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閩南情,最泉州

時光飛逝

回憶恰如昨日

那些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點滴

如今已經漸行漸遠

還有多少懂得那些閩南元素中的寓意?

又有多少人在惦念著曾經的溫回憶

在那鋼筋水泥的大樓

還有多少精神財富能夠延續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滴 水 神 獸

穿行在閩南地區眾多番仔樓中的人們,人們大概很難忽略建築上那些造型生動的排水口。它們有著多變的形象如獅子、金魚、麒麟等。因為沒有一個學界廣泛認可的稱呼,當地人習慣上把它們稱為滴水獸。它是中國傳統獸類辟邪的一種演變形式,又或許是現代生活中最後的獸。

在閩南地區,獸類辟邪得到廣泛運用,分聚落、祠廟、宅屋三個層次設防。在聚落層面,有風獅爺置於風水緊要處,保護整個聚落不受自然災害及邪靈威脅;祠廟一級則有懸魚、獸面以及設置於建築入口處的抱鼓石和石獅等;宅屋多在坡屋頂上設走獸雕塑,在一些細部裝飾上也會運用鳳凰、蝙蝠等獸類雕刻,以求吉祥如意。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燕 尾 脊

燕尾脊是閩南傳統建築中最常使用的建築形式,它由正脊做成曲線的形狀,兩端往上翹起,類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為二,就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樣,所以稱為燕尾脊。

燕尾脊只有舉人以上的官宅才可使用,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泉州地區民居使用燕尾脊的現象十分普遍。“隨著習俗的流傳,時間長了,人們對習俗的奉行也漸漸發生了變化,只要有經濟基礎都照蓋不誤。”對閩南文化頗有研究的網友“印象石獅”如此解釋。不但如此,人們還用不同的雲紋、神獸裝飾燕尾脊,代表不同的寓意,一般為蝙蝠、夔龍拱璧,獅首及圖像人物。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石 敢 當

“石敢當”源於中原,主要用在房屋建築上作制煞之用,以避鋒芒,尋求安寧,其信仰在閩南沿海尤為盛行。把“石敢當”看作平安的象徵,認為“石頭最硬,一切最艱惡的就讓石頭去承擔”。閩南的各個地方也有各自特色的“石敢當”。

石敢當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衝處被稱為兇位的牆上。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泰山石敢當習俗從內涵上體現的是“保平安,驅妖邪”,據考證來源自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前舊縣村,現已遍佈全國,遠播海外。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泰山石敢當”故事群,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國務院公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泰山石敢當”習俗榜上有名。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出 磚 入 石

“出磚入石”是閩南建築一種獨特的砌牆方式,利用形狀各異的石材、紅磚和瓦礫的交錯堆疊,構築牆體,交壘疊砌。磚石雖然質地各不相同,用這種方法砌牆不但堅固防盜、冬暖夏涼,而且古樸美觀。因而,被人們廣泛採用,沿襲成風,成為我國民居建築藝術的一大奇景。

“出磚入石”的出現,傳說最早是明代泉州沿海一帶遭倭寇襲擾後,人們利用倒塌房屋殘垣斷壁的磚石重建家園而形成的一種建築方式。也有傳說是明朝萬曆年間閩南的一次大地震的災後,災民們在一片廢墟里,就地取材,利用坍塌破碎的磚、石、瓦、礫來構築牆體,重新營造自己的家園……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花 磚

花磚,一種非常具有閩南風味的懷舊小物。它是一項水泥的藝術,因此又叫水泥花磚,在閩南地區人們稱之為花磚,而在廣東地區人們則稱之為花階磚或階磚。

花磚,又叫水泥花磚,誕生於19世紀工藝美術運動時的歐洲。因其牢固耐磨以及防潮防溼,促成了花磚在地中海沿岸的盛行。之後伴隨殖民者的腳步到達加勒比海地區以及南洋諸國,因南洋華僑返鄉建造別墅,花磚在東南沿海得以盛行。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天 花 頂

天花頂是常見於閩南番仔樓屋頂的彩繪裝飾,頗具南洋風情。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古 眠 床

古眠床它是三面環繞設計,俗稱“遮風堵”。以前的人還會在“遮風堵”上面置架一個棚子,可用來掛蚊帳。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避免涼風直接吹到人的身上,減少感冒風寒的可能性,如果家中有小嬰兒的,也少了掉下床的危險。工匠在設計時的殫精竭慮都在“遮風堵”上彰顯了。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蠔 殼 厝

蚵殼厝,是閩南泉州地區一種傳統特色建築。即用蚵殼建造的房屋(閩南語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蠣)。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帶均有分佈,當地人拾蚵殼拌海泥築屋而居,建起一座座的蚵殼厝,是我國東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貝飾古民居,其建築的巧妙與精湛,是東南沿海甚至在內地都是絕無僅有的一種建築形式,構成了閩南沿海古民居的一道獨特的自然景觀。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風 獅 爺

風獅爺又稱風獅、石獅爺、石獅公,日本、琉球稱“シーサー”,是福建省的一種地方民間風俗。金門、琉球群島等地設立在建物的門或屋頂、村落的高臺等處的獅子像,用來替人、家宅、村落避邪鎮煞。其造型推測是由廟宇門口的石獅形象演變而來,獅子為百獸之王,獅子的形象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寄託了中國民間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那些正在消逝的閩南童年回憶,如今還有哪些你見過的?

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元素或者技藝,正漸漸消逝,如今見到這些元素已經不多了,甚至已經成為過去的一種回憶,可能現在的你都已經不記得這個叫什麼了,有什麼作用,曾經祖輩更注重的是一些細節,然而現在基本都只能在博物館才看得到了。

如果你還有更多的童年記憶,可以評論分享,讓我們一起勾起在閩南童年見過的點點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