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進化都是越來越高級嗎?

飛yong

從第一個動物,海綿演化至今,經過了6億~8億年的緩慢演化。從5.3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出現第一條脊椎動物昆明魚,之後出現兩大演化分支,一條是真爬行動物到鳥類演化分支(從陸地到天空),即經過兩棲動物—真爬行動物—主龍—恐龍—鳥類;另一條是似哺乳類爬行動物到人類的演化分支人類(從獸到人),即似哺乳類爬行動物—哺乳動物—靈長類猴—古猿—人類。 從這兩條演化分支來看,動物的進化確實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過程,但是自然界一切生物,包括動物的進化都是基因變異或突變與自然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基因變異或突變又是隨機性的,所以說,動物進化只是一個適應性改變的過程,不一定就是由低級到高級的。



第一個多細胞動物——海綿


生命進化樹

判斷一種生物的優劣,是依據生物適應自然的能力與繁衍,以及生存時間的長短,比如生活在海洋裡的鸚鵡螺,逃過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在地球上生活了5億多年;現在生活在水中的3萬多種魚,也至少有5億多年的歷史,將鳥與魚比較,很難說鳥比魚高級、更具優勢,二者的生態位不同,鳥雖是由魚類中的一個分支演化來的,主要生活在樹上,翱翔於空中;魚類可以稱得上鳥類的老祖宗,生活在水裡,遊弋在湖泊海洋河流,幾乎佔據所有水域。鳥的身體結構比魚複雜,鳥是恆溫動物,魚是變溫動物。

正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各有各的長處,又各有各的不足。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在千變萬化的自然界,在千姿百態的生物世界,每種生物都是自然選擇造就的,所有生物界是一個整體,每一類生物(不是某一種)都佔有一定的生態位,都是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一環缺失,整個食物鏈就會斷裂,生態系統就會失衡,生物系統,就會遭受重創,甚至滅頂之災,這就是我們人類要保護地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賽翁


造物主20曹黎明

從廣義來講,動物進化都是越來越高級,否則這個物種就會慢慢消失。



動物進化的目的是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生存環境,這就是物競天擇。

動物通過不斷進化,逐步從低級生物向高級生物轉化。



當然如果從狹義來講,動物在進化的過程,動物本身的一些器官並不都是隨著動物的進化而進化,甚至相反,比如人體的闌尾功能。



另外,由於人為的改變了動物的生存環境,也會造成動物一些功能的退化,比如圈養動物,會慢慢造成動物原有捕食功能的喪失。


科學執著者

進化沒有高下,只有對環境的適應性。以人為例,自古至今,體型越來越大,這意味著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能源攝入,然而人類並不再以捕獵作為謀生手段,因此可見自然環境對進化過程的影響消退。


但是人是不是在進化上顯得很高級的物種呢?不是。時至今日,人類依然有很多地方沒有進化完全。柔嫩的皮膚、多汁的肉質……即便是我們引以為豪的直立行走,也有很多問題殘留。更不要說鼠標手、網球肘這種新問題了。

脊椎、骨盆、膝關節,這都是不能很好適應直立行走的傑出代表,這種進化的停滯,使得人們自古至今,一直為病痛困擾。


  1. 當人類的先祖從四肢著地轉為直立行走時,可見有90°的直角變化,這變化讓脊椎承受了包括頭部在內的更多重量。於是很多人在成年以後,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各種腰痛和脊椎病變。

  2. 骨盆也是,現在很多女性喜歡骨盆窄一點,覺得胯寬走路太羞恥,想做小屁股美女,然而骨盆窄就意味著自然分娩時更易難產。是人類掌握的剖腹產,保證了生育率。相較於其他物種,這種“進化渴望”並不高級。

  3. 至於膝關節……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結構組成和功能最複雜的滑車關節,然而這種複雜只能向後或向前。並且人類全身的重量,幾乎都壓在這個“小小”的支撐點上。於是可見退行性病變的高發。


以上述這些來看,人類的進化既不完全,也不高級。甚至偏激地說,除了點燃文明之火以外,人類於進化上毫無可以自秀的地方。短跑不如家貓、舉重不如螞蟻、搏擊扛不住棕熊一巴掌……因此看進化樹狀圖時,不能看位置高低,重點是它標出的進化方向。為命運垂青,步入目前看來最正確的發展方向,這才是人類引以為豪的地方。


至於“人類進化成了萬物之靈一一已達到了顛峰”這種認識是絕對錯誤。停止進化只能說明該物種對未來放棄了可能,寒武紀的跳蚤不正是如此?進化只有對錯,沒有高下。


毅而三思吳六奇

根據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內核: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進化論說的是:動物從低等到高等發展,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發展,漸漸形成了結構複雜的的高級動物!

動物進化會不會更高級呢?其實應該區別對待!

動物進化,是為了適應環境,並不代表越來越高級!

拿人類來說吧,作為最高等的動物,萬物之靈來說,其實是人類自封的,自然界未曾承認!

人類進化的只是大腦,但其他的器官,並不見得比其他動物高級優秀!

根據《人類簡史》的一些觀點,人類即使滿月生產的嬰兒,都是早產兒!因為在動物世界,有脊椎哺乳動物一出生,過了一小段時間,會跑會走,跟成年個體差異不大,之前體型而已,如牛,馬和羊,但人類得到了二三歲才有動物的這些特徵!

再者,人類嗅覺不如犬類,奔跑不如大型貓科動物,還有其他功能不如其他低級動物,憑這一點,我們不能斷定,動物是越進化越高級的!

但奇怪的是,人類似乎發展還不如動物高級,為啥可以統治了萬物?嚴格意義來說,我們現在所有的人類,被成為智人!還有其他不同種的人屬,好像馬跟驢一樣,同屬不同種,是有生殖隔離的!在人屬時期,我們還滅了不少人種(穴居人還有其他的原始人類),關鍵是我們智人有腦,有製造工具的能力,還有組織性,即後來的制度和秩序!

現在發展信息時代的社會,很多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滅絕了,有天氣環境原因,也有自身病害原因,當然也有天敵,而智人是很多動物滅亡的始作俑者!

當然現在AI智能時期,我們很多東西都被機器代替了,根據很多科學家設想,未來,我們只有腦子可用,其他地方,機器都可以代勞,到時候,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人類到底是進化了,還是退化了?

未來的趨勢,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動物進化是往高級發展的,但必然捨棄一些原有的功能,這種功能,在當時那個條件是高級適用的,但條件改變了,動物就必須去進化,不然等待著的必然是滅亡!


公子的世界

其實,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無論人類亦或動物,只有造化與再造化的生命全新,並不存在人類科學所謂看似隨機適應環境條件演變而決定生命變化的進化。今天的動物,與人類一樣,萬年之初是如何定義確認造化的,便是萬年過去,品質依然如初,無所謂越來越高級的演變。而未來的動物,將是滄海桑田之後全新物種的創造。不似像人類以今天這樣的形體為載體的靈魂演變。百年之內的地球上,動植物種的大量滅絕,都在告訴人類,今天的地球生命,除了人類,是滄海桑田來臨前,以今天的人體,承載超大體量的靈魂,再造化成全新意義的人類。一切的動植動、海洋生物等,全都會在滄海桑田過程中,或稍前,全數滅絕。因為,滄海桑田後,全新時代的動物、海洋生物、植物等生命,都會由超大體量的靈魂全新創造,決不會有今天物種的所謂進化延續。未來全新的人,會擁今天和更為久遠歷史的全部記憶。而動物的所有記憶,則是從生命被創造的那一刻開始的。唯一相同的,是所有的動植物生命與人類一樣,皆是具足神奇變化能力的神化生命。


我乃天空

進化無時無刻都在發生和進行。

以我學習到的知識,大概描述就是進化是變化的積累。為什麼這麼說呢?

包含生物遺傳信息的鹼基對信息都在發生著微小的變化,當這種變化反應到物種中來時就是變異,而對生物繁衍有益的變異因為能更好地適應環境所以被保留了下來,而那些有害的變異因為不適應環境而被淘汰,所以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就是貓走不走直線,取決於老鼠是不是走直線!


還有要說明的是動植物進化是不是更高級。

回憶侏羅紀時代,你難道覺得恐龍不高級?能飛能跑個體又大簡直就是無敵狀態,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環境!如果不是生存環境的劇烈變化,不至於滅絕吧!

所以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生物進化是朝著物種更適應環境的方向,這個不能單獨從個體出發來理解,應該從生物物種角度出發。因為生物個體會死亡,而遺傳物質使得物種繼續延續下去並且體現了進化的連續!


科學來自生活

謝謝你的問題。

實際上所有的進化,“優化”都是為了適應環境而不被淘汰,本質上是為了生存。如果連生存能力都進化沒了,進化自取滅亡,毫無意義。所以進化核心是“進”,前進,進步,進而求其次,是適應。重點是“化”,變化,化無為有,適者生存,不適者遭淘汰。

所以一切事物的進化與高低貴賤的級別沒有關係,僅是科學的和先進的。


鄒立軍

從古到今動物的進化都離不開環境生存,有的生存•環境惡劣。那麼它們適應性就強。動物生存也產生細微變化只是我們沒有仔仔細細觀察,地球所有動植物都在慢性進步,它們隨著外部環境保護自己生存(地球天氣回暖)南極北極冰雪融化,人類科技蒸蒸曰上,帶來外部環境改善。


正氣浩然198

動物的進化也是環境的改變,使之所有的動物不得不去改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說的就是這個理。如果任何一個動物或者一種動物,沒有去適應環境,沒有去隨身邊的變化而改變自己。那麼它很快被淘汰,就算生存下來,它也是一個弱者。

我們人類就是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從爬行到站立行走,這也是一個進化。隨著環境,我們想跟住腳步,那就必須進化,要不然只能被社會遺棄。

所謂的高級也就是我們不斷地跟住環境的腳步,跟住社會的發展,讓自己始終走在最前頭,任何動物都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