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原因到底是什麼?

虞詩l畢

我分析的原因不知到大家認不認可?那就是房價上漲造成的。

1,上個星期六,我回鄉下老家幹農活,途經我鄉鳳翔村時,金黃的枇杷掛滿枝頭,卻無人採摘。我駐車觀望,恰巧嫁到該村的堂姑姑在枇杷林裡採摘枇杷。我問姑姑為啥熟透了的枇杷無人來摘?這麼多掛在樹上就爛了。姑姑告訴我,沒人來回收的。起先來了幾個老闆,出的價格太低了。現在每家只是挑點大的,口感好的,摘一點回家吃吃,其它的就不打算要了。

2,不要啦?我表示驚訝。姑姑說,摘來幹什麼呀?摘下來又賣不掉,人工費都不夠。我同姑姑說,縣城的黃枇杷都要七八塊一斤呢,白枇杷已經是十五塊一斤了,貴的很!我們都不捨得買來吃。

3,回去的路上,我就納悶了。這麼多枇杷,掛在樹上沒人要,滯銷了。城裡的枇杷,卻又貴得很,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現象的出現呢?我就拿這一季的枇杷來說說。


一,果農的枇杷為什麼賣不掉?

1,就拿姑姑村的枇杷為例來說說。枇杷在我縣本身就是數量很大的果種。按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產大於求的。現在已經是買方市場了,質量好的品種,價高不愁賣,大量的常規品種卻很難出手。

2,我們縣城邊上的屏湖村是個專業的枇杷種植大村,家家戶戶種植枇杷。他們能及時根據形勢的變化來更換品種。現在他們種植了一個叫“寧海白”的新品種枇杷,已經盛產三年。客商聽聞紛紛跑去收購了,價格是普通黃枇杷的兩倍之多,根本不愁賣。

3,我姑姑村子的枇杷果農,不思改進,守著那幾個老品種不放,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按照市場要求更換特、新的品種,而且種植管理十分粗放,不精細。許多枇杷樹都已經“返古”了。不懂科學種植,種出的枇杷質量會很差。他們村的這些果農,在銷售上看不清市場形勢,不懂得互利互惠,認死理開始要高價,沒有按照市場形勢做到順價銷售。當回收老闆,看到無利可圖時,都選擇放棄離開,果農的枇杷就這樣爛在了樹上。



二,那麼市民又為什麼吃不起枇杷呢?

1,黃枇杷七八元一斤,白枇杷十五元一斤,有的甚至是二十元一斤。有的大人只是為了解解小孩的饞,買幾個吃吃。就那麼十幾個東西,就要十幾塊錢,都快要劃到一元一個了。市民覺得,本來是如此低賤的水果,如今卻身價高貴。價格太高了,真是吃不起啊。

2,果農種植出枇杷,賣給回收老闆,這是最基礎的第一個環節。接下來回收老闆,會對拉回城裡的枇杷進行分揀,剔除孬貨。接著包裹、裝箱、搬運,再到倉庫存放,各個環節都需要人工,都需要費用,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損耗。然後,再批發給水果店、超市、水果攤販。這些來拉水果的商人又要搬運拉回去,還是要存放,費用不小啊!回收老闆要利潤,二道販子要利潤,超市、水果店要利潤,小攤小販要利潤,反正七七八八各個環節加起來,枇杷的價格就這樣飛漲上去了。



3,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房價的升高,房租的增長造成的,這是一塊最大的費用。為什麼流動的小攤小販賣的枇杷就比店鋪裡的要便宜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租金,沒有稅收,沒有管理費等開支。據我瞭解,一斤白枇杷從果農手裡收來五元一斤,最後到超市開賣,已經漲到二十元一斤了。這其中的十五元錢,就要強加在消費者頭上。所以說市民總是說水果太貴,吃不起。

4,我們知道,枇杷的保質期很短。如果一旦運輸距離比較長的話,到達批發市場,枇杷已經不新鮮了,損耗會很大,就會很難賣出去。我通過觀察發現,市場上一些很新鮮的水果,大多數都是掐著時間,在完全成熟時,提前一兩天就採摘下來了。其實這樣的枇杷口感不一定好。不然的話就是用了藥物保鮮技術,這樣又存在了食品安全問題。



5,所以,在運費、保鮮費、損耗費、店面費等等各種費用的促使下,城裡的枇杷價格普遍都很高,除非是那些不新鮮的,或者是有瑕疵的,價格稍許會低一些。

6,姑姑村裡的枇杷賣不出去,是因為回收老闆的價格打壓。我聽姑姑說,那些老闆只出到一元一斤的價格。一個人一天用剪刀剪好一百斤枇杷,已經十分困難。還不如出門打工掙錢還能得個一百五十塊呢。


水果中間商的參與也是城市水果價格變高的主要原因。由於他們的利慾薰心,打壓著果農,瞎加價,抬高了城市水果的價格。

這能完全怪他們嗎?不能!望塵莫及的房價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


千島湖FIRST哥

這其實就是市場供應渠道不合理導致的。

水果這種季節性的東西,一般收穫上市都是集中在某一個時間段,這個時候要想變現,就要找好銷路。其實現在有很多果農對市場的變化並不敏感,有時候今年這個水果緊俏賺錢,那下一年大家都一窩蜂去種這種水果,到了上市的季節,又變成價格暴跌,果農痛苦的時候。所以看準市場動向,找到好的銷路非常重要。很多農村地區,因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暢,導致水果知名度比較低,沒有什麼人來收購。

中間商,中間商他們一般會去到各種原產地收購產品,由於一個地方的果農眾多,存在競爭關係,這樣誰出的價格低,中間商就買誰的,果農的損失又大了 。

城市裡的市民在經過中間商的層層加價以後,水果的零售價格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成本。當然就吃不起了。

感謝關注愛農幫!


愛農幫

這種情況這兩年比較多見。比如前段時間新聞報道沙糖桔滯銷。爛在樹上沒人收購,去年的蘋果滯銷,被人一兩毛錢1斤,收購去做果汁了。不光水果銷售難,蔬菜也是。像去年的蒜臺滯銷,被菜農倒溝裡了。作為農民出身的我,看著就很心痛。


一邊是滯銷,農產品沒有銷路。一邊是在城市裡的各大超市,不管是水果還是蔬菜?從來沒有哪種農產品說是由於產量過剩導致價格下跌。沒有!原來是賣多少錢的?現在還是多少錢。甚至有些超市還漲價。為什麼呢?


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基本上是年年都有。豐產不豐收的現象,現在已經很常見了。菜賤傷農,果賤傷農。最後傷的都是農民。一次滯銷,也許一年的辛苦全部白費。一邊是農民種出來的蔬菜水果,賣不出去沒有銷路,讓人很煎熬。一邊是普通消費者,價格又太貴,買的時候還得考慮一下。那麼這種怪現象到底是為什麼呢?那麼下面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我的觀點。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一.農產品的保質期比較短,稍有不當就會壞掉。冷庫成本太高。農民用不起。而類似於蔬菜瓜果的農商品摘下來如果賣不出去,還沒有冷庫的話,幾天就壞了,壞了就等於白種了,白忙活一年。


二.盲目跟風種植。農民看到種啥農作物賺錢,就一窩蜂都去種這種農作物。種植面積大增,產量過剩。。結果供大於需,最後互相競爭壓價,造成惡性循環。價格越壓越低。誰也賣不出去。爛在地裡了。


三.中間商。一般從農民到消費者家中要經歷五至六個環節。依次包括農民種植戶,地頭代辦,批發商,市場中間商,超市或者小商小販兒,最後才能到達消費者手裡。流通環節較多,致使成本兒增加。水果從田間到餐桌一般要上漲。三到五倍。


四.不斷飆漲的燃油價格,造成運輸成本過高,再加上人工成本,倉儲成本,還有損耗,還有過路費,罰款進場費等潛規則明規則產生的費用,只會把成本都讓消費者買單了。

五.滯銷。由於人員工資不斷上漲,化肥農藥的不斷漲價,以及物價,導致果農希望水果能賣個高價錢,部分果農普遍產生惜售心理。結果銷售旺季一過。導致水果滯銷,價格只會越低。

這就是為什麼,一邊水果滯銷賣不出去,一邊消費者買不起。以上是我的分析觀點。歡迎大家討論。因為我也是一個賣水果的。我在這裡忠告一下,農民種植農作物,不要盲目跟風。要冷靜分析市場的需求。降低自己的風險。增加銷售渠道,可以利用新興的互聯網電商銷售水果。農民種植不容易。希望以後這種水果蔬菜滯銷的新聞越來越少。


賣柚子的小夥子

“賣不掉”、“吃不起”,看似水果店的困惑,市民的憂怨,實際上這是市場供求關係上常常遇到的問題。

進貨渠道。開水果店的很少有人從產果地直接訂貨,受制於水果的保鮮期、種類、數量及運費,便只能從“中間”批發商那裡選擇不同品種、一定數量的水果,自己只掏了該掏的運費,其實中間商才是最大的贏家。

價格核定。水果店售賣時會加進去自己的利潤。水果店的核定利潤時並不受限於批發時的該賺的,還會把水果因賣不動而腐爛、變質的損失費也加在利潤當中。


市場競爭。水果店的水果總比擺攤的賣得貴,儘管新鮮度還不如攤點的。原因很明確,開店還有房租。水果店經營品種多,也不一定就知道哪一樣能銷,如果來些擺攤的,那多是隻賣幾種季節性水果,也不乏從水果地直接販運的,價格就便宜一些。

水果是個皮毛貨,表面出現“傷痕”也就沒人要了。水果店的有些水果賣不出去,不腐爛才怪呢!

做為市民來說,老覺得“大路貨”不衛生,且買不全自己想要的水果,總進水果店,也就是高價水果的常客,吃不起水果是他們常有的怨言。


提神只為自己

因為像水果這種生鮮類的產品,採摘期是季節性的。可能就是需要在一週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採摘。

採摘後倉儲和運輸,運輸過程中的保鮮,到達二級市場的倉儲和分發運輸,再從二級市場(批發市場)到三級市場(超市或者水果攤等市民購買的場所)。

這個過程中,時間,保鮮,倉儲,物流等等的要求是相對比較高的。特別是一些水果皮比較薄,還要在包裝方面做文章。

這樣一來,所有的成本都在累計疊加的。

自然,水果從原產地(一級市場)到市民手裡要貴了很多。

而在一級市場(果農)這邊來看,不能及時採摘和售出或者做好倉儲,這些水果也壞掉了。


小黑豆

不做這行不清楚,做了這行很簡單道理很明確,我做批發很多年,我們分析下這種情況,我先舉例子,隨著城市化的進取政府開始介入衛生城市…加大對亂停亂放小商販開始懲罰,尤其是對沒有固定攤位的小商販針對力度加大…當然也是為了城市美化好…城管的介入打擊力度很大追著跑著追著抓住嚴厲懲罰,為什麼小商販怕城管…這些方面導致許多小商販不做這行了,做的都是打游擊,買的貨少了,買的東西便宜高價賣…還有的直接去開店你想想店面費用水電費用人工費…尤其是店面費用裝修費可是不小的投訴…投資不好就虧損…這單了大風險…導致水果進的價錢便宜不一定便宜賣…最重要的是生活條件好了,人的修養沒提高他們不瞭解這些人的辛苦,有些店賣的東西經常和顧客爭執,有些東西要的質量幾十斤裡面選那麼幾個你們想想幾十斤東西選那麼幾個或者幾斤,剩下的那些不好就沒人要了,有時候直接扔,時間長了店裡明白過來,東西自然就貴了…還是人的基本要求高了對水果要求也高了,最重要的是人對人的不季節不知道人家的辛苦,還是那句話,人的修養低了…批發水果也不容易,貨質量不好不好賣,貨好了價錢高,好多店裡貨剛到家就買那麼幾十斤,向我們這些批發的還不如人家一年的掙錢多,房租又多拉的貨又多,賺錢還少,但了很大風險,搞不好就虧損…人的眼光高了,房租價錢大了,關鍵是他們賣東西少賣價錢高,以前小商販買的油桃一買就買幾百斤,現在幾十斤,以前利潤5毛錢,現在貨拿少了幾十斤,都是2-3元的利潤,以前買了這麼多,現在商販口頭語,買的多不如買的少,買的少不如買的巧…尤其是我們這樣的批小發商,針對好多問題沒辦法,你看我在舉個例子,有些事情都不能怪,尤其你們這些賣不掉東西的聽聽也不要抱怨,我去山東煙臺進水果,尤其是蘋果,壞的爛的不夠標準型號蘋果全是一樣的價錢,比如收了是2元一斤,6-8的貨車1萬九千斤的蘋果,至少要3000斤的垃圾貨,不夠標號的至少要和哪些垃圾貨差不多至少要3000斤以上,回家這3000斤3毛5毛處理沒人要就扔,剩下的標號不夠的也要處理1元-8毛,運輸費用要3毛,還要請小工一人100-150,至少要10個人頭算,代辦費有的地方是5分錢斤,有的是多少錢一車至少給1000,這算下來2500加上運輸費,加處理的水果,這可是上了大一元了還要多,好的蘋果至少要3.5元了,運輸費,人工費,家裡的人工費,房租費,出去我們這些人都是省吃儉用,為了那兩個錢,人都說做生意人扣不錯,我們知道珍惜必定都是汗珠錢,運氣不好的收哪些垃圾貨多的費用更高,市場競爭這麼激烈,賣的比人貴你就玩了,貨質量好還沒的說要是質量差你就等著虧吧,他們都不懂我們這些批發商,有的農夫說水果爛在地裡了,沒得說行情在哪裡,錢都被小商販轉去了,我是說不是不同情你們,你們把爛蘋果直接大小爛的全給我們了,以前全是庫房老闆庫的貨,自從銀行不給這些庫房老闆做高額貸款,這些老闆也就不庫貨了,庫老闆還講點人情垃圾貨多了還給去點錢,現在全是你們這些農夫庫的蘋果,那怕你收的全是爛的都一樣錢,不會給我們這些批發商去一分,你叫我們怎麼做?,還有的地方講好的價錢等貨車到了加錢,不加不給走強賣,還有的直接就是訛你,尤其是碭山,豐縣,這兩個地方,山東局部地區也是這樣,本人就被訛了,你叫我們我們怎麼辦,如果我說的不是事實你們可以去山東隨便哪個庫房看看就知道了,你以為我們都容易了嗎?我們這些人都是長途,都是高速為了那點錢有的命都搭進去了,去年我們市場死了兩個,都是高速事故,好多的農夫都是一樣,我們這些人都是幫助你們銷售的,訛詐出現我本人身上好幾次,請對我們好點,主要是貪念重,農夫都想賣個高價錢,第一天行情好1元1斤不想賣想賣價錢更高的,等第二天行情差了8毛還不想賣,等到第三天了盼望第一天的價錢…等第四天爛事了,都倒溝裡了和別人說今天行情差都扔溝裡了,我父親做了35年以上的生意,我做了十幾年,沒有賣不掉東西,只有你願意不願意賣,農夫只期待更好的收入,這就是例子…還是貪念重,這些成本高的沒辦法說,經過這樣折騰,在到小商販手裡麵價錢可想而知,真心吃不起,我們利潤低的離譜累的離譜,人家是高的離譜…我們這些做的都是走量為主,如果賣的5分利,一天走2萬斤最好,如果一天走1萬斤1毛,那是我們這些批發商不情願的因為每天的貨車都是2萬斤貨到家1天賣玩那是最好,就像桃子一樣賣的慢就會壞掉第二天不新鮮了,到第二天必須虧錢處理那可是虧大錢,賣掉最好批發賣的都是新鮮貨,這些小商販還要討價還價,我說的2萬斤是10年-14年黃金期,貨走的快,這幾年水果行業下滑了…這就是我說的上面情況…做這行業都懂,最怕沒做這行,還在上面飄文章…不要亂飄…這就是果農抱怨的地方,你不用抱怨,城市化進程必然好,但是要考慮民生,每個城市運輸費用不等,每個城市房租,生活水平不同,消費比不同,所以水果價錢也不同,北京上海城市不用說了,投資錢也多這些開店的超市沒暴力收入不會做的,你們重不了莊家一季子,弄不好來年在等,人家的投資風險大瞭如果店面倒閉了,有的了是一輩起不起來了…人家的收入你只看到表面轉這麼多錢,你們都去超市買過水果吧?你們是百里選一吧,上百斤裡面選那麼幾個吧,你要知道上百斤裡面那麼幾個,你不在意的都是精品,精品被選完了,賣到晚上關門前你們去看看是不是還新鮮,第二天是不是還是那樣的東西,不好的都扔了有人說是浪費,不扔沒人要,素質好的大大方方買點就走,素質不好的上手捏呀掐啊!到晚上能不扔嗎?我相信你們看見過這樣人吧…這樣的成本價你們算過沒…更可恨的還有好多這樣的潑婦,年齡大的以老賣老的,什麼買了不好吃,什麼吃了孩子拉肚…什麼樣的人都有…如果素質都好點都不會這樣到,我進貨時候隨行市價…不刻意加價錢,喜歡逛超市的素質好點…成本都會下降…果農門這就是事實…………………


手機用戶54082684506

我是甘肅的,我談談造成此原因的幾個個人觀點吧。

一.銷售與種植脫節

跟風種植熱門農產品,一個地區沒有形成一個銷售與種植成正比的關係,家家戶戶大面積種植一種產品,導致成熟時候產品囤積,而沒有一個固定或者有保障的銷售渠道,致使產品積壓或者賤賣,拋去成本,別說賺錢,最後賠的血本無歸。具體舉例說明:如我所待之地,甘肅民勤,這個地方日照充足,特別適合瓜果種植,前幾年不管是瓜果還是其他農作物確實讓好些農民掙到了錢,可是這個地方乾旱缺水,種植農作物主要靠紅崖山水庫澆灌,可是由於種植洋蔥,棉花等用水量大的作物,導致水費過高,再加上本身作物需要化肥,幼苗,人工費等一系列的成本問題,而產品積壓嚴重,尤其近兩年洋蔥,沒有一個穩定銷售渠道,而老百姓自身由於沒有產品囤積設施,投入資金迴流,不得不見價出售,故而造成了賠本銷售,但又不能讓地閒著,老百姓看地吃飯,又不得不繼續種植,這樣一直循環,所以產品在老百姓手中不值錢。而到了市場上又很貴,這中間的反差,應該就是中間商。

中間商作為老百姓與市場的中間人,太多的倒手,從最初老百姓手中收購產品的本地小中間商,再轉手其他兩道甚至幾道手,最後投入市場,這中間的倒手利潤,運輸成本等,最後到市場相對原來的最初成本會幾倍十幾倍增加。這就需要一個健全的銷售渠道,減少中間商利潤。

二.地理位置和交通

首先,種植戶產品囤積,而遠離市場,交通不便利的種植地比比皆是,導致產品滯銷,為什麼?很簡單,雖然產品豐收,但由於受到交通不便利的影響,再加上一些水果不便於儲存,而本地又缺少儲存設施,最後只能爛到地裡,比如民勤的黃河蜜,西瓜等,沒有便利的運輸渠道,本地沒有儲存設施,而此類產品又儲存時間有限,多數只能爛到地裡。而運輸出去的減去中間商利潤,運輸成本,以及運輸過程中及銷售過程中損失掉的,最終到市場後價格就只能很高。

其次,環境因素的不穩定,也決定了水果的收成及質量。

總之,諸多因素造就了農副產品產地到市場價差的巨大差異,這需要一個完善的銷售渠道及儲存渠道,減少成本及中間商利潤,才能減少二者之間的差異。

最後,筆者寫的只是自己的看法,可能有些片面,望理解。


珞珈評論社

一邊是水果滯銷,一邊是市民吃不起水果,從產地到餐桌,農產品的價格從幾毛錢甚至幾分錢漲到了幾塊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間商賺差價”。今天就談談當地農村的臍橙的價格變化。

1.傳統水果銷售渠道。10年前臍橙產地批發價0.5元/斤,市場零售價4元錢/斤左右。

十年前農民種植的臍橙主要依靠批發商來果園收購,等別人上門,價格任人擺佈,常常出現滯銷的情況。從產地到消費者有哪些環節:產地=>水果收購商=>城市的水果批發市場=>水果零售商=>消費者。從農民種植的臍橙到消費者手中,最少都要四五次轉手。每個中間商都要賺錢,而且每個中間商都有人力,房租,過路費,油費,水果的損耗等其他成本,經手越多,價格越高。


2.新型銷售方法。去年臍橙產地價格由0.5元/斤升至3元/斤,禮盒裝臍橙售價5~6元/斤。

現在當地農村的臍橙銷售,主要採用電商的銷售方式和基地採摘銷售方式,也有水果收購商上門收購,但不管哪種方式最低價都是3元/斤起步。大大提高了臍橙種植戶的收入。其中基地採摘銷售,均價5-6元每斤(按市場零售價)。電商銷售最低收購價3元一斤,電商需要購買十斤包裝盒5元/個,基地採摘人工費,物流費,零售價5-6元/斤,除去各項成本利潤在1元/斤。

中間環節越少,產地和消費者的價格相差越小。


昕瑞生態

這種情況我經常遇到過,明明本地兩塊多一斤的水果,可到了水果店或超市搖身一變十多塊一斤。說真的賣水果的價格已經遠遠超出本地四五倍。我覺得最主要有這麼三大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物流成本過高,所謂物流成本,比如說從山上拉一車水果來城市裡,跋山涉水,要燒油、人要吃飯,長途跋涉,如果再加上種目繁多的過路費、車輛磨損保養費等等造成物流成本大增。所以國家應該打造國家級的高速物流減少物流成本讓更多人受益!

另外一點,就是房租過高,我們知道開一個水果店,這樣那樣稅不說,每個月的房租都高的驚人,拋去房租、人工、基本所剩無幾。當然也有房租很低的,但每天就那三幾個人,租了還不夠房租,所以高房租無形推高了水果價格,這是必然的!國家應當在三農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讓百姓手藝!


最後一點,就是遇到黑心水果店老闆,明明就算上物流、房租、人工、五塊錢一斤的蘋果,他們硬是要標價15、20的,這無形中也是推高水果家的主要原因之以。當然這種黑心商我們嗤之以鼻,國家也應該嚴厲打擊讓百姓得益!


搞笑剪輯大師

不正常嗎?……很正常啊,因為每一個環節的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啊!


果子好賣,就會很多人蜂擁而上的種植……這就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啊,可是一旦量大氾濫了,價格就變得低賤起來,這,能怪誰呢?

收購的客商,又不是錢多燒得慌,肯定也要想著利益最大化,那麼貨比三家是肯定的,水果那麼多,品相只要稍微不好,而果農在價格上又不想讓利,人家當然可以不要了,你能不能賣出去別人才不管呢!


這麼說吧……果農-收購者-運輸者-批發者-零售商-除運輸外,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加價1.5倍以上才有可能盈利,畢竟水果這種東西並不耐保存,稍有不慎或天氣原因賣的慢了點,損壞率還是挺高的,人家肯定會把這部分的損耗算在其中了。

都想拿高工資,都想讓物價低……額,這不合邏輯啊。


另外,高品質的水果,往往供不應求;而跟風種植的,或者是沒有特點的,品相一般的,才往往是無人問津賣不掉的水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