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清朝,統治者認為蒙古人噶爾丹和漢人三藩,哪個更具威脅?

鄔晴霜

這個問題應該稍稍改一下。滿清統治者面對的其實是三個難題:俄羅斯、準噶爾與漢族。

滿清統治者對漢族自稱皇帝。對滿蒙藏民眾自稱“博格達汗”(每個清朝皇帝還有更具體的名字)。在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的時候,對康熙的稱呼是“上天降世的中國博格達汗君主”,這與唐太宗在與草原民族打交道的時候自稱“天可汗”類似。

我們不必對此有更深的解讀,“可汗”對草原民族來說,聽起來更厲害而已。

滿族統治者對漢族較為放心的原因是,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侵略者。漢族人希望的是統治者是個好皇帝。雙方合作的基礎是有的。從順治、康熙開始,滿清統治者拜孔廟,拜朱元璋陵墓。表示繼承的是明朝的帝國,而明朝帝國是李自成滅的,與己無關。康熙在拜祭朱元璋陵之後,在南京父老面前表演了射箭,左右開弓,成績不錯。表示自己有統治天下的仁德與武力,南京父老有的哭了。可見康熙的手腕奏效。

平三藩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他們的武力並不強,武器也弱,人民並不想跟他們走。以武器論,圖海與周培公用紅衣大炮攻城,所向披靡。《康熙王朝》電視劇也強調了這點。

那麼,準噶爾的情況如何?準噶爾是蒙古的一部分,蒙古當時分為幾部分,衛拉特與喀爾喀之間並不團結。蒙古人希望有一個統治者能團結蒙古。準噶爾的噶爾丹做到了。他團結了五世達賴喇嘛,在信仰上佔了上風。這很重要。

同時,準噶爾勢力南到拉薩,西到撒馬爾罕,勢力強大。同時壟斷了與俄羅斯的茶葉貿易,獲利頗豐。當然,噶爾丹想要有膛線的火槍,俄羅斯沒給。噶爾丹於是請來瑞士技術人員,自己做武器。這股力量可想而知。

康熙打敗噶爾丹,靠的不僅是龐大的軍隊,還有先進的武器。在蒙古國的博物館,至今還可以見到噶爾丹部隊的火槍,的確比清軍稍遜一籌。如果假以時日,康熙可能招架不住。所以康熙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出讓了一部分利益,就是為了騰出手來打擊日益強大的準噶爾。

康熙做對了。


神州袖手人

若不是時勢不造葛,否則葛能成為蒙古第三號人物,成一號,貼二號。康熙本人親自口封他為軍事強人,結果父子二人搞不掂他,最後到孫子才搞的掂。漢人不是不可怕。實際上漢人當然比葛更可怕,力量也更強大,但漢人不是個野蠻民族,是有文明思維的民族,在康熙強力漢化後,大部分漢人認同他的統治,並沒有想選擇的心理要求,因此漢人也就只能夠說變相不可怕。除非不暴發,否則排山倒海、天搖地撼……沒人能擋的住。


海條子

漢人沒多大威脅。關寧軍當年不行,現在老了就行了?碰到滿洲人還不是貓見老鼠。

蒙古人的準噶爾帝國就不一樣了,這些人長久以來就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脅,唐人一定要在西北東北打仗,和滿洲人一定要打準噶爾一個道理,這些人是真正有強大武力的人,雖然看起來又窮人又少。

事實也確實如此,準噶爾打了很久,也很辛艱難。三藩就不一樣了,這些人滿人從沒把他們當做過勢均力敵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