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個著名騙術小故事

話說從古至今都不乏各路高明騙術,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古代幾個有趣的騙術小故事吧。


古代三個著名騙術小故事

一、詐買騙布
話說明代建城中有條小巷,連通兩條街。衚衕門口有個亭子,裡面有兩隻石凳,專供行人歇腳,石凳分立兩旁,像是一戶人家的大門。有個騙子轉悠幾圈後,立刻將之作為作案的風水寶。有一天來了一個外地賣布的商人推著一車布走了過來。騙子立即喊道:“我要買布,你把布推進亭子中來。”布商當即照辦。騙子反覆挑選後,拿了六匹,說:“我要買三匹,先拿六匹進去,讓我的老婆幫忙挑選。”布商以為旁邊就是他家,加上其確實準備從“大門”而入,便答應了。但是,布商久等不見騙子回來,還不時見有行人從小巷走過,心下生疑,過去一看,發現小巷通大路,到這時才知道,原來騙子已轉入巷中,從大路逃走了。

古代三個著名騙術小故事


二、林和靖之後
林和靖是北宋詩人,名氣不大。但晚明時期,有一個騙子自稱是宋朝詩人林和靖的第十世孫,跑到一位陳姓太史家去行騙,什麼,別人是什麼官, 太史耶,專門寫歷史的官位。這位太史請他讀林和靖的傳記,讀至“終身不娶,無子”時,此人頓時語塞。陳太史大笑,口占一絕贈給了他,雲:“和靖先生不娶妻,如何後代有孫兒。想君雖是閒花草,未必孤山梅樹枝。“(ps:原來秦始皇打錢這個梗早就被前輩用過了啊!hhhh~(o゚v゚)ノ)

古代三個著名騙術小故事


三、丟包脫換
在明代時期,江西臨川縣有個名叫江賢的人,每年七月割早稻以後,便會前往福建崇安納鞋為生,賺點錢回家過年。 這年年關,江賢又積賺到十幾兩銀子。回家途中,江賢撿到一個包袱。打開一看,見有二三兩銀子,立刻滿心歡喜。忽然有個人在背後叫道:“見者有份,不許獨吞。你可以先放在你的箱子中,等到僻靜處再拿出來分掉。你撿的你得三分之二,我是見者,得三分之一,這樣可算公平吧。”江賢擔心一旦被失主發現,自己便分文沒有,不如分些給他,加之認為銀子由自己保管,不會出什麼差錯,便當即同意。誰知剛走幾十步,又有人匆忙趕來,哭喊著拉住江賢:“ 我丟了一個裝了三兩銀子的包袱,這錢是借用來納官的。聽說被您撿到了,請您能看在老天爺的面上,體恤我一家老小,將銀子還給我。我願保佑您陰功萬代。”那個要與江賢分錢的人乘機插話:“的確是這位納鞋財主撿到的。本來要和我平分,既然你是貧苦人家,又急需用錢,我情願不和他分錢。你可以給他留點作為報酬,叫他還你一些銀子。” 事已至此,江賢只好打開箱子,讓丟失了銀子的人取回包袱。得到了二錢報酬的江賢,並不知道自己的銀子已被騙子掉包換去。等到取出丟錢人給的二錢報酬支付晚飯錢後,準備把剩下的部分併入自己的十幾兩銀子時,才發現自己的銀兩已變成了一堆破銅爛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