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同人的社保繳費基數不同?

麥社保

按照我們的法律規定,社保繳費基數的確定方法是按照職工上年度12個月工資的平均額所確定的,包含了加班費各種獎金,但是像獨生子女補貼是不算的。

每個人的應發工資不同,所以確定了他們的繳費基數不一樣。

不過我們國家有規定,社保基數的範圍是在當地公佈的社會平均工資的60%到300%之間浮動。如果我們的應發工資低於60%,那麼我們要按照60%基數繳費,保險的各項費用。如果高於300%,也只能最高按照300%繳費。

其實60%的繳費基數不太合理,完全可以參照最低工資標準,否則會降低最低工資待遇的。

我們的最低工資是兩年一調,但是我們的社保繳費基數是一年一調,而且年年升高。這樣個人金額第二年會比第一年要高不少,扣完職工繳納的社保後,最低工資待遇就會降低。

比如說青島,2016年60%社保繳費基數是2735元,2017年是2946元,如果最低工資標準不變,相當於第二年的到手工資,低了22.1元。這還沒有算公積金。

不過好在青島市2017年將最低工資調整到了1810元,這些年來是保持每年增長一百元的速度,相對於社會平均工資增長10%的速度還是有點低。

另外,有一些單位違法按照最低繳費基數給職工繳費,不按照職工的實際工資。這種情況實際上是風險很大的,如果被勞動監察大隊查實,依據勞動監察條例,要按照瞞報工資金額的1到3倍進行,而且還不是省下社保費的倍數。

即使是靈活就業人員保險,他也是根據每一個人的經濟能力,分為不同的檔次的。

一般來說,青島市是按照60%、80%、100%的社會平均工資分為三檔。上海市是按照60%到300%自行選擇。


所以說,每一個人的繳費基數都可能是不同的。我們的社保待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只要我們交的繳費基數高,退休的待遇也會高,還是有一部分人願意高繳費基數的。


暖心人社

  在社保計算公式中,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對社保繳費的多少起到決定性作用。而很多人一直認為,社保繳費基數是一個固定數值,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導致社保繳費基數不停變動的除了國家政策,還有職工自身的一些原因。


  社保計算公式: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繳費比例=應繳社會保險費


  那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怎麼來的呢?又受什麼影響?實際上,國家為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劃定了一個範圍,以職工上一年的平均工資為根據,從而計算出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

  保險繳費基數計算方法

  (1)當職工平均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當職工平均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當職工平均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佈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為了讓大家更清晰的瞭解到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計算方法,接下來我們舉個老王的栗子(例子)簡單說明一下,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到底是怎麼來的。


  老王的栗子

  根據新人社發【2017】23號文件《關於發佈2017年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通知》,2016年全區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6882元,月平均工資為4740元:

  1、如果老王的月平均工資為15000元,高於當地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4740元300%的14220元,則老王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為14220元。

  2、如果老王的月平均工資為2500元,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4740元60%的2844元,則老王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為2844元

  3、如果老王的月平均工資為7000元,正好在當地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4740元300%—60%之間,也就是說在14220元至2844元之間,老王的工資就是他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重點:在社保五險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的最低繳費基數與其它三險不同,為當地上一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


  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計算並不是很難,而造成大家對它不理解的最大問題,是因為它的的變動。由於職工工資的不斷變動,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


  社保繳費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職工的平均工資收入和當地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在遇到社保繳費出現小幅度的增多或減少時,就不用太驚訝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