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恆星與最小黑洞相遇會怎樣?

商所

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話很意思,說的是弱肉強食這個道理。那麼我們最大恆星與黑洞到底誰強誰群?他們相遇又會怎樣。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拿最大恆星與最小黑洞來做個比較。

首先,最小黑洞是美國科學家於銀河系中心天蠍座發現,其質量約是太陽質量的14倍。距離地球約28000光年。比這小的黑洞有嗎?肯定有,不過理論上這種黑洞是不存在的。科學家也從沒發現過。黑洞是由大質量恆星死亡塌縮而成,其質量足夠大,壓力足夠強才能塌縮為黑洞。小質量恆星如我們的太陽連塌縮成中子星的資格都沒有,只能成為白矮星。大的才可能成為中子星,只有壓力大到壓碎中子,才能成為黑洞。


黑洞的質量越來越小時,說明它離滅亡也不遠了。質量越小它的溫度會越來越高。這樣,當黑洞損失質量時,它的溫度和發射率增加,因而它的質量得更快。這種“霍金輻射”對大多數黑洞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大黑洞輻射的比較慢,而小黑洞則以極高的速度輻射能量,直到黑洞的爆炸。於一個太陽質量的黑洞,大約要1x10^66年才能蒸發殆盡;相當於一顆小行星質量的黑洞會在1x10^-21秒內蒸發得乾乾淨淨。所以再小的黑洞至少目前非它莫屬。


目前發現的最大恆星是R136a,是一顆藍特超巨星,是目前在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這顆恆星的質量是由謝菲爾德大學的天文學家測量的,估計是265太陽質量這顆恆星也列名在最亮恆星列表中,亮度是太陽的870萬倍位於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中。或許以後隨著科技進步,我們能發現更大的恆星。




好了,知道了二者,我們就可以對二者進行比較了。誰大誰小。一眼就能看出。那麼,是不是小的黑洞就會敗陣下來呢?非也。我看到這個題目也看了許多的回答,都是說黑洞小吃不下恆星。其實是不對的。

黑洞是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特殊天體,以至於它的吸引力是連光線都無法逃逸的。最重要的是,黑洞會成長,它成長的來源只有吞噬。雖然這顆恆星足夠巨大,可與黑洞,還不是一個級別,至少形態不是一個級別。(黑洞也是由塌縮恆星而來)

當恆星接近黑洞時,哪怕黑洞再小,以黑洞無限大的密度它是無法撕碎黑洞的。相反,黑洞可以把有限密度的恆星層層撕碎,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從而把它的物質壓縮歸為己有。從而質量不斷變大。直到最後完全吞噬。

所以,當質量最大恆星遇到最小黑洞時,也只有毀滅一途。(個人看法,)


良良引力波

最大恆星當然是R136a1恆星莫屬了,這是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大恆星,位於劍魚座30中R136超星團中。一顆R136a1恆星相當於260多顆太陽,比一些黑洞的質量都大,亮度也是太陽的800多萬倍。這裡說的黑洞一般指代恆星級黑洞,這是宇宙中現存的比較小的黑洞,此類黑洞質量大約是10倍太陽質量左右,2007年在M33星系中發現了1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由此看出,恆星級黑洞的質量一般在十多倍太陽質量,而R136a1恆星質量達到太陽的260多倍。

如果R136a1恆星遇到恆星級黑洞,那麼黑洞肯定將R136a1恆星的物質吸積,想都不用想,黑洞也是通過吞噬天體物質增加自己的質量。並不會因為黑洞質量小而不吞噬了,吸積效應規範存在於黑洞行為中。那麼問題中最小黑洞,估計它遇到R136a1恆星,那還是恆星牛逼一些。因為最小黑洞的理解,應該是那些短暫存在的黑洞,它們連自己都無法長時間維持,何況吸積物質了。

根據霍金輻射理論,黑洞質量越小,溫度就越高,輻射也更加迅猛,最終連自己都無法維持輻射,導致蒸發現象更加劇烈,質量大量丟失,最後黑洞也不存在了。因此,最小黑洞遇到R136a1恆星,那還是R136a1恆星贏了。如果R136a1恆星遇到的是黑洞家族中正常的選手,比如小兒科級的恆星級黑洞,那麼還是後者勝利。目前恆星級黑洞與超大質量黑洞之間還存在一個謎,科學家很少發現中等質量黑洞,這將是黑洞研究領域下一個突破口。


太空伊卡洛斯

江湖上,獨孤求敗是無敵的神話。宇宙中,黑洞是無敵的存在。

獨孤求敗創造了一套"獨孤九劍",破盡天下一切武功招式,任你是少林達摩掌,武當兩儀劍,崆峒七傷拳,華山紫霞功,面對"獨孤九劍",都不堪一擊。獨孤求敗就是武林中的神話,睥睨群雄,所向無敵,沒有一個對手可以在他的劍下可以走過10招。獨孤求敗到了晚年,內力大進,武學造詣已達天人之境,已經不拘泥於劍招,一花一葉皆可傷敵。獨孤求敗就是武林第一高手,無敵的存在。

而黑洞,就是宇宙之中的"獨孤求敗"。黑洞之威能,已經達到了扭曲時間,破碎虛空的境界,即使再小,也可以秒殺恆星。恆星雖大,不過是虛張聲勢,又如何能夠與黑洞宇宙爭鋒?假設恆星是一面紙,黑洞就是可以輕易射穿紙的子彈。區區恆星,在黑洞面前,就如同冰雪遇見了熾熱的岩漿,根本無力抵抗黑洞神威。可以這樣說,在廣漠的宇宙空間之中,沒有任何存在可以抵抗黑洞的力量。黑洞就是宇宙的君王,是無敵的存在。

黑洞是如此的強大,沒有任何一種力量可以消滅它!即使是同為黑洞,也一樣不能消滅它。黑洞遇見黑洞,只能發生融合,增加它的面積,但不能消滅其存在。恆星體積那麼大的反物質炸彈,也不能摧毀黑洞分毫。黑洞是物理學上的未解之謎,無數宇宙學家為它神魂顛倒,想一窺其究竟而不可得。我們甚至不能直接看見黑洞,而是通過黑洞附近的引力擾動而推測它的存在。由於吸收的物質越來越多,黑洞會越來越大,然後和其他黑洞合併。萬萬億年後,宇宙中一片清冷,只有少數幾個黑洞懸浮在寂靜的空間。黑洞也會蒸發,即"霍金輻射"現象,這種過程會極其緩慢,當黑洞最後蒸發殆盡,意味著宇宙的最後落幕。


懷疑探索者

首先,最大恆星是能量集合體,既能量星系團。最小黑洞是什麼?只是一個圍住比芝麻(就這麼小吧,再小沒法形容了)還小的“恆星”的“能量變物質現場”。

黑洞2016年霍金已三改其口,黑洞改灰洞……灰洞最後要爆炸……其實沒有黑洞……

總之,他是在改正錯誤,在為我拍的“玻璃質透明含晶隕石”裡,“無中生有”“能量變物質”的照片做解說。……不說不行……因隕石證據頂著霍金的腰,……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玻璃質透明含晶隕石裡的故事。一個汽泡(微流星)在外部能量場做甪下,展現了宇宙大爆炸“能量變物質”的過程。從汽泡內變化,“無中生有”變出晶體花,最後爆炸成照片中那樣,……在這些照片面前……霍金還能說什麼?……只能按著隕石說,因這才是宇宙真實發生過的故事。

玻璃質透明含晶隕石裡還有更多宇宙的故事,敬清關注。

所以,恆星星系中包含有若干個小黑洞,它們不過一步步的蠶食著恆星的能量,把能量變成物質……變成像地球這樣的行星……


大連富麗庭隕工周

哈哈!異想天開的胡扯一下,反正目前也沒有人能夠驗證。

恆星與黑洞(我比較認可霍老頭的灰洞說法),都是宇宙中物質或能量存在的形態。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轉化理論,恆星可以看做宇宙間可觀測質量或能量的的穩定態,黑洞可以看做是處於質能轉化過程中的不穩定態。

最大恆星,或許就是大爆炸過程中,運氣比較好的物質,聚集的距離比較近,沒有四分五裂,形成了龐大的軀體,當然也有比較大的份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宇宙萬物,都有產生、成長、湮滅的過程,恆星如此,黑洞也一樣,猶如草原上的大象與獅子。最小黑洞,或許就是剛出生的黑洞,需要補充星雲來成長,只要它能夠得著。當然,小黑洞靠近大黑洞,也可能被吞噬掉。或許比喻不恰當,食草的幹不過吃肉的,最大恆星遇到最小黑洞,肯定是黑洞把恆星慢慢吃掉,小黑洞慢慢長大。除非,恆星跑得足夠快,與黑洞擦肩而過,逃過一劫。

借用時下比較熱的詞彙,量子糾纏。在我看來,量子糾纏,雙胞胎心理感應,就好比完美無瑕得咬合在一起的兩個齒輪,從平視的角度看,一個順時針方向轉動,另一個必定逆時針轉動,只不過量子這些微觀小玩意兒,沒有齒輪中心軸承的制約,運動的比較隨意,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只有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之間才會相互制約。在兩個齒輪之間,按偶數倍的增加看不見的隱形齒輪,進行糾纏分發,當一個轉動時,另一個也必定按相反方向轉動。背靠背的雙胞胎,一個往前邁一步,另一個也必定相反方向邁一步。呵呵!糾纏嘛,量子化嘛!

量子糾纏現象的存在,說明物質之間存在相互作用,不管它是場、暗物質,還是其它什麼事物,總之它在那裡,它無處不在,只是人們目前無法測定和識別。黑洞也一樣,雖然它胃口大的驚人,可以吞噬一切人們可觀測的物質和能量,連光也不放過,但在黑洞消化之後,也必定會釋放出看不見的物質和能量,所有我比較喜歡灰洞的說法,雖然黑洞已經先入為主了。黑洞有產生、成長的過程,也必定有消亡的結局。呵呵,不都說撐死膽大的嘛!從一定角度來看,黑洞跟水中的漩渦,一樣一樣滴。

最後,閒著無聊,以上純屬胡扯,儘管噴,別當真。


紅五星閃閃亮

每一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黑洞,因為質量引力太強大,在能夠把光線也吸過去的距離,光線也無法逃脫,所以大小無從得知,科學家只能根據星系大小來大體計算中心黑洞的質量,一顆黑洞能帶動幾百億或幾萬億甚至更多的恆星圍著它在自己的軌道上公轉,你們想想它的質量有多大,一些恆星只能帶動自己的行星,再大的恆星都無法和黑洞相提並論,我認為黑洞不會嚮往拋射物質,除非兩個星系碰撞的瞬間,在巨大的能量下向外拋射物質,所以說再大的恆星靠近它就被它吞入,變成它的物質


寵辱不驚89735491

從理論講,最大的恆星不過太陽質量的150倍,但是最小的黑洞卻好像無下限,有一種原生黑洞的質量還沒有地球大,然而據說功能強大的歐洲電子對撞機在撞擊一些粒子的時候,竟然能撞出一些極其微小的黑洞來,但是這些黑洞只能存在幾個普朗克秒就會被蒸發掉。



而從天文觀測來看,目前已知最大的恆星為R136a1,這顆恆星的質量據說竟然相當於太陽的265倍,而發現的最小的黑洞則是位於天蠍座的一個只有太陽14倍質量的黑洞,那麼如果讓這兩個天體撞在一起,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景呢?


一般理論認為,黑洞的消失只能靠它自身的輻射蒸發,而對於物質,卻是來者不拒,這也是黑洞能在恆星內部形成的原因,當大質量恆星在形成黑洞,發生超新星爆發的時候,那一瞬間,會有極其巨量的物質進入黑洞裡面,然而黑洞卻照單全收,所以黑洞並不懼怕質量過多東西砸過來,那麼當R136a1和這個14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相遇的時候,理論上這個黑洞會不斷的吸收這顆巨大恆星上的物質,甚至最終會鑽入到這顆恆星裡面去吸收,最終形成一個更大質量的黑洞。


按理論推算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R136a1這個恆星的質量已經相當於太陽的265倍了,當它發生超新星爆發的時候,本身就會成為一個黑洞,所以當它遇到一個黑洞的時候,兩者的質量相加就更大了,同樣會融合成一個黑洞了。


人類的方向

這種燒腦的問題,我比較喜歡,因為人類到現在都是用望遠鏡觀測,而後開始胡亂猜測,黑洞是什麼,最大恆星是什麼,相遇又會怎麼樣,我來科普一下,宇宙知識,和你想象的不同,暗物質聚集而形成的一塊區域,人類稱為黑洞,其實只是暗物質聚集區,任何物質遇到暗物質會發生湮滅,並釋放出阿爾法射線,好了開始解釋最大恆星遇到小黑洞的情況,在7500萬年前,天狼星的一顆 編號9527的恆星在天狼星外圍遇到,暗物質聚集區,9527被暗物質湮滅12%的質量並釋放出強大的阿爾法射線,9527星球被推離原有軌道,並加速推進入天狼星星雲中,好了,暗物質黑洞是 各個星系形成的保護力量,當恆星遠離軌道離開星系時,遇到暗物質黑洞就會被退回,原有的星系。

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我是天狼星過來的智慧星人類


清請情感

宇宙中的黑洞,就好比海洋中的漩渦,海洋由於各個洋塊受引力不同、溫度差異、板塊運動等,形成很多股洋流,這些洋流一旦相遇到一起,就形成了漩渦,物質小的會被捲進漩渦,埋人水底,如果物質大過了漩渦,進入漩渦時它就會阻斷漩渦,要麼此漩渦消失,要麼以他為中心,洋流圍著他旋轉。黑洞也一樣,它的形成也是由宇宙中的星雲帶,恆星系等相互吸引,經過很多年運行到了一起,因為星雲和星系都具有強大能量,幾股勢力碰撞到一起,在宇宙中就形成一個強大的漩渦,這個漩渦一般的恆星都會被捲進去撕裂銷燬,只有黑洞碰上星系時,內部強度會逐漸變弱,形成新的星系,我們銀河系的前身就是一個黑洞,吸入巨大的星系演變而來


皮特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