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18年一次的輪迴

2014年秋天,楊瀾送兒子到Columbia University讀本科。

對她來說,這似乎是一個新輪迴的起點。

1996年,楊瀾從Columbia University拿到碩士學位,離開New York City的時候,《The New York Times》財經版在頭條位置上出現了這樣的title:《27歲的脫口秀主持人將改變中國電視》。在那張照片裡,長髮飄飄的楊瀾實際上已經懷孕了。隨著兒子來到這片土地上求學,她似乎又回到了原點,雖然這個原點在時空的走廊裡已前行了18年。

歲月輪迴,看著兒子輕身走上求學路,楊瀾想起的卻是她自己留學時的兩大包行李,裡面放著鍋、被子、褥子、枕頭……那時候父母覺得在美國什麼都貴,楊瀾也很少會有機會回國探親,於是就把冬天、夏天的衣服,生活起居的物品能帶的全都一下帶到了美國.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父親運用了楊瀾難以想象的本領,把那麼多物品都壓縮成了最小的包裹塞進了她的箱子裡。記得臨出行的時候,母親把幾千美金縫在了楊瀾的貼身衣服口袋裡,這些錢是以1:10的匯率換來的。這樣的場景讓楊瀾想起小時候的課文《梁生寶買稻種》裡,梁生寶把鄉親們的錢縫在衣服裡的場景,只是梁生寶縫的是對鄉親的責任,而母親縫的是對女兒滿滿的愛和對她在異國的擔憂。

那時候,即使楊瀾在國內已經工作了4年,也有了一定的savings,但在國外打長途電話仍是件非常luxury的事情,因此楊瀾基本都是靠寫信維繫著與家裡人的交流,為了不讓信件超重,通常她還會把一張紙的兩面都寫滿。這些當然早已今非昔比,如今楊瀾和兒子已經可以自由地視頻通話或通過WeChat等方式隨時聯繫。

去了解世界的堅持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當時去Columbia University讀書,有點兒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

1990年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畢業後,楊瀾加入CCTV當時收視最好的欄目之一《正大綜藝》。1993年,楊瀾得以參與了中國的第一次申奧。申奧的失敗既讓她看到了中國的積貧積弱,也看到了東西方文化水火不容的現實,當時的楊瀾強烈感覺到自己不過是坐井觀天,對外部的世界知之甚少。生命只有一次,楊瀾不想只做一個主持人,還是希望對這個世界能有些真知灼見。

1993年底,楊瀾做出了出人意料的辭職留學的決定。那時候,要留學需要先辭去公職,畢業不滿5年的還要向教育部門繳納一定的罰款,拿到相應的證明,並把檔案掛靠在人才交流中心之後才能拿到Passport. 而如果她最後被拒簽了,就等於是走投無路。當時周圍的許多人都為楊瀾的決定感到詫異:“你知道有多少人打破頭都想坐在你這個央視當紅節目主持人的位置上嗎?”

當時只有正大集團的謝國民先生對楊瀾說:“楊瀾,你是個很有才能的年輕人,好好去讀書,如果你能考上常青藤大學,我們基金會為你提供全額的獎學金。”

楊瀾半開玩笑地問:“謝先生,如果我走了,《正大綜藝》可就是要換主持人的咯!”他說:“我覺得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比一個節目的成功重要得多。”

那時候,他的這番話深深地感動了楊瀾,於是她就問:“我能為正大集團做點什麼呢?”謝先生說:“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你只管好好讀書,這對你的將來有好處。”

讓楊瀾放棄求之不得的成功、放棄眼前那麼多名利的本意,就是想要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楊瀾希望能夠學有所長,能夠更加深入媒體的策劃和製作中去。這種簡單、強烈的想法讓她邁出了人生的關鍵一步。

當飛機降落到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時候,看到Manhattan燈火璀璨的夜空,楊瀾還是有一些小小的激動的,她覺得自己來到了一個繁華、夢幻的全新世界。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痛並快樂的留學生涯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楊瀾收穫了正大集團的scholarship,就讀於Columbia University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儘管楊瀾之前在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的本科階段讀的是英美文學專業,但是到了國外,卻依然能夠感受到在閱讀量、寫作量和語言上的巨大challenge,每天也依然要熬夜學習到凌晨2點鐘左右。

那時候楊瀾學習慾望很足,第一個學期就選了六門課來上,當時她其實只要選到四門課的量就已經足夠了,結果選了這麼多課,可把她自己累得夠嗆。夜深人靜的時候,陪伴她最多的,也只有宿舍管道里不時會溜達出來的老鼠。有時候,楊瀾猛然一回頭,甚至會跟老鼠來個四目相對。

當時結識的一位師哥給楊瀾留下了一臺286的電腦,那也是她接觸電腦的開始。這臺機器已經很老舊,經常有死機的情況發生,特別是當楊瀾寫了一大堆論文,而又沒來得及保存的時候,突然的死機,常會讓她急得半夜裡cry一場。cry了之後,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爬起來,含著眼淚再從頭寫起。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辛苦”二字,應該是一直貫穿著楊瀾在Columbia University的整個學習生涯,但她也非常感激這段生活,讓楊瀾在International Politics, Diplomacy, Economics, Media等各個領域都打下了更為紮實的基礎。

當時楊瀾的學院匯聚了50多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通過跟大家的相處和交流,使得楊瀾的視野和心胸進一步被打開,對於不同的觀點能有更加包容的態度,通過大家觀念的碰撞和思辨,讓她看很多問題的時候,思考的方式會更加open。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在United States留學期間,楊瀾也逐漸找到了她主要的研究方向,這就是美國脫口秀節目。她有幸也見到了Walter Cronkite, Dan Rather, Barbara Jill Walters等很多美國新聞界、主播界的頂尖人物。

當時楊瀾就在想:在中國的電視屏幕上,還沒有任何一檔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帶有主持人鮮明個性印記的高端訪談節目,這也許就是她的機會。

所以在畢業前夕,楊瀾就開始轉型做了節目製作人,和上海的東方電視臺聯合制作了後來的52期《楊瀾視線》。在這個節目中,楊瀾首次採訪了Henry Alfred Kissinger、Walter Cronkite等名人,還和費翔做了第一個面向中國觀眾的、關於Broadway的專題電視紀錄片,在國內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在留學期間,楊瀾還認識了她的先生吳徵。楊瀾拿到了碩士學位,又是結婚生子,這使得她在1996年即將回國的時候,在人生、事業、家庭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不小的收穫,人生的狀態與留學之前已經今非昔比。

那一年即將離開New York City的時候,是一個大冬天,楊瀾和先生一起來到Rockefeller Plaza,望著那棵New York City最大的Christmas Tree,許下了心願:希望回國以後能夠去實現她的Media夢,也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回到這個與她充滿著情感聯繫的American City.

去美國名校留學,一直是很多留學生所向往的。但名校錄取名額卻裡寥寥無幾,那如何在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呢?

錄取要求主要考量兩大方面:硬背景和軟背景。

硬背景:GPA成績、託福/雅思成績、學位證書;

軟背景:實習經歷、研究項目、遊學經歷、競賽獎項等。

迴歸中國,大放異彩

回國後,楊瀾先去了Hong Kong的鳳凰衛視,並在1998年開創了大中華區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高端訪談欄目——《楊瀾工作室》。記得第一期的採訪嘉賓是陳逸飛,第二期便是張瑞敏。直到今天,承襲《楊瀾工作室》的《楊瀾訪談錄》,已經走過了19個年頭。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這期間,楊瀾採訪了全球各界的近千位嘉賓,包括:卡特、老布什、克林頓、基辛格、奧爾布賴特、賴斯、希拉里、克里、李光耀、朴槿惠、李顯龍、拉加德、潘基文等數十位國際政要,見證瞭如柳傳志、王石、李彥宏、馬雲、姚明、郎朗、林丹、李娜、張藝謀、馮小剛、徐崢等中國各個領域領袖人物的成長軌跡。為了準備採訪,楊瀾的總閱讀量超過8000萬字,採訪的時間更是達到了數萬小時。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2000年,楊瀾和先生共同創建了大中華區第一個人文紀錄片頻道——陽光衛視。2004年把陽光衛視轉讓之後,他們又開始進入跨媒體的投資和運營領域。今天的“陽光七星娛樂媒體集團”已成為一個橫跨全球,涉及電影、電視、音樂、娛樂、大型演出和紀錄片的綜合性投資、運營集團。

跳出舒適圈,擁抱更健康快樂的自己

年輕人,總歸要有走出去看大千世界的衝動才好。旺盛的荷爾蒙,不斷膨脹的好奇心,渴望被重構的價值觀,對未知世界的大膽試探...

楊瀾 “留學改變了我的命運”

楊瀾,這個曾經《正大綜藝》的當紅主持人,用她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跳出舒適圈,才能擁抱更健康更快樂的自己

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是最美的禮物。留學的過程中,你會接觸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結識到不同種族的、不同國籍的朋友。你會在跟他們的交往中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會逐步跳出你固有的思維模式。

有野心,有膽量,有支撐一切慾望的知識體系,這樣才算不辜負青春所賦予我們的機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