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有這樣一群人,

沒有準確的上下班時間,

因為,

他們不是在工作,

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有這樣一群人,

揹著沉重的裝備風裡來雨裡去,

埋頭敲打鍵盤碼字……直到深夜。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有這樣一群人,

拿得了照相機,

扛得了攝像機,

開得了無人機,

簡直就是全能型人才。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木有錯,

他們就是

工作在

新聞戰線最前沿的

“理想守望者”。

↓↓↓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他們上得了樹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上得了“天”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下得了“河”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爬得了梯

在田間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在街邊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會有他們的身影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他是 陳慶國

人稱,泰興廣播電視臺“魯迅先生”

不僅神似,

而且脾氣也像,

經常隔著兩個辦公室都能聽到他一聲“怒吼”

“這個鏡頭應該這樣處理”

……

重要的是

他很有才

曾多次獲得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他是一位在新聞戰線上工作了近30年的老兵,毫不誇張地說,他見證了新聞媒體的發展。

在他看來,一篇好的新聞容不得半點瑕疵。

THE END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畢業我們不分手,攜手一起做新聞”

他們既是同事,也是我們圈子有名的“夫妻檔”之一,更是比較特殊的一對,因為胡新芳是連雲港人,為了追尋愛情和事業,她來到了周偉的家鄉——泰興。

周偉在電視圈,胡新芳在報紙圈,他們包攬了兩大主媒,所以每次見到他們總是風風火火,不是趕著出去採訪,就是忙著回來寫稿。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同是一個職業對夫妻倆來說挺好的,因為能互相理解和支持對方的工作,有時採訪同類型的題材,他們會討論各自的報道手法。但對於家庭來說,兩人忙碌的同時,無暇陪伴孩子,有時遇到重大活動,節假日兩個人都無法陪伴孩子。雖然這種矛盾以及採訪的瑣碎會令他們疲憊,但更多時候會收穫種種感動,看到多少次大事件都有自己的身影和汗水,他們忙併快樂著。用他倆的話說:既然兩人都選擇了這一行,那就得做一行敬一行愛一行。

THE END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

正在夜間拍攝的小夥子叫李帥,

是典型的90後,

看起來大大咧咧,

還有點“夯”,

別看這樣,

他工作起來可一點都不含糊。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在單位,同事也把他當成個小弟弟,每次看到他在辦公室碼字,同事會經常跟他開玩笑:“小夥子,趕緊去找對象、趕緊去約會……”但他總是嘻嘻哈哈地說,稿子還沒寫完呢、片子還沒剪呢……

他笑笑說,是蹲守、堅持。

他正是用自己的真誠和這股“夯”氣,走進群眾、服務群眾,為他們帶去更多更真實的愛。所以他用新聞這種方式告訴大家,要相信真誠、相信希望、相信愛。

關於自己的愛情,哈哈,他說,順其自然就好……

THE END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他們上山下鄉、酷暑嚴寒,

哪裡有需要,

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熬夜、加班、趕稿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四處尋找一手新聞源

晝夜飛速趕赴報道現場

更是工作中的常態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他們,

足跡遍佈泰興大街小巷,

聲音傳遍千家萬戶。

獻給鏡頭後的我們,節日快樂!我們是記者……

↓↓↓↓↓↓↓↓↓

點擊此處會更精彩

結 語

文字:郭耀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