多數都是毫無戰爭經驗的新兵蛋子,對塹壕戰的慘烈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的信心又在英國一週的狂轟濫炸中飆升至極點。

炮擊結束後,英軍士兵排成橫列開始向德軍陣地發起進攻。而德國也將磨好的“獠牙”——MG-08重機槍抬了出來,在它的火舌下,英軍還未來及還擊便喪命,德軍就像聯合收割機收麥子一樣成排的擊殺英軍。英軍按照命令進行亡命突擊,屍體一個個摞在鐵絲網附近。德軍一度厭倦了這種打靶式掃射,在英軍傷員撤退時停止開火。雖然有部分英軍成功突破鐵絲網,但在重機槍下毫無獲勝機會。

索姆河逐步演變成消耗戰,9月15日,英軍還將坦克開上了前線並取得局部突破。戰役進入秋天后,隨著天氣日益惡化,戰鬥也越發無力,最終戰役以英、法失敗告終。


航空之家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確實有這麼個情況。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打仗中,最為慘烈的作戰。

特別是進攻的第一天。

早在多年前的日俄戰爭中,歐洲列強已經見識到了俄軍重機槍的厲害。

在俄軍重機槍的掃射面前,日軍傷亡極為慘重,甚至一天傷亡7000人之多,竟然讓日軍指揮官誤認為傷亡數字寫錯了,多寫了個0,應該是700。

而一戰前德軍的演習中,也發現了重機槍的強大威力。

德軍曾用2挺MG08重機槍交叉射擊陣地前的100個氣球。誰都知道,晃動且很小的氣球是非常難擊中的。但經過幾十分鐘的掃射,100個氣球被擊破了99個,可見重機槍的面殺傷能力。

在索姆河戰役之前,英法聯軍並非不知道重機槍的厲害,但他們錯誤的判斷了形式。

在總攻擊之前,英法進行了7天的飽和炮擊,使用了成噸成噸的炮彈,幾乎將德軍一線堅固陣地全部摧毀。

英法聯軍認為陣地既然被摧毀,德軍重機槍肯定也被摧毀大半,才開始了總攻擊。

沒想到,德軍早已做了充足的準備,重機槍多藏在防炮掩體中,或者躲在二線陣地。

在英法聯軍發動總攻之時,德軍所有重機槍全部從掩體中取出,迎頭猛擊。

以英軍為例,他們在炮火的掩護下,排成一列列的橫隊,向德軍盤踞的戰壕衝鋒。

遺憾的是,人總比氣球大得多。在重機槍交叉火力的掃射下,英軍士兵一排排的倒下斃命。

而當年的火炮以曲射為主,直瞄跟隨步兵火炮極少,更沒有迫擊炮。

英軍面對德軍重機槍火網,根本無計可施,只能自殺性的一波波衝鋒。

1天內,英軍損失近 6 萬人。

當時德軍重機槍手,也從沒殺過這麼多人。這些軍人也是人,戰前就是平庸善良的農夫或者工人,很多還篤信基督教。

見到無數英軍被殺,有的重機槍手掃射期間,突然精神崩潰,自殺身亡;有的重機槍手,則淚流滿面,不斷念聖經懺悔;有的重機槍手殺得手發軟,只能對英軍高呼“快撤退,不要來送死”!


索姆河戰役中,英法聯軍傷亡高達80萬人,僅推進 5~12 公里。


薩沙


這個情況是真的,這主要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聯軍由於沒有意識到自動武器的巨大殺傷力,而採用舊式的集團衝鋒模式發動進攻,最後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其傷亡之慘重,連敵對的德軍都感到恐懼,因此向英國士兵大喊:撤退!不要來送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歐洲軍隊處於大陸軍時代的早期,雖然大炮在戰場上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是步兵仍然是交戰雙方最主要的突擊力量。

由於那個時候的步兵普遍使用的都是手拉栓動步槍,有的甚至還是單發步槍,因此戰線上的火力密度很低。交戰雙方如果想要突破地方陣線,往往都會採取以百人以上為單位的集團衝鋒,利用大量的士兵頂著敵人的子彈去衝擊敵人防線。

但是這種步兵密集衝鋒戰術,在自動機槍武器出現之後,就被徹底的終結了,而這個戰例就首先出現在索姆河會戰中。

在索姆河會戰中,德軍第一次開始大量的使用馬克沁機槍,作為陣地的防禦武器,其快速發射的子彈,幾乎覆蓋住了整個防禦陣地,而且子彈的發射速度也遠超過英法聯軍投入的兵力。

因此在英軍向佩羅訥方向的德軍陣地進行突擊時,就遭遇了德國機槍火力網的交叉攻擊。

由於這個時候的英國指揮官仍然採用的是陳舊的集團衝鋒戰術,導致其進攻部隊遭德軍馬克沁機槍的強大火力殺傷,損失近 6 萬人。

一天損失六萬人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5個陸軍整編師在一天裡就徹底被消滅,這個數字幾乎佔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人數的七分之一,用傷亡慘重這個詞都無法進行形容,幾乎可以說是人間地獄。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在這場巨大的浩劫之中,索姆河戰役中的交戰雙方更是傷亡慘重,在這個寬度僅有58公里

戰線上,英、法、德三國死亡士兵人數超過130萬人,相當於每一米的戰場寬度上,倒下了超過22個人,這種慘重的傷亡,在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絕後。

今天的我們幾乎可以想象得到,在機槍的火舌下,士兵就像割草一樣被子彈打倒死亡,雖然這些人都是敵人,但也都是活生生的人類,因此德軍士兵看見倒在戰場上的那些層層疊疊的屍體,心理崩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士兵也是人,也是有心理承受極限的。


落下m


凡爾登戰役被稱為是一戰中的絞肉機,德法兩國不要命的火拼,雙方投入兵力239萬,軍隊死亡人數高達25萬,50多萬人受傷。

為了減輕德軍在凡爾登給法國造成的壓力,英國和法國協同作戰,準備度過索姆河,將德軍擊退到法德邊境。

在這次戰役中,德軍投入67個師,約145萬人,英國54個師約125萬人,法國32個師約50萬人。

德軍在索姆河前設立了三道防禦陣地以及一些中小型陣地,剛開始開戰時,英法聯軍調用了2189門火炮、1160門迫擊炮以及300架飛機進行了7天的狂轟亂炸,以為這能摧毀德軍的防禦陣地,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

當轟炸結束後,英法聯軍發起衝鋒,本以為到達陣地上之後是一片大收割,然而等待他們的真的是“大收割”。

德軍的重機槍武器根本沒有被摧毀,在轟炸前就早已轉入了安全地帶,當英法聯軍一窩蜂的衝上來時,德軍重機槍突突突,英法聯軍成片成片的倒下,第一天就傷亡6萬人。

德軍用到的重機槍是馬克沁機槍,在其他重武器沒發明之前,馬克沁機槍在武器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理論射速600發/分,射速還可根據需要調節為100發/分,是殺人利器。

英法聯軍採取的是人海戰術,然而在馬克沁機槍面前,不過是一具又一具的屍體,德軍的馬克沁機槍打的炸膛,槍管發紅炸裂。

這次戰爭持續5個月之久,英法聯軍總的推進了5—12公里,其中18輛坦克起到了作用,帶領步兵推進了4—5公里,這裡指的不是直線距離,因為戰線的拉長,每個突破點都不一樣。

最後到這場戰爭結束時,英國傷亡42萬人,法國傷亡20萬人,德軍傷亡63萬人,傷亡率達到了43%,失蹤德軍士兵達到了13.5萬,這場戰役比凡爾登戰鬥還要慘烈,是一戰中最大的絞肉機,又被叫做“索姆河地獄”。

很多德軍士兵忍受不了其血腥的場面,看著自己的戰友一個一個倒在自己面前,幾乎每兩個人裡面就會有一個人戰死,想著家裡還有老有小,大約有30萬德軍士兵選擇逃跑。

即便是雙方付出瞭如此慘痛的代價,英法聯軍依舊失敗了。


逸聞軼事


關於這件事情是官方和民間一直流傳的版本,至於說為什麼我會加上流傳兩個字,是因為這個東西沒有明確的記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太多紳士的行為,由於時間過時的太遠了,所以很多紳士的行為都遭到了扭曲,雖然有的是善意的,也有的是惡意的。

關於問題主所提的這個情況確實有所流傳,個人認為這件事情是真的,為什麼第一次是一大站人性的光輝仍然還是沒有泯滅掉,舉幾個例子,大家就覺得這件事情並不是那麼難以想像。

首先第一條跟希特勒有關。大家都知道希特勒一直在宣揚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是天選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起之前,英國首相張伯倫為了能夠調停德國和英國,法國之間的關係選擇去德國,結果發現希特勒的會議廳裡面掛著一副油畫,是一個英國士兵放過了德國士兵,事情張伯倫自己聽說過,當時,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個士兵十分優秀,得到了大家的敬仰。他一直在宣揚戰場上面的紳士行為,他經常拿過來說的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曾經放過一個德國傷兵張伯倫,(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沒有想到這個德國傷兵竟然是希特勒,雖然事實證明希特勒只不過是聽說這個事情之後把自己往這個上面去套,但是確實第一次摔啦,但期間交戰雙方的士兵仍然還是保持著紳士的行為。

英國有一位貴族詩人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他一次執行戰鬥巡查的任務的時候他看到一個德國士兵在洗澡,然後他拿起步槍,打算一槍崩掉對方的腦門兒的時候,突然覺得這樣有辱紳士行為,手沒有防備,這個時候一槍打死對手不紳士,因此問旁邊一個士兵說你能替我代勞嗎?士兵就說願意替您代勞,然後一槍把那德國士兵給擊殺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潛艇部隊對英國人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很多德國的潛艇部隊在戰爭前期都是選擇,起來,然後用。馬甸報告訴商船說你們趕緊離開這艘商船,我們要把它炸燬瞭然後等到上面的船員離開以後在一個魚雷炸掉商船,接著明碼電報告訴附近的英國艦隊你們有人在這裡落水啦!趕緊過來救!

當然,最著名的事情就是在世界大戰的第一個聖誕夜,雙方自覺的走出戰壕,選擇與對方一起交換禮物,共同度過聖誕節。

可以看見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雙方看起來還是十分紳士的,並且,英國和德國可以說互為表兄弟,二者之間的語言又有點相似,當看見敵人的士兵如同被豬一樣感到了自己的面前要來送死的時候,內心自然有一些不忍心,出於戰場上的紳士行為喊對手趕緊退回去也是情有可原的。一方面不想殺對手,覺得這樣對手死的太蠢了。另一方面,如果能夠用語言逼迫對手自己退回去,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但是就如同那句老話所說的那樣,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英國人後來針對德國潛艇專門設計出了一種偽裝成商船的獵潛艇,就等著德國潛艇浮上來以後,然後在把對手給幹掉。後來德國潛艇吃一塹長一智,沒有再發警告,直接亂棍打死!

至於說正面戰場上面英國人選擇用地雷戰,也就是挖隧道挖到敵人陣地一下,然後在底下堆一個大的炸藥庫,把敵人連陣地帶人一起炸上天,還有就是毒氣彈,總之,在戰場上面升勢就是對你自己生命的不負責任。在這之後,大家也就再也不提什麼紳士了,因為遵守這個東西的人早就已經死了。


漩渦鳴人yy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時間發生在1916年6月24日到11月18日間,英、法兩國聯軍為突破德軍防禦並將其擊退到法德邊境,於是在位於法國北方的索姆河區域實施作戰。此戰,雙方傷亡共計130萬人,是一戰中最慘烈的陣地戰,因此殘酷性被稱之為"索姆河地獄"。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一下發生在索姆河戰役之前的一場戰爭——凡爾登戰役。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從這個數據來看,雙方差不多有75萬人傷亡。而根據統計的數據在1914年,法國有3900多萬人,德國有6600萬人。按照最簡單一家五口(父母爺爺奶奶加自己)來算,一共有375萬人受到戰爭的波及,而且這還沒算連帶的其他親屬關係。也就是說這一場戰役打下來,兩國最少都有3.6%的人受到這場戰役的傷害。而且到現在為止,世界大戰差不多已經打了兩年了,再想想有多少人受到戰爭的傷害可以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拋開國家、民族等大環境下,這就算相當於法德兩國許多家庭都有仇恨。要不是法國人殺了德國人這邊某個人的叔叔,要不是德國人殺了法國這邊某個人的侄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會有人會喊撤退嗎,除非腦子秀逗了,要麼就是聖母婊。而且二戰時期為啥德國打的那麼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國仇家恨夾雜在一起了。

PS:一戰時期英國人與其邦國一共死亡了120萬人,而到了武器更加先進的二戰英國人的傷亡數字卻降到了3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