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收了學生手機,學生以跳樓威脅老師,但手沒有扶好欄杆摔下去死亡是誰的責任?

石福晉

這種情況當然是老師的責任了。

誰讓老師要收了學生手機呢?而且學生髮生意外死亡了,不是老師的責任也成了老師的責任,這位老師悲劇了。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兩個問題:


第一,現在的學生除了學習書本知識外,還學了些什麼?該學的沒學,盡學了些撒潑打滾的招數。手機被收了就以死威脅,沒有一點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這樣的學生,學習再好也沒用。


第二,老師在管學生的時候一定要先了解學生情況,包括性格等方面,像這樣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學生,收他手機幹嘛?沒事找事,這回攤上事了,本來是對學生負責,現在變成了要承擔責任,何苦來哉!

一個鮮活的生命又消失了,學生各種死亡事件層出不窮,這是教育的失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忽略了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培養。

(圖片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


深悟淺談

我是教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問題問的是老師收了手機,學生要挾老師結果弄巧成拙,摔下樓去當場死亡,責任誰來負?看了幾個回答,看完後覺得他們回答得含含糊糊,不知所云!

我推斷在現在的形式下從法律角度來說這個責任學校來承擔,但是從深層次的原因來看責任應該有家長自己來承擔!為什麼呢?

首先,學校已經成了無限責任公司,只要學生來到學校,不管學生多麼頑劣,他們自己惹下天大的禍端,一切責任都要有學校來承擔,學校已經成為了弱勢群體!這樣是事情太多了,本來看來和學校無關的事,都要有學校來承擔。比如學生病了,家長告到了法院說孩子生病是因為在學校讓蚊子給咬了!結果學校還真的賠償了!

這是客觀原因,蚊子學校可以用殺蟲劑控制,最難控制的是這惹是生非的熊孩子!我們學校有個高姓學生,課間操不出去,老師教育他去就是不去,老師無法讓他在屋裡待著,結果他在教師把拖布往樓下扔,砸到了別人,結果大家知道責任是學校的,學校管理有問題!老師很茫然,我該怎麼管,他不去做操,老師說不聽,我不能拽他,拽他老師就犯錯誤了!老師又不能天天跟著他,還有那麼多學生在外面做操!就是沒有其他學生,老師也不是他私人教師啊,不能天天跟著他啊!



大家想一想吧!這都是教師的責任!何況老師沒收了他的手機,法律不允許沒收學生手機,誰讓你沒收的,那是他私有財產,你只能教育!老師的責任是跑不了,你攤上事了,你攤上大事了!


第二,學生沉迷遊戲,只是自己不能自拔,他的人在手機在,人亡手機亡的精神是誰培養的?是家長!你為了自己安靜,自己清閒就給孩子一個手機,你為了寵溺孩子,他的什麼要求都答應,要手機給手機!

有句話說得好,要想毀掉一個孩子給他一部手機吧!

孩子死亡大家都為你悲痛,你把罪責轉嫁到老師身上,其實你才是罪魁禍首,你孩子的死,你罪責難逃!


松高尋鶴



西門觀點:做老師太難了。學生本人和家長或監管人負主要責任,老師負管理不善責任。當然還要株連校長等有關人員。

這題主的問題明顯是假設事件,但現實中的確會發生這樣的‘’坑師‘’的事。就按假設事件回答吧。

1、如果是大學生,不存在沒收手機事件,因為,大學生是成年人,允許在校內帶手機。因此,題主假設的應該是中小學生。

2、根據《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規定,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是其父母,學校規定,中小學生進校園不允許帶手機,父母應該清楚,如果學生把手機帶進學校,特別是帶進課堂,家長有責任,老師有權暫時代為保管。



所以,老師沒收學生的手機代為保管沒有錯,最多是管理方法問題,學生以跳樓自殺威脅老師,責任在自己,而且是威脅和要挾,並非真的自殺,而後來不小心手沒抓穩失手摔下死亡,主要責任在學生自己和家長。

當事老師有一定責任,也只是管理不善,疏導不力,不會有更大的責任。

如果這個事件老師要負主要責任,那誰還願意做老師?誰還敢做老師?那隻能是教育的悲哀!



如今,師道尊嚴被消解一空,老師成為砧板上魚,任人宰割,無論學生犯什麼錯,都不敢批評,更不敢懲戒,稍有不慎,就會被告上法庭。教師職業幾乎成為最危險的職業。

國家確實應該出臺更為細緻的法律規定,保障教師和學生的合法權益,出了事有法可依,不能讓幾百萬教師再寒心了!

謝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門白甫

作為已上高三的大孩子,竟然因沒收了手機而威脅老師要跳樓,可見在這孩子心裡,手機是等同於生命的。機在我在,機亡我亡!學生沉迷手機到了這個地步,拿走手機的即使不是老師,是父母、同學抑或其他人,悲劇還是會發生。



暗香想起這樣一句話:要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

首先,很多學校都是明令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的。

基礎教育階段,很多學校都不準學生帶手機進校園,進課堂,學校醒目位置都會貼有警示貼。學校之所以這麼做,我想家長應該完全能夠理解其用心。

可仍然有這家長,不管不顧學校的規定,私自給孩子配備手機,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了,詆譭老師“課上不講,輔導班講”,孩子出事了,責怪老師沒收了手機。學長明明不讓帶手機,為什麼偏要給孩子呢?



其次,青少年玩手機極易沉迷。

眾所周知,青少年的好奇心極強,對於很多手機遊戲幾乎沒有抵抗力。玩遊戲極易成癮,大大佔用了學習時間,課外玩,課內玩,白天玩,晚上玩,黑明晝夜玩,最後迷失了自己。關於學生玩手機影響學習的事,大家都心裡有數,暗香在此不再贅述。



再次,家長管不了孩子的手機,如何管得了孩子?

暗香曾見過這樣一個初中女孩,她正在和同學組隊玩一款新遊戲,媽媽見狀突然拿走了手機,導致“遊戲比賽中斷”。女孩二話不說,眾目睽睽之下,抬起腳就狂踹媽媽,又掄起巴掌猛扇。媽媽受不了親生女兒如此對待,跳河而亡。

作為父母,管不了孩子的手機,如何管得了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疼愛孩子是母雞都會做的事。而正確教育孩子,包括不讓孩子玩手機,家長們是否和學校、和老師意見完全保持一致呢?

綜上,暗香認為,管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得管好他的手機。切莫讓小小的手機成為奪命的殺手,成為誤孩子入歧途的罪魁禍首。家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才是正解!


暗香屋

真是越來越心疼老師了,又一個被“躺槍”的老師,感覺老師這個職業越來越“高危”了,因為現在的老師橫豎都要躺槍,

只要你還是老師,不管你管與不管,槍都在那裡等你!

先一起看看現在的“高危”職業都有哪些:

【世界十大高危職業】

一、鋼筋工人;

二、特技演員;

三、試 飛 員;

四、空中護林員;

五、航空母艦兵;

六、排雷工兵;

八、伐木工人;

九、煤礦工人;

十、捕蟹工人;

【中國十大高危職業】

一、盜庫黑客;

二、董 秘;

三、律 師;

四、程 序 猿;

五、廣告狂人;

七、網絡寫手;

八、空 姐;

九、漁業船員;

十、建築工人;

不管是【世界十大高危職業】還是【中國十大高危職業】看來也是很久沒有更新了,十大高危職業排行榜上竟然沒有教師這個職業?

事故簡述:湖南永州一高三男生,平時學習成績很好,據說性格偏激;一次在課堂上玩手機,手機被老師收繳,他就和老師要手機,還威脅老師要是不還他手機,他就跳(五樓走廊)下去,由於該學生手沒有抓牢,就從五樓墜落到地面摔死!

事故極其簡單明瞭,但卻隱含了大量的信息:

一、老師“躺槍”:按說老師收繳手機沒有錯,沒有錯一樣要負主要責任,因為死人了;

二、過剛則易折:現在學生不知道是太脆弱了還是太強大了,動不動就自殺和殺人;

三、拿命威脅:真不想說,有些孩子強大的難道就學會耍賴皮和拼命了嗎?

作為一個高三的學生,這也太矯情了吧,自己玩手機在先,還這樣耍賴皮,如果他要有理了還不得殺人了嗎?不過,他們都迷茫的都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瞭!


求圖55

至於這次這場意外,我並不站在孩子和孩子父母的立場上,我覺得這件事老師是不用負任何責任的。首先,作為老師,對於學生讀書不認真是有責任進行批評教育的,而收繳手機也在正常的教育手段之內,沒有任何出格的地方,也沒有任何的錯誤。反而出格的是學生的舉動為了手機,可以以死相威脅,這種反應是任何老師都不會提前會考慮到的。


每一個孩子從小都會被老師罰,被家長打,如果都這樣衝動和出格,那麼還有哪個老師敢去教書育人?還有哪個家長敢管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教育並不是交給學校就可以不聞不問了,家長的教育方式往往比學校對孩子更有影響力。


所以我不贊成家長去學校鬧,更不能找這位老師麻煩,他收繳學生手機只是為了孩子能認真上課。如果這樣就要老師負主要責任,那麼以後還有哪個老師會認真教書育人?孩子在學校出什麼事,動不動一味指責老師,此風不可長。


風雲說收藏

談到這件事的責任,應該說涉事的人都有責任。出現這樣的悲劇事件,作為老師,那肯定是要受到最嚴重的處罰的,學校肯定也會做一定的賠償,家長就更不用說了,再多的賠償,也不能換回一個活蹦亂跳的孩子。

但是要從孩子的行為來分責任的話,父母的責任是最大的。其他很多回答都提到,孩子已經上高三了,學習任務非常重,這時候帶手機到學校,在學不下去的情況下,肯定會想著玩手機的,那帶手機去學校,本來就違反了校規,老師沒收,也是合理的。

所以,父母的第一個問題是:不該給孩子帶手機到學校。

第二個問題:生命的教育

孩子已經高三了,離成人也不遠了,居然還用死亡來威脅他人。這種對生命的漠視,才是導致整個悲劇發生的原因。孩子自殺和以自殺來威脅別人,是一種極度缺乏生命教育的表現。而在生命教育中,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

第三個問題:苦難的教育

高三,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也是人生的一個最重要的分水嶺。這一年的努力,關係著以後人生的走向,而高三最枯燥最累的學習,其實就是對人意志力和學習力的一種磨練,我們克服了,那麼好的大學將會向我們招手,如果失敗了,可能就會離開校園,過早的體驗到社會生活。所以說,這一年是充滿苦難的一年,任何走進大學的學子都不可避免。讓孩子明白這一年的重要意義,讓孩子知道這一年的努力決定著今後的人生。告訴孩子:手機可以隨時玩,但失去的這一年的時間永遠再也找不回去了。不經歷這些,當你真正走上社會的時候,遇到知識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會後悔,假如當初我再努力一點該多好!

第四個問題:積極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從小到大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作為父母的,不但要給他一個健康的體魄,還要培養他勇於面對問題,積極樂觀去解決的習慣。像在這件事中,老師沒收了手機,孩子居然用“死”來威脅老師。我想即使這次沒收手機的人換做其他人,比如父母,那麼可能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

試想一下,當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是不是孩子一遇到問題,就只會用“一哭、二鬧、三跳樓”來解決?這樣對解決問題有幫助嗎?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讓孩子認為這樣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因為父母總是會妥協,時間長了,他就會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應用到跟他人相處的模式中。

這裡,我們不提孩子的責任,因為孩子這個性格的養成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

再說說老師的責任。因材施教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但是在我們當今社會,一切教育都被標準化了,不管孩子發展如何,都是按照同樣的標準來評價和教育孩子。老師最大的責任在於沒有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這在教育中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在講話或處理問題時也要採取不同的手段。像這個孩子,明顯是偏激型的孩子,如果沒有跟他溝通好,他就可能有非常過激的行為。所以針對這類孩子,老師要多一點耐心,跟孩子講明白當前要學習的任務,什麼時候歸還他手機。讓他知道,老師也是為了他好,不是說不通情達理的。如果實在管不了,可以請家長來談話幫忙一起管教孩子。


俞洪敏曾經說過,孩子18歲前,家庭教育對他的影響佔60%,學校教育只佔30%。


家美會

老收了學生手機,學生以跳樓威脅老師,出現學生死亡事件。先不講老師多大責任。但學校出了人命學校麻煩肯定有。作為學校教育的目的。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第一重要。人家把孩子交到學校,不講能學到多少知識。但你必須保證他的生命安全。從學校領導到教師都要有把學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意識。學習文化知識放在第二位。而當前老師又多了一個難管理學生的地方。就是智能手機。而手機裡面的內容又豐富多彩。很多人都迷戀手機,那天有個女學生在西湖邊上邊走邊看手機掉進西湖。好在旁人及時救起,要不然玩手機丟了性命還找不到人負責。那天有個學生下天橋也看手機踏空一腳從天梯上滾下來。這種玩手機出的安全事故也只有自己負責。現在玩手機是普遍現象,但學生玩手機影響學習,那天新聞中一名學生由於期中考試考得不好,母親很著急,走到兒子房裡看見兒子玩手機不做作業。於是收了兒子的手機。叫兒子做作業。於是離開房間。後來發現兒子從11樓窗戶跳下去了。母親急了也從窗戶跳下去。這次因手機出了兩條人命。看來今後父母收子女手機先要裝好防護窗。現在反回來講學生玩手機,老師如何處理,我認為針對學生玩手機現象應開發一種新產品,裝在教室裡,消除手機無線信號,而電子黑板一般都是有線信號。而這種產品還沒普及之前,老師又如何處理學生玩手機呢?老師上課之前約法三章。請同學們把手機等無關本節課的東西收起來。免得我動手。如果我發現誰上課玩手機,我就只有把你的手機收起來,你下午放學後再到我辦公室領取。給你帶來不便你自己負責。一般不要與學生去發步激烈衝突。實在不配合的下課後由班主任聯繫家長如何處理。最好是盡一切努力不要使學生在學校出現人命事故。至於出了人命劃分責任由司法部門會作出處理。


陳早華

這件事情令人痛心,還未完全開放的花朵就這樣凋謝了,實在令人惋惜。在哀嘆學生的同時,也為這位老師攤上這事兒感到悲哀。



人命關天,老師肯定要被追究責任,接受相應地處罰的。輕則停職反省、通報批評,重則解除聘約,丟掉飯碗。當然,校長乃至教育局長的連帶責任也肯定要被追究,承擔安全管理不力的責任。不然的話,怎麼安撫學生家長,怎麼平息社會輿論,怎麼儘快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這不是危言聳聽,這就是現實。



誠然,教師管理學生是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是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是為了讓學生專心學習,將來能有一個美好的前途。這一切都沒錯,都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出了人命就讓事情立馬變得異常的複雜。即使校規不許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即使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即使學生以跳樓威脅老師有錯,即使學生有百分之百的錯,但錯不當死啊!總得給家長一個說法吧。



在這件事情上,教師的處置方法顯得有點簡單粗暴,特別是對比較叛逆的學生,你越是簡單粗暴,教育效果就越差,就越容易出事。因此,教師必須承擔責任,儘管教師心裡覺得委屈。只有教師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才能平息事態,才能安撫學生家長的情緒。



教育無小事,處處當留心。今天的學生不同於昨天的學生,決不能用昨天的經驗處理今天的問題,昨天的太陽永遠曬不幹今天的土地。教師在面對現在的學生時,你要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決不可簡單粗暴,高壓管教,這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教育負責。



教育是藝術,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改進方法。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構建和諧的校園氛圍,應該成為每一位教師的不懈追求。


美麗的紅楓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