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恒星与最小黑洞相遇会怎样?

商所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很意思,说的是弱肉强食这个道理。那么我们最大恒星与黑洞到底谁强谁群?他们相遇又会怎样。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拿最大恒星与最小黑洞来做个比较。

首先,最小黑洞是美国科学家于银河系中心天蝎座发现,其质量约是太阳质量的14倍。距离地球约28000光年。比这小的黑洞有吗?肯定有,不过理论上这种黑洞是不存在的。科学家也从没发现过。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塌缩而成,其质量足够大,压力足够强才能塌缩为黑洞。小质量恒星如我们的太阳连塌缩成中子星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成为白矮星。大的才可能成为中子星,只有压力大到压碎中子,才能成为黑洞。


黑洞的质量越来越小时,说明它离灭亡也不远了。质量越小它的温度会越来越高。这样,当黑洞损失质量时,它的温度和发射率增加,因而它的质量得更快。这种“霍金辐射”对大多数黑洞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大黑洞辐射的比较慢,而小黑洞则以极高的速度辐射能量,直到黑洞的爆炸。于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大约要1x10^66年才能蒸发殆尽;相当于一颗小行星质量的黑洞会在1x10^-21秒内蒸发得干干净净。所以再小的黑洞至少目前非它莫属。


目前发现的最大恒星是R136a,是一颗蓝特超巨星,是目前在巨大质量恒星列表中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这颗恒星的质量是由谢菲尔德大学的天文学家测量的,估计是265太阳质量这颗恒星也列名在最亮恒星列表中,亮度是太阳的870万倍位于大麦哲伦星系的蜘蛛星云中。或许以后随着科技进步,我们能发现更大的恒星。




好了,知道了二者,我们就可以对二者进行比较了。谁大谁小。一眼就能看出。那么,是不是小的黑洞就会败阵下来呢?非也。我看到这个题目也看了许多的回答,都是说黑洞小吃不下恒星。其实是不对的。

黑洞是一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特殊天体,以至于它的吸引力是连光线都无法逃逸的。最重要的是,黑洞会成长,它成长的来源只有吞噬。虽然这颗恒星足够巨大,可与黑洞,还不是一个级别,至少形态不是一个级别。(黑洞也是由塌缩恒星而来)

当恒星接近黑洞时,哪怕黑洞再小,以黑洞无限大的密度它是无法撕碎黑洞的。相反,黑洞可以把有限密度的恒星层层撕碎,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从而把它的物质压缩归为己有。从而质量不断变大。直到最后完全吞噬。

所以,当质量最大恒星遇到最小黑洞时,也只有毁灭一途。(个人看法,)


良良引力波

最大恒星当然是R136a1恒星莫属了,这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大恒星,位于剑鱼座30中R136超星团中。一颗R136a1恒星相当于260多颗太阳,比一些黑洞的质量都大,亮度也是太阳的800多万倍。这里说的黑洞一般指代恒星级黑洞,这是宇宙中现存的比较小的黑洞,此类黑洞质量大约是10倍太阳质量左右,2007年在M33星系中发现了15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由此看出,恒星级黑洞的质量一般在十多倍太阳质量,而R136a1恒星质量达到太阳的260多倍。

如果R136a1恒星遇到恒星级黑洞,那么黑洞肯定将R136a1恒星的物质吸积,想都不用想,黑洞也是通过吞噬天体物质增加自己的质量。并不会因为黑洞质量小而不吞噬了,吸积效应规范存在于黑洞行为中。那么问题中最小黑洞,估计它遇到R136a1恒星,那还是恒星牛逼一些。因为最小黑洞的理解,应该是那些短暂存在的黑洞,它们连自己都无法长时间维持,何况吸积物质了。

根据霍金辐射理论,黑洞质量越小,温度就越高,辐射也更加迅猛,最终连自己都无法维持辐射,导致蒸发现象更加剧烈,质量大量丢失,最后黑洞也不存在了。因此,最小黑洞遇到R136a1恒星,那还是R136a1恒星赢了。如果R136a1恒星遇到的是黑洞家族中正常的选手,比如小儿科级的恒星级黑洞,那么还是后者胜利。目前恒星级黑洞与超大质量黑洞之间还存在一个谜,科学家很少发现中等质量黑洞,这将是黑洞研究领域下一个突破口。


太空伊卡洛斯

江湖上,独孤求败是无敌的神话。宇宙中,黑洞是无敌的存在。

独孤求败创造了一套"独孤九剑",破尽天下一切武功招式,任你是少林达摩掌,武当两仪剑,崆峒七伤拳,华山紫霞功,面对"独孤九剑",都不堪一击。独孤求败就是武林中的神话,睥睨群雄,所向无敌,没有一个对手可以在他的剑下可以走过10招。独孤求败到了晚年,内力大进,武学造诣已达天人之境,已经不拘泥于剑招,一花一叶皆可伤敌。独孤求败就是武林第一高手,无敌的存在。

而黑洞,就是宇宙之中的"独孤求败"。黑洞之威能,已经达到了扭曲时间,破碎虚空的境界,即使再小,也可以秒杀恒星。恒星虽大,不过是虚张声势,又如何能够与黑洞宇宙争锋?假设恒星是一面纸,黑洞就是可以轻易射穿纸的子弹。区区恒星,在黑洞面前,就如同冰雪遇见了炽热的岩浆,根本无力抵抗黑洞神威。可以这样说,在广漠的宇宙空间之中,没有任何存在可以抵抗黑洞的力量。黑洞就是宇宙的君王,是无敌的存在。

黑洞是如此的强大,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消灭它!即使是同为黑洞,也一样不能消灭它。黑洞遇见黑洞,只能发生融合,增加它的面积,但不能消灭其存在。恒星体积那么大的反物质炸弹,也不能摧毁黑洞分毫。黑洞是物理学上的未解之谜,无数宇宙学家为它神魂颠倒,想一窥其究竟而不可得。我们甚至不能直接看见黑洞,而是通过黑洞附近的引力扰动而推测它的存在。由于吸收的物质越来越多,黑洞会越来越大,然后和其他黑洞合并。万万亿年后,宇宙中一片清冷,只有少数几个黑洞悬浮在寂静的空间。黑洞也会蒸发,即"霍金辐射"现象,这种过程会极其缓慢,当黑洞最后蒸发殆尽,意味着宇宙的最后落幕。


怀疑探索者

首先,最大恒星是能量集合体,既能量星系团。最小黑洞是什么?只是一个围住比芝麻(就这么小吧,再小没法形容了)还小的“恒星”的“能量变物质现场”。

黑洞2016年霍金已三改其口,黑洞改灰洞……灰洞最后要爆炸……其实没有黑洞……

总之,他是在改正错误,在为我拍的“玻璃质透明含晶陨石”里,“无中生有”“能量变物质”的照片做解说。……不说不行……因陨石证据顶着霍金的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玻璃质透明含晶陨石里的故事。一个汽泡(微流星)在外部能量场做甪下,展现了宇宙大爆炸“能量变物质”的过程。从汽泡内变化,“无中生有”变出晶体花,最后爆炸成照片中那样,……在这些照片面前……霍金还能说什么?……只能按着陨石说,因这才是宇宙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玻璃质透明含晶陨石里还有更多宇宙的故事,敬清关注。

所以,恒星星系中包含有若干个小黑洞,它们不过一步步的蚕食着恒星的能量,把能量变成物质……变成像地球这样的行星……


大连富丽庭陨工周

哈哈!异想天开的胡扯一下,反正目前也没有人能够验证。

恒星与黑洞(我比较认可霍老头的灰洞说法),都是宇宙中物质或能量存在的形态。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理论,恒星可以看做宇宙间可观测质量或能量的的稳定态,黑洞可以看做是处于质能转化过程中的不稳定态。

最大恒星,或许就是大爆炸过程中,运气比较好的物质,聚集的距离比较近,没有四分五裂,形成了庞大的躯体,当然也有比较大的份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宇宙万物,都有产生、成长、湮灭的过程,恒星如此,黑洞也一样,犹如草原上的大象与狮子。最小黑洞,或许就是刚出生的黑洞,需要补充星云来成长,只要它能够得着。当然,小黑洞靠近大黑洞,也可能被吞噬掉。或许比喻不恰当,食草的干不过吃肉的,最大恒星遇到最小黑洞,肯定是黑洞把恒星慢慢吃掉,小黑洞慢慢长大。除非,恒星跑得足够快,与黑洞擦肩而过,逃过一劫。

借用时下比较热的词汇,量子纠缠。在我看来,量子纠缠,双胞胎心理感应,就好比完美无瑕得咬合在一起的两个齿轮,从平视的角度看,一个顺时针方向转动,另一个必定逆时针转动,只不过量子这些微观小玩意儿,没有齿轮中心轴承的制约,运动的比较随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有处于纠缠状态的量子之间才会相互制约。在两个齿轮之间,按偶数倍的增加看不见的隐形齿轮,进行纠缠分发,当一个转动时,另一个也必定按相反方向转动。背靠背的双胞胎,一个往前迈一步,另一个也必定相反方向迈一步。呵呵!纠缠嘛,量子化嘛!

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说明物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管它是场、暗物质,还是其它什么事物,总之它在那里,它无处不在,只是人们目前无法测定和识别。黑洞也一样,虽然它胃口大的惊人,可以吞噬一切人们可观测的物质和能量,连光也不放过,但在黑洞消化之后,也必定会释放出看不见的物质和能量,所有我比较喜欢灰洞的说法,虽然黑洞已经先入为主了。黑洞有产生、成长的过程,也必定有消亡的结局。呵呵,不都说撑死胆大的嘛!从一定角度来看,黑洞跟水中的漩涡,一样一样滴。

最后,闲着无聊,以上纯属胡扯,尽管喷,别当真。


红五星闪闪亮

每一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黑洞,因为质量引力太强大,在能够把光线也吸过去的距离,光线也无法逃脱,所以大小无从得知,科学家只能根据星系大小来大体计算中心黑洞的质量,一颗黑洞能带动几百亿或几万亿甚至更多的恒星围着它在自己的轨道上公转,你们想想它的质量有多大,一些恒星只能带动自己的行星,再大的恒星都无法和黑洞相提并论,我认为黑洞不会向往抛射物质,除非两个星系碰撞的瞬间,在巨大的能量下向外抛射物质,所以说再大的恒星靠近它就被它吞入,变成它的物质


宠辱不惊89735491

从理论讲,最大的恒星不过太阳质量的150倍,但是最小的黑洞却好像无下限,有一种原生黑洞的质量还没有地球大,然而据说功能强大的欧洲电子对撞机在撞击一些粒子的时候,竟然能撞出一些极其微小的黑洞来,但是这些黑洞只能存在几个普朗克秒就会被蒸发掉。



而从天文观测来看,目前已知最大的恒星为R136a1,这颗恒星的质量据说竟然相当于太阳的265倍,而发现的最小的黑洞则是位于天蝎座的一个只有太阳14倍质量的黑洞,那么如果让这两个天体撞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情景呢?


一般理论认为,黑洞的消失只能靠它自身的辐射蒸发,而对于物质,却是来者不拒,这也是黑洞能在恒星内部形成的原因,当大质量恒星在形成黑洞,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时候,那一瞬间,会有极其巨量的物质进入黑洞里面,然而黑洞却照单全收,所以黑洞并不惧怕质量过多东西砸过来,那么当R136a1和这个14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相遇的时候,理论上这个黑洞会不断的吸收这颗巨大恒星上的物质,甚至最终会钻入到这颗恒星里面去吸收,最终形成一个更大质量的黑洞。


按理论推算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R136a1这个恒星的质量已经相当于太阳的265倍了,当它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时候,本身就会成为一个黑洞,所以当它遇到一个黑洞的时候,两者的质量相加就更大了,同样会融合成一个黑洞了。


人类的方向

这种烧脑的问题,我比较喜欢,因为人类到现在都是用望远镜观测,而后开始胡乱猜测,黑洞是什么,最大恒星是什么,相遇又会怎么样,我来科普一下,宇宙知识,和你想象的不同,暗物质聚集而形成的一块区域,人类称为黑洞,其实只是暗物质聚集区,任何物质遇到暗物质会发生湮灭,并释放出阿尔法射线,好了开始解释最大恒星遇到小黑洞的情况,在7500万年前,天狼星的一颗 编号9527的恒星在天狼星外围遇到,暗物质聚集区,9527被暗物质湮灭12%的质量并释放出强大的阿尔法射线,9527星球被推离原有轨道,并加速推进入天狼星星云中,好了,暗物质黑洞是 各个星系形成的保护力量,当恒星远离轨道离开星系时,遇到暗物质黑洞就会被退回,原有的星系。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我是天狼星过来的智慧星人类


清请情感

宇宙中的黑洞,就好比海洋中的漩涡,海洋由于各个洋块受引力不同、温度差异、板块运动等,形成很多股洋流,这些洋流一旦相遇到一起,就形成了漩涡,物质小的会被卷进漩涡,埋人水底,如果物质大过了漩涡,进入漩涡时它就会阻断漩涡,要么此漩涡消失,要么以他为中心,洋流围着他旋转。黑洞也一样,它的形成也是由宇宙中的星云带,恒星系等相互吸引,经过很多年运行到了一起,因为星云和星系都具有强大能量,几股势力碰撞到一起,在宇宙中就形成一个强大的漩涡,这个漩涡一般的恒星都会被卷进去撕裂销毁,只有黑洞碰上星系时,内部强度会逐渐变弱,形成新的星系,我们银河系的前身就是一个黑洞,吸入巨大的星系演变而来


皮特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