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丹雄心如成吉思汗,實力強勁無比,為何最後卻敗給了康熙?

顏煥原


噶爾丹和成吉思汗相比,差距太大了,成吉思汗是個專業的軍事家,噶爾丹更像是個業餘的流氓。

成吉思汗少年征戰,馳騁疆場,短短數年就統一了蒙古草原,並且建立蒙古國家政權,創建蒙古文字,完善國家制度。當國家政權穩定後,開始對外擴張,先是廢了金和西夏兩個國家的武功,然後揮師西征。經七年西征,成吉思汗為其家族打下了包括中亞,遠到歐洲的克里米亞半島、伏爾加河流域以及多瑙河流域的廣袤結束土地,先後建立了盛極一時的四大汗國。回到汗庭之後,成吉思汗開始發動吞併金、大理和西夏的全面戰爭。雖然,成吉思汗沒有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就病逝了,但是不難看出,他始終走的是一條非常專業化的軍事路線。從而為大元帝國的建立,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噶爾丹劇照)

反觀噶爾丹,26歲之前一直在西藏的喇嘛寺唸經撞鐘,哥哥被其他部落殺死後,以報仇為由還俗。在一部分西藏中貴族的支持下,噶爾丹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當看到侄子媳婦長相誘人、秀色可餐的時候,強行霸佔,並將侄子趕走。在走頭無路的時候投靠了自己的叔叔,當羽翼漸豐的時候,他就搶佔叔叔的地盤兒。被叔叔狠狠的教訓了一頓後,他又請來岳父幫忙報仇。當把叔叔打敗後,他又回過頭來收拾岳父。噶爾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奸詐狡猾、冷血無情,為了利益他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為了利益他任何人又可以出賣。既無道德的底線,又無做人的節操,試想?這樣的一個人去成就大業,老天爺自然不會眷顧。所以,人格的缺失是噶爾丹康熙的第一個原因。

元朝滅亡後,蒙古人被趕到了漠北草原,朱元璋數次派兵圍剿,也沒有消滅北元勢力。朱棣即位後,曾經五徵蒙古,基本上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實質性的效果。所以,蒙古勢力在英宗時期完全不把明朝放在眼裡,土木堡一戰,明朝顏面掃地,國力大衰。而滿清和蒙古一直保持良好的睦鄰關係,雙方之間或是通婚,或是互通有無。皇太極時期,漠南蒙古(內蒙古)已經歸順清朝,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都表示臣服清朝。

康熙三十年,漠北蒙古的三個汗國發生矛盾,因而互起刀兵。於是清朝政府出面調停矛盾各方,康熙皇帝親赴多倫(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主持了歷史上著名的多倫會盟。經過一週時期的撮商,最終三個汗國和解,並表示永遠接受清朝統治。於是康熙皇帝還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還在當地修建了一座匯宗寺,寓意四海之內匯於一統。
(康熙皇帝劇照)


而噶爾丹對多倫會盟是不屑一顧的,依舊是不斷的蠶食漠南及漠北蒙古的土地,發動侵略它們的戰爭,並口出狂言要和康熙平分天下。所以,康熙皇帝御駕親征,決心消滅夜郎自大的噶爾丹。

康熙三十年(1690年),清軍三路出擊,在烏蘭木通遭遇噶爾丹主力,雙方展開激戰。噶爾丹大敗,率二十多騎逃之夭夭。

康熙三十五年,清軍還是三路出擊,昭莫多一戰,噶爾丹依舊大敗,遂率幾十騎亡命天涯。此時噶爾丹已經窮途末路、四面楚歌,但是他依舊冥頑不化,拒不接受清朝招撫。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三徵噶爾丹,大軍抵達寧夏時,噶爾丹左右親信紛紛來降。不久便傳來噶爾丹被部下殺死的消息。五月中旬康熙皇帝勝利回京。眾叛親離、人心盡失是噶爾丹失敗的又一原因。從此,蒙古三部:西蒙古、南蒙古、北蒙古全部歸清朝統治管轄。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噶爾丹的確是一代梟雄,可以說噶爾丹巔峰時期的實力比成吉思汗時期並不弱,統一蒙古多部,後又征服了南疆回部和西邊的哈薩克部落。使原來一個弱小的準格爾部落搖身一變,成為能和沙俄、清帝國分庭抗禮的準格爾汗國。

為啥實力如此強勁的噶爾丹,最後還是敗給了康熙呢?戰爭畢竟不是靠一個人,影響勝負的因素很多。

一、經濟差距。草原遊牧經濟和大清農耕經濟差距較大。打仗是燒錢的,誰錢多誰撐得久。

二、人口數量差距帶來的軍隊數量差距。噶爾丹騎兵短期戰爭看不出來優劣,一旦進入僵持階段,人口數量多的後備軍隊源源不斷。

三、政治上的分封體制以及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權力傳承製度,導致內訌不斷;噶爾丹前線和清軍激戰,大本營卻被自己的侄子給端了。

四、最重要的原因,對手康熙更是千古一帝。康熙的軍事能力或許與噶爾丹不分上下,政治素養可是遠高於噶爾丹,從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打敗噶爾丹,這一系列的功績為康乾盛世打下堅實基礎。下面是1659年康熙帝剛登基,到1721年康熙去世前清朝疆域圖。

如果在中原混戰的時候出現噶爾丹這個梟雄,復刻元朝或許可能。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對手是巔峰時期的清朝皇帝,噶爾丹最終在無盡悲涼中病逝(一說服毒自盡)。


青年史學家


葛兒丹與成吉思汗的環境是不樣的 成吉思汗能成功在於一內部環境.他是真正的統一了蒙古 被蒙古各部所信服 而葛兒丹先不說蒙古各部尚沒有統一 且就算在統治集團裡 內部矛盾也是不斷 二外部環境.成吉思汗時期南宋與金這些年鬥爭不斷,且消耗靡多,戰鬥力不強,給了成吉思汗成長的空間,且金自從入主中原後,軍隊散漫糜費,統計階級安於享樂,而南宋偏安一隅,官場風氣日薄西山,皇帝安於享樂不思進取而反觀康熙,軍隊剛剛從白山黑水中打進中原,軍隊剛經歷戰火的洗禮,餘威猶在,而康熙少年聰慧,銳意進取,你說以一省之力如何撼得動泱泱中國


願用一生護你天真


如果成吉思汗當時遇到的不是一個分裂的互相爭鬥的板塊(金宋西夏大理),而是漢唐清這樣大一統,下場跟葛爾丹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