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姨娘到李紈,都擔負不起培養社會精英的重任

從趙姨娘到李紈,都擔負不起培養社會精英的重任

作者

夜何其

賈環燙傷了賈寶玉的臉,王夫人一面命人給賈寶玉擦洗,一面罵賈環。

王熙鳳說:“老三還是慌腳雞似的,我說你上不得高臺盤。趙姨娘時常也該教導教導他。”一句話提醒了王夫人,是啊,自己怎麼這麼心實,只知道罵賈環,忘了源頭在趙姨娘那裡呢。

從趙姨娘到李紈,都擔負不起培養社會精英的重任

一心樹立賢良形象的王夫人容忍丈夫納妾,但她容忍的妾是像周姨娘那樣,俯首帖耳,無聲無息,像個影子一樣毫無存在感,而不是像趙姨娘這樣,活力滿滿,一天到晚地折騰,想忽略她都不能。還有她那張肚皮,跟變戲法似的,要生男能生男,要生女能生女,生了兒女越發有資本,帶著兒子,娘倆一塊兒折騰。

王夫人跟身邊盯著一隻綠頭蒼蠅和一隻花腳蚊子似的,趕又趕不走,忍又忍不下,整天生活在煩惱之中。

新仇舊恨一時湧上王夫人心頭,她把趙姨娘叫了來,狠狠地罵她:“養出這樣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種子來,也不管管。”

趙姨娘只好忍氣吞聲幫著給賈寶玉收拾。

趙姨娘該不該捱罵?該。

賈環一個堂堂國公府的少爺,身上沒一點清貴之氣,整天跟只灰老鼠似的,陰暗下作,一肚子壞水,這都是受趙姨娘的影響。

賈環是個運氣不佳的孩子,出生在姨娘肚子裡也罷了,還出生得太晚,他出生時,哥哥姐姐們已經把賈母的正房佔滿了。賈母把外孫女林黛玉接來以後,正房裡越發跟幼兒園一般,雖說老年人喜歡熱鬧,也不能太熱鬧了。賈母只留下孫子賈寶玉和外孫女林黛玉,把三個孫女遷到了王夫人那邊。賈環像個遲到的乘客,沒能擠上賈母的豪華房車。

王夫人也不歡迎賈環。王夫人生了兩個兒子,丈夫的小老婆又生一個兒子,對她來說不是錦上添花,而是畫蛇添足。王夫人是個愛心寡淡的人,自己的兒子都愛不過來,哪有心去愛丈夫的小老婆生的兒子,她懶得照顧賈環。

賈環從出生就跟著趙姨娘。自記事起,他看到的就是趙姨娘灰溜溜的眼神,當著主子的面低眉垂首,背地裡咬牙切齒。不是主子們為一點小事把趙姨娘罵得狗血噴頭,就是趙姨娘為一點小事把他罵得狗血噴頭。

從趙姨娘到李紈,都擔負不起培養社會精英的重任

一個整天被人罵來罵去的孩子,他怎麼有自信心?一個整天生活在怨恨、詛咒聲中的孩子,他怎麼會光明磊落?

賈環成了個翻版趙姨娘,他像趙姨娘一樣在賈府里人人憎嫌,親爹看他都不順眼,別人一見忍不住要打他。用王熙鳳的話來說:“恨的你哥哥牙根癢癢,不是我攔著,窩心腳把你的腸子窩出來了。”

這能怪賈環嗎?誰讓老太太、太太放棄對賈環的教育,把他扔給趙姨娘的?

宗法制度下,姨娘生了兒女,仍是奴婢。有一回賈環賭輸了錢,趙姨娘氣得罵他,正在罵著,鳳姐聽到了,喝斥趙姨娘:“憑他怎麼去,還有太太老爺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現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干!”趙姨娘一聲不敢吭,除了畏懼鳳姐,還因為鳳姐說得有理,她沒資格教育主子。

怎麼說呢?

賈環不是平民百姓的孩子,而是國公府的少爺,賈貴妃的親弟弟。他出自上流社會,精英階層。賈赦說:“咱們的子弟……可以做得官時就跑不了一個官的。”賈環長大以後是要做社會精英的。

趙姨娘的胸懷、見識,不要說精英階層,中產階層都沒達到,完全是社會底層人的心態。在一個普遍貧困的時代,底層之人吃飯都成問題,對他們來說,見到好處就要下手搶,不要考慮別人的觀感。一個打短工的父親會跟兒子說,主家上了飯,你先拿條魚卷在餅裡,再跟別人一樣夾菜吃,你就多吃條魚;一個老乞丐會跟小乞丐說,看到別人吃包子,你一把搶過來,轉身就跑,一邊跑一邊往包子上吐唾沫,別人嫌髒不跟你爭,你就可以吃了。很噁心是不是?但是,很實用,照著做,餓死街頭的機率就少一些。

趙姨娘沒像乞丐那麼噁心,她的心態也是貧民心態,丟一個小錢都跟割肉似的。書中寫她兩次教育賈環,一次是賈環趕圍棋輸了錢,趙姨娘一聽就罵起來:“誰叫你上高臺盤去了?下流沒臉的東西!那裡玩不得,誰叫你跑了去討沒意思。”另一次是賈環跟芳官要薔薇硝,芳官包了些茉莉粉給他,趙姨娘聽了就罵:“有好的給你!誰叫你要去了,怎怨他們耍你!依我,拿了去照臉摔給他去,趁著這回子撞屍的撞屍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齣子,大家別心淨,也算報仇。”

從趙姨娘到李紈,都擔負不起培養社會精英的重任

這算什麼事?第一次,賈環輸了一二百個錢,都不夠賞一回丫環的。便是賈環想不開,趙姨娘也應該勸他:“你太爺爺是榮國公,你姐姐是貴妃娘娘,你是有身份的人,為幾個小錢哭哭啼啼,讓人笑話你。”第二次,賈環長大了些,有了羞恥心,不想去跟人爭吵,趙姨娘就親自出馬,去跟芳官吵架。

從趙姨娘去跟芳官吵架,不純粹是為了那包茉莉粉,而是借這個由頭鬧一鬧。這又是典型的底層人心態。古往今來,越底層越接近叢林社會,楞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不論男女,只要撒潑不講理,混成潑皮或潑婦,就沒人敢欺凌。這樣名聲不好聽,他們會想,名聲有什麼要緊的,頂吃還是頂穿?

賈環將來在街頭做乞丐,趙姨娘這種教育方式即使不算好,也不算壞。問題是,賈環將來不是做乞丐,而是要做官兒的。他將來不是跟別的乞丐爭一塊饅頭吃,而是要治理社會,他這種心態,能做什麼事?

趙姨娘大約是家生子,從她父母或爺爺奶奶輩就是賈府的奴才,還是底層奴才,直到她做了賈政的姨娘,她的兄弟、內侄才混了一個略微體面的工作,陪小主子上學、管管錢庫之類。

網絡上有句流行語“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對趙姨娘來說,貧窮不止限制了她的想象力,她的胸懷、眼光、見識都被限制住了。她不知道精英是要胸懷天下的,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身邊的雞零狗碎、雞毛蒜皮上;也不知道精英是一個社會的引領者,要明是非,辨輕重;能忍辱,能負重;既要鐵肩但道義,又要會妥協,會周旋;既要和善,又要威嚴;既要堅定,又要靈活。

趙姨娘呢,對孩子的教育只有一個字:罵;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字:打。

逞強、鬥狠,這愚夫愚婦、地痞無賴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

從趙姨娘到李紈,都擔負不起培養社會精英的重任

賈環跟著這樣一個娘,能學到什麼人生智慧?

賈母與王夫人把培養富貴公子的任務交給她,這就像讓一個三歲孩子跑馬拉松一樣,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賈寶玉跟丫頭們趕圍棋輸了錢,他就沒有哭鬧,剩下的錢讓小丫頭一搶而光,他也只是笑笑。賈寶玉從小生活在賈母身邊,身上浸染著賈母的貴氣。

賈母的貴氣不是錦衣玉食,而是她有貴族精英意識。她不歧視貧苦之人,也不與他們爭利。劉姥姥上門來打秋風,她知道,仍然以“老親家”呼之;馬道婆哄她施捨燈油,她沒有一口答應,也沒有勃然翻臉,而是部分答應了馬道婆的要求,這固然是她希望佛祖保佑她的孫子平安,也是她知道,豪門資源富集,要學會與別人分享。馬道婆這種人就是靠做宗教掮客吃飯,不能砸了她的飯碗。

賈母的分享,主動,適度。像趙姨娘那樣被馬道婆把積蓄騙光,不是給別人留飯碗,而是交智商稅。

賈母親自撫育的幾個孫兒孫女,個個貴氣十足,不過,他們距離社會精英還差一步。

賈母有個短板兒,沒文化。境界上,她還有最後一關沒打通。

賈母的見識來自於她的生活經驗之積累。論生活經驗,賈府沒有一個人比得上她,京城貴婦圈子裡,也沒幾人比得上她。我們佩服賈母聰明睿智,是我們的視線放在賈府的小範圍之內。在一個大視野下,我們會發現,賈母的生活圈子很小,她幾乎沒有出過京城,幾乎沒有接觸過底層大眾。故而,她只要求她的兒孫們像個“公子哥兒”,不要在貴族圈子丟人現眼,她的兒孫應該擔負怎樣的社會責任,她沒想過,也想不出來。

林黛玉、薛寶釵,生活經驗不多,思想境界遠遠超過賈母,她倆博覽群書,乘著文字的翅膀飛過千山萬水,穿越古往今來,足不出戶,卻知天下古今興衰之事。

從趙姨娘到李紈,都擔負不起培養社會精英的重任

有“天下”概念,這是培養社會精英的前提。

賈母受生活經驗所限,沒有“天下”概念,目光侷限在她生活的小圈子裡,她會培養出如十足的貴公子,培養不出十足的社會精英。

論受教育程度,李紈比賈母、王夫人好得多。她讀過一些書,什麼《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聽上去高大上,其實就是婦女行為規範、歷代賢女事蹟彙編這樣的小冊子。

這算什麼書?就是一套洗腦教材,跟增長學問一點關係沒有。

這就對了。她父親李守中根本不想讓女兒增長學問,只想把女兒訓練成一個專心“相夫教子”的模範家庭婦女。

李紈結婚不久,丈夫去世,她無“夫”可“相”,只能自己承擔起教育兒子的重任。

李紈的眼光與見識,跟她的婆婆王夫人沒多大區別。只是她從小受過嚴格職業訓練,她也按照職業教育的精神訓練兒子,她的兒子一寸光陰沒有浪費,大步向著功名利祿的目標走去。賈府“忽喇喇大廈傾”,她的兒子賈蘭在賈府的廢墟上傲然挺立,“氣昂昂頭戴簪纓,光燦燦胸懸金印”,與那些落魄少爺形成鮮明對比。

作者並沒有為李紈苦盡甘來而欣尉,而是暗示她沒有為兒孫“積陰騭”。紅樓未完,我們不知具體是指什麼事。聯繫書中伏筆及脂批,很可能是賈巧姐“流落煙花巷”,李紈母子有能力搭救,卻沒有施以援手。

賈珠去世以後,李紈母子在賈府的地位邊緣化,當年別人赫赫揚揚時不關心他們,如今,他們赫赫揚揚了,為什麼去關心別人?

我們理解李紈母子心中的委屈,還是不得不說,這種自私冷漠不利於培養精英人才,精英人才必須對公共事務保持著熱心。

從趙姨娘到李紈,都擔負不起培養社會精英的重任

臉譜創始人扎克伯格的女兒出生以後,他捐出臉譜99%的股票,用於慈善事業。他說,因為女兒出生,他開始審視我們這個時代,思考怎樣讓女兒在一個更加美好的時代裡成長。他在給女兒的信中寫道:“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愛你,更因為我們對於下一代的所有孩子都有一種道德責任感。”

“有一種道德責任感”,這才是精英人才應有的樣子。

宗法時代,一個家族就是一個小社會。一個有責任感的家族成員,發跡以後,絕不會自己關上門過好日子,而是購義田、辦義學,給貧困族人以力所能及的幫助。賈太爺當年創辦義學,讓賈氏宗族和親戚的孩子免費上學,免費吃飯,這就是責任感的表現。

賈太爺的後代生活越來越精緻,責任感卻越來越虛無。到第五代賈蘭,竟養成“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孤絕心態。一個人對親人尚無援助之心,豈會關注公共福祉?

一個不關心公共福祉的所謂精英,充其量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不會去想:我能為別人做點什麼?我怎樣讓我身邊的世界更美好?而是握緊手中的袋子,裡面叮噹響的銀元,絕不分給別人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