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父母的觀念是孩子的起跑線”的觀點?

霏理你

比如這個觀念:父母認不認為讀書有用。

我婆婆和我媽同齡,都是出生在農村,她的爸爸是工人,但是覺得女孩子不必讀書,於是,我婆婆沒讀過幾天書,小時候在田野裡瘋跑瘋玩,長大了之後,結婚,生子,務農。

我媽因為是八個孩子中唯一的女兒,又是老小,我姥爺不捨得她在家幹農活,說,做什麼都不如有文化,去上學去吧!她讀到了高中,畢業回家,結婚生子,孩子長大了,她去做代課老師,然後轉正。

有沒有工作,這僅僅是最表象,有文化的人,可能有更多的見聞,這些見聞會被內化,成為見識。沒文化,這種轉化能力則會很弱。

有文化,又有見識,人生觀和價值觀會提升一個層面。她們都是母親,這些東西直接影響下一代。

再說性格,不能說性格和讀不讀書有太大關係,但是,因為生活窘迫,我婆婆心裡肯定是有怨氣的。她因為沒文化,也沒什麼好的生存技能,她試圖做過很多掙扎,做小生意,做保潔員,做保姆,但也僅止於此,她沒有做大做強的能力。她困惑,她想怨也不知道怨誰,只有指向身邊的親人。比如,嫌棄丈夫沒本事。

我小時候,我們家也有一段窘迫的時光,因為我爸的錯誤決定,經濟陷入危機,但是,我媽從來沒怨過他,她省吃儉用,甚至去兼職賣保險,只為能度過難關。遇見事兒,她能分析事情的利弊,清楚前因後果,因為理解,所以寬容。這是我從她身上學到的最好的品質。

相比之下,我婆婆更讓人心疼,其實她膽子大又有闖勁兒,但凡有點文化,也不至於是如今的樣子。


貝多星光營

父母的觀念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一直到孩子有獨立見解之前,接觸時間最長的老師,如果父母的觀念不對,會對孩子產生一生的影響。

一、既然談到起跑線,就是競技,每個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跑在最前面,但是如何能讓孩子用到這種近似於bug的想法呢?首先我們先來舉兩個錯誤的觀念。

二、第一個錯誤的觀念是金錢至上,世界上沒有什麼是錢買不到的。

這種拜金主義是完全錯誤的!

首先我們肯定金錢有一定的效力,可以用來贍養父母、可以用來做公益、可以用來讓自己的家人過的舒適。

但是過度拜金就不對了。

一個56歲、被病痛一直折磨著的富翁就不會那麼想,他寧可做外面62歲還身體硬朗的乞丐。

發生在我身邊有真實的實例,我一個親戚,哥哥每天靠幫別人拉貨為生,60多歲了,可以推3000多斤的車,一點問題也沒有,可是他的弟弟,在前兩年就因為得了癌症而過世了,他弟弟留下的幾輛轎車和龐大的財產都留給了他的弟妹。

所以,金錢買不來健康!

三、我的一個長輩,因為做裝飾賺了大錢,和以前的妻子離婚了,取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小媳婦,後來因為整日沉浸在靡靡之音裡,得了腦出血,失去了賺錢的能力,他後取的小媳婦用他的房產貸完款就跑了,最後他也是因為有病加上上火而過世。

所以,金錢買不來真愛!

四、再來看第二個誤區,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能有出息,就可以光宗耀祖。

但是一個農村的老人家,賣地、賣血供他的兒子大學畢業,找了工作,並且成了家,但是從那以後,就再沒回過家,所以,高文憑不等於父母萬年生活的幸福,不等於光宗耀祖,不等於就會成為一個人才,他還可能成為一個擁有高超技能的人渣!

五、父母如何做,才算是讓孩子站在了高起點上了呢?

1、德行必須放在培養孩子的第一位!

品德不端正的人就算跑的再快,無異於南轅北轍,越快就越沒有回頭路,反而離終點越來越遠。

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與人為善、不懂得付出才有回報,自私自利,您覺得這樣的孩子會給父母幸福嗎?會讓父母為他驕傲嗎?

完全的忘記人性,就等於退出比賽!

六、要培養孩子自主的學習意識,讓孩子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這個要比拼命抓成績強的多的多。

如果一個孩子吃飯也想著學習、走路想著學習、玩的時候想著學習,甚至做夢的時候也在學習,你還用擔心孩子的學習嗎?

最有效的培養孩子學習的方法就是肯定法,哪怕孩子平時考倒數第一名,今天考了倒數第二名,也請我們的家長,動動你可愛的小嘴,多誇一誇您的孩子:“孩子,我們不和別人比,就和自己比,你這次考試前進了一名,你真的好棒,你真的讓父母為你感到自豪”!

真的,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要您不斷的肯定您的孩子,讓他燃起學習的濃厚興趣,你就贏了,你將贏得你孩子的未來和你未來的幸福!

天生我材必有用,請相信您的孩子,他是一個人才,關鍵看您怎麼去挖掘!

七、專注力,注意力是一個孩子能夠持續學習的永動力,沒有專注力的孩子學習起來是沒有耐心和耐力的,不足以保持一個持續學習的狀態的。

多讓孩子參加一些他喜歡的運動或者課外的愛好,比如籃球、乒乓球、游泳、畫畫等等,只要孩子喜歡就行,不為 別的,就為了培養孩子高度幾張的注意力和持久學習的耐力。

有了專注力的孩子,學什麼都會神速!

八、努力提高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不斷強化孩子的綜合分析的能力和處理事務的能力。

最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切事情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一個孩子在家裡嬌生慣養,什麼都不會做,後來去了傳統文化教育中心的夏令營,沒有父母的陪同,結果回來後,自己學會了洗衣服,做大米飯,縫襪子等等。

儘管他做的都不是很好,但是他養成了自己處理事務的習慣。這才是千金難買的能力。

您不希望您的孩子將來可以站在風口浪尖上,泰山壓頂而面不改色嗎?那麼,請您放手讓你的孩子自己去拼搏吧,即使他們頭破血流,至少讓他們學會在困難面前永不屈服!

九、最後一點終於迎來了我們平時最看重的各科的知識的培養。

要想在社會立足,一技之長是必要的,必須讓孩子在自己喜歡的某一領域,早早打下基礎,形成這個領域所必須的人際圈子和環境。

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會有拼搏的資本和工具!

十、把上面這些都認識到了,您的孩子基本就已經站在起跑線的最頂端了。

加油,您的孩子是最棒的!

快去誇誇他們吧。


逸靜多思維

父母的觀念當然是孩子的起跑線,身教勝於嚴教。家長的文化修養,認識能力,認知水平,決定了對孩子的培養、訓練和影響。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與師兄聊天,他說:要給張建(他兒子)攢三萬元錢。我說:我不給孩子攢錢,要培養孩子讀書。結果他的孩子只讀了職高,當二年兵後做了保安。我孩子畢業世界名校,並順利考取了北美註冊精算師,供職德國慕尼黑再保險醫療部經理,主管亞洲業務。家長的觀念是需要傳承的,我在外祖父家長大,外祖父是黑五類,讀過九年私塾,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我一生,順便使我孩子從勞動人民家庭擠進了知識分子行列。


三所齋主人

哈佛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和學生成績高度相關的8項因素是:

1、父母受過良好教育

2、父母有著很高的社會經濟地位

3、母親是在30歲或30歲後生下第一個孩子

4、出生時的體重較輕

5、父母在家說英語(這一項可以替換為父母在家說主流社會語言,在中國就是漢語普通話)

6、學生是領養的

7、學生的父母參加家長教師協會(PTA,一種在美國很流行的家長參加的教育組織)

8、學生家裡有很多藏書

和學生成績無關的8項因素是:

1、家庭非常和睦

2、剛剛搬到一個比較好的社區

3、母親在孩子出生以後到上幼兒園之間的這段時間裡沒有工作

4、學生參加了兒童發展進步計劃

5、父母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

6、學生經常被打屁股

7、學生經常看電視

8、父母幾乎每天都給孩子讀書

很多人為了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搬家到高檔社區、擇校、請名師等等,這些為孩子做的事,卻並是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反而是父母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的行為和觀念對孩子的學習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

比如你熱愛讀書,覺得讀書是世界上最高貴的愛好,那麼你你天天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他們認字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讀書。

如果你最大的愛好是打麻將,家裡日日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認為每天的快樂搓麻才是人生頭頂大事,那麼你的孩子也不會因為你送他進入某個學校而獲得更高尚的情操。

商人的孩子,從小就見慣進貨銷售、盈利虧損。如果他長大以後決定經商,即使是新手,他對商業的理解和興趣,也和那些父母一輩子拿工資從來不知道商業風險為何物的孩子大不相同。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你的觀念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所以要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家長的教育觀念要跟上才可以。


家庭教育輔導中心

想起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孟母三遷,我總覺得這個典故,除了告訴我們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至關重要,還告訴我們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更準確的說是父母的觀念、父母的格局。我想在那個年代,比孟子家有錢的人很多很多,能三遷、四遷、五遷,想遷那就遷那的人也很多,可是孟母只有一個,她知道環境對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她要去改變,這才當時很多張母、李母所沒有的眼界。


想起一個朋友梅子,她講給我聽的故事。她們家有四個孩子,三個女孩,一個男孩,最小的是弟弟,她初中沒讀完就輟學回家幫爸媽幹活,後來就外出打工,她的二妹和三妹小學學習成績很好,也很喜歡上學,可是小學沒畢業就都輟學了,幫著家裡放羊,做飯,姐妹三個都是很早的就嫁人結婚了,每個人結婚的時候家裡都跟男方要了一筆錢,留下來給兒子。爸爸媽媽一直都是重男輕女,她說別人家的小孩放學回家在寫作業的時候,她們不是在做飯,就是幫著爸爸去趕羊,要麼去挑水澆菜,做的慢了還要捱罵,在她媽媽的眼裡女兒遲早是人家的,兒子才是自己的。她媽媽還跟同學的媽媽說,女孩子上什麼學,上幾天會寫自己名字就行了,讀多了那就是白瞎錢。她是家裡的老大,為什麼能上到初中,那是因為她的抗爭,可最終她還是妥協了,初中上了一年就回家了。當我問她為什麼不堅持時,她說她考上了縣城的中學,可是她的媽媽只讓她上鄉里的中學,學費便宜,不讓住學校,她每天都要早出晚歸走很遠的路,即使是這樣,只要和媽媽要錢的時候,都得挨一頓罵,一頓冷嘲熱諷難聽話。上了一年,即使只要中午在學校吃一頓飯,吃最便宜的,她都捨不得,經常餓著肚子,因為她不想找家裡要錢。


想起一個阿姨,應該是關係很遠的親戚了,在我還上大學的時候,只要每次來家裡,或者見到她,她一定會不厭其煩的給我上堂課,大概就是女孩子家不要一天就知道學習學習,學的好不如嫁得好,以後一定要找個好老公,讓老公掙錢養活自己,這才是本事。當然她也是這樣教育她女兒的,跟我差不多大,上次回家聽我媽說,離婚了,孩子丟給南方,自己去廣東了她媽說大城市有錢人多。其實他老公對他很好,本地人,老實,靠手藝掙錢,在農村來說家庭條件算可以的了,她在傢什麼都不幹,整天嫌老公沒本事兒,不能上大城市安家買房,我媽還總是拿來教育我們,女孩子可不能這樣,然後就跟我說我老公上班也很辛苦,我也要好好工作和他一起分擔,下班回家也要一起做家務,兩個人要一起奮鬥,相互體諒,相互扶持才能過好日子。當然,我一直也是這樣做的,從小受到老媽的耳濡目染,在我們家我媽更像個男的,總是處處照顧老爸,有什麼重活搶著幹,讓老爸幹輕的,遇到什麼事兒都和老爸一起扛,從來沒說過愛,可已經在那裡了。


小晗晗愛閱讀

首先來說“父母的觀念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句話很有道理,很多時候,孩子的思想意識是受家長和家庭風氣影響的。特別是家庭風氣。我們經常說“大家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家庭風氣決定著孩子的思想意識。民國動亂時期,在封建思想“忠孝”的指引下,很多英雄豪傑所謂忠孝不能兩全,選擇為國盡忠而不是床前盡孝,這些時代豪傑,就是受大家庭父母的思想教育。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近代教育受到一些不良奸商的錯誤宣傳,急功近利,打破孩子的教育規律竟然提出“不能夠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不合時宜的教育理論,誤導廣大人民。孩子的教育問題既不能夠靜待花開也不能夠急功近利,只能夠適時適度的引導教育,表揚和批評相結合。

父母的思想高度決定著父母的眼界,父母的眼界決定著父母對事情的看法會更深刻,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影響會很明顯。很多時候後,一些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往往把一些道理講的很淺顯易懂,孩子接受的更加深刻,執行的時候會更加徹底,所以,父母的觀念是孩子的起跑線。


妙語盒子

非常值得理解,也深有體會。

曾經是非常不贊同這個觀點的,但是反觀我們這些農村出來的從小玩大的孩子,真的是不學不行啊!

體會一:大學階段

上大學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注意,很多有專長的同學普遍是先找到女朋友的,哈哈。羨慕嫉妒恨就不說了,但是自己從內心就覺得那些人很棒。先找到女朋友只是舉例,你不覺得他們永遠是同學中的焦點嗎,社團活動,校園演出,他們好像天生比我們啥也不會的孩子多了一項社交屬性,上大學時你可能還不以為然,接著看下面的工作階段。



體會二:工作階段

在工作中,總有一部分人,看著可能沒你努力,但是領導們都對他都很熟悉。對,還是他們,小時候提前“跑的”那一撥孩子。不要小看了熟悉,你想想,在領導那有什麼事,如果你們兩個同時能夠勝任,領導能想的起來你嗎?

體會二:自媒體階段

這兩年自媒體火爆,大量的網紅崛起,他們是隨隨便便就能紅的嗎,哪個不是練就了一身本領,而你也想來自媒體分一杯羹,只能是絞盡腦汁,半夜起來碼字,還沒多少人看!



上面幾個階段都是自己的感悟,可惜是回不去了,沒有在重新起跑的機會,但是我的孩子有啊,不過,我也會審視現在這個有些過度的觀念。


興趣班只要一個孩子喜歡的就夠,讓孩子能有更多的專注,讓他比那些報了很多班的孩子跑的更好。

文化班大可按照孩子正常的成長進行,拔苗助長始終不是一個好主意。


心智閱讀

這個問題員外也很深的體會,畢竟從事基礎教育這麼多年,見到形形色色的孩子和各式各樣的家長,從孩子的發展來看,還是很有規律的。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學中,員外發現,班裡綜合素質高的學生,是那些父母重視教育的家長,表現在許多方面,作業簽名了,和老師交流了,考試卷寫要求希望了,等等,這表現了他的對孩子的重視,或者說是他們的觀念在孩子身上的實現,這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些家長很下功夫,從結果來看,孩子都很優秀。所以員外認為父母的觀念非常重要,不要認為只是一個想法不起作用,如果連一個基本的想法都沒有,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沒有目標,懶散,成績一般或差。

其次,父母對孩子思想品德的要求,是決定孩子思想境界的高低的關鍵,孩子的學習態度也來源此。學習態度不是虛的,態度決定一切,員外發現,態度提高了,就會給孩子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是孩子遠行的源泉。

再次,父母觀念的滲透,有助於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們都知道,細節決定成敗。孩子的成績主要因素就是習慣,聽課習慣,思考習慣,解題習慣,書寫習慣,作業習慣等等,這些單純老師是解決不了的,需要父母的隨時交流指導,和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引導。

還有,最後的升學,也和父母的觀念實施有很大關係,那些剛達線的學生,大多都是父母有想法的人。

最後,員外想告訴家長的就是,不要認為我對孩子百依百順,送孩子上輔導班就是重視孩子的教育,我們應先有目標想法,同孩子不斷交流,並持之以恆地實施下去,就必然會出現優秀的孩子。所以父母的觀念只是起跑線,落實下去,才是父母最大的工作。


十八員外

馬克思注意哲學告訴我們“意識決定行為”。

父母的觀念指導著父母的行為,這些行為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都影響著孩子,孩子幾個月還小的時候,雖然不會說話,但他會觀察、他會感知父母行為背後的情緒,進而模仿父母的行為。所以,父母的觀念是孩子的起跑線。

(準確的講是“家長”的觀念是孩子起跑線)。

1、狗,有一種本事,就是它能快速的感受到站在他面前這個人是喜歡它還是討厭它、還是要揍它。

2、觀察。小孩子也是一樣,他或許還不能言語,或許他說話還不夠清晰,或許他還缺乏很多常識,但是小孩子他一樣會觀察父母、爺爺奶奶等家人的一舉一動。

3、不知從何時開始,網上有一個詞語叫“拼爹”,很多人是從經濟、人脈等方面理解,其實還包括家長的觀念,這裡的“爹”應該等於“家長”。

4、逗人喜歡。逗人喜歡,是小孩子成長的第一步。什麼樣的小孩子逗人喜歡呢?一般是乾淨、嘴巴甜、不說髒話、對別家小孩子沒有攻擊性,稍大點需要有眼色、懂禮儀等。而以上列舉的幾個方面,跟家長的教育理念、家長的一言一行有非常大的關係。

以下行為背後其實是家長的觀念在支配:

a:家長回到家在沙發上懶洋洋地隨便歪躺著看手機,他覺得在家就需要放鬆,無形中就會傳遞給小孩子;

b:別家孩子過來拿起自家小孩子的玩具就玩,家長怎麼說話?家長的語言、處理方式小孩子也學得快;

c:有的家長當著孩子面在臥室脫衣服、換內衣褲,家長以為孩子小沒什麼。

5、愛學習。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很多家長的盼頭,很難見到有家長不喜歡自家孩子學習成績好的,但也有不少家長看到孩子那麼簡單的算術題都不會,氣得敲桌子、拍巴掌、打孩子等。一個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對學習感興趣,跟家長的督促力度關係不大,而是家長本身是一個愛學習的人,經常下班回家看看書、跟孩子一起看漫畫等。

6、獨立自主,情緒穩定。但凡是那些能獨立自主、情緒穩定的孩子,一定是家長捨得放手,一定是家長肯花時間帶孩子出去增長見識,一定是這個孩子會跟其他小孩子玩,一定是家長之間、家長與孩子好好說話,一定是這個孩子的爸爸像爸爸、媽媽像個媽媽的樣子,而不是爸爸像媽媽,媽媽像爸爸的角色。


四川工商學院魏老師

這個探討很有意義!

父母的觀念決定了他們對待孩子教育的態度,決定了他們養育孩子的行為習慣,決定了他們對孩子價值觀的引導,以上種種都是決定孩子終身的追求和思想行為。

從這一點可以歸納到父母的觀念是孩子的起跑線。

那父母應該以什麼觀念養育自己孩子呢?我極力推薦【正面管教】育兒方法。因為正面管教育兒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溫柔而堅定,互相尊重,鼓勵與讚美,關注解決方法,不完美的勇氣,從錯誤中學習,私人邏輯,橫向關係等等。

這些核心理念能讓孩子擁有自信,懂得合作,懂得尊重,懂得自我承擔責任,關注解決方法等。這些優秀品質能伴隨孩子一生。

以這樣的基礎作為起跑,這些孩子未來成為團隊合作者或者領導者的概率很高。而且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孩子對社會也很有責任感,能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