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面孫嘉誠死了,為什麼軍機大臣都不去給他上香,他們在顧忌什麼?

荊棟1991

從電視劇的角度看,張廷玉等大臣顧忌的有兩個人:

  1. 雍正

  2. 年羹堯

但究其原因顧忌的其實是“雍正接下來會如何對待年羹堯”,與原著將年羹堯連降18級不同的是,電視劇的改編為了突顯雍正的“情義”,將年羹堯是一貶再貶,一直不忍殺之。

所以軍機大臣們顧忌的其實就是“雍正”!他們不想站在雍正的對立面,跟皇帝作對。

試想一下,如果張廷玉、馬齊、允祥等人,直接隨同百官一同拜祭孫嘉誠,傳達的是什麼意思“你雍正用年羹堯是犯了大錯,年羹堯必須要殺之而後快”。

這就是為什麼八阿哥,會藉此機會拜祭孫嘉誠,暗中籠絡百官人心。請注意,八阿哥拜祭孫嘉誠上完香後,是行了“跪拜之禮”的,百官甚為驚訝,因為“親王禮絕百僚,無論生死,沒有向臣子下跪的禮節”。而對比八阿哥的行為,也可以理解張廷玉等人在忌諱什麼了。

從電視劇的劇情來看,雍正和年羹堯的心思是什麼樣的:

  1. 雍正到最後也不想殺了年羹堯;

  2. 年羹堯到最後也不相信雍正會殺了自己;

但是張廷玉和馬齊允祥不一樣,他和孫嘉誠在劇情的情義非同一般,用“交心”二字一點也不過分,因此張廷玉在雍正問他“

為什麼不去拜祭孫嘉誠”時候的回答是“本打算要去,結果去的人太多,就決定不去了”。隨後,雍正賜死年羹堯,張廷玉的話是最後一根稻草,也證明了張廷玉的立場。


小屏窺人生

軍機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讓他們顧忌的只有皇帝老佛爺了

孫嘉誠之死和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年羹堯,二是雍正新政“火耗歸功”;而百官祭拜孫嘉誠的目的只有一個!如圖所示:當晚百官聯名上折彈劾年羹堯

正因為百官彈劾年羹堯,直接觸犯了雍正大忌,所以軍機大臣都很避諱這事,究其原因無非兩點。

一、彈劾年羹堯,不利西北大局。

1,西北雖然暫時平定,可是羅布贊丹增和阿拉布坦還在,幾十年積攢的隱患並未消除,目前也只有年羹堯能夠鎮住西北的局勢。

2,年羹堯是雍正一手培養的人才,孫嘉誠又是雍正朝知名的忠臣,是雍正派去助推西北火耗歸功新政的希望,手心手背都是肉。

二、彈劾年羹堯,不利於牽制八王黨,反倒會讓他們看自己的好戲

1,孫嘉誠之前彈劾過年羹堯,雍正為此龍顏大怒,怒斥道:“是誰指使他彈劾年羹堯的?這個時候彈劾年羹堯,就是居心叵測,朕要親自審問他。”於是深夜派人去查背後的主使,且暗地裡指名點姓要查八王爺。如圖所示:

2,當孫嘉誠第一次被雍正罰去跪著求雨時,天公不作美,好雨知時節,久旱逢甘霖一下子把雍正爺給淋感冒了。當時軍機大臣張廷玉,馬齊都在場,正當二人為孫嘉誠叫好時,雍正一個白眼遞了過來。二人頓時嚇的呆若木雞。如圖所示:

3,這邊廂,軍機大臣捱了白眼,那邊廂,八爺黨興致勃勃的等著看好戲:雍正本想利用打了勝仗,樹立威望的年羹堯壓制八爺黨,可是西北一場仗打下來,大清國國庫一毛錢不剩了,雍正為了掩飾這個窘迫的困境,可以堵住八王黨的口,但是堵不了百官的口,天下人的口。百官為了這一仗是吃盡了年羹堯的脅迫,年羹堯為此也是殺了一大批各省官員。

正因為有了第一次的教訓,再加上孫嘉誠之前彈劾年羹堯被雍正怒斥,所以,明知百官祭拜孫嘉誠的目的後,軍機大臣們就更不敢觸犯龍顏。即使心裡恨的牙癢癢,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被雍正誤會。


劇評道長

其實並沒有顧慮什麼,僅僅是因為他們跟孫嘉誠沒有交情而已!清朝的官員很現實的,什麼正義清廉啥的全是裝的。孫嘉誠不過是他們用來攻訐年羹堯的一個政治砝碼與藉口,而最終指向是雍正的火耗歸公新政,這個新政與百官利益息息相關!並不是真心說要對孫嘉誠有什麼緬懷與表示!

孫嘉誠在朝中自成一派,從不結黨營私。且又是顧命的督察院御史!這與百官本來就是衝突的,畢竟動不動就彈劾。跟百官多少都有結仇的!且這次孫嘉誠是去處理火耗歸公的公務的,死在年羹堯手裡百官多少都是拍手稱快的,因為這年羹堯跟孫嘉誠都是雍正的人,兩個人互掐,剛好給了百官讓火耗歸公這個新政不了了之的機會。

百官不去給他上香是還沒拿捏好雍正對火耗歸公這個新政的態度!年羹堯事小,火耗歸公事大!萬一惹著雍正大怒,直接抄斬也是有的!畢竟雍正不是沒幹過!比如,抄江南曹家!還有江南的文字獄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