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種植當年投產,畝產5000斤的桃園是怎麼種出來的?

當年種植當年投產,畝產5000斤的桃園是怎麼種出來的?

在遼寧省普蘭店市雙塔鎮雙塔村林屯,成片的溫室大棚裡一片豐收的喜悅,矮矮的桃樹上結滿了紅豔豔的油桃。2016年,宋儉紅在12個本來種植西紅柿的溫室大棚中種起了桃樹,採用的種植模式與我們平常見到的桃樹種植大有不同,起碼有7大特點:早、矮、密、快、多、尖、高。

當年種植當年投產,畝產5000斤的桃園是怎麼種出來的?

“早”,指成熟期早。3月中下旬的東北尚未開春,露地還能看到冰封的景色,而溫室裡的中油4號和126油桃都已經光鮮紅潤,不久就能採摘上市,跟當地的溫室櫻桃一樣,都稱得上是國內上市最早的果品。

當年種植當年投產,畝產5000斤的桃園是怎麼種出來的?

“矮”,指樹形矮。這裡的桃樹不是我們平常見到的那種2米多高、喬木化的桃樹,而是隻有齊腰高度、灌木形態的桃樹。別的桃樹需要抬頭作業,這裡的桃樹需要彎腰作業。沒有主枝,沒有側枝,每株桃樹只保留6-10根的結果枝,相互之間不交叉、不遮陰。

當年種植當年投產,畝產5000斤的桃園是怎麼種出來的?

“密”,指種植密。每個佔地1.1畝的溫室大棚大約種有600多株桃樹,株行距1米×1米。每年4月20日採摘結束,4月下旬剪掉全部結果枝,讓其重新萌發,待新梢長成後,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間用多效唑控梢控冠,促進花芽形成。

當年種植當年投產,畝產5000斤的桃園是怎麼種出來的?

“快”,指投產快。按照宋儉紅的說法,這種種植模式是“當年種植,當年結果。”2016年春栽植,萌芽後每株樹選留4-6根枝條,2017年春就開始投產,第一年的畝產量就達到了3500斤。而傳統的模式見效慢,前面兩年都沒有經濟效益,4-5年後才能進入豐產期。

當年種植當年投產,畝產5000斤的桃園是怎麼種出來的?

“多”,指結果多。我隨機數了3棵桃樹,第一棵桃樹有8根結果枝,每根結果枝最少的著生3個果實,最多的著生7個果實,共結桃35個;另外兩株桃樹都是6根結果枝,結桃32個。今年的畝產量約5000斤。接下去幾年將進入盛產期,平均畝產量能達到6000-7000斤。

當年種植當年投產,畝產5000斤的桃園是怎麼種出來的?

“尖”,指果形尖。這裡的桃子形狀特別尖,不同於本來的品種特點。原因是花期採用赤黴素(920)替代蜜蜂授粉坐果,一般需要噴2-3次,時間在盛花期(花開50%-100%)。我品嚐了一下,品質不咋樣,但這個時間段上市的桃子是可以不講品質的,能吃出甜味和桃味就可以了。

當年種植當年投產,畝產5000斤的桃園是怎麼種出來的?

“高”,指效益高。由於成熟早,桃子售價早,去年包園價8.5元/斤,單棚產值5萬元;今年的價格有所下跌,包園價6.5元/斤,預計單棚產值3萬元。成本在7000-8000元,包括租賃費、人工費和薄膜、肥料、農藥等農資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